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制作实验报告
制作的实验报告面包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面包发酵、成型、烘烤等关键步骤。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高筋面粉:500克2. 温水:250毫升3. 干酵母:5克4. 糖:50克5. 盐:5克6. 植物油:20毫升7. 鸡蛋:1个(可适量增减)8. 新鲜牛奶:50毫升(可适量增减)9. 植物性奶油:适量10. 装面包的模具:1个三、实验步骤1. 酵母活化:将5克干酵母放入25毫升温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待酵母充分溶解。
2. 和面:将500克高筋面粉放入盆中,加入5克盐,倒入酵母水,搅拌均匀。
接着,加入糖、植物油、鸡蛋和新鲜牛奶,揉成光滑的面团。
3. 发酵:将面团放入盆中,盖上湿布或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
发酵时间约为1小时,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2倍。
4. 分割与滚圆: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平均分割成8份,分别滚圆。
5. 二次发酵:将滚圆的面团放入模具中,盖上湿布或保鲜膜,再次发酵。
发酵时间约为30分钟,面团体积再次膨胀。
6. 预热烤箱:将烤箱预热至180℃,预热时间约为10分钟。
7.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时间为20分钟。
期间,可适当调整烤箱温度和烘烤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面包口感。
8. 降温与脱模:将烘烤好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放在架子上自然冷却。
待面包降至室温后,脱模。
9. 切片与涂抹:将冷却后的面包切片,涂抹上植物性奶油,即可食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口感松软、色泽金黄的面包。
2. 分析:(1)酵母的活化是面包发酵的关键步骤,需确保酵母充分溶解。
(2)和面时,面粉与水的比例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面包的口感。
(3)发酵时间要充足,以确保面团充分膨胀。
(4)烘烤温度和时间要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面包的口感。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影响面包口感的关键因素,如酵母活化、和面、发酵和烘烤等。
小圆面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圆面包的制作方法;2. 了解面包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反应;3. 提高食品制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通过发酵、烘烤等过程制成的食品。
在面包制作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在酵母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
烘烤过程中,酒精挥发,二氧化碳膨胀,使面包形成多孔结构。
三、实验材料1. 面粉:500g2. 酵母:5g3. 温水:250ml4. 糖:50g5. 盐:5g6. 植物油:20g7. 蛋:1个8. 装面包模具四、实验步骤1. 酵母活化:将5g酵母加入50ml温水中,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使其活化。
2. 面团揉制:将500g面粉、50g糖、5g盐放入盆中,加入1个鸡蛋和20g植物油,倒入活化后的酵母水,揉成光滑的面团。
3. 面团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盆中,用湿布覆盖,放置在温暖处发酵,发酵时间约为1小时。
4. 分割面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分割成10等份,每份约50g。
5. 面团整形:将分割好的面团揉成圆形,放入面包模具中。
6. 面团二次发酵: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约为30分钟。
7.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15-20分钟,直至面包表面呈金黄色。
8. 取出面包:将烘烤好的面包从模具中取出,放在架子上晾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小圆面包,面包表面呈金黄色,口感松软,具有浓郁的麦香味。
2. 实验分析:(1)酵母的活化:酵母在活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面团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
(2)面团揉制:揉制面团的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技巧,使面团表面光滑,有利于发酵和烘烤。
(3)面团发酵:发酵是面包制作的关键环节,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面包的口感和品质。
(4)烘烤:烘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面包表面呈金黄色,内部熟透。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出小圆面包,通过实验,掌握了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实验报告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包的基本制作工艺和原理。
2.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提高食品制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酵母、水、盐等辅料,经过发酵、烘烤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面包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1. 发酵:酵母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面粉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
2. 烘烤:烘烤过程中,面团中的水分蒸发,形成面包的质地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1. 面粉:中筋面粉2. 酵母:干酵母或鲜酵母3. 水:纯净水4. 盐:食用盐5. 糖:白砂糖6. 其他辅料:鸡蛋、黄油、奶粉、核桃等(根据需要添加)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面粉、酵母、盐、糖等材料称量好,备用。
2. 酵母活化:将干酵母放入温水中溶解,活化5-10分钟。
3. 和面:将面粉、酵母水、盐、糖等材料混合均匀,揉成面团。
4. 发酵:将面团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发酵,直至体积膨胀到原来的2-3倍。
5. 分割: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适当大小的面团,揉圆。
6. 搓条:将面团搓成长条状。
7. 摆盘:将搓好的长条放入烤盘中,间隔一定距离。
8. 二次发酵:将烤盘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进行二次发酵,直至面团膨胀到原来的1.5-2倍。
9.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15-20分钟。
10. 成品:取出烤好的面包,待其冷却后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团发酵:在酵母活化的过程中,酵母菌开始繁殖,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在发酵过程中,面团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变化,使面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2. 面团分割:分割面团时,要尽量保持每个面团的大小一致,以便烘烤时均匀受热。
3. 烘烤温度和时间:烘烤温度和时间对面包的口感和质地有很大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影响面包的品质。
4. 成品质量:通过观察面包的外观、质地和口感,可以判断面包的制作效果。
面包制作的实验报告

面包制作的实验报告面包制作的实验报告引言:面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的制作过程既有科学的原理,又有一定的技巧。
本实验旨在探究面包制作的关键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1. 高筋面粉2. 酵母3. 糖4. 盐5. 水6. 橄榄油实验步骤:1. 准备面团:将高筋面粉、酵母、糖、盐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 揉面:将面团放在台面上,用手掌按压并向前推,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变得柔软有弹性。
3.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入一个大碗中,盖上湿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直至面团体积明显增大。
4. 整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排除多余的气体,然后按照个人喜好进行整形,可以是圆形、长形或其他形状。
5. 二次发酵: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在烤盘上,再次盖上湿布,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二次发酵,直至面团再次明显增大。
6.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直至面包表面呈现金黄色。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面团的揉搓时间和力度会影响面包的口感。
揉搓时间过长会导致面包过于紧实,口感较硬;揉搓时间过短则会导致面包松散,口感较松软。
2. 酵母的使用量会影响面包的发酵效果。
酵母过多会导致面包过度膨胀,口感发酸;酵母过少则会导致面包发酵不充分,口感较硬。
3. 面团的发酵时间和环境温度会影响面包的体积和口感。
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面包体积过大,口感较松软;发酵时间过短则会导致面包体积不够,口感较硬。
4. 烘烤温度和时间会影响面包的外观和口感。
温度过高会导致面包表面过度烤焦,口感较硬;温度过低则会导致面包表面不够酥脆,口感较软。
实验讨论:面包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除了上述实验结果中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面包的品质,如面粉的品质、水的质量、面团的醒发时间等。
此外,不同的面包种类也有各自特定的制作要求,如法式面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醒发和多次揉搓,而丹麦面包则需要添加奶油等材料。
花式面包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花式面包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不同花式面包的特点和制作技巧。
3. 提高烘焙技能,丰富烘焙作品种类。
二、实验器材1. 面包机:1台2. 搅拌机:1台3. 电子秤:1台4. 面团刮刀:1把5. 面包模具:若干6. 面包切割器:1把7. 烤箱:1台8. 面包刷:1把9. 面包面粉:适量10. 酵母:适量11. 白糖:适量12. 盐:适量13. 水或牛奶:适量14. 鸡蛋:适量15. 植物油:适量16. 装饰材料:适量(如芝麻、杏仁、果脯等)三、实验材料1. 高筋面粉:500g2. 酵母:5g3. 白糖:50g4. 盐:5g5. 水:300ml6. 植物油:30ml7. 鸡蛋:1个四、实验步骤1. 面团制作(1)将高筋面粉、酵母、白糖、盐、水、植物油和鸡蛋放入面包机内,启动“和面”程序,搅拌至面团表面光滑。
(2)将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滑,有弹性。
(3)将面团放入涂有油的盆中,盖上湿布,发酵至体积膨胀至2倍大。
2. 面团分割(1)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气。
(2)将面团分割成若干等份,每个面团重量约100g。
3. 面团整形(1)将分割好的面团搓成圆形,松弛10分钟。
(2)根据所需花式面包的形状,将松弛好的面团进行整形,如:辫子面包、法式长棍、花形面包等。
4. 面团二次发酵(1)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涂有油的模具中,盖上湿布,发酵至体积膨胀至2倍大。
5. 面包烘烤(1)烤箱预热至180℃。
(2)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烘烤约20分钟。
(3)面包表面呈金黄色,取出放凉。
6. 面包装饰(1)根据个人喜好,在面包表面刷上蛋液。
(2)撒上芝麻、杏仁、果脯等装饰材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多种花式面包,如辫子面包、法式长棍、花形面包等。
面包口感松软,色泽诱人,深受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2. 实验分析(1)面团发酵:面团发酵是面包制作的关键环节,发酵时间不足会导致面包口感不佳,发酵过度则会导致面包结构松散。
实验报告面包的加工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面包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2. 了解面包的配方及原料选择;3. 掌握面包的发酵、整形、烘烤等基本操作;4. 提高面包制作技能,培养食品加工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酵母、水、盐、糖等辅料,经过发酵、整形、烘烤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面包的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发酵,烘烤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包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口感酥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面粉、酵母、水、糖、盐、鸡蛋、黄油、奶粉等;2. 仪器:搅拌机、面包模具、烤箱、面粉筛、电子秤、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面团制作(1)将面粉、糖、盐、奶粉过筛,备用;(2)将酵母溶于温水中,静置5分钟;(3)将面粉、糖、盐、奶粉混合均匀,加入酵母水、鸡蛋液、黄油,搅拌均匀;(4)用搅拌机低速搅拌,直至面团表面光滑、有弹性,盖上湿布,发酵至原体积的2倍。
2. 整形(1)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排气,分割成等份;(2)将面团揉圆,按入面包模具;(3)将面包模具放入烤箱中,进行二次发酵,直至面包体积膨胀至模具的2/3。
3. 烘烤(1)将烤箱预热至180℃;(2)将面包模具放入烤箱中层,烘烤约15-20分钟,表面呈金黄色;(3)取出面包,晾凉后脱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制作出的面包口感酥脆,色泽金黄,组织结构疏松多孔。
2. 结果分析:(1)面团发酵充分,二氧化碳气体充足,使面包组织结构疏松;(2)烘烤过程中,面包表面呈金黄色,说明烘烤温度适宜;(3)面包口感酥脆,说明面团揉制均匀,黄油添加适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面包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了解了面包的配方及原料选择,掌握了面包的发酵、整形、烘烤等基本操作。
在今后的食品加工实践中,可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更多美味的面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面团发酵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面团发酵过度或不足;2. 整形过程中,注意面团排气,避免烘烤时产生气泡;3. 烘烤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面包烤焦或未熟。
制作标准面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2. 了解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的作用。
3. 学习面包发酵和烘烤的基本原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制作出口感、外观俱佳的标准面包。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通过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经过发酵、成形、烘烤等工艺过程制作而成的。
面粉中的淀粉在酵母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膨胀发酵;烘烤过程中,面包表面形成酥脆的皮层,内部保持松软的口感。
三、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酵母、水、盐、糖(可选)2. 工具:面包桶、面粉筛、搅拌刀、刮刀、烤盘、烤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准备好,面粉过筛,酵母溶解于水中。
2. 搅拌面团: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倒入面包桶中,开启面包机搅拌功能,将原料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3. 发酵:将面团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发酵,一般发酵时间为1-2小时,发酵至面团膨胀至原来的2-3倍。
4. 成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搓排气,分割成等份,滚圆松弛10分钟。
5. 搭配:根据个人喜好,可添加糖、果仁等配料。
6. 预热烤箱:将烤箱预热至180℃。
7. 烘烤:将松弛好的面团放入烤盘,喷水增加湿度,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直至面包表面呈金黄色。
8. 冷却:将烘烤好的面包取出,放置于架子上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包外观:制作的标准面包表面呈金黄色,皮薄、松软,内部结构细腻。
2. 面包口感:面包口感松软,有弹性,咀嚼时有明显的甜味。
3. 成功原因: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原料配比准确,发酵时间充足,烘烤温度适宜。
4. 改进措施:在下次实验中,可尝试调整酵母、水、盐等原料的配比,以改善面包的口感和外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制作标准面包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的作用,学习了面包发酵和烘烤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掌握好原料配比和发酵时间,以确保面包的品质。
面包实验报告

面包实验报告面包实验报告一、引言面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制作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面团的制作、发酵、烘烤等。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面包质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因素对面包质量的影响,具体包括面团中酵母用量、发酵时间和烘烤温度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制作面包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面粉- 酵母- 温水- 糖- 盐- 植物油2. 实验方法:a. 面团的制作:(1) 将面粉、酵母、糖和盐混合均匀。
(2) 逐渐加入温水,同时搅拌成面团。
(3) 加入植物油,继续搅拌至面团光滑。
b. 发酵:(1) 将制作好的面团放入一个温暖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2) 观察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面团的体积变化。
c. 烘烤:(1) 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
(2)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调整烤箱温度。
(3) 观察面包在不同温度下的烘烤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用量对面包质量的影响:我们分别使用了不同比例的酵母来制作面包,发现酵母用量的增加会加速面团的发酵过程,使面包更加松软。
然而,当酵母用量过大时,会导致面包发酵过度,出现空洞或异味。
2. 发酵时间对面包质量的影响:我们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将面团发酵1小时、2小时和3小时,发现发酵时间的延长会使面包体积增大,口感更加绵软。
然而,过长的发酵时间会导致面包变得过于松软,失去口感。
3. 烘烤温度对面包质量的影响:我们将面团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烘烤,观察到烤箱温度的升高会使面包外皮变得更加酥脆,内部更加松软。
然而,过高的烘烤温度会导致面包表面过度焦黑,影响口感。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适量的酵母用量可以促进面包的发酵,使其更加松软。
2. 合理的发酵时间可以使面包体积增大,口感更好。
3. 适宜的烘烤温度可以使面包外皮酥脆,内部松软。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面包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观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面包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实验报告
姓名: 栗晓东学号:217309251336 班级:食工1703
实验一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内容
学习面包制作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目的
熟悉面包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
小麦面粉加水调制成的面团,是以面筋蛋白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淀粉、脂质等被包裹于面筋网络中,形成较稳定的薄层状结构,使面团具有持气性,能够保持住酵母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经过烘烤, 形成膨大的体积,并通过麦拉德反应形成金黄的色泽、诱人的香气。
四、实验材料
1. 原辅材料:高筋粉800g,酵母12g, 奶粉40g,改良剂
2.4g,水420- 430g,鸡蛋60g,糖160g,奶油60g,盐7g。
2.实验设备及仪器:电子天平,称量盘,搅拌机,烤盘,醒发箱,烤炉。
五、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面团调制、面团发酵、面团及静置、烘烤、冷却、包装
2.操作要点:
(1)将面粉、酵母、奶粉、改良剂、水、鸡蛋、糖混合后低速搅拌1min,无干粉后中速搅拌至面筋形成,停机出缸。
(2)将出缸后的面团整形后,光滑面朝上,放置在工作台上,表面用塑料膜覆盖,静止松弛30min。
(3)将面团分割,称量,搓圆,表面覆盖保鲜膜,静置松弛15-20min。
(4)第一次发酵的温度一般为25℃-28℃,湿度75%,时间约为60分钟,面团体积膨大2倍,酵母长时间缓慢平稳的产生气体,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这样才能够给面团带来好的风味。
面团膨胀程度到达顶峰时,发酵结束。
发酵不足时,面团筋度不足,面团的体积和弹性会受到影响;发酵过度时,面筋断裂,导致面团塌陷。
用手指插入面团中,洞口不立刻塌陷,也不立刻回缩即为发酵完成。
(5)静置的时间为15-30分钟,用手轻按压面团表面,压痕不立刻回弹即为松弛到位。
擀面杖擀开面团,面团不回缩则松弛到位,回缩表示面团还需要继续松弛。
(6)第二次发酵和第一次发酵不同,最终发酵应在面团膨胀到达顶峰之前结束。
温度为35℃,湿度为80%,时间1h。
如果最终发酵过度,面团在入炉后继续膨胀,面筋则会在拉伸到极限之后产生断裂,面包产生塌陷,影响面包体积。
用手按压面团,抬起手若压痕回弹一部分即为发酵结束。
不回弹则发酵过渡,迅速回弹发酵不足。
六、结果评价
七、思考题
1.如何判断面团调制达到完成阶段?
面团调制完成时面筋应完全形成,充分扩展,表面干燥,延展性和弹性好。
可用双手将面团拉展成一张玻璃膜,若整个膜分布均匀、光滑、无不整齐的裂痕则可判断面团调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