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从口入》教学设计及反思
病从口入教案反思

病从口入教案反思“病从口入”这一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有效的教案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重要的健康理念,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在完成一次关于“病从口入”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案的一些思考。
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病从口入”的含义,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卫生的饮食行为可能导致的疾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因饮食不当而生病的案例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图片可能过于直观和刺激,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选择一些更温和、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导入方式,比如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讲解“病从口入”的含义时,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述有些过于专业和复杂,导致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我应该使用更简单、通俗的语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一概念。
例如,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如吃了变质的食物会肚子疼、拉肚子,不洗手吃东西容易感染细菌等。
在图片展示环节,我选择的图片虽然能够直观地展示不良饮食行为带来的危害,但数量过多,使得课堂节奏有些拖沓。
而且,在展示图片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只是简单地进行了讲解。
下次教学时,我会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并且在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分析是本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病从口入”的严重性。
但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解和分析,学生参与度不够。
以后我应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进行总结和点评。
小心,病从口入

《小心,病从口入》教学设计
二里镇兴隆小学陈利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安全卫生的食物,哪些是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安全、卫生和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会辨认食物的安全与卫生的基础上,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正确辨别安全、卫生的食物,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杜绝学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教师口述: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经常生病,如拉肚子、长蛔虫、肚子疼、长虱子等,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
2、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3、引出课题——小心,病从口入。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小朋友们,你知道有那些食物不能吃吗?快快告诉老师!
活动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是安全、卫生的呢?
活动三:在吃东西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六、活动总结:
讨论: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七、课外拓展:
请大家调查吃零食有哪些危害?下节课来告诉老师。
八、教学反思:
九、板书设计:
小心,病从口入
安全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卫生。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病从口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病从口入》含反思教案:《病从口入》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安全的紧要性,认得安全早餐、午餐的必要性;2.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意义;3. 了解个人卫生的紧要性,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 学会如何正确地区分、储存和食用食物;5. 能够认得常见食物病毒,学会防范和应对病毒传播。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介绍2. 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意义3. 个人卫生和习惯的养成4. 食物辨别、储存和食用的讲解5. 常见食物病毒的介绍和防范三、教学步骤1. 热身老师向孩子们呈现两幅图片: 一幅是生病的孩子;另一幅是健康的孩子。
请孩子们谈论两张图片的不同点。
激发孩子们对健康和生病的认得,为下面的主题打开铺垫。
2. 食品安全的介绍老师向孩子们呈现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孩子们口头描述他们的最爱好的食物以及吃过的食物。
然后再问孩子们,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提出食品安全是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连的话题。
告知孩子们,假如我们吃了有毒的或不干净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可能会生病。
3. 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意义孩子们通过看图,仿照洗手的方法,带领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进行练习。
同时,老师提示孩子们,除了洗手,我们还需要保持身体其他部位的卫生,例如鼻子,眼睛,耳朵和嘴巴。
4. 个人卫生和习惯的养成通过谈话,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例如泡澡,刷牙,剪指甲等等。
想方法让孩子们理解,这些良好卫生习惯都能保护身体健康。
同时,提示孩子们,衣裳、毛巾等等都是简单繁殖细菌的地方,需要保持干净。
5. 食物辨别、储存和食用的讲解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识别食物,如何储存和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并告知孩子们吃热的熟食热茶水可防备细菌感染。
6. 常见食物病毒的介绍和防范通过幼儿园常见的病毒如火鸡肉托病毒、垃圾桶菜肴病毒等对病毒辨别和了解防范方法,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避开吃下这些致病物。
七、反思本次课程引入图画启发孩子们察看、思考、形成本身独特的卫生防护觉悟,起到了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病从口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病从口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菌的传播途径,掌握健康卫生的基本知识;2.理解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洗手液、肥皂、抹布、垃圾桶等。
2.教学环境:教室和卫生间。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病从口入(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几张图片,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片代表的意义。
(2)老师让孩子们看看班级里的一些小朋友有没有生病的,有哪些病了,老师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些病是怎么来的?2.知识传授:病菌的传播途径(1)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病菌的传播途径,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等等。
(2)老师借助事例深入讲解各传播途径的危害,并重点讲解食品和水的污染,它们是多种病菌的传播途径。
3.实践操作:洗手、洗菜(1)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洗手的重要性。
带领孩子们去卫生间进行洗手操作,教育他们正确洗手步骤,如使用肥皂擦洗手部,臂弯处,手指间隙及指甲角,五指张开反复擦洗。
(2)在讲解人应该注意身体卫生的同时,加强饮食卫生的宣传。
老师带领孩子们认真洗菜,远离食品安全隐患。
4.游戏互动:玩转卫生(1)老师发放垃圾分类的标识及相关物品,要求孩子们进行分拣。
(2)老师发放健康卫生小卡片,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卫生卫士”、“病菌”等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卫生的重要性及病菌的危害。
五、教学反思在这次幼儿园大班的病从口入的教学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认真细致的演示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期间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更是耐心的围观,并积极投入到展示、问答与互动环节中。
通过掌握病菌的传播途径、培养健康卫生的基本习惯和正确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学生们将逐渐掌握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身体健康。
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病从口入》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病从口入》及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病从口入》及教学反思大班安全课教案《病从口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想象力,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安全课《病从口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
图片: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过期的食物、腐烂变质的食物、假冒劣质的食物。
活动过程: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
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
爸爸妈妈担心死了。
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
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
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
大班安全病从口入教案及反思

大班安全病从口入教案及反思【教案】。
主题:大班安全教育,病从口入。
目标:通过本次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到病从口入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时间:20分钟。
教学内容:1、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病从口入的危害。
3、正确的饮食习惯。
教学步骤:1、引入。
老师先介绍什么是生活习惯,为什么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然后,老师会问孩子们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多喝水等,引导孩子们思考和交流。
2、病从口入。
3、互动讨论及项目实践。
教师请孩子们出来一起完成食品调查和尝试饮用水检测仪器,重点讲解水质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尝试“随身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总结。
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了解到的病从口入的危害、正确的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并告诉孩子们自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大家要一起加强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安全意识的加强。
【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以“病从口入”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因口腔疾病等问题的安全问题。
整个教育活动以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为主,让孩子们在体验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记忆,同时也让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引入环节,由于部分孩子对生活习惯的定义不是很清晰,影响到了后续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环节中,由于孩子们的卫生知识少、对食品安全重视度不够,对于保证自身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所以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
总的来说,本次教育活动还是成功的,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样的小组互动方式和学习机会,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乐趣中加强交流和交流的目的之一、下一步,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够一起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出门在外也能注意自身的安全,健康成长。
一年级下品德教案-小心,病从口入_科教版

一年级下品德教案-小心,病从口入_科教版活动主题三小心,病从口入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辨别有害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第一课时有害的食物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群可恶的细菌出现在画面上,一边肆无忌惮地侵蚀着健康人的身体,一边讲述自己对人体的危害。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病菌的威害二、活动1.讲《细菌的旅行》的故事细菌来到菜园里,菜园可美啦:绿油油的白菜,红灯笼似的辣椒,金灿灿的黄花菜引来了一群小蜜蜂翩翩起舞。
这时,细菌沾到了一条嫩绿的黄瓜上。
小军放学回家来到菜园里摘下这条黄瓜就美滋滋地吃起来。
刚刚吃一半,一些细菌就在小军的肚子里“大闹天宫”了,小军疼地扔下手中的半截黄瓜。
留在黄瓜上的细菌骄傲的大笑:“我们真了不起!”细菌继续旅行,它们来到城市里,沾在马路旁的垃圾上。
一辆汽车飞驰而过,细菌跟着飞尘飞舞起来,落在路旁小滩的麻辣豆腐干上。
“叮铃……”放学了,小文冲到小滩旁,买了麻辣豆腐干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晚上,小文上吐下泻,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急忙把他送进医院,在大夫的帮助下,细菌终于被消灭了。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细菌是如何侵入人体的,让学生知道讲卫生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交流:小军和小文为什么病倒了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讨论后明白:路摊上的食品不卫生,我们的小手上沾有细菌,生吃的瓜果上有细菌……从而牢牢记住:病从口入。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道理从而牢牢记住:病从口入。
2.说一说:(1)结合三幅图,说说小明应该怎样做。
(2)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讨论这些习惯好吗?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暴饮暴食,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吃饭时细嚼慢咽等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能使人吸收全面的营养,从而确保身体健康。
3.讲故事师结合课本第12页的内容讲故事,使学生知道吃食物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等饮食习惯。
用讲帮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事理。
4.做游戏老师例举有关饮食的事例,你认为对就举右手,你认为不对就握圈。
一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教案小心,病从口入

一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教案小心,病从口入第二课时传授目标明白并明白细菌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养成优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传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辨别有害食品,养成优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传授难点养成优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传授历程一、引入:上次活动中,各位同砚已学了不少卫生知识,本日老师准备和你们一起学习怎样养成优良的吃的习惯。
(出示课题)。
二、看图1、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师:这便是要求同砚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并评释“定时定量”)2、问答题(小黑板)(1)“早上时间太告急,可以不吃早餐。
”对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师:议决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要是不吃早餐,受饿上课。
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提供不上,就会头晕眼花。
长期云云会引起血虚等疾病,所以早餐不光要吃,还要吃的好。
(2)“一日三餐哪一餐最主要?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
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影响睡眠。
所以不要吃的太饱。
但要是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也要吃得比较好。
三、看插图1、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讲解。
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于是就跑已往救大雄。
那小朋友顾不上吃饭喊:叮当跑快点。
2、“吃饭时看电视,对吗?”学生分组讨论。
师:吃饭时感情要稳固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感情变化。
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堕泪。
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优良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说的很好,现在正是病菌繁殖的最快的春天,只要你们记着不吃有害的食物,养成优良的饮食习惯,就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大众一起朗诵童谣:小朋友,进学校,学知识,长本领。
文化知识要学好,健康安定也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心,病从口入
华三小洪慧琴
教材分析:
《小心,病从口入》是科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今天吃什么”,旨在让儿童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必需的食物,知道自己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并能初步学习辨别一些有害的食物,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小心,病从口入”从“有害的食品”和“吃的习惯”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辨别有害食物,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时刻小心“病从口入”。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辨别有害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打招呼)出示长了芽的土豆,问:小朋友,认识老师手中的是什么东西吗?(土豆)它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大家看,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土豆有什么不一样?(长了芽)对了,长了芽的土豆是不可以吃的,因为长了芽的土豆、发青的土豆了都含有一种毒素,吃了会让我们生病的。
所以,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心,病从口入。
(板书课题)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我是聪明小医生”,(事先分好几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为“主治医师”)游戏规则:我们共同会诊,把你们的诊断结果选出来,等一会儿,每一个小组的“主治医生”汇报诊断结果,诊断正确的将会得到一个五角星,得到五角星最多的就会得到“我是聪明小医生”的光荣称号。
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认识有害的食品。
活动一:“我是聪明小医生”
1、课件出示病情一:有一个小朋友在街上吃了一串油炸丸子回家
以后,肚子疼痛难忍,爸爸妈妈连忙把她送到了医院。
小医生们,帮忙诊断一下,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肚子疼?把你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写下来。
A、没有洗手
B、油反复烧,含有毒物质
2、课件公布生病原因,画五角星。
3、病情二:小刚拿出一块面包看到生产日期是3月10日的,保
质期是15天,小刚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小刚想也没想就三下五除二吞下去了。
可是没过多久小刚的肚子就不舒服。
请你们帮忙诊断一下,小刚是怎么了。
请选出正确答案。
A、面包过期了,有细菌滋生
B、吃的太快了
4、课件公布诊断结果,画五角星。
5、师:那平常我们生活常见的有害食物还有哪些呢?把你知道的
选出来,还可以写屏幕上没有的你所知道的有害的食品。
(课件出示)
A、不认识的野果子
B、馊(sōu)了的饭
C、路边摊的烧烤食品
D、咸菜
E、汽水可乐
F、方便面
……
6、学生汇报选择项,选得最接近正确项的得到一个五角星。
7、检查各组所得五角星的个数,最多的为获胜组。
8、小结,板书:不吃有害的食物。
三、活动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师:那是不是不吃有害的食品就不会生病了呢?我们下面接着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了?(观看视频)
2、生交流。
3、师: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接着看。
哦,原来是这样。
后来
在医生的治疗下,小明病好了,不过他托老师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向他那样。
为了让大家记住,他还编了一首儿歌,让我告诉你们,你们可千万要记住哟:(课件出示)
肚子咕咕叫,催我吃饭了,
有件重要事,我可没忘掉。
放下手中书,转身往外跑,
打开水龙头,洗手记得牢。
4、生读。
活动三:交流一下:你有哪些吃饭的习惯?这些习惯好吗?
生自由交流。
活动四:给做的不对的小朋友提提意见。
课件出示文中的六幅图。
1、师:小朋友们,你们交流的都很好,那下面我们看看这几个小
朋友的饮食习惯好不好。
2、小结,板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深化认识。
小朋友们,你们说的很好,现在正是病菌繁殖的最快的春天,只要你们记住不吃有害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出示儿歌:
小朋友,进学校,学知识,长本领。
文化知识要学好,健康安全也重要。
病从口入危害大,大家一定要记牢。
食物挑选要仔细,三无食物需留意。
看清厂家出产期,切莫超过保质期。
油炸腌制要少吃,饮料冷饮要控制。
安全意识人人有,争当食物小卫士。
板书:小心,病从口入!
不吃有害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
当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实话,对于思品课,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准备过,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上过(虽然本人这次的赛课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的脑子里就有一根弦在紧绷着,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入手,由于个人的粗心,连赛课的内容都搞错了,从开始准备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到临时匆忙地准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内容,突然一下子对思品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觉得如果每堂课都这么认真地上的话,学生真的会有很大的收获。
这次赛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反思、提高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应该引导儿童“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