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文化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
二、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性1. 语言表达中的性别歧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在语言表达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某些职业或职位往往被特定性别所“占据”,如“man manager”(男性经理)等词汇,这种称呼方式可能无意中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对其他性别的个体产生歧视。
2. 文化和观念中的性别歧视英汉语所在的文化背景都可能将性别作为划分角色、价值的依据,这种文化和观念对女性的期望、职业机会和薪酬等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不同文化中的家庭角色分配、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三、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与语言发展由于历史背景和语言发展的差异,英汉语在性别歧视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与性别相关的词汇和表达逐渐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而在汉语中,尽管近年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但传统观念和语言习惯仍对性别平等产生一定影响。
2. 语境与表达方式在语境和表达方式上,英汉语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某些与性别相关的词语可能更直接地表达出对某一性别的偏见或歧视;而在汉语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但更多时候是通过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等间接表现出来的。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倡导平等观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消除性别歧视的观念。
2. 调整语言习惯:在语言使用中,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尊重并接纳不同性别的个体。
3.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对性别歧视行为进行惩处。
浅析汉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范婧媛 马启超浅析汉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语言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试图通过分析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了解男女不同的言语表达习惯,明确男女不同的话语风格、策略,从而指导人们的日常交际行为,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实现交际活动的和谐发展。
因此,这项研究活动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考察汉语言语表达中性别差异的诸多表现,探索这些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
并根据这些差异的存在形式,就如何看待这种性别差异性对交际的影响提出几点看法。
汉语中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表现形式与言语交际行为。
语言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涉及语音特征与词汇应用方面。
两性发音上的差异包括语音、语调上的不同,除了受两性发音器官构造差异造成的绝对音高的不同,两性在发音上的准确性及伴随发音过程的性别特性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如,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发音时为了表现自身良好的礼貌修养会更加注重发音的标准性,发音时比较清晰,而男性在发音时表现的更加随意,发音也比较含混。
通过查找材料,我们发现北京男性青少年在说话时,轻声音节特别多,而且常把舌面辅音发成卷舌元音,如把“反正”说成“反二”,把“保证”说成“保二”等,语音比较含混,语音脱落的现象较多。
其次,女性在发音时还会受制于社会文化和传统观念的约束。
如,在北京话中流行的女国音“正是因为符合女性说话应该柔声细语的传统观念,得到了众多年轻女性的青睐”。
两性在语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语调温柔,高低升降变化幅度大,富有张力。
女性说话时倾向使用升调,特别是在表示疑问或是征询意见时。
男性则更加钟爱使用态度肯定、坚决的降调或是平稳的语调,语调的高低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
如课堂上开始上课时,女老师常用升调说“上课”,委婉地表达出征询的意味。
而男老师则往往会选择用降调说“上课”,表强制的命令和要求。
两性在词汇选择及应用上的差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男女对颜色词汇的甄别和使用。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为理论依据 . 以B e e b e等学者的“ 语篇补 全测试” 为工具 , 旨在调查 汉语 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研究结果表 明汉语 中女性 比 男性 使 用较 多的 间 接 拒 绝 策 略 . 而 男性 比女 性 使 用 较 多的 直接 拒 绝 策 略 。 【 关键词 】 汉语拒绝 ; 言语行为 ; 性 别差异
本研究采用 了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 中考虑到了影响拒绝行为 的非语言 因素 . 把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作 为控制 因素 。在 问卷设计上 近年来 . 言语行为 已成为语 用学和社会语 言学领域 中研究 的重要 采用语篇补全法 首先详细给 出拒绝所发生 的语境 , 写下请求 的具体 课题之 一 其 中. 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 响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 语 言. 然后上受试者填上拒绝答语 。问卷包括 四个情景 , 涉及请求 、 邀 视 目 前. 国内外学者对请求 、 道歉 、 邀请 以及恭 维语 等言语行 为的性 请、 建议 、 提供 别差异都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 明, 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 为的使 用有 着 很 大的影 响 . 不 同性别的人在言语 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 3 研 究 结 果 拒绝 是人们 日常交 际中频繁使 用的一种 言语行 为. 但它在本质 上 参照B 。 。 b 。e t a 1 . f 1 9 9 0 ) g ' ] - 拒绝策 略的分类 , 下面将呈现本次调查 是威胁对方面子 的行为 . 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 使用礼貌拒绝 策略来 维 的结果 首先 . 男女受试者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 男性使 护或顾全听话 人的面子 . 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国外对拒绝 言语行 为 用直接 策略的频率( 2 8 . 3 3 %) 明显高于女性 ( 6 . 5 %) 。 直接策略所表达的 的研究 主要 有 R u b i n & J o a n ( 1 9 8 3 ) 、 T a k a h a s h i &B e e b e ( 1 9 8 6 ) 等, 国内的 拒绝之意非常明显和坚决 . 通常会损伤听话者 的面子 , 如男性 较多的 研究有马月兰( 1 9 9 9 ) 、 姚俊 ( 2 0 0 3 ) 等. . 然而 , 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 使用“ 不行 ” 而相 比之下 , 女性则较 少的运用直接拒绝 策略 , 采取一些 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 会语用 和跨文化对 比方面 , 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 间接的拒绝方式 . 如“ 恐怕今天是不行 了” 等。 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 因此 . 本文 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 其次 . 为了更近一步 了解男女受试者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 性 别 差 异 情 况 、 况. 作者调查了男女受试者在间接策 略上 的使用情况 。男女受试者都 较多的采用了“ 说 明理 由” 这一间接策 略 男性使用“ 说明理由” 这一间 1 理 论 基 础 接策略的百分比是 2 9 . 0 6 %.女性为 3 4 . 7 8 %。男性倾向于使用 “ 劝阻 1 . 1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的 礼貌 理 论 f 2 5 . 5 8 %) ‘ 提供其他选择( 1 9 . 7 7 %) ” 作为他们 的第 二第三选择 , 而女 根据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提出的面子理论 .面子分 为积极面子和消 性则使用 “ 提供其他 选择( 2 1 . 7 4 %) ” “ 道歉 ( 1 5 . 6 5 %) ” 作为她们 的第二 极 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 在交际 中希望 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 第 三选择 这也是男女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相 同点和异同点。 同: 而消极 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 自己的行为受 到别人 的干涉 基于上述 的分析 . 我们可 以得 出 : 男 女在拒绝策略 的使用上存在 和阻碍 在 日常交 际中. 人们既要尊重对方 的积极面子 . 又要顾全对方 明显的差异 首先 . 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 而女性比男 的消极 面子 . 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 利进行 。 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 , 许 多 性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 其次 . 女性在 拒绝 时常使用“ 道歉或 表达遗 言语 行为本质 上是威胁面子的 如 , 命令 、 警告、 提醒 等言语行 为可能 憾” 这一类 间接策略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点 . 即男性 和女性都较倾 会有损听话人 的消极 面子 : 而反驳 、 批评 等言语行为就可能有损 听话 向于使用 “ 说 明理 由” 这一间接 策略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 因与男性与女 人的积极面子 B r o w n & L e v i n s o n认 为,为 了保全听话者 的面子 . 人 们 性 在社 会 中所 处 的不 同 地 位 以及 所 具 有 的 不 同 权 势有 很 大 关 联 长 期 需要采取一些 言语策 略来减轻这些言语行为带来 的面子威胁 拒绝言 以来 . 女性在社会 中的地位较 低 . 因此男女不平等 的传 统思想决定 _ r 语行 为是一 种本质 上威胁请 求 者积极 面子 的行 为(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 . 不同的性别角色 , 、女性对于 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为敏感 . 因而常使用正 1 9 8 7 ) 因此 . 拒绝者为了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需要采用礼貌策 式 、 礼貌的语 言: 而男性 的主导地位决定 了他们倾 向于使用直接 、 果断 略 来 维 护 对 方 的 面子 . 保 持 双 方 的 友 好 关 系 的语言 但随着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 的流入 . 相信这一 睛况也 1 _ 2 拒 绝 言 语行 为 会慢慢改善 自A U S t i n提 出了言语行 为理 论 以来, 语 言学 家 、跨文化研 究 者、 语言教学研究者等从不 同的角度探讨各种言语行为 但到 目前为 4 结 束 语 止 对拒绝 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 拒绝是最能威胁交际双方面子 拒绝是一种本 质上不礼貌的言语行为 . 人 们如何礼貌地 、 得体地 的言语行为之一 . 说话者 为了顾全交际双方的面子并确保交际的J l  ̄1 ] 实施这一行为 . 男性和女性之 间在采用拒绝 策略时有何差异 . 造成这 进行 , 需 要 采 用 一 定 的 面 子补 救 策 略 。 B e e b e e t a 1 . ( 1 9 9 0 ) 在《 第 二 语 言 些差异 的原因何在 , 这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小文就这些 问 学 习者表达 拒绝时的语用迁移》 一 文 中对拒绝策略进行 r分类 . 可 以 题进行 了初步探讨 . 但本文还存在一些 局限性 . 有关这一 课题 的研 究 分为两类 : 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本文将采用 B e e b e e t a 1 . 的 也 尚待进一步的调查 与探索 。 拒绝策略 的分类对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依据 Bon&Lv s r w ei o n n的礼貌理论 , 从跨 文化交际的角度对 3 名男 大学生( 0 中国、 国各 1 美 5 名) 3 和 0名女大学生( 中国、 国各 1 美 5名) 在实施拒 绝言语行为时 的策 略选择进 行 了研究 , 旨在发现他
止 的希望。礼貌就是 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 面子或消 除威胁 与消极 面子 的行 为手段。Bo n& r w Lv s ei o n n指出, 有些言语行为 , 如请求与拒绝 , 在本质
语言是一种尊重人 的表现。《 礼记》 开宗 明义 的第一 句就是 “ 勿不敬” 可见 , , 礼貌 的核心是“ ” 不敬重 敬 , 别人就谈不到礼貌。礼貌和礼貌语 言 , 在一定意义 上, 标志着—个社会的文 明程度 , 反映一个 民族的精 神面貌 。中外学者分别从语言学角度 、 跨文化角度 , 对 比研究了中美文化对礼貌语 言的影响。其 中,拒 “ 绝” 言语行为作 为人们相互交往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oeg agae eat n,N nogV ctnl o ee J n s at g 260 ) F ri Lnugs pr t atn oaoa C lg , i guN no , 20 7 n D me i l a n
Abta t T i s d n et e oi et aetes lrisad d ee cso es a g sue y src : hs t yi u dr kn t n sgt h i a t n i rn e fh t t i sdb u s a v i mi ie f t re e
维普资讯
第 2期( 2 总 8期 ) 20 0 8年 6月
河北 能源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男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似乎使得他们的语言贴上了性别的标签。
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国家和社会中,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男女言语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言语交际等方面。
这些差异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民族民俗心态、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由于它不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也不是因语法需要而设置,而是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因而不仅具有社会历史意义,还具有文化现实意义。
一.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调选择方面的差异1.语音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概言之,女性音高高于男性,男性音域宽于女性;女性语速快于男性,男性言语中的停顿次数多于女性;男性强音使用频率多于女性。
由于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话语指示作用,因而在言语实践中,人们往往能闻其声而知其性。
此外,就发音方式而言,女性发音比较小心、清晰,尽量向标准音靠拢。
而男性则发音比较随意、粗糙,甚至乐意使自己的发音保留些乡土气。
换言之,男性一般倾向于使用非标准音,女性则相反,其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语体和高雅口音。
汉语中我们常常发现,女性的语音更接近于标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音时比较清晰,而许多男性发音则保留浓重的方言色彩,而且比较含混。
在一些比较随意的场合中,北京男性青少年话语中轻声音节特别多,并且常把舌面辅音发成卷舌元音,比如把“邮政”读作“邮二”,把“学生证”读作“学生二”。
这在同龄女孩子中很少出现。
汉语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北京话里的“女国音”现象。
北京女青年中流行将j、q、x发成z、c、s,如“王府井(zi(ng)、请(ci(ng)下(sia()车”等,尽量将嘴张小一些,使声音听上去尖细娇柔。
表面上看,发音偏离了普通话的标准音,但却符合女性说话应柔声细语的传统观念,因而得到了女性的青睐。
英语中男性常将词尾-ing发成不标准的前鼻音[in],而女性多发成标准的后鼻音[i(],如“coming、running”等词的发音。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言志峰(百色学院外语系,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则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间接拒绝策略;女性在拒绝时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
这些性别差异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拒绝策略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7)0420125205A Study on the Gender D ifferences in the Sp eechA ct of R efu sals in Ch ineseYAN Zh i2feng(D epartm ent of Fo reign L anguages,Baise U niversity,Baise533000,Ch ina)Abstract:A study,by m ean s of quan titative analysis,on the sp eech act of refu sals in Ch inese show s that betw een m en and w om e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u sing refu sal strategy.M en tend to u se m o re di2 rect refu sal strategy w h ile w om en tend to u se m o re indirect refu sal strategy;w om en u se m o re po lite strategy than m en fo r refu sal.T he reason fo r these differences cou ld be found in the society and cu l2 tu re.Key words:speech act of refu sals;gender differences;refu sal strategy一、引 言拒绝语本质上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Face2T h reaten ing A ct,简称FTA),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以减轻对听话者面子的伤害,维护双方的和睦关系。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交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进行交流沟通。
但是,在交流中也难免会遇到拒绝的情况。
拒绝的言语行为是指在交际中对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提出反对、拒绝的语言行为。
对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拒绝的言语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中英两国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提高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了解中英两国人民的交流方式,为语言和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分类将中英两国常见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归纳。
2.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差异分析通过对比中英两国不同场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分析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3.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搜集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样本,对拒绝言语进行分类和系统整理。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中英两国的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不同拒绝言语的态度和观点,分析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1.为语言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为中英交际提供参考,避免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
3.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语言和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对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增强研究者对两国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了解和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中英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
汉语间接拒绝语的性别特征研究

、
理 论 基 础
的语篇 补全测 试 问卷n 进行 调查 , 并做 了修 改 , 之 使
更 符合汉 语语 境 。问卷 设 计 了 1 2个 日常 生 活情 景
Bee eb ,Ta a ah LUl s Wet k h s i8 i — s l z曾把 拒 绝 言 语行 为 区分 为直 接 拒 绝 、 接拒 绝 和辅 助 拒 绝 言 间 语 行 为[5 。直接 拒绝 言 语 行 为 ( i c rfsl) 1 ] dr t eu a e s 包 括 施 为 句 和 非 施 为 句 ( 否 定 的 意 愿 和 能 No ;
“ + 3 +6 ” 4 O +7 。以下 分析 以此 为准 。
三 、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调
( ) 一 男女 大学 生使 用 直 接 拒 绝 策 略 、 间接 拒绝 策略 和辅 助拒 绝策 略分析
我们 仅选 取实施 间接 拒绝 言语 行 为的策 略进行 研究 。通 过 问卷调查 , 据显示 : 数 大学 生使用 的 间接
以下对 汉语 普通 话 间接拒 绝 言语行 为性别 特征 的研 究 以语 料定 量分 析 为基础 。语 料来 源于在 山西
歉 表 明意愿 借 口理 由解 释 提 供 别 的 办法 提 ; ; ; ; 出过 去或将 来 接受 的条 件。允 诺将 来接 受 原则 ; ; ;
哲 理 u; 对方放 弃 请求 ( 胁 或声 明请 求 之事 对 听 让 威 话 人 没好处 ; 既往之 过¨; 究 批评请 求 行 为 、 求 人 请 或 否定 的情 感 评价 n; 辱或 攻击 对 方 ; 侮 请求 帮 助 、
5 老 师 , 个 题 目我 不 大 会 写 , 一 个 吧 。 ( ) 这 换 策
人时 更 问接 、 礼 貌 委 婉 ,不 选 用 直 接 方 式拒 绝 他 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被拒绝者面子的行为。
本研究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据,以Beebe等学者的“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旨在调查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拒绝策略,而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关键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0 引言
近年来,言语行为已成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请求、道歉、邀请以及恭维语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在言语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但它在本质上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来维护或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
国外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有Rubin&Joan (1983)、Takahashi&Beebe(1986)等,国内的研究有马月兰(1999)、姚俊(2003)等。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用和跨文化对比方面,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
1 理论基础
1.1 Brown &Levinson 的礼貌理论
根据Brown&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同;而消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顾全对方的消极面子,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
如,命令、警告、提醒等言语行为可能会有损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而反驳、批评等言语行为就可能有损听话人的积极面子。
Brown&Levinson认为,为了保全听话者的面子,人们需要采取一些言语策略来减轻这些言语行为带来的面子威胁。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积极面子的行为(Brown&Levinson,1987)。
因此,拒绝者为了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需要采用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1.2 拒绝言语行为
自A us ti n 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以来,语言学家、跨文化研究者、语言教学研究者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各种言语行为。
但到目前为止,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
拒绝是最能威胁交际双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之一,说话者为了顾全交际双方的面子并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采用一定的面子补救策略。
Beebe et al.(1990)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表达拒绝时的语用迁移》一文中对拒绝策略进行了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本文将采用Beebe et al.的拒绝策略的分类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2.2 受试者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的60名学生,男女各3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岁。
他们充当问卷中拒绝者的角色,为了减少调查中的变量,男性拒绝的对象为男性,女性拒绝的对象为女性。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中考虑到了影响拒绝行为的非语言因素,把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作为控制因素。
在问卷设计上采用语篇补全法。
首先详细给出拒绝所发生的语境,写下请求的具体语言,然后上受试者填上拒绝答语。
问卷包括四个情景,涉及请求、邀请、建议、提供。
3 研究结果
参照Beebe et al.(1990)对拒绝策略的分类,下面将呈现本次调查的结果。
首先,男女受试者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男性使用直接策略的频率(28.33%)明显高于女性(6.5%)。
直接策略所表达的拒绝之意非常明显和坚决,通常会损伤听话者的面子,如男性较多的使用“不行”。
而相比之下,女性则较少的运用直接拒绝策略,采取一些间接的拒绝方式,如“恐怕今天是不行了”等。
其次,为了更近一步了解男女受试者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作者调查了男女受试者在间接策略上的使用情况。
男女受试者都较多的采用了“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
男性使用“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的百分比是29.06%,女性为34.78%。
男性倾向于使用“劝阻(25.58%)”“提供其他选择(19.77%)”作为他们的第二第三选择,而女性则使用“提供其他选择(21.74%)”“道歉(15.65%)”作为她们的第二第三选择。
这也是男女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男女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
其次,女性在拒绝时常使用“道歉或表达遗憾”这一类间接策略。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点,即男性和女性都较倾向于使用“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所具有的不同权势有很大关联。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因此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想决定了不同的性别角色。
女性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为敏感,因而常使用正式、礼貌的语言;而男性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他们倾向于使用直接、果断的语言。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流入,相信这一情况也会慢慢改善。
4 结束语
拒绝是一种本质上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人们如何礼貌地、得体地实施这一行为,男性和女性之间在采用拒绝策略时有何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何在,这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本文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索。
【参考文献】
[1]Beebe,L.,T. Takahashi & R. Uliss-Weltz. 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A]. In R. Scar cella, E. Anderson & S.D. Krashen(e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C]. Cambridge,MA:Newbury House,1990.
[2]Brown,P& 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Politeness Phenomen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