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核外电子排布汇总

合集下载

1-36核外电子排布式

1-36核外电子排布式

[1]H氢1s1[2]He氦1s2[3]Li锂1s2 2s1 [4]Be铍1s2 2s2 [5]B硼1s2 2s2 2p1 [6]C碳1s2 2s2 2p2 [7]N氮1s2 2s2 2p3[8]O氧1s2 2s2 2p4[9]F氟1s2 2s2 2p5 [10]Ne氖1s2 2s2 2p6 [11]Na钠1s2 2s2 2p6 3s1 [12]Mg镁1s2 2s2 2p6 3s2 [13]Al铝1s2 2s2 2p6 3s2 3p1 [14]Si硅1s2 2s2 2p6 3s2 3p2[15]P磷1s2 2s2 2p6 3s2 3p3 [16]S硫1s2 2s2 2p6 3s2 3p4 [17]Cl氯1s2 2s2 2p6 3s2 3p5 [18]Ar氩1s2 2s2 2p6 3s2 3p6 [19]K钾1s2 2s2 2p6 3s2 3p6 4s1 [20]Ca钙1s2 2s2 2p6 3s2 3p6 4s2 [21]Sc钪1s2 2s2 2p6 3s2 3p6 3d1 4s21s2 2s2 2p6 3s2 3p6 3d2 4s2 [23]V 钒1s2 2s2 2p6 3s2 3p6 3d3 4s2 *[24]Cr铬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 [25]Mn锰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2 [26]Fe铁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27]Co钴1s2 2s2 2p6 3s2 3p6 3d7 4s2 [28]Ni镍1s2 2s2 2p6 3s2 3p6 3d8 4s2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30]Zn锌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31]Ga镓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1 [32]Ge锗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2 [33]As砷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3 [34]Se硒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4 [35]Br溴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5[36]Kr氪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例3.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下图所示。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Mg2+---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3Ca2+ 表示三个钙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写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离子 符号并画出它们的结构示意图。
Al3+
Mg2+
O2-
+13 2 8
+122 8
+8 2 8
Cl-
+17 2 8 8
+16 2 8 8
硫原子(S)
硫离子( S2- ) 阴离子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1 2 8
离子结构图
+17 2 8 8
Na+
离子符号
Cl-
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符号,电荷 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 后写“+、-”号,如数字为“1”省略不 写)。
小结:离子的形成
根据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9 2 7
+9 2 8
+10 2 8
+11 2 8 1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C

(5)属于阴离子的是 B
其离子符号是 F-
, 。
小结: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电子。
),
4、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
)。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如24号元素铬,其原子核外总共有24个电子。

然后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将这24个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

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才去填充后面的亚层。

每一个亚层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亚层2个,p亚层6个,d亚层10个,f亚层14个。

按能量最低原理得出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次序排序,如24号元素铬的24个核外电子依次排列为:
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²3d⁴
由洪特规则可知d亚层处于半充满时较为稳定,故其排布式应为:1s²2s²2p⁶3s²3p⁶4s¹3d⁵
最后,按照人们的习惯“每一个电子层不分隔开来”,改写成:
1s²2s²2p⁶3s²3p⁶3d⁵4s¹。

为1s² 2s² 2p⁶3s² 3p⁶3d⁵4s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1.周期性表现: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特征,即每个周期(横行)中,核外电子的数量增加一格,直到达到最大值,然后重新从一开始增加。

这是因为每个周期都对应着一个新的能级,新的能级能够容纳更多的电子。

例如,第一周期(1s^2)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个,第二周期(2s^2,2p^6)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以此类推。

2.塞满次能级原理:每个次能级(能级中的电子轨道)先填满一个自旋相同的电子,然后再填入反自旋相反的电子。

这是因为同一次能级中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自旋相同的电子之间存在排斥,而反自旋的电子则可以共存。

例如,2s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自旋相同,而2p轨道中的六个电子的自旋相反。

3.近核电子屏蔽原理:近核电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大,能够屏蔽核外电子与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因此,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力与核电荷数并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受到近核电子屏蔽的影响。

例如,对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来说,核外电子数量相同,但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力减小。

4.具体的元素周期表规律: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纵列),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具体的规律。

例如,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元素(氢和氦)只有一个能级(1s),且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周期的元素(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具有两个能级(2s和2p),且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第三周期的元素(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具有三个能级(3s、3p和3d),且最多只能容纳十八个电子,以此类推。

此外,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核外电子排布,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数:化合价是元素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它与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化合价等于核外电子数减去气体电子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数,而阴离子的化合价等于气体电子层的电子数减去核外电子数。

这是因为阳离子通过失去核外电子来形成稳定的结构,而阴离子通过获得核外电子来形成稳定的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从内到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不得超过2n2,各周期的元素数:2、8、8、18、18、32、32。

2.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

这是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量子力学原理决定的,在化学中属于结构化学的研究范畴,高中教材中只要求掌握规律,记住结论。

Ca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 8 8 2”,如果第3层有9个电子就违反了第1条规则。

事实上,第3个电子层有s、p、d这3个能级:s能级有1个轨道,最多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最多6个电子;d 能级电子数为0。

加起来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如果有9个就不符合理论了。

您认为第3层最多有2×32=18个电子是不是?没错,第3层的确最多可以排满18个电子!不过,谁说非要先把第3层排满才能排第4层?可能因为第1、2层情况是这样,您就相信电子排布一定是从内到外吧?事实上,电子的填充顺序是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原则,第2层的所有能级能量都大于第1层,第3层能量也都大于第2层,但是第4层的部分能级(4s能级,4表示电子层,s表示能级名称)就不同了,位于靠外的4s能级能量居然反常地低于第3层的部分能级(3d能级)!这就是传说中的能级交错现象。

能级交错的影响是:到了填充第3层电子的时候,电子会先填充第3层的部分轨道(先不填满哦!),然后直接填充第4层的部分轨道(也不填满),最后再回过头来把填满第3层的工作做完。

电子层大于3时,能级交错就很普遍了。

而且电子层越多,能级交错越复杂。

最大电子数2n2的规则并没有改变,出问题的是电子的填充规则。

它只是想把能量更低的轨道先填满,而轨道的能量不是从内到外按顺序排列的。

“这其中,是不是因为能级交错现象,从而使d能级的电子数为0啊?”这的确是能级交错造成的,能自己发现这一点真不错哦!我本来还担心问题没说得透彻,看来效果够了。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原子结构基本知识,我尽量写得浅显:核电荷数大的原子,核外电子就很多。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课题3 离子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一、 Nhomakorabea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核:近

能量:低

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 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2、电子在电子层上的分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第n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
(1)A、B、C、D、E、F共表示 元素。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ACF 下同)。
(3)表示离子的粒子是 BDE


(填序号,

[例2]铜是由 铜元素 组成 的,由 铜原子 构成的;水
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氯化钠 是由 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 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例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ay-2020.5.16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5.1606:37:3116 May 202006:37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5.16 06:37:3 106:37 May-20 16-May -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6:37:3 106:37: 3106:3 7Saturday, May 16,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5.16 20.5.16 06:37:3 106:37: 31May 16, 2020

子,形阳成
离子(填“阴”或“阳3”),带
个正单位的
电荷(填“正”或“负”),铝离子的符号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Be、Mg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 数的元素:Be、Ar
(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电子数2倍的元素:C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电子数3倍的元素: O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2、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 子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的 四 分之一
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用n表示) 1、2、3、4…….
电子层符号 离核距离
K、L、M、N、O、P、 Q


能量高低


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 意图,思考:有什么特点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最外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M层
A 原子
2
x
y
B 原子
2
2x
y+3
对B原子,M层至少有3个电子,L层必排满 2x = 8 x = 4
对A原子,L层未排满,不可能排M层。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 , 4 , A是碳原子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 8 , 3 B是铝原子
小结: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到远:1、2、3、4、5、6、7 符号:K、L、M、N、O、P、Q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低四不超原则”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核电荷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B、C,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 C原子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
A: M g
B:O
C: Si
练习
现有A和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
的M层少3个电子, 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的L
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和B是何种原子?
K层
L层
(3)次外(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8(32)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 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
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练习:
1、总结1至18号原子结构的特 殊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11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