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运动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的学科。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等。
下面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拓展:
1.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通常使用动物或人体组织来进行。
这些实验可以通过测量生理指标 (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和生物化学指标 (如血糖、电解质、酶活性等) 来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拓展:实验室实验可以深入研究运动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的影响,以及不同运动方式对身体的影响。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通过在人体上进行的实验来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这些实验通常包括高强度、长时间、不同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实验。
拓展:临床试验可以评估不同运动方式对身体的不同影响,以及长期坚持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3.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对人的运动行为进行实地观察来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拓展:观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的运动习惯、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研究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运动建议提供基础。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运动适应、运动训练等相关问题。
考题二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提高肺的弹性和肺功能,增强肺的排毒和排痰能力。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反应能力。
考题三1. 什么是运动适应?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的良好调整和改变。
2. 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包括增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3.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答: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应包括适当的强度和频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个体化的训练计划,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等方面的考虑。
考题四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营养等方面。
2.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恢复受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速康复过程,预防再次受伤。
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认识运动生理学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侧压力(压强)。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 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90-14OmmHg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 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60-9OmmHg
脉搏压或脉压:收缩 压和舒张压之差。 30-4OmmHg
第二节 物质与能量代谢
• 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溶液(35%-40%), 服用量40-50克糖。
• 运动中或赛中补糖应采用浓度较低的糖溶液(5%-10%), 有规律地间歇补充,每20分钟给15-20克糖。
• 注:在比赛前1H不要补糖,以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
糖降低。
(二)脂肪代谢
• 1.人体的脂肪贮备 •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
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12%18%,女性为16%-26%。 • 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 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用以合成ATP。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破 大量消耗利用。
3.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 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 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 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5-10分钟 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 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 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 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
认识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绪论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机内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各自的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之类的中介产物。
主要供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项目;(2)、乳酸能系统:功能总量教磷酸原系统多、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物质—乳酸,主要供应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输出项目如:400米、100米游泳等;(3)、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
3、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得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对急性运动种能量代谢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有氧代谢系统对运2动能量需求的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在短时大强度运动运动时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判断)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2、准备活动的意义: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肌肉的黏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强。
反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温度升高能降低肌肉的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3、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兴奋性和收缩性;(2)、a、一定的刺激强度;b、持续一定的时间;c、一定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4、动作电位:当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5、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性;(3)、不衰减性和相对疲劳性;(4)、绝缘性。
6、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
是肌肉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
7、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的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运动生理学(全集)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和体能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1生理学基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2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代谢、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并指导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领域2.1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它涉及运动时人体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
研究能量代谢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能量需求的影响。
2.2肌肉生理肌肉生理是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的学科。
它涉及肌肉的结构、收缩机制、适应性变化等方面。
肌肉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提升。
2.3心血管生理心血管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心脏的功能、血管的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心血管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4呼吸生理呼吸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肺部的功能、呼吸调节、气体交换等方面。
呼吸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
2.5神经生理神经生理是研究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神经元的传导、神经调节、神经适应性等方面。
神经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3.1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
通过了解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表现。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人体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则是从人体运动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体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肌体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ATP是人体的直接能源对人体而言,生命活动要求细胞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能量的化学反应互相耦联,将有机物的不能直接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化学能。
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胆汁有肝细胞分泌,其成分复杂,包括胆盐、胆色素等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
ATP-CP供能系统主要参与6-8秒极大强度运动时的功能。
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评价是wingate实验。
受试者在特定运动阻力下30—90s内以最大能力持续运动。
兴奋性又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时间3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时值越小,神经肌肉兴奋性越高;相反,时值越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越低。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特征: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4绝缘性肌管体统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它们实际是由功能不同的两组独立的管道系统组成。
横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相垂直,又称为T管。
横穿与肌原纤维中肌节之间,其作用是讲肌细胞兴奋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传入细胞内。
纵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平行,纵管和终池是钙离子的储存库,在肌肉活动时实现钙离子的存储、释放和再积聚。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绪论(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二)肌肉收缩的形式1 向心收缩2 等长收缩3 离心收缩(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2、肌肉酸疼(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1 形态特征2 生理特征3 代谢特征(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一)血液概述1 体液2 血液组成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二)血液的功能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2 运输功能3 调节作用4 保护和防御功能(三)渗透压和酸碱度(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2 呼吸的形式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1 氧气的血液运输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1 减小呼吸道阻力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4 合理运用憋气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1 物质代谢2 能量代谢3 基础代谢率(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1 人体的糖储备2 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3 运动与补糖(三)脂肪代谢与运动1 人体的脂肪储备2 脂肪的分解供能3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四)蛋白质代谢与运动1 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2 关于蛋白质的补充(五)水的代谢运动员脱水及其复水(六)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1 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 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3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4 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5 体温调节第六章肾脏机能(一)运动性蛋白尿(二)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 激素的概念2 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 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2 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3 生长激素4 胰岛素5 睾酮(三)兴奋剂及其危害1 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2 分类3 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一)视觉器官1 视调节2 视野(二)听觉与位觉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2 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三)本体感觉1 肌梭2 腱梭(四)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1 牵张反射2 状态反射第九章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1 需氧量2 摄氧量3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二)有氧工作能力1 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2 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3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二)无氧工作能力1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2 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3 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第十一章身体素质(一)身体素质概述1 身体素质的概念2 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二)力量素质1 力量素质的概念2 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3 功能性肌肉肥大4 力量素质的训练(三)速度素质1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2 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3 速度素质的训练(四)耐力素质1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2 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五)灵敏与柔韧素质1 灵敏素质2 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1 赛前状态的概念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 极点2 第二次呼吸3 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三)稳定工作状态1 真稳定工作状态2 假稳定工作状态(四)运动性疲劳1 概念2 产生机制3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五)恢复过程1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2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一)高原环境与运动1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2 高原训练(二)热环境与运动1 预防热危害的原则2 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第十五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 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 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 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 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 运动系统2 氧运输系统(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本篇参考书目1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王步标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

《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运动生理学问题集(带答案)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什么内容?-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时,哪些系统在人体中发生生理变化?- 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会发生生理变化。
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排血能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心率。
4. 运动对呼吸系统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力量。
5. 运动对肌肉系统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
6. 运动对神经系统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效率,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7. 运动对代谢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和糖代谢,提高代谢率。
8. 什么是运动适应?- 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对运动负荷逐渐适应并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功能上的改变。
9. 运动适应的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吗?- 是的,运动适应的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和遗传因素都会影响适应的时间和程度。
10. 运动适应有哪些表现?- 运动适应的表现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耐力、改善协调和灵活性等。
11. 运动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运动伤害?- 保护自己免受运动伤害的方法包括适当热身和拉伸、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正确使用运动装备和设备、遵循安全规则和指导等。
12. 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计划?- 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身体状况制定,包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合理安排休息和恢复时间、多样化运动方式等。
13. 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和自信心,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1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 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指导运动训练的合理安排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i/pix/2008/09/10/article0-024D8D4100000578-169_306x324.jpg
摘自 .au/ftsmh/ffximage/2009/08/17/ bolt2_wideweb__470x334,0.jpg
• 短跑衝刺、舉重、跳高、跳遠
• 時間較短(10-15秒) • 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 PC) •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摘自/i/pix/2008/09/11/article-1054529024E99FE00000578-808_468x370.jpg
骨骼肌的基本結構
(BASIC 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
• I型肌纖維 • 力量小、微血管數量多 、粒腺體密度高
• II型肌纖維 • 快速產生力量、容易疲 勞
• 肌纖維類型對於運動表現的 意義 • 一般人大部分肌肉,I 與II型各佔50% • 在生命初期即決定 • 訓練對橫斷面積的改變
熱、冷、高地
運動訓練的科學
運動的能量來源
無氧系統
磷化物系統(ATP-CP)
→緊提供10-15秒左右 →瞬間、快速的動作所需之能量
乳酸系統:無氧 醣酵解 → 乳酸
→提供數10秒~3分鐘的快速運動之能量來源
有氧系統
中低強度運動持續3分鐘以上
10
ATP-PC系統
• 每秒需要大量能量的運動
2014年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 創新產品獎-『卓越獎』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內容
1.認識一般生理 2.運動時的生理反應 3.長期訓練後的生理反應 4.評價與分析體能 5.擬定體能訓練處方 6.運動者潛能 7.特殊環境下運動的生理反應與對策 8.運動者健康的維護
今天運動生理學的主要內容
能量來源 肌肉骨骼 (神經) 系統 心血管、呼吸系統 特殊環境下的適應
磷酸果糖激酶 PFK
乳酸系統醣解
(GLYCOLYSIS)
肝醣磷化酶
• 醣解酵素的 運動適應
• 肌肉肝醣的 運動適應
乳酸脫氫酶 LDH
蛋白質分解 糖酵解 三酸甘油脂分解
食物、氧胺基與酸 ATP丙酮酸 脂肪酸
細胞質
脫胺基
線粒體內進行 (mitochondrial)
ATP
休息與運動時的代謝來源
(METABOLIC SUBSTRATES FOR REST AND EXERCISE)
• 主動恢復
• 腳踏車30-45% VO2max • 跑步55-60% VO2max • 強度必須低於乳酸閾值 • 最大攝氧量越大乳酸的恢復能 力越好
測量能量的生成
(MEASURING ENERGY PRODUCTION)
無氧與有氧代謝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OF ANAEROBIC AND AEROBIC METABOLISM)
力量生成的能力
(FORCE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 「四週練出一身肌」
• 依據身體各部位分類
• 清晰的肌力訓練圖片,簡 要的文字敘述
• 綜合運動與爆發力運動的 整合性肌力訓練內容
• 提供各項訓練計畫、運動 處方
遲發性肌肉酸痛
• 運動強度的影響
休息與運動時的代謝來源
(METABOLIC SUBSTRATES FOR REST AND EXERCISE)
• 運動時間的影響
運動後的代謝恢復
(METABOLIC RECOVERY AFTER EXERCISE)
運動後過攝氧量
運動後的代謝恢復
(METABOLIC RECOVERY AFTER EXERCISE)
本體感受器與運動覺
(PROPRIOCEPTION AND KINESTHETIC SENSE)
• 肌肉的本體感受器 • 肌梭 • 監控肌肉的長度
• 肌腱的本體感受器 • 高爾肌腱器 • 針對整個肌肉的張力發 展情形進行監控 • 張力大到足以傷害肌肉 或肌腱時,高爾肌腱器 便會抑制被活化的肌肉 ,降低肌肉的張力,避 免肌肉受傷
大專高爾夫學刊 (2003年創刊)
學術研究與運動產業
長期進行心肺適能 評量與訓練研究
RSVHRC的簡易評量 研究
運動科學理論的實 際應用
由耐力運動員的訓 練到運動器材應用
產業合作
榮獲2015年台北國際 體育用品展創新產品 獎-『卓越獎』
榮獲 經濟部 2012 Taispo 創新設計 卓越獎章
運動技術會突然忘記嗎?
力量生成的能力
(FORCE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力量生成的能力
(FORCE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可變阻力訓練器材
•等速性(isokinetic)
•運動傷害防護室 •Biodex •Cybex •KinCom •Lido
無氧與有氧代謝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OF ANAEROBIC AND AEROBIC METABOLISM)
無氧與有氧代謝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OF ANAEROBIC AND AEROBIC METABOLISM)
骨骼肌的基本結構
(BASIC 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
中正大學 2012年台灣最美大學票選第一名
運動科學教育研究室
運動生理學網站 體能商相關研究 運動能量消耗相關研究 高爾夫運動相關研究 運動健身器材的應用研究
運動生理學網站APP https:///store/apps/details?id=.week001
• 關節受納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體感受器與運動覺
(PROPRIOCEPTION AND KINESTHETIC SENSE)
要練習多少次才是純熟的運動技術?
學騎腳踏車、學游泳的經驗!
運動技能學習的長期記憶
越簡單的動作練習次數可以越少 高爾夫揮桿動作的修正!
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調整 最好一開始就學習正確的動作 本體感受器(肌梭、高爾基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