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一、自然美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岩石、土壤、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动感。
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动态美。
(4)朦胧美:⑧烟、雨、云、雾,以及晨曦、⑨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思维活动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答案答案如: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二、人工美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思维活动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答案探究点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③(3)①解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
反思归纳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迁移应用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旅游美学(总)

2)人工美:由人所创造的,与社会实践 和文化相联系的景观所呈现的美,如建筑 美、道路美、桥梁美、园林美等。人工美 能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感受到美的熏陶; 是人的智慧和力量的反映,以“情”动人。
3)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使景观笼罩上 一种神秘、离奇的色彩,而更具吸引力。
自然美
人 工 美
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人与自然界有三种关系:
1)功利关系:自然界的资源可 供人们使用 (伦理关系)
2)认知关系: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 人们研究的对象
3)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可供人 们观赏,引起人们的美感
例如:一潭碧水,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分 子结构,可从伦理角度论证其对人类的发展的功 用,但唯有用审美的眼光才能使人们发现美的底 蕴,从而衍生出诸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 夜”、“平湖秋月”之类的美妙意向与故事。 (图见下页)
2) 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要 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重点研究其审美个 性、动机、目的、需求,研究旅游者的审美 心理的过程和内在机制。
3) 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 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地一种,是指人类以一种 情感观照的方式来欣赏和体验着现实的美, 反过来又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关系。
1999
⑦ 《旅游美学纲要》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 97
第四章 风景美与观赏
“风”即风景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 的自然资源。风景区指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 区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景色。
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在我国由来已久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孔 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五岳寻仙 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第二章风景美[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解风景美的审美属性,掌握风景美的特征,应用风景观赏的基本原理。
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中国四大鸣沙”、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雾凇、雨凇、佛光、蜃景、日食、月食、流星雨、极光、“四君子”、文(武)赤壁等风景内容的简要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以大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风景美的形态、特征和观赏方法,并探讨了风景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
[教学重点]风景美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难点]风景美的审美属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寻美西湖——探寻西湖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由来已久。
孔子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南朝陶景宏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风景是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审美对象。
按照构成要素来分,我们可以把风景美的形态概况为两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其中,自然美指的是自然景色的美;人工美是指人类赋予自然景色的某种内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装饰与点缀。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名胜。
这些自然景观呈现的审美状态就是自然美,或自然景色的美。
按其性质,自然美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美、生物美、气候美三类。
(一)山水美山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青山隐隐水迢迢,山水相连,更增添无穷魅力。
清澈的漓江,正因为两岸一座座奇特青峰的沿途相送,才构成山青青、水清清,人在青山梦里行的百里画廊。
1.山之美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在其声、在其魂。
(1)山之形。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貌形态。
如江西龟峰就因“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整个景区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而得名。
旅游美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界定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审美判断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和易变性,依赖于审美者的愉快经验和个人素质,是随着审美主题和时代审美趣味而变化;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美是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与主体审美知觉相结合的结果。
西方人眼中的美侠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
广义之美:则不限于此,还包含崇高、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內在性质。
中国人眼中的美一是指感官的快适。
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
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
美的种类自然美:自然美指大自然中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指存在于社会活动中的美。
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创造,把审美意象物化出来而形成的美。
一、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审美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体。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观赏对象的审美关系,以及旅游审美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旅游美学

山庄。
2、私家园林 主要是皇亲国戚,富商官僚所建的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就是规模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建筑小巧玲珑,表现淡雅素 净的色彩。 现存的著名私家园林: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 亭、扬州的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
第二节 园林的要素及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
透过云雾看风景,云雾中的景物若隐若现,模模糊糊,
第三节 怎样观赏风景
一、观赏的方法
1、静态观赏 静态观赏是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的一种观赏活动。慢 慢地移动视线,仔细地玩味其中的奥妙。
2、动态观赏
动态观赏实际上是指游人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者步行, 或者乘车、乘船观赏风景的一种方法。
B、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以假为真
石头:瘦、透、漏、皱 C、丑
以丑为美,丑中求美,丑中见秀,丑到极至,美到极至。
2、水(理池)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山水以水为血液,以草为毛发,以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 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眉。 二、园林的建筑 中国自然或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 面又起到点景、隔景的作用。园林建筑、创造艺术意境
奇:不和谐,杂乱的美。
秀:柔和、秀丽、优美。
给人以甜美、安逸、舒适之感。
幽:清雅、安静、幽深。 给人以安逸、舒适、悠然自得之感
二、色彩美
色彩: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 包括:山色、水色、天色、植物色
红色:兴奋
橙色:阳光般灿烂、快乐 黄色:活泼、明快、愉快 绿色:安静、沉着 蓝色:清爽宜人、忧郁、悲伤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在有限
空间欣赏到无限空间景色。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性

1.2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1.2.1旅游景观的界说 旅游景观:一种具有审美信息、空间形式和时间立体性的外在
观赏实体。
1.2.2旅游景观的类型
自然景观: 一般包括山景、水景、海景、地景、云景、
旅游美学
旅游景观的美 学特性
1.1.基本概念
1.1.1基本概念 美学资源 景观 视觉质量 视觉特性 视觉相称性 视觉影响 负面的视觉影响
1.1.2视觉影响分析的目标和难点
1) 视觉质量缺乏统一的定义和基准; 2) 在不同的专业人员之间,拟议项目的提出者与旅游管理人员
之间,专业人员和关心美学质量的广大公众之间,有效地进行 形象的、口头的和书面的交流会发生困难; 3)表示季节性的不同视柱(viewscapes)和视域(viewsheds)性质 的变化; 4)大多数人对什么是美学上的愉悦感有不同见解。
“北雄”则代表黄河流域那种“骏马西风冀北”式的壮美 风貌 。
1.5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性
1.5.1人文景观的工艺美 1)反复与整齐 2)对称与均衡 3)调和与对比 4)尺度与比例
1.4 南秀北雄的审美风格
“秀”意指婉秀、优美或阴柔之美;“雄”意指雄奇、壮美或 阳刚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基本范畴相比,前者类似于 “美”(beauty or the beauti1ful),后者相当于“崇 高”(sublimity or the sublime)。
洞景、花景、林景等等 人文景观 : 一般包括建筑园林、寺观佛窟、帝陵古墓、
城市风光、摩崖石刻、文物艺术、人造景点、 民俗风情、美味佳肴、神话传奇以及各种工 艺品和博物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活动
拿起相机将你周围美好的景观 拍摄下来,在全班举行一次以“美 的欣赏”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活动 。
如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连片的湖北神 农架原始林区。
色彩美(丰富、富于变化)
翠夏
翡 春
银冬
金秋
色彩美(丰富、富于变化)
色彩之美给人产生直接的最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
变化无穷的自然色彩给旅游者带来赏心 悦目的视觉美感,令人愉悦。
五彩缤纷的各种色彩,给人的感受往往 也是不相同的,有热情奔放的、有淡雅宁静 的、有稳重安适的、有安逸吉祥的、有谨慎 端庄的、有雍容华贵的,等等。如草木花卉 美,天象美,山水美等。
旅游者在欣赏美景时,所有感官都是综 合运作的,是一种立体的审美体验过程。
寓意美
很多自然景观,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特点 与人的情感相吻合,成为人类追求的审美理 想。人们把“梅、兰、竹、菊“喻为”四君 子”。
通过自然景观中特定的“物”来喻示人 们的某些精神寄托、气质、情感等。参天古 松,不畏风霜雨雪。悬崖瀑布,给人以无穷 的力量。“五岳独尊”的泰山,积淀了我们 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泰山是我中国之山, 民族之山。
山东蓬莱阁是有名的观 赏“海市蜃楼” 的地方。峨眉山宝光景形象奇特。还有“奇 秀东南”的武夷山,“天下奇秀”的雁荡山, “奇丽岭南”的桂林山水,“天下奇观”的 张家界等,它们各自都有奇特的景观。
峨 眉 之 秀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自然景观的秀美是一种优雅、和谐之美, 以展示景观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特性。以 清新、秀丽、精巧、柔媚、纤细、淡雅等的 形态表现出来,给人柔和、淡雅、清新、愉 悦的感觉,是一种柔和的适情顺性的情趣, 最能动人魂魄的一种美态。
在我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寺院、陵墓、园林 建筑上表现尤为突出。它们在布局上,大多以群体 式组合建筑为特征,显示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一 般建筑群讲究中轴对称、均衡、整齐一致等,有很 强的秩序感、条理感与节奏感。
同时,还有差异和变化,显得错落有致,给人 一种稳重而变化、沉静而流动的美感,如北京故宫 中的三大殿。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是写意的自然山水 园林,各种景物自由分布,充分体现出诗情画意的 情趣。
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历史条件、地理环 境不同,产生了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民俗风情, 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云南丽江宁蒗县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人 的民俗。
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1、造型美:古典园林、古代建筑、桥梁 2、布局美:寺庙宫殿、陵墓、园林建筑 3、装饰美:壁画、雕刻、字画等 4、风情美:民俗服饰、文化习俗等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厅、堂、 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桥、 墙等建筑。
人工堆叠的山,其石纹、石洞、石阶、 石峰等都能体现出人文景观的造型艺术美。 安徽南部的徽州古民居,形成特有的徽派建 筑风格。云南昆明筇竹寺里的五百罗汉像, 形态各异,神态逼真。
布局美
人文景观的布局美主要体现在整体的风格特征 上,各种景观在系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和 风格形式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调和、整齐、对称、 均衡、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的布局美。
二、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1、形态美:雄、奇、秀、险、幽、旷 2、色彩美:草木花卉、天象、山水 3、动态美: 4、感官美:听、嗅、触 5、寓意美:梅、兰、竹、菊
颐和园万寿山
颐和园前山
前山
颐和园后山苏州街
十八曼陀罗花馆
秫香馆
造型美
人文景观的造型美是指用一定的自然物 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二维或三维空间艺术, 也称为造型艺术美。
秀丽之美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之美。 西湖的湖光山色 真是美不胜收。峨眉山素 有"峨眉天下秀"之称誉。江南景观多表现为 秀丽之美。
华 山 之 险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景观的险峻给人惊心动魄、不寒而栗、 胆战心惊之感,惊险刺激,能够满足人们的 好奇心和挑战心理。游览过后,给人一种战 胜困难、战胜自我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 用独特的美感磨练着人的意志。
动态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洞庭烟雨
动态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与静态的形态美相比,富有节奏和韵律 的动态美具有更强的旅游吸引力。
动态美是自然景观美态的重要组成部份, 如流云飘烟,潺潺的流水,摇曳的杨柳,飞 扬的落花,飘荡的落叶……使得群山顿时具 有了灵性,彰显着个性。
感官美
自然景观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具有冲击 力的视觉美感,同时,还通过诸多途径让旅 游者感受到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 位的美感体验。
如华山之险峻,长江三峡令人望而生畏。 还有四川的剑门关、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 龙首崖等。
青城之幽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景观的幽静之美一般表现为光线不充分, 空气清新,宁静无扰,目视景域狭小,景观 处在山谷、丛林深处,深藏不露,要通过迂 回曲折的途径才能到达。
“幽必曲、必静、必深、必暗”,如青 城山有“青城天下幽”之称。
装饰美
人文景观的装饰艺术美往往要达到整体 布局合理有序、彼此呼应、疏朗风韵的美感 效果。
如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使得古板的墙壁 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彩画、雕刻、格 纹、门钉、瓦当、字画和色彩等,同样起着 很强的装饰会人 文环境彼此协调而成的一种综合美。
旅游景观的 美学特征
主讲人:梅花
一、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自然景观:主要表现自然美
人文景观:主要表现社会美和艺术美
其实,大多数的旅游景观都是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的融合体,两者 是相互交融,互相 衬托的。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泰 山 之 雄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自然景观的雄壮之美一般是由庞大的体 积和巨大的力量以及狂放不羁的形式展现出 来。以刚健、雄伟、壮阔、恢弘、深厚、豪 放、浓烈等突出景观的美学特性。给人一种 势不可挡、所向披靡之感。从而使旅游者产 生仰慕、自豪、惊叹、崇敬、振奋的激情, 催人奋进。
武陵山、北京门头沟山区的潭柘寺、雁 荡山的灵岩寺、崂山的夏清宫、广东肇星的 七星岩、桂林的芦笛岩、普陀山的栖霞洞等 都是以幽静为美的典型景观。
旷野之美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旷野的景观视野开阔,极目远眺,一望 无际,富有野趣,自然古朴,是一种原生态 的自然景观,不加雕琢和修饰。
如广袤的大平原,浩瀚的戈壁滩,辽阔 的大草原,空旷的大沙漠,宽广的水面等等, 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无以言表的美感。
如素有 “天下雄”之称的泰山,奔腾 澎湃的钱塘江涌潮,势无匹敌的贵州镇宁黄 果树瀑布,都会让旅游者感到惊讶,赞美其 不可阻挡的阳刚、雄伟之势。
黄 山 之 奇
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奇特之美让人感觉大自然物态构造的神 奇,给人带来神秘、惊奇、非同一般、出人 意料、不可思议的审美感受。
黄山素有“天下奇”之称,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有“童话 世界”美誉的九寨沟宛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