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大小分析

合集下载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前言颗粒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微米级颗粒样品的颗粒分析实验,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以了解样品中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等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首先,我们准备测试样品。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微米级颗粒样品,样品需要经过均质处理并分散于水中,使其保持均匀分布。

其次,我们将样品注入至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试池中,进行测试。

在测试的过程中,仪器会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然后通过探测器捕捉样品反射或散射的光线,从而得到颗粒的散射光模式。

通过基于光学理论的算法,我们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等参数。

同时,该仪器还可用于检测颗粒的耗散能力、稳定性等特性。

最后,我们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根据具体实验参数和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生成颗粒粒径分布直方图、累积粒径分布图等数据图表,以更好地了解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我们获取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5μm,颗粒所占体积分数约为30%,颗粒浓度为0.05mg/mL左右。

同时,我们也绘制了颗粒粒径分布图和累积粒径分布图,如下图所示:(图片在此不可展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颗粒的大小在0.5μm至4μm之间,分布范围较为均匀。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颗粒分布的三个重要参数,即模数D50、分散度D43和峰高度Hmax。

其中,D50表示颗粒直径中位数,D43表示颗粒平均粒径,Hmax代表颗粒分布的峰值大小。

总结通过这次颗粒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颗粒分析技术和实验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颗粒分布和特征参数的含义,并为后续材料性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颗粒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微米级颗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粒度分析原理

粒度分析原理

粒度分析原理
粒度分析是指对物质颗粒的大小进行分析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粒度分析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粒度分析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粒度分析的原理是基于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测量和分析。

颗粒的大小可以通过筛分、激光粒度仪、显微镜等方法进行测量。

而颗粒的形状则可以通过显微镜、图像分析等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分析,可以得到颗粒的分布特征,如颗粒的平均大小、大小分布范围等参数。

其次,粒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粒度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粒度分析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粒度分析在工程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对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土壤材料,从而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粒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粒度分析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粒度分析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粒度分析技术的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对粒度分析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分析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颗粒分析试验

颗粒分析试验

(三)仪器设备:
粗筛:(圆孔)孔径为60、40、20、10、 5、2mm;
细筛:孔径为2.0、1.0、0.5、0.25、 0.075mm。
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1000g, 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3.其他:摇筛机、烘箱、研钵、瓷盘、 毛刷、木碾等。
摇筛机
操作步骤
Cu>10的土属级配良好。
2) 从工程上看:Cu≥5且cc=1~3的土,
称为级配良好的土;不能同时满足上 述两个要求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a通过2mm筛的试样中小于某粒径质量g
b通过2mm筛的土样中所取试样质量g
p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数%
(2)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小于某 粒径的颗粒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 以粒径(mm)为横坐标,绘制 颗粒大小级配曲线,求出各粒组 的颗粒质量的百分数。
4、本试验记录格式实验
筛分法试验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筛分法)
工程名称 土样编号 试验日期
试验者 —— 计算者 —— 校核者 ——
筛孔 尺寸
(m m)
累积筛余质 量 (g)
筛分法 累计筛余(%)
40
0
0.0
20
350
11.7 =350/3000
10 920=350+570
30.7
5
1600
53.3
2
2190
73.0
0.5
2740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230/d60d10 (半对数坐标是指以通过率为纵坐标<平面
直角坐标>,土的粒径的自然或常用对数 为横坐标.)
D60、D30、D10是指从该图上查得 的通过率分别为60%、30%、10% 对应的粒径。

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1

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1

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一)概述颗粒分析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据此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密度计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样,若试样中含有大于0.075mm 的粒径时,应联合使用密度计法和筛析法。

(二)试验原理密度计法是将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10mL ,混合成1000mL 的悬液,并使悬液中的土粒均匀分布。

此时悬液中不同大小的土粒下沉速度快慢不一。

一方面根据斯笃克(Stokes, G .G , 1845)定律计算悬液中不同大小土粒的直径,另一方面用密度计测定其相应不同大小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1. 斯笃克定律斯笃克研究了球体颗粒在悬液中下沉问题,认为不同球体颗粒在悬液中的下沉速度υ与它们直径大小d 有关,这种反映悬液中颗粒下沉速度和粒径关系的规律,称为斯笃克定律。

按照这一定律,土颗粒在溶液中下沉时,较大的土粒首先下沉,经过某一时段t ,只有比某一粒径d 小的土粒仍然浮在悬液中,这些土粒在悬液中通过铅直距离L ,在时间t 内下沉速度υ为2w s 1800)(d t L ηρρυ-==tLG G d ⋅-=-=wo wT s w s )(1800)(18γηρρηυ式中:η —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 (10-3); d —土颗粒粒径,mm ;ρ—土粒的密度,g/cm 3;G s —土粒的比重;w ρ—水的密度,g/cm 3;wo ρ—温度4℃时水的密度,g/cm 3;wT G ——温度T ℃时水之比重;L —某一时间t 内土粒的沉降距离,cm ; t —沉降时间,s 。

为了简化计算,用图 1–1的斯氏列线图,便可求得粒径d 值。

此时,悬液中在L 范围内所有土粒的直径都比算得的d 值小,而大于d 的土粒都下沉到比L 大的深度处。

图1–1 斯笃克列线图2.悬液中土粒质量的百分数设V 为悬液的体积,W s 为该悬液内所含土颗粒总质量。

对土的颗粒分析方法

对土的颗粒分析方法

对土的颗粒分析方法
土的颗粒分析是确定土壤中各种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的一种方法。

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
1. 水平筛分法:将土壤样品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筛选,然后称量每个筛上的颗粒数量,最后计算出每个颗粒级别的百分含量。

2. 沉降法:利用重力或离心力让土壤颗粒在液体中沉降,根据颗粒的密度和大小来测定颗粒的分布。

3. 显微镜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4. 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仪):通过激光透射原理,测定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5. 静电分析法:利用颗粒在电场中的行为来测定颗粒的大小和表面电荷特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或组合使用,以获取全面的土壤颗粒分析数据。

对土的颗粒分析可以为土壤的肥力、透水性、抗冲蚀性等性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公路工程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

公路工程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

公路工程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公路工程土进行颗粒大小分析,通过分析土的颗粒大小,了解土的物理特性,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摘要:本次颗粒大小分析主要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两种常用方法对公路工程土进行了测定。

经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土的颗粒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该土的颗粒主要集中在中等颗粒范围,并呈现出较好的均匀性。

此外,通过对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以细颗粒为主,其含有黏土成分较多,具有较好的粘聚性。

1.引言2.实验方法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两种常用方法对土样进行颗粒大小分析。

筛分法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颗粒筛选,沉降法则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沉降速度进行分析。

3.分析结果经过筛分法和沉降法的分析,得出了土样的颗粒分布情况图。

结果显示,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075 mm到2.0 mm的颗粒范围内。

颗粒大小呈现较好的均匀性,没有明显的偏态现象。

4.分析讨论通过对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土样中的颗粒主要以细颗粒为主。

细颗粒在0.075 mm以下的范围内,其含有黏土成分较多,具有较好的粘聚性。

此外,粗颗粒的含量较多,可能会影响土的稳定性。

5.结论本次颗粒大小分析结果显示,该土样的颗粒主要集中在中等颗粒范围内,并呈现出较好的均匀性。

细颗粒中含有较多的黏土成分,具有较好的粘聚性。

此外,粗颗粒的含量较多,可能会对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公路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以确保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灭活疫苗病毒颗粒纯度及大小分析

灭活疫苗病毒颗粒纯度及大小分析

灭活疫苗病毒颗粒纯度及大小分析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培养后灭活而制成的疫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疫苗类型。

对于病毒灭活疫苗而言,病毒的结构蛋白是疫苗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包括表面蛋白和核壳蛋白。

病毒的结构蛋白是病毒生命周期和病毒感染宿主的关键因素,也是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主要靶点。

病毒颗粒纯度指的是疫苗中活性成分与其他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细胞残留物和灭活剂等)的比例。

高纯度的病毒颗粒能够提供更强的免疫反应,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而评估和控制病毒颗粒的纯度是疫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纯度分析技术。

病毒颗粒的大小可以影响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进而影响疫苗的效力。

病毒颗粒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摄取病毒的效率和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

对病毒颗粒大小的精确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物学性质,优化疫苗设计,并评估疫苗的质量。

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是用于确定溶液样品中悬浮体或聚合物中颗粒尺寸和半径分布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病毒颗粒大小的测定。

DLS通过光子自相关函数(ACF)测量颗粒在被测介质中的扩散系数,还可以计算出球体的尺寸分布并详细描述颗粒在被测介质中的运动。

生物制品表征病毒颗粒纯度及大小分析示意图。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BTP)采用ISO9001认证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实验室,获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为客户提供符合全球药政法规的药物质量研究服务。

我们为您提供一站式的灭活疫苗病毒颗粒纯度及大小分析服务,只需要将您的实验目的告诉我们并寄送样品,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负责所有项目后续,包括样品处理、上机分析、数据分析和项目报告。

欢迎免费咨询。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传统疫苗表征内容。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一、试验目的:
1.确定土壤中不同粒径组成和含量,从而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力学
性质。

2.了解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的水力性质、保水能力和透水性等方面的
影响。

二、试验原理:
三、试验步骤:
1.取得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空气干燥或用低温烘干去除水分。

2. 将土壤样品通过筛网进行分级筛分,通常使用7个不同粒径的筛网,如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等。

3.对每一个筛孔内的颗粒进行称重,并计算出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的
质量。

4.计算颗粒的百分比通过量和累计通过量,并绘制颗粒质量百分比和
粒径的曲线图。

5.计算土壤的粒径分散系数以及相关的颗粒粒径参数。

四、结果分析:
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反映土壤样品中不同粒径组分
的含量和质量分布。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面的信息:
1.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可以反映土壤的粒径分布特点,比如有无明显的富集粒径,颗粒尺寸的分散情况等。

2.根据颗粒质量百分比曲线,可以计算土壤的粒径分散系数,从而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均匀性。

3.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结合其他试验数据,可以分析土壤的力学性质、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水力性质等。

总之,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是土壤力学和土壤工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试验之一、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可以获得土壤颗粒组成和颗粒大小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研究土壤性质和工程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土 工 试 验
实验四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一)概述
试验目的是使用比重计法测定土的各种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据此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比重计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样,若试样中还有大于0.075mm 的粒径时,应联合使用比重计法和筛析法。

(二)试验原理
比重计法是将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10mL 混合成1000mL 悬液,并使悬液中的土粒均匀分布。

此时悬液中不同大小的土粒下沉速度快慢不一。

一方面可由斯笃克(Stokes ,1845)定律计算悬液中不同大小土粒的直径,另一方面用比重计测定其相应不同大小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1.斯笃克定律
根据斯笃克定律各种土粒在悬液中的下沉速度与其直径大小、比重和液体的动力粘滞系数有关。

在时间t 内的下沉速度v 为:24101800)(gd d d t L v w
wt s η
ρ⨯-==

t
L
k
d = g
d d k w wt s ρη)(1018004-⨯=
式中 v ——土颗粒下沉速度,cm/s ;
η——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10-6kPa·s d ——土颗粒粒径,mm ;
g ——重力加速度,981cm/s 2; d s ——土粒的比重;
ρw ——4℃时水的密度,g/cm 3; d wt ——温度T ℃时水的比重;
L ——某一时间t 内土粒的沉降距离,cm ; t ——土粒沉降的时间,s ;
附4.1
k——粒径计算系数。

为了简化计算,用图附4.1的斯笃克列线图,便可求得粒径d值。

此时,悬液中在L 范围内所有土粒的直径都比算得的d值小,而大于d的土粒都下沉到比L大的深度处。

2.悬液中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附图4.1 斯笃克列线图
word.
设V 为悬液的体积,Ms 为该悬液内所含土体颗粒总质量。

故开始时悬液单位体积内的土粒质量为
V
M s
,土粒体积为s w s d V M ρ。

由于单位体积的悬液是土粒和水所组成,则水
的体积应为s w s d V M ρ-
1,水的质量为)1(s
w s
wt d V M ρρ-
,故试验开始时土粒均匀分布的悬液密度为:)1(s
wt s wt l d d
V M -+
=ρρ 式中 ρl ——试验开始时土粒均匀分布的悬液密度,g/cm 3;
ρwt ——试验开始时温度为T ℃的水的密度,g/cm 3。

其他符号的意义同前。

现从量筒中液面下深度L 处,取一微小体积的悬液进行研究。

自开始下沉至t 时间,悬液内大于粒径d 的土粒,都通过此微小体积而下沉,而小于粒径d 的数量保持不变。

则该微小体积内,单位体积内小于粒径d 之土粒质量为
ρV
Ms。

由附式1—2可导得t 时刻深度L 处小于粒径d 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为:)(wt lt s
wt s s M V
d d d ρρρ--=
式中 ρ——t 时刻深度L 处小于粒径d 的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ρlt ——t 时刻深度L 处微小体积悬液密度,g/cm 3; 3.比重计读数的校正
目前通常采用的比重计有甲、乙两种。

甲种比重计刻度表示1000mL 悬液中所含干土质量的克数,乙种比重计刻度表示悬液比重。

两种比重计是在20℃时刻制的,且土粒比重都以2.65为基准。

故在使用比重计时,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如下的校正。

(1)刻度及弯液面校正
由于比重计在制造时刻度可能有误差,使用前应校正。

同时,比重计的刻度是以弯液面底为准,而在使用时,由于悬液混浊,其读数以弯液面顶部为准,故应进行弯液面校正。

(2)分散剂校正
附4.2
比重计刻度是以纯水为标准的,当悬液中加入分散剂时,则比重增大,故应加以校正。

方法是注纯水入量筒,加分散剂使量筒中溶液达1000mL,拌均,恒温至20℃,测记比重计读数,此读数与20℃纯水中比重计读数之差,即为分散剂校正值。

(3)土粒沉降距离校正
比重计读数除用以求得悬液中土粒的含量以外,还用以确定土粒的实际下沉距离(有效沉降距离),借以计算粒径d。

当比重计放人悬液内,液面因而升高,此时液面至比重计浮泡中心的距离,并不代表土粒的实际沉降距离。

因此,必须加以校正。

(4) 温度和土粒比重校正值分别查表确定。

附表4.1 比重校正系数
(三)仪器设备
1)比重计
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0℃时1000mL悬液中所含干土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为0.5。

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刻度为0.995~1.020,最小分度为0.0002;
2)量筒:容积1000mL,内径60mm,高度350±10mm,刻度0~1000mL;
3)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称量200g,感量0.01g;
4)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3mm;
5)其他:温度计、秒表、三角烧瓶(容积500mL),电热器等。

(四)试验步骤
(1)比重计法应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

若土样在分析前无法保持其天然含水量,则允许用风干或烘干土样进行分析。

(2)称取小于0.075mm的烘干试样30g,称量准确至0.0lg,装入三角烧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浸泡一昼夜(对于砂性较大,易于分散的土,可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3)加入分散剂,将三角烧瓶稍加摇荡后,放在电热器上煮沸40min。

(4)待悬液冷却后,将其注入1000mL的量筒内,并将烧瓶中剩留的悬液,分次用少量蒸馏水洗净倒人量筒内。

加浓度为4%的六偏磷酸钠约l0mL于悬液中,在注入蒸馏水,使筒内悬液恰达1000mL。

(5)将盛有悬液的量筒,置于平稳且便于测读的平台上。

将搅拌器放人量筒内,沿整个悬液深度上下搅拌约l.0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彻底拌匀。

(6)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

测记经过1、5、15、30、60、120、240和1440min 时的比重计读数。

根据试样情况或实际需要,可增加比重计读数或缩短最后一次读数的时间。

每次读数均应在预定时间前10~20s,将比重计小心地放人悬液中接近读数的深度,以免比重计上下跳动。

比重计浮泡应保持在量筒中心位置,不得偏近筒壁。

(7)比重计读数均以弯液面上缘为准。

甲种比重计应准确读至1,估读至0.1;乙种比重计应准确读至0.001,估读至0.0001。

(8)每次读数完毕,立即取出比重计,将其放人盛有清水的量筒中。

同时测定各相应的悬液温度,准确至0.5℃。

(五)计算及记录
1、小于某粒径土粒含量占干土总质量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甲种比重计
)(100
d t G s
R R R C m -+=
ρ 式中 m s ——干土质量,g ;
C s ——比重校正系数,65
.265.220
20w w s s s C ρρρρ-⋅-=
ρs ——土粒的密度,g/cm 3;
ρw 20——20℃时水的密度,g/cm 3;
R ——甲种比重计读数; R t ——温度校正值;
R d ——分散剂校正值。

乙种比重计
20])1[(100w d t s
s
R R R C m V
ρρ⋅'-'+-''=
式中 V ——悬液体积,cm 3; C 's ——比重校正系数,20
w s s
s
C ρρρ-='
R '——乙种比重计读数;
R 't ——温度校正值; R 'd ——分散剂校正值。

2、土粒粒径按式计算。

3、用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百分数ρ(%)为纵坐标,颗粒直径d (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4、记录
附4.3
附4.4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下: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记录(甲种比重计)
小于0.075mm 颗粒土质量百分数 干土质量 土样编号 土粒密度 试验日期
密度计号 量筒号 烧瓶号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