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拒绝言语行为分类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俄语言语礼节的几个问题

浅谈俄语言语礼节的几个问题

此外,随着俄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加,俄语言 的礼仪规范也可能会更加接近西方文化。例如,在称 呼和问候方面,俄国人可能会更加采用西方的习惯, 用更加现代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商务谈判礼节
礼貌用语
在商务谈判中,使用礼貌用语 是非常重要的。要使用适当的 称谓和敬语,避免使用粗鲁或
冒犯对方的语言。
尊重对方
在商务谈判中,尊重对方是非 常重要的。要认真听取对方的 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充分的尊
重和关注。
避免冲突
在商务谈判中,避免冲突是非 常重要的。要尽可能通过协商 和妥协解决分歧,避免争吵或
《浅谈俄语言语礼节 的几个问题》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俄语言语礼节概述 • 见面礼节 • 餐饮礼节 • 商务礼节 • 通信礼节 • 俄语言语礼节的发展与变化
01
俄语言语礼节概述
俄语言语礼节的含义
01
俄语言语礼节是指俄罗斯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 规范和准则,旨在表达尊重、礼貌、友好和真诚。
清晰表达
电邮的内容应清晰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或专业术语 ,以免引起误解。
避免滥用
不要滥用电子邮件进行无意义的闲聊或发送垃圾邮件,以免引 起别人的反感。
电话礼节
拨打时间
在拨打对方电话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尽量避 免在对方不方便的时候打扰对方。
自我介绍
在通话开始时,应先自我介绍,并告知对方打电 话的原因。
特殊场合的问候
在正式场合或商务场合,俄罗斯人通常用“先生”、“女士”等尊称,并加上对方的姓氏。此外,他们还习惯 在见面时交换名片,以示尊重。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与功能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与功能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与功能摘要拒绝言语行为是由发话者主动实施的单一型言语行为,其表达策略较为固定,通常由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与修饰语的全部或者部分组合构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和表达效果。

其表达功能具有浅层与深层之分,浅层表达功能分为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强烈拒绝和温婉拒绝,并且直接拒绝与强烈拒绝、间接拒绝与温婉拒绝不具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深层表达功能分为“结束话题,立即终止对话”或“避免伤害,尽量维持关系”或“礼貌得体、尽力保全面子”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表达策略;表达功能一引言拒绝是对他人的请求、邀请、赠予等给予不接受、不合作的反馈,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件高频发生。

而较为爱面子的中国人更倾向于含蓄表达拒绝之意,于是在言语上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这就造成“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错乱无章之感,导致众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运用所学正确进行拒绝。

因此,本文拟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其表达策略,分析其表达功能。

二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主要有五种,其中有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为直接拒绝,没有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为间接拒绝。

(一)中心言语行为单独表示拒绝1.“我+不+VP”表示拒绝(1)他说:“老太太!留着饺子给长顺吃吧!”长顺囊着鼻子,在屋内搭了碴儿:“我不吃!我想哭一场!”该种形式下的拒绝较为直接,不具有回旋余地,立场坚定,语气强硬,拒绝意味非常浓厚。

2.“我+不愿/不想+VP”表示拒绝(2)“怎样?你肯出多少钱?”老二问。

“我不愿作校长,老二!”瑞宣一点没动感情的说。

上例因为加入了拒绝者的主观意愿,给建议提出者留了可商量的空间,拒绝语气略有缓和,拒绝意味浓厚性继续削减。

(二)“修饰语+中心言语行为”表示拒绝此时,修饰语常为“对不起、抱歉”等礼貌用语,且常伴有“非常、很”等程度副词来加强情感,形成“(非常)对不起……+拒绝”结构,如:(3)“现在,这些花是为了什么?”“我——对不起,我不知道。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一、本文概述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指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出于某种原因或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否定、拒绝或反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建议、意见或请求等。

这种行为可能引发交流双方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交流中断。

因此,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人际交流的本质,还能为有效应对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在社会交流中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拒绝言语行为的案例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动因。

本文还将探讨应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包括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缓冲策略和回避策略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通过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处理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也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拒绝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其形式和策略多种多样。

根据拒绝的程度、方式和目的,我们可以将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拒绝:这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拒绝方式。

它通常不绕弯子,直接表达不愿意或不能执行对方的要求或提议。

例如,“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完成这个任务”或“谢谢你的邀请,但我不能参加”。

委婉拒绝:这种拒绝方式更为含蓄,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对方的感情。

它可能通过提出某种理由或借口来拒绝对方,如“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我现在真的很忙”。

推迟拒绝:有时,我们可能暂时不能直接拒绝对方,而是选择先暂时接受,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拒绝。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处理那些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考虑或研究的请求。

转移拒绝:这种方式是将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人身上,以避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请求。

例如,“我觉得你可能更适合找张三帮忙”。

建议性拒绝:这种拒绝方式不仅拒绝对方的要求,还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探讨其特点、常用词汇、功能和分类。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在对俄语劝说言语行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话语词的特点并列举了常用词汇。

同时还探讨了话语词在劝说中的作用和分类。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了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俄语劝说言语行为、话语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劝说言语行为概述、话语词特点、常用的话语词、话语词功能、话语词分类、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俄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被数亿人使用。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是俄语交际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劝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行为,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见到,包括家庭、工作和社交场合等。

研究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俄语交际的特点,促进俄语的教学和学习,提高俄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研究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也可以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俄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深入研究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探讨其特点、功能和分类,对于俄语交际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排名前十的语言之一,其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对于俄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了解并掌握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有助于提高俄语交际能力,促进语言学习的深入和全面。

研究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俄语文化和传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话语词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俄罗斯人的交际方式和社会习惯。

跨文化交际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妈妈 买 给 你 ,好 吗 ?妈 妈今 天 买 你 喜欢 吃 的 海 苔 。所有 的这 些 回答 都是通 过使 用其他 策 略维持 礼貌 原则 。
2 、 中西拒 绝 言语行 为 的差异
与 共性 相 比, 中西 拒 绝言 语 行 为 中更 多 的 是两 者 存 在 的差 异 。 由于 受 文 化 、 价值 观 等 各 方 面 因 素 的 影 响 , 中西拒绝 言语行 为存 在着较 大 的差异 。
拒 绝 言 语 行为 是 一 种本 质 上 极 易威 胁 请 求 者面 子 的 言语 行为 。通 过前 人 的研 究 ,他们 认 为 ,在 现 实生 活 中 , 人 们把 不 接 受对 方 的建 议 、请 求 、安 排 、邀 请等 理 解 为 拒绝 。为 了拒 绝 ,人 们常 常采 用 不 同的形 式 , 比如摆 手 、 摇 头 、置之 不 理 等 一 些通 过 过肢 体 语 言 传 递 的信 息 。然 而 ,本 文 主要 研 究 的 是通 过 使 用 语 言来 实 施 “ 拒绝 ”这
处 ,但更 多 的是不 同之处 。
l 、中西拒 绝 言语行 为 的共性
廖 素 清 运用 直 接 观 察法 和 使 用 问 卷调 查 法 对 1 0 0 名 不 同年 龄 和 不 同 职 业 的人 进 行 问 卷 调查 。根 据 其 调 查 ,
方 的 同意 、认 可 或 赞许 的 愿 望 ,消极 面 子 是指 不 愿 被 对
到 “ 礼貌 原则 ”以及 “ 面 子理 论 ” 。 “ 礼貌 原 则 ”是利 奇在
其 《 语 用学 原 则》 ( 1 9 8 3 )中提 出来 的 。一开 始 , “ 礼貌 原 则 ”是 作 为 “ 合 作 原 则 ” 的救 援 提 出来 的。它 包 括 得 体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俄汉 拒绝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评估方式:通过测试、作业、 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
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THANK YOU
汇报人: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 委婉、含蓄,较多 使用委婉语气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 的语气差异:俄语 更直接,汉语更委 婉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 的语气对比:俄语 更倾向于直接表达 拒绝,汉语更倾向 于委婉表达拒绝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失误分析
06
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
语用失误的定义:在言语交际中,由于 语言使用不当或理解错误导致的沟通障 碍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句式选择
俄语中拒绝句式的特点: 直接、简洁、明确
汉语中拒绝句式的特点: 委婉、含蓄、间接
俄汉拒绝句式选择的差异: 俄语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拒 绝,汉语更倾向于委婉表
达拒绝
俄汉拒绝句式选择的共同 点:都注重礼貌和尊重对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气分析
俄语拒绝言语行为: 直接、明确,较少 使用委婉语气
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 的语用效果:直接拒 绝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和权威性,间接拒绝 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
礼貌拒绝与生硬拒绝
礼貌拒绝:在拒绝 时使用委婉、客气 的语言,以避免伤
害对方的感情
生硬拒绝:在拒绝 时直接、明确地表 达自己的意见,不
留余地
俄语中的礼貌拒绝: 常用委婉语、转折 词等,如“对不起,
0 4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相似点
拒绝言语行为在俄汉两种语 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拒绝言语行为在俄汉两种语 言中都有类似的语境和场景
拒绝言语行为在俄汉两种语 言中都存在
拒绝言语行为在俄汉两种语 言中都有类似的语用功能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摘要: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俄语和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探讨了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

研究表明,俄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更为直接和明确,而汉语中则更加委婉和含蓄。

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惯用语和语言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部分:绪论1.1 研究意义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流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类型。

尽管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在俄语还是汉语中,拒绝言语行为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用规则。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俄语和汉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旨在揭示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这不仅对于俄语和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够帮助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行为规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2 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言语行为研究的概念和分类,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俄语和汉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揭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

最后,从社会文化背景、惯用语和语言习惯等因素入手,对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了原因探讨。

第二部分:理论分析2.1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包括陈述、询问、指示、命令、祝愿、承诺、拒绝等类型。

根据语用学的研究,言语行为可以划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类型。

2.1.1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说话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直接性、明确性和直截了当的特点。

比如:“请把窗户关上”、“明天我请客”。

2.1.2 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言语行为表达非言语意图,使听话人通过语境和语用的暗示来获得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比如:“你能不能帮我一下下,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呢?”、“我有点事情,今天不方便去看电影”。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

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研究劝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行为,也是社会交往和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俄语中,劝说言语行为中经常使用话语词,即表示意愿或希望的语言手段。

本文将就俄语劝说言语行为中的话语词进行研究。

一、话语词的定义及分类话语词(частица речи)是指在语音表现上并没有词形和音节的一类词汇。

话语词的功能多种多样,常表示语气、情感、态度等,能够整合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加明确、丰富、生动,更加符合交际的需要。

俄语的话语词包括:否定词(отрицание)、程度副词(степенное наречие)、语气副词(модальные наречия)等。

根据功能分类,话语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否定词俄语中的否定词有“не”、“ни”、“ничего”、“никогда”等。

否定词有否定语气,常用在劝说中,表示否定意见、反对或不同意某种看法或做法。

例如,劝导他人不要做某件事情时,可以使用“не建议做”、“不要做”等否定性表达。

2、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是表示程度、强调语气的副词,在俄语劝说语言行为中也经常使用。

例如,“очень”、“крайне”、“весьма”等副词用来表现强调,使建议、劝说更加催人听从、信服。

3、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有很强的语气作用,常用在劝说语言中。

例如,使谈话显得有礼貌、恭敬,可以使用“позвольте”、“пожалуйста”、“будьте добры”等词语。

同时,还有表达实事求是、中性观点的语气副词,如“всего лишь”、“в общем”等。

二、话语词在劝说中的应用1、促进交流在劝说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话语词是表示请教、请求别人看法的词汇,如“можно”、“позвольте”、“не могли бы”等,这些话语词有助于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真诚,从而促进交流和沟通。

例如:Можно попросить ваше мнение?(可以请您给予您的看法吗?)2、表达建议在表达建议时,可以使用“надо”、“должен”、“нужно”、“лучше”等话语词,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提出建议,引导对方采取正确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语拒绝言语行为分类研究
作者:崔丽丽姜群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
摘要:拒绝言语行为因为其威胁面子的特征和对语用能力、文化沟通力的高要求逐渐成为跨文化领域的敏感话题。

本文以俄罗斯语言学家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为理论基础,分析俄语国家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常用策略。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弗罗尔金娜;新闻发布
拒绝言语行为分属言语行为理论,随着请求、建议等言语行为的研究逐步深入,拒绝言语行为也慢慢进入到语言学家们的视线。

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始于Beebe,森山卓郎等语言学家。

对于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马月兰、王爱华等。

他们对于拒绝语的研究都是在Beebe等人的“语义公式”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扩展研究。

俄罗斯语学界对“拒绝”的研究,尤其是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一般是将其与“不同意”的概念相对比或结合进行分析。

本文选择俄罗斯语言学家弗罗尔金娜的隐含观点为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

一、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
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特色,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

她将隐含分为形式隐含和内容隐含两种,内容隐含又包括意思隐含和非意向性含意。

她的研究重点是意思隐含(意思隐含是指规约性程度不同地表达这种或那种意向性意义的各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式),她将意思隐含分为两大类:语句层次隐含和语篇层次隐含,语句层次隐含在单个语句的范围内就能得到充分解释,而语篇层次隐含在单个语句范围内不能得到充分解释,必须有补充信息。

语句层次隐含分为:语义性、主观评价性及常规一语用性意思隐含;语篇层次隐含则分为:语境一文化性、逻辑一情境性及心理一策略意思隐含。


二、俄语拒绝言语行为
结合弗罗尔金娜的相关理论,笔者从语句层次隐含和语篇层次隐含两个方面分析语料。

对于俄语国家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我们参考国内语言学家吴建设对于间接拒绝语的分类,作如下具体分类:在语句层次上的表达策略分为词汇策略、句法策略。

在语篇层次上的表达策略分为语境文化策略和逻辑-语用策略。

(一)语句层次的表达策略
1.词汇策略
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拒绝”,本身属于一种竞争、冲突性言语,在本质上会使受话者的面子受到威胁,因此,发言人常常会采用一些能够使拒绝变得委婉且礼貌的词语,使得对方能够理解“拒绝”意并巧妙避免冲突。

(1)起缓解作用的词语。

如:пожалуйста,лишь等词。

(2)起加强作用的词语。

如:名词化очень,уважаемый等词。

(3)称呼语和指示词。

如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和父称表示尊重,或господин,мы,等词。

2.句法策略
本研究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句法策略分为以下六种,说话人可以通过这些句子结构的变化表达拒绝,并使拒绝意变得委婉。

(1)带疑问词、语气词、连接词、感叹词的句子结构,包括反问句和条件结构。

(2)省略和缩略句。

(3)否定结构。

(4)由时、体、态、格的变化引起语义变化的结构。

(5)成语、谚语、俗语或套话。

(二)语篇层次的拒绝策略
1.语境文化策略
这一策略是指某些上下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或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人一般都能理解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都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2.逻辑-语用策略
逻辑-语用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逻辑手段,巧妙地化解不想回答问题所带来的尴尬,这其中会运用一些语用策略,我們分为九种:直接拒绝、说明理由、提供他法、允诺、表明态度或愿望、阻碍提问、强调原则、回避问题、陈述哲理。

三、结语
本文结合弗罗尔金娜的意思隐含理论对俄语国家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进行分析和分类,该分类是基于对语料的分析,所以不同于英美、日等语言环境下的分类,笔者还将继续深化研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找出蕴含在这些策略中的常用策略,以期帮助中、俄语环境下的应用者能够摆脱由“拒绝”言语行为带来的困扰,减少语用失误和错误,避免语意表达失败。

希望能够对俄、汉语学习者、教学者、新闻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帮助。

注释:
①许汉成. 弗罗尔金娜隐含观点评述[J].外语研究,2002 (2):38
②吴建设. 拒绝语的表达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7):108
参考文献:
[1]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7(4):106-109.
[2]许汉成.弗罗尔金娜隐含观点评述[J].外语研究,2002 (2):37-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