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言语行为论文: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姓名:徐冬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罗耀光20080401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研究生:徐冬梅年级:2005级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老师:罗耀光研究方向:语用学中文摘要“拒绝”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会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过去的20年里,拒绝言语行为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如社会因素对其策略使用的影响,跨文化语境中的拒绝策略使用,以及通过拒绝行为来研究语用迁移。
并且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以在校大学生实施的日常拒绝行为为研究对象。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实施的拒绝言语行为充分体现了其不礼貌(即威胁被拒绝者的面子)及冲突本质。
在英文商务信件中表达拒绝信息时写信人要完成两个目标:一是主要目标,传递坏消息,二是次要目标,和读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任何不当的拒绝行为实施都有可能造成(潜在)客户流失,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这类英文商务信件的特点决定了写信人在信件写作过程中必须注重拒绝信息的礼貌传递。
有鉴于此,本文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指导,对英文商务信件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使用进行了专门研究。
本文首先对拒绝言语行为,尤其是英文商务信件中的拒绝言语行为,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进行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英文商务信件拒绝言语行为中使用的礼貌策略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应用于英文商务信件拒绝言语行为实施的礼貌策略有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直接策略,每种策略都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例证。
通过对这些策略进行定量分析,作者发现在实施拒绝这一言语行为的时候,使用更频繁的礼貌策略是消极礼貌策略,其次是积极礼貌策略,直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
这一分布与写信人的写作目标有一定的联系。
最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关注听话人,宣称双方共同点,使用模糊语,表明原因以及非确指。
中西方“拒绝”言语行为比较分析——以中美两国为例

2020年第9期(总第855期)丈敖冬‘科中西方“拒绝#言语行为比较分析----以中美两国为例段嘉敏(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研究表明,“拒绝”5语行为的直接性随情境与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中西方语言中,包含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拒绝”5语行为类型。
中西双方,都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的5语行为。
全球化时代,汉英的“拒绝”5语行为日渐趋同,但从总体上说,西方人还是比中国人更直接。
本文从历史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对中美的“拒绝”5语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5的差异,以及5语行为背后代表的文化差异,以减少由于5语行为差异造成的误解,促进中西方人们的友好交流。
关键词:拒绝5语行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拒绝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拒绝”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经常讨论的话题&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发展,有关言语行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牛津大学的语言学家奥斯汀(1962)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指出,语言中的一些话语本身就是行为,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言语行为的运用。
美国哲学家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他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成了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拒绝言语行为是执行拒绝的行为,当人们因为无能为力或不愿意时,便选择拒绝。
汉语和美国英语有相似之处,的文化的不同,“拒绝”在两种语言中也有所差&本文介绍了中语言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同日。
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经常遇到误解。
阻碍交流的一些因在文化的语言&在,样的问题发生在话语中。
中美两国在中意着的文化,他们的言语行为些文化差的&第一大来,国不大,语言行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间的来频繁&,无论一人是国行是在本生活,他人交道,文化日普遍&本文探讨中美两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语言用中的文化文化差,的是为不同的文化们间的文化提的'叫一、中西方“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1.相似之处,直接拒绝通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回答方式和行为,是在的本质上不礼貌的行为。
英语对话中不礼貌言语的语用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英语对话中不礼貌言语的语用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摘要:在 Culpeper 明确地提出不礼貌言语的概念后,不礼貌言语才确立起了其独立的研究地位。
本文依据 Bousfield 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理论,然后选取破产姐妹中的第一季对话作为语料研究不礼貌言语。
研究结果显示,Bousfield 提出的部分不礼貌模式在《破产姐妹》中均有呈现。
本研究共找出四种直接不礼貌言语和一种间接不礼貌言语行为,这些不礼貌言语主要是由对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话者的个性特征而造成的。
此外,不礼貌言语行为不仅仅可以宣泄不良情绪,而且可以营造娱乐的氛围。
关键词:《破产姐妹》;直接不礼貌言语;间接不礼貌言语不礼貌言语在人们的交流中是十分常见的,它并不是一种边缘化行为,是值得被研究的。
Bousfield对不礼貌言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礼貌言语是动态的,并且他从话语和对话的角度阐述了此观点。
研究不礼貌言语的语料大多建立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比如“军官与士兵”,“医生与病患”。
本文拟通过对《破产姐妹》中亲友间的不礼貌言语对话的分析,加强语料的针对性,揭示不礼貌言语的实现策略,产生原因以及积极功能。
一、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的定义有很多,其中Bousfield认为无礼是在特定的交流语境下的一种面子攻击行为。
在我国,正如张大毛所指出的,无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违背语言规范的言语,它既可以反应消极的交际效果,又可以反映积极的交际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给出的定义是:无论说话者有意或无意说出,只要它让听众感觉到他的面子受到了威胁,并且该语言违反了社会规范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那么它就是不礼貌言语。
二、《破产姐妹》中不礼貌言语的实现策略(一)直接不礼貌策略1.批评批评意味着贬低听者的某些行动。
因此,说话者会直接指出听者的一些错误的或者不适当的行为。
人们偶尔也会将批评与其他的不礼貌言语输出策略搭配使用,这是一种常见的争端解决方法,如下例所示:语境:麦克斯和罗宾吵架,卡洛琳打电话给罗宾。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个案研究——以拒绝请求言语行为为例

、
, 外语
( 二) 研究受试
学习者的语用 能力 会 随着 其语 言水 平 的提高 而提 高。此
参加 本研究的受试为 6 0 名英 语专业 学 生 , 其中3 O 名 为英 语专业三年级 的学生 , 男生 1 人, 女生 2 9 人, 平均年龄 为2 O . 8 岁; 3 0名 受试 为英 语 专 业一 年 级 的 学 生 , 男生 2 人, 女生 2 8 人, 平 均 年龄 1 8 . 5岁。6 0名受 试都 没 有任 何
表 1 受试 Q P T平均成绩
本文 旨在 以拒 绝他人请求 策略选择 情况为 例 , 考查 中
国英语学 习者语用能力 的发展与其 语言水 平之 间的关 系 , 并提 出相关解释 。具体研 究 问题有 : ( 1 ) 不 同水平 的英语
内研 究 , 讨论语言水平对 于语 用能 力发展影 响的研 究数量 学 习者在拒绝 他人 请 求时所 采用 的策 略 有无 差异 ?策 略 2 ) 受试 的相对 社会 地 不多 , 而且 对 于 二 者 的 关 系 尚 未 取 得 一 致 的 结 果。 如 的选 择与外籍教师 相比有无 差异?( 3 ) 从拒绝 请求 策 C h r i s t i a n s e n 、 T a k a h a s h i 以 日本 大学 生 为 受试 , 发 现其语 用 位是否对受试选择拒绝策 略产生影 响?(
证 明了语言水平 与语 用能力并非 简单 的线性关 系 ; 其 他
的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强 , 且不会随着 其外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J 。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作者:韩占东谷双来源:《学园》2014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访谈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更地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和提供,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交际策略得体原则【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76-01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而拒绝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区别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
一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概述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重要语用学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首次提出,后继者塞尔是前者的学生。
其中,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言语行为之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拒绝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对社会变量是非常敏感的。
二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及交际策略Brown & Levinso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事实上,拒绝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
因此,为了能清楚地表达拒绝的意愿同时也维护双方的面子,我们必须遵循恰当的语用原则。
这里,笔者采用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得体原则包括三个准则: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
由于拒绝言语行为的复杂性和其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本质特征,我们需要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恰当的拒绝策略来维持社会交际。
拒绝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
三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1.Reporter:…I would like to ask two questions instead of just one. First one,on behalf of China…President Obama:I may choose which one I want to answer.Reporter:Of course.President Obama:That’s always the d anger of asking two questions.Reporter:First one,…提问者想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两个问题,但是奥巴马总统只想回答一个问题,所以这里首先他采用了幽默准则“That’s always the danger of asking two questions”,既拒绝了记者的另外一个问题,又以幽默的方式缓解了记者的尴尬。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一、本文概述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指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出于某种原因或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否定、拒绝或反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建议、意见或请求等。
这种行为可能引发交流双方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交流中断。
因此,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人际交流的本质,还能为有效应对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在社会交流中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拒绝言语行为的案例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动因。
本文还将探讨应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包括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缓冲策略和回避策略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通过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处理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也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拒绝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其形式和策略多种多样。
根据拒绝的程度、方式和目的,我们可以将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拒绝:这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拒绝方式。
它通常不绕弯子,直接表达不愿意或不能执行对方的要求或提议。
例如,“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完成这个任务”或“谢谢你的邀请,但我不能参加”。
委婉拒绝:这种拒绝方式更为含蓄,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对方的感情。
它可能通过提出某种理由或借口来拒绝对方,如“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我现在真的很忙”。
推迟拒绝:有时,我们可能暂时不能直接拒绝对方,而是选择先暂时接受,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拒绝。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处理那些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考虑或研究的请求。
转移拒绝:这种方式是将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人身上,以避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请求。
例如,“我觉得你可能更适合找张三帮忙”。
建议性拒绝:这种拒绝方式不仅拒绝对方的要求,还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对外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二语语用能力调查

( ) 究 对 象 一 研
研究 对象 为南京 某高校 大学 一 年级 非英 语专 业 的 一个 班 级 的 6 名学 生 , 中男生 2 5 其 7名 , 生 3 女 8名 , 们 学 习 英语 的时 间 他 平均为 7 。大 部 分学 生在 针 对大 学 英语 学 习需 求 分 析 问卷 调 年
b , t l 19 ) Gac 1 9 )和 T nk(0 2 等 人 都 对 拒 e e (9 0 , ri 9 2 a a( a c 20 )
绝 言语 行 为 做 了 研 究 。 B e e e b ,Ta a a h k h s i& Ul s We z i — s l t
Ta e ( 0 2 在 他 的 研究 中 发 现 了 三 种 典 型 的 本 族 语 说 nk 20 )
话者 没有 显 著 差 异 , 是 不 同语 义 成 分 的使 用 频率 有 所 不 同 。通 过 分 析 指 出 外语 学 习 者 的二 语 语 用 能 力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 了母 语 迁 但
移的影响, 同时也倡 导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加强语用能力培养 。
关键 词 :语 义 成分 } 蹋迁 移 语
20 0 9年 8月 第 2 3卷 第 4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b iUnv riyo o o c ( u nte ce c s o r a fHu e ie st fEc n mis H ma iisS in e)
Au . 0 9 g 20
中国 外 语学 习者 中国 外 语学 习者 中国外 语 学 习 者
8 3 8 O lO O lO O 5 2
4 0 l 4 7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交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进行交流沟通。
但是,在交流中也难免会遇到拒绝的情况。
拒绝的言语行为是指在交际中对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提出反对、拒绝的语言行为。
对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拒绝的言语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中英两国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提高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了解中英两国人民的交流方式,为语言和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分类将中英两国常见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归纳。
2.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差异分析通过对比中英两国不同场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分析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3.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搜集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样本,对拒绝言语进行分类和系统整理。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中英两国的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不同拒绝言语的态度和观点,分析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1.为语言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为中英交际提供参考,避免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
3.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语言和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对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增强研究者对两国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了解和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中英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言语行为论文: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拒绝言语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建议或提供之后,说话人所做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
拒绝也被诸多学者定义为对话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
布朗和列文森把拒绝言语行为划分为明显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种类,因此它的交际策略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以及交际双方关系能否顺利发展。
本文对英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细致阐述了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影响拒绝言语行为的因素是语境,随着语境的改变,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也会不断变化。
在选择拒绝言语行为遵循的语用原则时,本文采纳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总结出了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根据得体原则和拒绝言语行为的交际策略,以访谈和电视剧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
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的语境能更地道的拒绝他人的
请求、邀请、建议和提供,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
作者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将要进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文摘要】Refusal is one of the speech acts that frequently occur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non-cooperative” option which is directed towards the interlocutors’request, invitation, suggestion or offer. And
refusal is also defined by many scholars as the “dispreferred second or dispreferred”second part in conversation. Brown and Levinson classify the speech act of refusal into the category of obvious “face-threatening acts” (FTA). So whether it is used properly will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locutors, and influence the smooth go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tries to do systematic research on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 The author expounds thoroughl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categoriz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fusal speech a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ontext-based.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ontext, different refusal strategies will be employed. In terms of pragmatic principle, the author selects Suo Zhenyu’s tact princi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act principle, direct and indirect refusal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tact principle and refus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generalizes the corpu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views and TV series. This research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making the students refuse requests, invitations, suggestions and offers in a more authentic way, so as to achieve smooth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hopes the research can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cholars who will carry out further studies in the speech act of refusal.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交际策略语境得体原则
【英文关键词】refusal speech act communication strategy context tact principle
【目录】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Abstract6摘要
7-8Contents8-10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2 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 1.2 Object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10-11 1.3 Outline of the
Research11-12Chapter Two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peech Act Theory12-16 2.1 Background of Speech Act
Theory12 2.2 An Overview of Speech Act
Theory12-16 2.2.1 Austin’s Contribution to Speech Act Theory12-13 2.2.2 Searle’s Development of Speech Act Theory13-16 2.2.2.1 Classifications of Speech
Act13-14 2.2.2.2 Introduction of Indirect Speech Theory14-15 2.2.2.3 Felicity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ing Speech Act15-16Chapter Three An Overview of Refusal Speech Act16-24 3.1 Previous Studies on Refusal Speech Act16-18 3.2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fusal Speech Act18-19 3.3 The
Categorizations of Refusal Speech Act19 3.4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efusal Speech Act19-24 3.4.1 Co-text Factors on the Refusals20-21 3.4.2 Context of Situation on the Refusals21-24Chapter Four Pragmatic Principle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24-35 4.1 Pragmatic Principle of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24-28 4.1.1 Refusals and Tact
Principle25-28 4.1.1.1 Politeness
Maxim25-27 4.1.1.2 Humor Maxim27 4.1.1.3 Restraint Maxim27-28 4.2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28-35 4.2.1 Direct Refusal Strategies28-30 4.2.2 Indirect Refusal
Strategies30-35Chapter Fiv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s35-61 5.1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s in Interviews35-46 5.1.1 The Feature of Interview35 5.1.2 Refusals of Request35-45 5.1.3 Refusals of Suggestion45-46 5.2 English Refusal Speech Acts in TV Series46-57 5.2.1 Refusals of
Request46-49 5.2.2 Refusals of
Invitation49-52 5.2.3 Refusals of
Suggestion52-54 5.2.4 Refusals of Offer54-57 5.3 Summary57-61Chapter Six
Conclusion61-63Bibliography63-66Acknowledgeme nts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