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工作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CNC装置在其硬件环境支持下,按照系统监控软件的控制 逻辑,对输入、译码、刀具补偿、速度规划、插补运算、位置 控制、I/O口处理、显示和诊断等方面进行控制。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谢谢观看!
数控装置将所接 受的信号进行处 理,再将处理结 果以电信号形式 向伺服系统发出 执行的命令。
伺服系统接到执 行指令后,驱动 机床进给机构严 格按照指令要求 运动,完成相应 零件的自动加工。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
1.2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装置又是数控系统的核心,数控装置有两种类型:一 是完全由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专用硬件数控装置,即NC装置; 二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构成的计算机数控装置,即CNC装置。 NC装置是数控技术发展早期普遍采用的数控装置,出于NC装 置本身的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NC装置已基 本被CNC装置所取代。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数控机床的工作 过程及工作原理
11.2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及工作Leabharlann 理1.1 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
1
2
3
4
根据零件图给 出各项内容 (形状、尺寸、 材料及技术要 求等),编制 出零件的数控 加工程序。
零件的数控加 工程序通过存 储介质输送给 数控装置,也 可通过输入键 盘将零件的数 控加工程序直 接输送给数控 装置。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的机床。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字控制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软件则包括数控程序和操作界面。

数字控制系统能够接收用户输入的加工程序,并根据程序指令控制机床的运动和加工过程。

2.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来实现机床的运动。

伺服系统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放大器等组成,通过接收数字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从而实现机床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3.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床的运动状态和加工过程中的工件位置。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编码器等。

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数字控制系统,系统根据信号进行判断和控制,保证机床的准确运动和加工。

4. 机床结构: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还与机床的结构密切相关。

常见的数控机床包括铣床、车床、钻床等,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

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数控机床,都需要通过数字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系统,实现机床的运动和加工。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工程序编写: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

加工程序是一段由数字控制系统识别的代码,它包含了机床的运动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2. 加工程序输入: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字控制系统中。

可以通过键盘、U盘等方式将程序传输到数字控制系统中。

3. 机床准备:操作人员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对机床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夹具、刀具、工件等,调整机床的工作台和刀具的位置。

4. 数控机床设置:操作人员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对数字控制系统进行设置。

包括设定加工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

5. 启动机床:操作人员启动数字控制系统,机床开始按照加工程序进行工作。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工件加工的机床。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程序控制:数控机床通过预先编写的加工程序来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

这些程序包含了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加工工艺等信息。

2. 信号传递: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加工程序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数控装置传递给各个执行部件,如伺服机电、液压系统等。

3. 运动控制:数控机床通过控制伺服机电的运动来实现工件的加工。

伺服机电通过接收数控装置传递的指令,控制工件在各个坐标轴上的运动。

4. 反馈控制:数控机床通过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工件的位置、速度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数控装置,以便及时调整运动控制。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工程序编写: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等要求,使用专门的编程软件编写加工程序。

程序中包含了工件的加工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2. 加工程序输入: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通过外部存储设备(如U盘)或者网络传输等方式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3. 工件装夹: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将待加工的工件装夹在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并进行固定。

4. 加工参数设置: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设置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加工参数,以确保工件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加工。

5. 启动机床:按照操作规程启动数控机床,使其进入工作状态。

6. 运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装置控制伺服机电的运动,使工件按照加工程序中定义的路径进行加工。

同时,数控装置会实时监测工件的位置、速度等参数,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7. 加工完成:当工件按照加工程序的要求完成加工后,数控机床会自动住手运行,并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

8. 工件取出:将加工完成的工件从数控机床上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或者检验。

总结: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工件的精确加工。

其工作原理包括程序控制、信号传递、运动控制和反馈控制等。

工作过程包括加工程序编写、加工程序输入、工件装夹、加工参数设置、启动机床、运行加工程序、加工完成和工件取出等步骤。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通过控制系统对机床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机械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硬件包括数控装置、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执行机构等,软件则是编写的数控程序。

数控系统接收操作者输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从而实现对机床的控制。

2. 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数控机床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件和刀具的位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的运动来控制刀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3. 数控程序:数控程序是数控机床工作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

这些指令描述了刀具的运动轨迹、速度、进给量等工艺参数,通过数控系统的解释和执行,实现对机床的自动控制。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加工工艺: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根据零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设计出相应的加工工艺方案。

这包括确定刀具的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

2. 编写数控程序:根据加工工艺方案,编写数控程序。

数控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其中包括刀具的运动轨迹、速度、进给量等参数。

编写数控程序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控编程知识和技巧。

3. 载入程序和设置工艺参数: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载入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工艺参数,如刀具长度补偿、切削深度等。

4. 定位工件和刀具:将待加工的工件装夹在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并安装好刀具。

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件和刀具的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数控系统。

5. 启动数控机床:按下启动按钮,数控机床开始工作。

数控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控程序和工艺参数,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

6. 加工工件:执行机构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刀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引言概述: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1.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数控机床由机床本体、数控装置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机床本体负责加工工件,数控装置负责控制机床的运动,执行机构负责将数控装置发出的指令转化为机床的实际运动。

1.2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数控装置、传感器、执行机构等,软件则是通过编程实现对机床运动的控制。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轴、多通道的同时控制,以满足复杂加工工艺的需求。

1.3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数控装置将加工工艺参数转化为机床的运动轨迹和工艺过程。

首先,操作人员通过编程输入工艺参数和加工路径。

然后,数控装置根据编程信息计算出各轴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通过执行机构控制机床的运动。

最后,机床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进行加工,完成工件的加工任务。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2.1 工件加工准备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工件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加工工艺、确定刀具和夹具等。

同时,还需要编写加工程序,将加工路径和参数输入数控装置。

2.2 数控机床的自动运行一旦完成了工件的准备工作,数控机床就可以开始自动运行了。

操作人员将加工程序输入数控装置,并启动机床。

数控装置会根据程序中的指令,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实现工件的加工。

2.3 加工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在数控机床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监控加工过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数控装置提供的监控界面,可以实时查看机床的运行状态、加工进度等信息。

如果发现加工结果与预期不符,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加工参数或修正程序来进行纠正。

三、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3.1 汽车制造业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它能够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来控制工作过程。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生成的指令转化为机床能够理解和执行的信号,从而实现加工工件的目的。

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1.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份,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硬件部份包括主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伺服机电等;软件部份包括编程软件和控制程序。

控制系统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机床的各个执行部件,从而实现加工工件的动作。

2. 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主要由机电、传动装置和传感器组成。

机电负责提供动力,传动装置将机电的转速和转矩传递给工作台或者刀具,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和刀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3. 数控机床的执行系统数控机床的执行系统包括工作台和刀具。

工作台负责固定工件并进行相应的运动,刀具则负责切削工件。

根据加工需求,工作台和刀具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编程调整。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1. 编写加工程序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编写加工程序。

加工程序是一系列的指令,描述了工件的几何形状、加工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编写加工程序通常使用专门的编程软件,根据加工要求进行参数设置和路径规划。

2. 载入加工程序编写好的加工程序需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载入到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通常可以通过U盘、网络等方式将程序传输到机床的主控制器中。

3. 设置加工参数在开始加工之前,需要根据加工要求设置相应的加工参数,如刀具的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会影响到加工的效果和质量。

4. 加工工件设置好加工参数后,数控机床会根据加工程序的指令开始加工工件。

控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和参数控制工作台和刀具的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切削、钻孔、铣削等加工操作。

5. 监测加工过程在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件和刀具的位置和状态。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一、工作原理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机床进行编程,将加工工艺参数转化为机床运动控制指令,然后通过伺服系统控制机床各轴运动,实现工件的加工。

具体来说,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份组成。

硬件部份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软件部份包括操作系统、数控编程软件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用户输入的加工工艺参数,并将其转化为机床运动控制指令。

2. 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它负责控制机床各轴的运动。

伺服系统由伺服机电、编码器、伺服控制器等组成。

编码器用于反馈各轴的实际位置信息,伺服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反馈的信息与控制指令进行比较,调整伺服机电的转速和转向,使各轴运动到指定位置。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将伺服机电的转动转化为机床各轴的运动。

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螺杆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

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选用直接影响着机床的精度和速度。

4. 加工工具:数控机床通过加工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

常见的加工工具包括刀具、钻头、铣刀等。

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加工工具。

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加工工艺: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加工要求,设计相应的加工工艺。

包括确定加工工序、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

2. 编写数控程序:根据加工工艺,编写数控程序。

数控程序是一系列指令的集合,描述了机床的运动轨迹、切削参数等。

3. 载入数控程序: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载入计算机控制系统。

可以通过U盘、网络等方式进行载入。

4. 设置工件和夹具:将待加工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并使用夹具进行固定。

夹具的选择和设置直接影响着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5. 启动机床:启动机床,打开计算机控制系统,加载数控程序。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标题: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引言概述: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床动作的机床,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一、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1.1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它由控制器、执行器和输入设备组成。

控制器接收输入设备传来的指令,经过处理后控制执行器实现机床动作。

1.2 数控程序:数控程序是数控机床工作的“指南”,它包含了机床每个动作的具体参数和顺序。

数控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数控系统中,控制机床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加工。

1.3 传感器:传感器是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位置等,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

二、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2.1 加工准备:在进行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加工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刀具、夹具和工件,设置加工参数等。

2.2 加工操作:根据数控程序的要求,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各种动作,如进给、主轴转速控制、刀具换刀等,实现工件的加工。

2.3 加工监控: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传感器监测加工状态,及时调整加工参数,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

三、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3.1 汽车制造: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行业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很高,数控机床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用于加工各种航空航天零部件。

3.3 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需要高精度的零部件,数控机床可以实现对小尺寸零件的精密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四、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将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和优化加工过程。

4.2 网络化:数控机床将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4.3 精度提升:随着机床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将会不断提升,满足各种高精度加工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机床工作过程分析、主要元件介绍
以及主要液压系统原理
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利用有压力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递动力的。

其中的液体称为工作介质,一般为矿物油,它的作用和机械传动中的皮带、链条和齿轮等传动元件相类似。

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1). 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力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2).执行元件(油缸、液压马达)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

其中,油缸做直线运动,马达做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等。

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

4). 辅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压力表、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管件及油箱等,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5). 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2、液压基本回路
所谓液压基本回路就是由有关的液压元件组成用来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典型回路。

一些液压设备的液压系统虽然很复杂,但它通常都由一些基本回路组成,所以掌握一些基本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将有助于认识分析一个完成的液压系统。

3、压力控制回路
压力控制回路是利用压力控制阀来控制系统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压力,以满足液压执行元件对力或转矩要求的回路,这类回路包括调压、减压、增压、保压、卸荷和平衡等多种回路。

如1.单级调压回路如图所示,在液压泵出口处设置并联溢流阀2即可组成单级调压回路,从而控制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3.2.2 速度控制回路
快速运动回路又称增速回路,其功用在于使液压执行元件在空载时获得所需的高速,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或充分利用功率。

实现快速运动的方法不同有多种方案,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快速运动回路。

差动回路:图5-12所示。

其特点为当液压缸前进时,活塞从液压缸右侧排出的油再从左侧进入液压缸,增加进油处的一些油量,即和泵同时供应液压缸进口处的液压油,可使液
压缸快速前进,但使液压缸推力变小。

在液压系统中,如果由一个油源给多个液压缸输送压力油,这些液压缸会因压力和流量的彼此影响而在动作上相互牵制,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回路才能实现预定的动作要求。

同步回路在液压装置中常需使两个以上的液压缸作用步运动,理论上依靠流量控制即可达到,但若要作到精密的同步,则可采用比例式阀门或伺服阀配合电子感测元件、计算机来达成。

3.2.3 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3.2.3.1 液压动力滑台
液压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上用以实现进给运动的一种通用部件,其运动是靠液压缸驱动的。

滑台与其他一些通用部件可组成各种不同机床,并能按多种进给方式实现半自动工作循环。

液压动力滑台虽有不同的规格,但其液压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却基本相同,如图所示:
1-过滤器2-变量泵3,7,13-单向阀4-电液换向阀5-背压阀6-液控顺序阀8,9-调速阀10-电磁换向阀11-
行程阀12-压力继电器
图3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原理图
3.2.3.2 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快进
按下启动按钮,电磁铁1Y A通电,电磁换向阀B左位接入系统,液动换向阀A在控制压力油作用下也将左位接入系统工作,其油路为:
控制油路——进油路:过滤器1泵2阀B(左)I1阀A左端
出油路:阀A右端L2阀B(左)油箱。

于是液动换向阀A的阀芯右移,使其左位接入系统(换向时间由L2调节)。

主油路——进油路:过滤器1泵2单向阀3阀A(左)行程阀11缸左端
出油路:缸右腔阀A(左)单向阀7行程阀11缸左端
此时由于负载较少,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少,所以液控顺序阀7关闭,液压缸左右腔形成差动连接,泵在低压下输出最大流量,滑台快进。

2).第一次工作进给
当滑台块进终了时,滑台上的挡块压下行程阀11,切断了快进油路。

电液换向阀4的工作状态不变,控制油路因此没有变化。

而主油路中,压力油只能通过调速阀8和电磁换向阀10(右位)进入液压缸左端。

由于油液流经调速阀而使液压系统压力升高,液控顺序阀开启,
单向阀7关闭,液压缸右侧的油液经液控顺序阀6和背压阀5流回油箱。

同时,泵2的流量也自动减少。

滑台实现有调速阀8调速的第一次工作进给。

主油路——进油路:过滤器1泵2阀3阀A(左)阀8阀10(右)缸左侧
回油路:缸右腔阀A(左)阀6背压阀5油箱。

3).第二次工作进给
第二次工作进给的控制油路和第一次工作进给是时的相同,其主油路的回油路也与第一次工作进给时的相同,不同之处是主油路的进油路。

当第一次工作进给终了,挡块压下形程开关,使电磁铁3Y A通电,阀10左位接入系统使其油路关闭,压力有需要通过调速阀8,9进入液压缸左腔。

由于调速阀9的通流截面积比调速阀8的通流截面积小,所以进给速度进一步降低,因而滑台实现由阀9调速的第二次工作进给。

其猪油陆的进油路与第一次进给的不同也不仅仅是由阀9代替阀10.
4).死挡铁停留
当滑台第二次工作进给完毕,碰上死挡铁后停止前进,停留在死挡铁处。

这时液压缸左腔油液的压力升高,当达到压力继电器12的开启压力时,压力继电器动作,发出信号给时间继电器,由时间继电器控制停留时间。

系统内的油液基本停止流动。

设置死挡铁可提高滑台工作进给终点的位置精度。

5).快退
滑台停留时间结束时,时间继电器发出信号发出信号,使电磁铁2YA通电,1YA,3YA 断电。

这时地磁换向阀B的右位接通,控制油液使液动换向阀A接入系统工作。

滑台返回时负载小,系统压力低,泵2的流量自动开到最大,所以动力滑台快速退回。

控制油路——进油路:过滤器1泵2阀B(右)I2阀A右端
回油路:阀A左端L1阀B(油)油箱。

液动换向阀A有控制油路使其换为右位(换向时间由L1调节)
主油路——进油路:过滤器1泵2阀B(右)I2阀A右端
回油路:缸左腔阀13阀A(右)油箱。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一般原则
正确分析故障是排除故障的前提,系统故障大部分并非突然发生,发生前总有预兆,当预兆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产生故障。

引起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规律可寻。

统计表明,液压系统发生的故障约90%是由于使用管理不善所致为了快速、准确、方便地诊断故障,必须充分认识液压故障的特征和规律,这是故障诊断的基础。

以下原则在故障诊断中值得遵循:
(1) 首先判明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和外围环境是否正常需首先搞清是设备机械部分或电器控制部分故障,还是液压系统本身的故障,同时查清液压系统的各种条件是否符合正常运行的要求。

(2) 区域判断根据故障现象和特征确定与该故障有关的区域,逐步缩小发生故障的范围,检测此区域内的元件情况,分析发生原因,最终找出故障的具体所在。

(3) 掌握故障种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故障最终的现象,逐步深入找出多种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原因,为避免盲目性,必须根据系统基本原理,进行综合分析、逻辑判断,减少怀疑对象逐步逼近,最终找出故障部位。

(4) 故障诊断是建立在运行记录及某些系统参数基础之上的。

建立系统运行记录,这是预防、发现和处理故障的科学依据;建立设备运行故障分析表,它是使用经验的高度概括总结,有助于对故障现象迅速做出判断;具备一定检测手段,可对故障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

(5) 验证可能故障原因时,一般从最可能的故障原因或最易检验的地方开始,这样可减少装拆工作量,提高诊断速度。

(6)目前查找液压系统故障的传统方法是逻辑分析逐步逼近断。

此法的基本思路是综合分析、条件判断。

即维修人员通过观察、听、触摸和简单的测试以及对液压系统的理解,凭经验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

当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根源有许多种可能。

采用逻辑代数方法,将可能故障原因列表,然后根据先易后难原则逐一进行逻辑判断,逐项逼近,最终找出故障原因和引起故障的具体条件。

1.2一些常见故障的检测
1.2.1 压力不足(输出力和力矩不足)
压力不足(输出力和力矩不足)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2。

1.2.2 油缸或马达紧急动作(压力和流量波动较大)
油缸或马达紧急动作(压力不口流量波动较大)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3。

1.2.3 工作时液压油温度过高
液压油温度过高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4。

1.2.4 液压油起泡
液压油起泡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5。

1.2.5液压油缸动作不正常
液压油缸动作不正常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6。

1.2.6工作时液压管路撞击或震动剧烈
工作时液压管路撞击或震动剧烈故障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7。

1.2.7 液压泵启动频繁
液压泵启动频繁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见表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