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doc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精选案例.doc

小学德育精选案例.doc

小学德育案例1.某同学不就脾气。

只要稍有不心的事,他就很控制自己的情,要拿哪个人或哪件西来出出气。

上受批,跟老气,在学校同学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候就脾气;而言之,就是喜脾气。

而且,他的脾气有个特点,那就是怪人不好,因而要人、摔西,把他当成“出气筒”。

比如,上玩西被没收了,跟老脾气“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去”,同学地,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同学,人反抗就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班的不定炸,惹他倒霉。

2.【分析】3.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遭到妨碍生的一种消极情体。

多小学生,由于情的自我控能力差,冲性明,因此常常在不脾气的候脾气,因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合理而冲他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生一些矛盾而大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儿做游,一点在小学低年表尤其明。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生怒的情体。

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状,常常会人来意想不到的麻,如同学关系疏,生关系,而且期、持的怒个体的健康害也是极大的。

度的怒甚至会使人失理智,引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怒的情十分重要。

4.【孩子介了一些方法】5.由于怒常常是突性的情反,在所有的情控制中,怒的控制是最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候。

但是,怒和其他情反一也是可以控制的。

6.1.情境移法。

日常生活中,有多事会使人生怒的情。

如果遇到种情况,我就学生要尽量避开,一,以免刺激他怒。

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或者和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7.2.理智制怒法。

当你怒,最好先想想以下中的任何一个:我什么生气事或人不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生气我有什么好可以在即将怒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 !持一分 !一分持住了,好的,再持一分 ! 再持一分 !两分都去了,什么不再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怒的情反。

8.3.价推法。

我通常都有的,一件当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了一段后,就会感到已不那么得生气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一等奖3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一等奖3篇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一等奖主题目标:1、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3、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活动重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活动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互谅互让1、阅读32——33页的材料。

2、指名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3、小组交流:你和邻居家有没有发生过矛盾,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活动二:楼里飘香。

1、自己默读34——35页的内容。

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人们常说“邻里好,赛金宝”,说一说你家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邻居之间要怎么做?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邻居之间要做的事——邻里守望二、探索新知1、自己了解36——37页的内容,说说讲了什么故事?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小组讨论对于你所居住的环境,你能对邻居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4、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老师真感动。

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板书设计远亲不如近邻关爱←——一家人——→和睦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重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一、想一想(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图1、图2)1.小组交流:下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树阴下?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公园去玩呢?2.小结:大树的枝叶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荫,树下不仅凉快,而且空气新鲜。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六篇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六篇

小学德育故事案例六篇小学德育故事案例1[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人才,其次是教育人才。

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那么如何在数学课中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数学课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及时使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必须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接受教育,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这就是所谓教书育人的道理。

然而,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思想教育的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进行空洞、标签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简单地教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只教学不育人。

假如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以上三个教学案例,问题就来了。

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

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织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宏扬和哺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量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 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织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漂亮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 个民族,组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22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 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 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 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教育部公布德育案例(3篇)

教育部公布德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加强德育工作,教育部公布了多个德育案例,旨在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教育部公布的德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德育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德育案例概述1. 案例一:小学德育实践某小学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红领巾志愿者”团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案例二:中学德育创新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感恩情怀。

3. 案例三:高校德育特色某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三、德育案例启示1. 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实际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案例一中,某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 德育工作要创新形式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案例二中,某中学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创新形式的德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教育德育优秀案例(2篇)

小学生教育德育优秀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某小学为例,针对小学生诚信教育展开,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诚信教育主题活动(1)开展“诚信小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诚信故事,感受诚信的力量;(2)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让学生庄严承诺做到诚实守信;(3)举办“诚信手抄报”展览,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诚信的理解。

2. 诚信实践活动(1)开展“诚信小卫士”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诚信问题,发现并纠正身边的不诚信行为;(2)组织“诚信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培养诚信消费意识;(3)开展“诚信互助”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3. 诚信教育课程(1)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诚信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诚信的价值;(2)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诚信故事,交流诚信心得;(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诚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案例效果1. 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2.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了辨别诚信与不诚信,提高了道德素质;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案例反思1.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 创新诚信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本案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诚信的魅力,培养诚信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诚信教育,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

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德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一项德育叙事案例一等奖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吸引了众多学校和教师踊跃参与。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案例,这些案例蕴含了师生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我国教育界的良好风貌。

在获奖案例中,有一则关于一位中学老师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位老师名叫李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

他任教的学校位于一个偏远的山村,学生人数不多,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

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他常常悉心教导学生,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的课堂上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学生们对他都十分尊重和喜爱。

有一年,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文演讲比赛,每位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个演讲稿,展示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比赛的内容涵盖了经典诗文朗诵、自由演讲等多个方面。

李老师非常重视这次比赛,他认为通过演讲,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于是,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准备比赛,并鼓励他们勇敢地站上舞台,展示自己。

在比赛当天,李老师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朗诵诗歌,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他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感动。

尤其是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原本是一个内向而羞涩的孩子,对于演讲比赛一直持怀疑态度。

但是在李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明终于克服了恐惧,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他的演讲内容真诚动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称赞。

在比赛结束后,学校举行了颁奖典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杯和奖状。

李老师在颁奖环节上也受到了表彰,他被授予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这一刻,李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他看着台下熠熠生辉的学生们,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在学校里,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互动。

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决定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小明改变这种现状。

二、案例分析1. 孤僻的原因小明之所以性格孤僻,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

同时,小明从小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

2. 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老师制定了以下德育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2)提高小明的自信心,让他学会欣赏自己,勇于面对困难;(3)培养小明的团队精神,让他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深入了解小明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师首先对小明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家里很少与父母交流,导致他缺乏安全感。

同时,老师还发现小明在班级中缺乏朋友,主要原因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

2. 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

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为小明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对他的关爱。

在活动中,小明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温暖,逐渐敞开心扉。

(2)开展“手拉手”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明交往,邀请他参加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融入集体,学会了与人合作。

3. 提高自信心(1)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老师发现小明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便鼓励他大胆地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2)表扬小明的优点。

老师发现小明在数学方面有特长,便在班级中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 培养团队精神(1)组织班级篮球比赛。

在比赛中,小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这次比赛让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共同为班级服务,让小明担任班级卫生委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
小学德育案例一等奖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长的非常可爱,说话细声慢语的。

这个孩子的年龄几乎小同班同学两岁,并且特别内向。

对学习不是很上心,上课集中精力听课都不能超过十分钟。

但对于这样一个孩子,经常有老师跟我反映说他上课不听课;也经常有值周老师跟我反映,班级有学生总在走廊跑跳、不戴红领巾……往往这些事情都有他。

一个男孩子淘气一点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最让我头疼的是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居然语文差一点都不及格。

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无论是在班级的评比上还是考试成绩上都拖了班级的后腿。

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老师指责他、埋怨他、推开他,那我想他肯定会和其他孩子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以至于越来越自卑,甚至有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

如果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么作为孩子的老师,肯定不是合格的教师。

于是我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也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

最终,我们都认为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因为是男孩,所以我决定先让孩子喜欢上我,把我当成好朋友。

我想只要喜欢上我就一定会喜欢上我的课,慢慢的喜欢上学习。

平时下课找一些他喜欢的话题聊天,对于他一些不好的习惯,我经常都是鼓励的话语。

比如说常挂在嘴边的:“你再努力一些,你一定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
一定能行”。

慢慢的他开始喜欢我了,有时下课经常找我聊天、谈心,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

上课有时也能看见他主动举手发言。

渐渐的我发现他有些喜欢学习了,每次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及时鼓励,让他变的越来越自信。

学习上不再是像从前那样老师、家长看着,这几次考试都能打80分以上。

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开朗多了,自信多了,并且知道上进了。

这样,我和家长终于都可以放心了。

我想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

学困生之所以学xxx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

然而学生是未成熟的,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差别的,是需要呵护的人,他们渴望教师真爱的滋润,一个成熟、理智、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能成为阻碍者。

我想这也许就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