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福建卷

合集下载

XXXX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福建卷(附答案)

XXXX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福建卷(附答案)

XXXX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福建卷(附答案)XXXX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卷一(选择题15分)1,(每题6分,3分)阅读以下课文,完成1-2题民间艺术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

离开民俗就像离开母亲的身体。

民间艺术将被孤立,难以生存。

只是因为时代的观念改变了,人们愿意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民俗也改变了。

传统民间艺术要想永远保持青春,就必须在变化了的民间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例如,近年来,两到三厘米见方的“符”这个词变得很流行,经常被贴在电脑屏幕上。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福”字,它会使这个民族几千年传统中的“新年”之杯突然亮了起来。

这种形象的去除也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不是人们对传统的疏离,而是传统情感没有依托,缺乏载体。

幸运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成为法定假日。

一些传统节日仍在恢复,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有广泛的用途。

许多传统民间艺术自从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们已经从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变为199历史的文化,成为一种历史记忆、符号、符号甚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一样,它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容器,现在被视为一件艺术珍品,被放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被一个警报器保护着。

然而,也有许多传统民间艺术离我们今天的生活不远。

我们不应该“历史地”对待他们,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他们回归到今天的生活中来。

换句话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该顺应时代的变革,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充满时代的活力,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不符合原意的项目之一是... A。

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民间艺术必须适应民间生活的变化,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时代的转型中,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但是人们的内心已经无法承受这种传统的情感。

C。

将传统京剧《江香河》改编成西方戏剧,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春节期间,剪纸用“福”字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感情得以寄托。

(9分,每题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3-5个问题严子治的盛夏酷暑,至中牟,见弊冠反裘负青贮,患多方,以为君子也当被问及怎么做时,他说,“这是干什么用的?”他对他们说,“我也穿过石头父亲晏子说,“这是什么?”“我是大臣,我是中牟的仆人。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福建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福建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福建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帕克拉巴尼以___________风格为特点,尤其体现在服装面料上,是最早使用___________材料作为面料的设计师。

2.被“时尚”杂志喻为“巴黎最正数众望的线条,这就是自毕达哥达斯以来最帅的三角形”,说道的就是克里斯蒂安迪奥设计的“___________”型女装廓型。

3.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一反男性造型的,被媒体称之为“___________”是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

4.在崭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彰显___________的女装最受到观赏,女性侧影的___________形造型,沦为服装时尚的典型。

5.洛可可后期出现的托尔纽尔是一种___________,目的是让女性的后臀部显得突出。

6.哥特时期鞋子是___________而翘起。

7.蒙古族的___________就是其民族特色衣之一,汉译为一色衣。

8.古代女子首饰极为丰富,除有的起固定作用外,大多是一种对头部的美饰,最为流行的典型首饰是始于战国的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后,共30分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袖衫就是_____的一种发展和定型,趋轻便,适体性,可说是小袖衫构成的本质原因。

()a.汉袍b.楚袍c.裤褶d.较窄衣2.魏晋时巾帻的后部逐渐升高,中呈平型,体积缩小到顶部,称为_____或小冠。

()a.介帻b.平巾帻c.空顶帻d.苍头3.宋代最具有特色的丝织品就是_____,它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用手工实行通经断纬的织法。

()a.缂丝b.纱c.锦d.纱4._____不分男女都将头发剪至最短的长度,再戴上假发,以假发的长短和形状区分阶级。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语文(全国Ⅰ卷●福建卷)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全国Ⅰ卷●福建卷)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2024年福建语文高考试卷

2024年福建语文高考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A. 《子夜》
B. 《骆驼祥子》
C. 《呐喊》(正确答案)
D. 《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王安石(正确答案)
D. 苏轼
下列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的故事相关?
A. 破釜沉舟
B. 三顾茅庐
C. 忍辱负重(正确答案)
D. 指鹿为马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哪位女性人物有着深厚的感情纠葛?
A. 林黛玉(正确答案)
B. 薛宝钗
C. 王熙凤
D. 贾元春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之一?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D. 《西游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A. 战争的残酷
B. 旅途的艰辛与希望(正确答案)
C. 田园的宁静
D. 爱情的甜蜜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李白(正确答案)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
A. 严格管教
B. 环境对人的影响(正确答案)
C. 天赋决定论
D. 因材施教
下列哪部作品是巴金的代表作?
A. 《围城》
B. 《家》(正确答案)
C. 《春桃》
D. 《骆驼祥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解析)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解析)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解析)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解析)3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三岁食贫.(《诗经·氓》)(2)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4),孰能无惑?(韩愈《师说》)(5),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句子,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清五个时期,诗、文各占一半。

今年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两篇古诗文《岳阳楼记》和《己亥杂诗》在考试中均有体现。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试篇目,考生必须特别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考查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句名篇,这就告诉未来的考生不要偷工减料,仅背名句名篇,一定要扎扎实实背诵全文,这才是考试的初衷.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1)自我徂尔〔2)少长咸集(3)渚清沙白鸟飞回(4)人非生而知之者(5)岸芷汀兰(6)吟鞭东指即天涯(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龙鸣山记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

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

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

上世纪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

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

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

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

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

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福建全国高考语文测试卷 精选试卷

福建全国高考语文测试卷 精选试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江之秋傅东华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

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

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

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Climax也有大团圆的。

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

批评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读它。

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

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漾漾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

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照在两边玻璃窗上。

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

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

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

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

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

有时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

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

但是哪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

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

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

90年前,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

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

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

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

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

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

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

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

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

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1.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D.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2.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C.“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

累旬日下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

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

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B.杳莫测其所穷穷:尽、完C.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淹没、遮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B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

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第Ⅱ卷(共126分)三、(20分)9.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

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

……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

"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分)(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分)(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3分)(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11.默写。

(6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

(只选一小题)(2分)④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⑤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日历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