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河资料
黄河介绍

编辑本段★一、河流★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长度 5464.3357千米,源头海拔 4800 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 752442平方公里,源头在青海省,注入渤海,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别称。
发源地:青海省卡日曲。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沁河,下游有、洛河。
两岸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编辑本段【地理环境】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两岸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湖泊多;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波,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编辑本段【流域概况】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
母亲河黄河的简介

母亲河黄河的简介母亲河黄河的简介一、它的历史1. 母亲河黄河是属于中国的母亲河,传说它是三皇五帝的伟大祖先—黄帝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帝国的源头。
2. 更早的时候,母亲河黄河就被称作是中国幅员辽阔的古老河流,它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河”,这是因为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缩影,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3. 母亲河黄河一直流畅不断,历经多少历史风云变化,它在艰苦中承受着中国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社会文明。
二、它的风景1. 黄河拥有丰富多彩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青山翠水,环山青翠,山谷迷离,湖渊澄澈,沙洲充满动感,岸边波光粼粼……它弥漫在母亲河两岸,这种伟大的自然风光彰显了它的特殊魅力。
2. 母亲河黄河的风景资源丰富多彩,它有蜿蜒的碧波,瑰丽的风光,令人叹为观止的秀美山壁,错落有致的石灰岩山巅,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文化,以及朗朗上口的绕口令。
三、它的文化1. 母亲河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数千年来,它的滔滔不绝的面貌,铺天盖地的方方面面,如天宇般壮观的横空出世,深深影响了中国古老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给后世几千年来留下了深厚而绵长的传统。
2. 关于母亲河黄河,人们传说很多,它仿佛是一条神奇的河流,用它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条河流更多的神秘色彩,有旋涡式的风景境界,聚拢这其中的灵气,有青春活力发散出来的朝气,以及故乡深处的记忆,它们使得母亲河黄河成为一条受人们崇敬的伟大河流。
3. 母亲河黄河的文化不可分割地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深深地唤起了一种古老而神圣的情感,将故土和民族的历史延续下去。
4. 母亲河黄河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古老江河上,母亲河黄河的神韵,也将永远被传承下来。
有关黄河的资料 (3)

有关黄河的资料一、黄河概述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亚洲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沱沱河口,总长约5464公里。
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二、黄河历史黄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地。
然而,由于其泥沙淤积和频繁的洪水,黄河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害。
据历史记载,黄河的堤坝曾多次决口,造成大面积的洪灾和人员伤亡。
为了更好地控制黄河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中国历代各朝代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清时期的“引黄入海”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的水位得以控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流经的地理环境多样,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平原地带,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
1. 青藏高原段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这一段属于青藏高原地区。
这里地势较高,河水湍急。
由于地势较高,冰雪融水和降雨形成的河水较多,所以黄河在这段流程中的水量较大。
2. 黄土高原段黄土高原是黄河流经的主要段落,它覆盖了陕西、山西等地。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这一区域经常受到黄河的泥沙淤积,因此黄色的河水是黄河的标志。
3. 平原段黄河的最后一段是平原段,流经河南、山东等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黄河在这一段的水量较小,但泥沙含量依然很高。
由于地势平坦,黄河的洪水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四、黄河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1. 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指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包括黄帝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遗址和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中国的河流-黄河

宁 夏 平 原
2、黄河的贡献
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我国
②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
三大灌溉农业区中的两个:宁夏平原和河套
平原就是引黄河水灌溉的。
③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龙羊峡: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
青铜峡水电站(宁夏境内)
三门峡水电站(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
(6)上、中、下游的划分及水文特征
河南旧孟津
上游
中 游
内蒙古河口镇
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
水量大(占全流域水量的70%以上) 水体清澈,含沙量小 多峡谷、水能丰富。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0
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
河口
黄河中流多。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3、黄河的忧患
中、下游泥沙含量大—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根据位处黄河中游的陕县站统计,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 15.7亿 吨(最大的年份达39亿吨)。而泥沙经过黄河入海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 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如果把这15.7亿吨泥沙筑成高宽 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一碗水,半碗沙
3、黄河的忧患
黄河泥沙含量高的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面破碎,沟壑纵横, 自 然 谷坡陡峭 原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 因 被稀疏 土质疏松(湿陷性强)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人 过度樵采 为 原 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 因 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植被破坏
小浪底水利枢纽
目的 调(diao)水调(tiao)沙
开闸放出的挟带着泥沙的黄河水,凭借巨大的冲力冲刷黄河下 游河床内淤积的大量泥沙,最后一起冲进渤海。达到利用小浪底水 资源获得对黄河冲沙减淤效果。
研究报告黄河

研究报告黄河研究报告:黄河一、介绍黄河,又称“中国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其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花土沟,最终注入渤海。
二、地理特征1. 上游地区黄河上游主要经过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市,流经高原和山区,河流陡峭,河水富含矿物质,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景观。
2. 中游地区黄河中游主要通过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这一段黄河水量最大,流速较快,河床较宽,来水主要来自山区降水。
3. 下游地区黄河下游主要流经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流域平坦,河水较缓慢,河水富含沙粒,形成了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三、历史意义黄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流域出土了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古代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河还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黄河流域的农田灌溉与黄河的泥沙淤积使得该地区肥沃,有“黄河士”之称。
四、环境问题黄河流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
黄河的水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紧迫问题。
同时,大量的草原和土地退化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施水资源管理、推行粮食增产、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五、结论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黄河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
只有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我们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中国三大母亲河

中国三大母亲河
中国三大母亲河是长江、黄河、淮河。
这三条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摇篮,在国人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母亲河。
1、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2、长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6387公里。
3、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母亲河—黄河

“母亲河”——黄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18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出现在黄河岸边,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资料收集(比较全)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历史贡献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
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
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
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边上的古文化
黄河流域有哪些王朝建都?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 封) 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 西安) 秦朝定都于咸阳 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定都于洛阳 魏晋均定都于洛阳 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
关中的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 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 刚即位,韩国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 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东顾,派 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 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河的 灌溉工程。后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 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 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 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 功”。秦王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 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综合性学习 成果展示
文化
地理
名人
语言 美景
忧思
黄河--------母亲河
了解母亲河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 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 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 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 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讲讲黄河的故事
说说黄河边的历史人物
夏禹、姜子牙 、郑国、贾让、张 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 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 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 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 大澄、张曜
姓氏:姜姓,吕氏;
名:望、尚;
字:子牙;
号 飞熊 出生地: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出生年代:B.C.1211年,殷 朝庚丁八年己酉年八月初三日
發前去禮請將太公,姬發來到渭水邊,只見姜太公手拿魚竿,口中唸唸有 詞:「釣釣釣,釣釣釣,大魚不到小魚到,來個蝦米瞎胡鬧。」姬發知道 言中有意,回去稟告父王,文王一聽,馬上乘轎親自去聘請姜太公出山輔 佐周室。
姜太公見文王果真親自出馬,心中倒也高興,就笑著說:「大王若真有 誠意,就請扶我上轎,並親自拉我進京。」文王愛才如命,一口答應,小 心翼翼的扶太公上轎,親自拉了起來。可憐的文王一向高高在上,何時這 樣累過,沒多久就汗流浹背,一屁股坐在地上。姜太公說:「再拉我一程 吧!」文王爬了起來,拼命拉了幾步,喘著氣說:「我真的不行了!」這 時姜太公伸出手指一算:「你一共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室江山八 百零八年!」文王一聽,趕緊再拉,姜太公說:「來不及了,說破就不靈 了!」文王雖然也覺得可惜,也只能徒嘆奈何!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 泰安市大汶村南。其分布 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大 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 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 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 前推进了2000多年。证明 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 口文化发展而来,且对研 究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 要意义。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 城北9公里的仰韶村。距今五六 千年。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分布区 是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关中和 山西南部。因此,可以说仰韶文 化是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发展过程 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1961年国务院公布仰韶遗址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 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 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 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 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 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渭水聘賢是周文王訪覓姜太公的故事。名間傳說文王原本是派兒子姬
星 宿 海
鄂陵湖
黄河流经了哪些省区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 南、山东九省区。
黄河流到了那里?
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
山东东营 入海口
黄河入海流
《黄河颂》中为什么说:九曲连环?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 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 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 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 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 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 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 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 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 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 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 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郑国渠的渠首在仲山西
麓的瓠口(在今陕西泾阳县
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
在瓠口作石堰坝,抬高水位,
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
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
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
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
富平、蒲城等县,最后注入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 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 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城南10公里 洮河西岸马家窑。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 游的甘肃、青海和宁夏一带,曾被称为甘肃仰韶 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制陶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 离出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制陶业的发展已达 到较高的程度,它的彩陶,无论是数量还是彩绘 内容,都超过了仰韶文化。
洛
河
。
郑国渠总长近三百华里,灌溉面积约 四万余顷。由于郑国渠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淤 泥,所以灌溉田地能增加肥力,使贫瘠的土 壤得到改良,使关中成为沃野。
郑国渠遗址
有关于黄河语言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 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 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 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 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 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 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 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 区,使得粮棉富足,称"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