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
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知识点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化学现象和反应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焓、熵和自由能等。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之和。
这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的内能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现象的方向性规律。
它表明自发过程在整个宇宙中是朝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通过熵的概念来描述,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过程中不断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
3. 焓焓是一个物质在常压条件下的热力学函数,通常用H表示。
在常压下,焓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下式:ΔH = q焓变表示物质的热量变化,正值表示系统吸热,负值表示系统放热。
4. 熵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S表示。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过程中不断增加。
熵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下式:ΔS = q/T其中,ΔS表示系统的熵变,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T表示系统的温度。
5. 自由能自由能是描述系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量转化的热力学函数,通常用G表示。
自由能包括内能和对外做功两个方面的能量,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G = H - TS其中,H表示焓,T表示温度,S表示熵。
当系统的自由能变化ΔG为负值时,表示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总结: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与变化的学科,主要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焓、熵和自由能等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性规律。
焓是在常压下物质的热力学函数,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自由能描述了系统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能量转化情况。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p1
p2
②蒸汽压下降的规律
拉乌尔定律: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值(△p)与
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 △p=K·b(B)
蒸汽压下降公式:△p=K·b(B)
△p :蒸汽压的下降值
K:比例常数 b(B):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n (B ) b (B )= m (A )
(2)沸点升高
p总Vi = niRT
Vi ni pi φi= =x i= = V总 n 总 p总
结论: 体积分数=摩尔分数=压力分数
课本P17:
例题2-1: 在0.0100 m3容器中含有2.50×10-3 mol
H2、1.00×10-3 mol He和3.00×10-4 mol Ne,
在35℃时,各气体分压是多少?总压为多
m (B ) ρ(B )= V
单位:g/L
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比较
浓度表示方法 概念∑ 公式 单位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c (B )=
ρ(B )=
b (B )=
n (B ) mol/L V
m (B ) g/L V
n (B ) m (A )
mol/kg
2、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凝固点的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 浓度成正比:
△Tf=Kf·b(B)
凝固点降低公式:△Tf=Kf·b(B)
△Tf :凝固点降低数值。
Kf:凝固点降低常数。 b(B):质量摩尔浓度。
(Kf只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
例题2-3:
溶解2.76 g甘油于200 g水中,测得凝 固点为-0.279℃,已知水的Kf=1.86 K· Kg· mol-1,求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的学科,其中化学反应热力学就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面。
化学反应热力学的研究涉及到热量、热能、焓、熵等概念,这些概念在热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一、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在恒压下,1 mol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其单位是焦耳/mol(J/mol)。
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放出热量,则称为放热反应,反之,称为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吸热反应的反应热为正值。
例如,一个放热反应式为A+B→C,其反应热为ΔH,表示在恒压下,1 mol A和1 mol B反应得到1 mol C所放出的热量为ΔH J/mol,且ΔH为负值。
二、焓变焓变是化学反应所伴随的焓变化量,其单位是焦耳/mol(J/mol)。
在恒压下,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可以用反应热表示出来。
对于恒压下的化学反应,焓变(ΔH)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焓差。
例如,一个放热反应式为A+B→C,其反应热为ΔH,表示在恒压下,1 mol A和1 mol B反应得到1 mol C所放出的热量为ΔHJ/mol,且ΔH为负值。
因此,该反应的焓变ΔH也为负值。
三、熵变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其单位为焦耳/摄氏度(K)(J/K)。
对于化学反应,熵变(ΔS)通常用来描述反应过程中的混乱度以及产生或消耗热量的程度。
例如,一个化学反应A+B→C,其熵变为ΔS。
如果ΔS为正,则反应过程中熵增加,即反应的混乱度增加。
如果ΔS为负,则反应过程中熵减少,即反应的混乱度减少。
四、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G)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化学系统的变化趋势。
吉布斯自由能的单位为焦耳/mol(J/mol),并常采用下式计算:G=H-TS。
其中,H是反应焓变,T是温度,S是反应熵变。
如果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量(ΔG)为负,则反应是自发的,热力学上存在趋势;如果ΔG为正,则反应是不自发的,不存在热力学趋势。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一、关键信息1、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二、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11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111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如氧气分子(O₂),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组成,如水分子(H₂O)。
112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 种,它们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11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中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4 化学键化学键是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
11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12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121 定比定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不因制取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而改变。
例如,水(H₂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始终为 1:8。
122 倍比定律当两种元素可以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在这些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呈简单整数比,则在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为一个定值,那么在另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必为该定值的简单倍数。
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

口诀的含义
•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 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 含SO4-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 含CO3-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 12.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 Cu(OH)2是蓝色沉淀 •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CO3 •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 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 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 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一、基本概念、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四)溶液、溶解度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 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 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 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误差来源与消除方法(应用化学课件)

• 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 在一般的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3—5次,不出意外,一般可以获得比较
准确的分析结果。
• 3.减少测量误差
• 尽管分析天平和滴定管校正过,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 例如用分析天平称取一份试样,就会引入±0.0002g的绝对误差,使用滴定管完成 一次滴定,会引入±0.02ml的绝对误差。为了使得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那 么:
• 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所选用的分析方法,用相同的试剂和仪器,与测 定试样同条件进行测定的试验称空白试验。
• 空白试验得到的结果称为空白值。从试样的测定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得到消除 或减小系统误差的分析结果。若空白值过大,可采取提纯试剂或改用适当器皿 等措施来降低。
(2)校准仪器 由仪器不准确引入的系统误差,可通过校准仪器来消除或减小。 日常内部控制分析准确度要求不高,因仪器出厂时已进行校正, 只要仪器保管妥善,一般不必进行校准。 对外出具分析报告,准确度要求较高,所用仪器如滴定管、移 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等,必须进行定期校准。如分析天平, 必须每年校准一次。
系统误差
误差的来源和消除
误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 系统误差在重复测定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其具有单向性,绝对 值和正负号恒定不变,即正负、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律,使测定结 果经常偏高或偏低。 若能找出原因,并设法加以校正,系统误差就可以消除,也称 为可测误差。
小结:
1.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 2.偶然误差的特点 3.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规律。
在化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定律,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化学的基本定律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简言之,质量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消灭。
化学反应只是引起物质的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列,不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二、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也被称为化学计量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其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计量定律,这些系数可以用来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关系。
三、综合气体状态方程综合气体状态方程也称为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
根据这个定律,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综合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变化,并且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气体,尽管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修正。
四、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反应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的某个幂指数,这个指数被称为反应物的反应级别。
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对于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守恒,即能量在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转化不会产生净的能量损失或增益。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规定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的化学的基本定律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和变化中发生的现象。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定律的支持和推动,而这些定律也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的总结。
化学的基本定律

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
• 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在温度和压力不 变的情况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气体体积 以及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体积之间,互成简 单整数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
•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 子 • 这个定律能够统一地说明各种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 推断分子的组成和作为测定气态物质分子量的依据。 • 意义:1、把分子概念引到化学中来,使原子学说得到发 展并给物理学中的分子概念增加了新的内容——分子不仅 是如早期物理学中所讲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组成气体的 基本粒子,而且有它本身的化学组成; • 2、说明了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并引导出推测分子组 成的方法; • 3、区别了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在组成上的不同; • 4、为分子量的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也为正确地测 定原子量的工作开辟了途径。
1把分子概念引到化学中来使原子学说得到发展并给物理学中的分子概念增加了新的内容分子不仅是如早期物理学中所讲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组成气体的基本粒子而且有它本身的化学组成
化学的基本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 量,等于反应后全部产物的质量。 定比定律:一种纯净的化合物,无论它的来源 如何,无论用何种方法测定,它的组分元素的 质量都有一定的比例,这个定律又叫(定组成 定律)。 倍比定律:当甲、乙两元素相互化合形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在这些化合物中,与 一定质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诸质量,必互 成简单整数比。
原子学说
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原 子不能自生自灭,原子也不能再分。 2.同种类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完全相同, 种类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量、形状和性质都不 相同。 3.每种物质都是有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 由简单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 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 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总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分子 原子
• 1.2 元素
• 1.3 摩尔
• 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 1.5 理想气体定律
第5 页
1.2.1 元素 元素是原子核里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 相同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如何正确理解元素? 1、具有相同核电荷的原子 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所 以元素是以原子核的核电荷 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 3.原子是微观概念,元 素是宏观概念。原子 有量的涵义,元素没有。 如 H —— 表示氢元素, 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2H ——只表示两个 氢原子,不能说成两个 (种)氢元素
1 1u= A(12C)×— 12
—
所以碳—12原子的质 量是: A(12C)=12 u
这样,某一核素的原子质量,以 u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它的质 量数(质子数 + 中子数)。
同理:A(16O) = 16 u 18 u
A(17O) = 17 u A(18O) =
第17页
2.平均原子质量 某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等于 各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积之和。
第6 页
2.表示元素的符号与表示 原子的符号相同,如H,既 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 子。
单质和化合物
元素、单质、化合物等都是宏观概念。它们都可以通 过微观概念——从原子的不同来理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
单质的化学组成是由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如O2, S, Cu); 化合物的化学组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如 CO2, KCl)。
A平均(Hg)
= 204u×6.85%+202u×29.80%+201u×13.22%+200u×26.1 3% + 199u×16.84%+198u×10.02%+196u×0.146% 第18页 =200.6u
2、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就是该元素1个原子质量与12C核素1个原子 质量的1/12的比值,用Ar(E)表示
本章小结
化学基本概念 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核素、
单击有关复习 内容
同位素、原子序数、物质的量、原子量、分
子量、摩尔式量、标准摩尔体积、分压力、
分体积、摩尔分数。
化学基本 阿佛加德罗定律、理想气体状态 定律 方程、气体扩散定律。分压定律
第26页
分体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组分气体的分体 积等于其与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 用Vi表示 Vi = Ni VT
的分子(化学变化)。 分子层次 分子物质, 离子物质.巨型分子
分子物质中,分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离子物质中,阳离子和
阴离子总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所谓分子层次就是指可以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的由原子所组成的基本微粒。
第3 页
1.1.2 原子
原子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
1.分子和原子是物质分割不同层次的微粒 ,构成分子层 次基本微粒的内部成员就是原子微粒。 2.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一旦它在分子层次中的运动 超出了分子层次的范围 , 分子层次便受到破坏 , 从而发 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说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 3.原子包括中性原子,带电原子(离子),原子自由基等。 4.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由更小的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等)组成。
解:根据 p1V1=p2V2 求混合气体得分压:
0.2 PN2 = = 2.22×104 Pa 0.3 0.3 4 PO2 = 4.67×10 Pa×—— = 4.67×104 Pa 0.3
第7 页
1.2.2核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及不同质量数的 一类原子。
1.核素也是指原子的种类
核素概念中原子的种类是 在元素的基础上再加以细分 , 即原子的种类是以原子核中 质子数和中子数为依据进行分类的。质子数不同 , 或者是 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核素。
2.表示核素的符号 如氧元素的三种核素:168O,178O,188O。 3.核素符号的意义 与元素类似,如168O,表示氧16核素,也表示氧-16核素的一个原子。2 21H表示 氘核素的2个原子。 4.一种元素如果存在有多种核素,则称该元素为多核 素元素,否则称为单一核素元素。 第8 页
M(OH-)=17 g·mol-1
第15页
• 1.1 分子 原子
• 1.2 元素
• 1.3 摩尔
• 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 1.5 理想气体定律
第16页
1.4.1 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质量 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 的原子质量。常用A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一个12C核素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定义为“统一的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
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SI制 单位符号是:mol
1 1kg氧气中氧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1.25摩尔 注 意
2. 表示物质的量时,应先指明基本单元。物质 的基本单元可以是各种任意指定的微粒如 : 原 子、分子、离子、2H、H2O、3OH-等等。
第13页
阿佛加德罗常数 1摩尔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 kg碳-12的原子数目
• 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 1.5 理想气体定律
第10页
1.3.1 国际单位制(SI)
SI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名称和符号
在化学中,前面六种 单位是常用单位。
物 理 长 量 度 单 位 米 名称 单 位 米 (中) 符 号 m (英)
质 量 千克 千克 kg
时 间 秒 秒 s
电 流
第14页
摩尔质量
1摩尔基本单元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常用M表示, 单位是g·mol-1 1mol 12C 原子的质量 是0.012kg(12g),记为: 1mol H2O分子的质量 是0.018Kg(18g),记为: 1mol OH-离子的质量 是0.017Kg(17g),记为: M(12C)=12 g·mol-1 M(H2O)=18 g·mol-1
倍数 109 106 103 10-3 10-6 10-9 10-12
中文称号
国际称号
吉
G
兆
M
千
k
毫
m
微
钠
n
皮
p
第12页
此外还必须认识一些常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1.3.2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e)
一、物质 的量 二、摩尔 单位
以摩尔为单位来表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 元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称物质的量。
nTRT (n1+n2+n3) RT VT = —— = ————— P P n1RT n2RT n3RT = —— + —— + —— P P P
VT = V1 + V2 + V3 + ...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 , 组分气 体的分体积等于混合气体相 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用 Vi 表示
第23页
假设在一个容器中用若干 P = P1 + P2 + P3 + ... 个隔板隔开着若干种气体
A平均(E)=ΣA(同位素)×丰度
例:汞的各同位素及其丰度如下表:
同位素 204Hg 202Hg 201Hg 200Hg 199Hg 198Hg 196Hg A(u) 204 202 201 200 199 198 196 丰度(%) 6.85 29.80 13.22 26.13 16.84 10.02 0.146 汞的平均原子质量:
相等,这个数目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NA=6.022×1023
所以,1 mol 12C含有NA个12C原子。 1 mol H2O含有2 NA个H原子和1 NA个O原子。
阿佛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它的主要
贡献是创立了分子学说,阿佛加德罗常数 和阿佛加德罗定律是他在1811年提出的。
Amedeo Avogadro 1776-1856
n1RT Vi= —— P nTRT VT= —— P
Ni = ——
nT Vi ni
ni
Xi = —— = — = Ni
VT nT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 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类似上述推导可得出: 这个定律称为 分压定律 。 Pi ni —— = —— Pi = Ni PT nT P T P = P1 + P2 + P3 + ... 第25页
因为1mol 任何元 素都含有相同的原 子数,所以有:
A(12C)
E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 Ar(E) = ————————— A(12C) —
———
12
所以原子量的数值与平均原子质量的数值 ——— = 1u 是相等的,其不同仅是前者无单位,后者 12 有单位。就如比重和密度的关系一样。
第19页
平均原子质量、原子量、摩尔原子质量的区别
分压力 nT = n1 + n 2 + n3 VT = V1 + V2 + V3
nTRT (n1+n2+n3) RT P = —— = ————— VT VT n1RT n2RT n3RT = —— + —— + —— VT VT VT
n1 V1 T
n2 V2 T
抽开隔板
n3 V3 T
nT VT T
摩尔质量(g·mol )
质量(m)
第20页
50 g
• 1.1 分子 原子
• 1.2 元素
• 1.3 摩尔
• 1.4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 1.5 理想气体定律
第21页
1.5.1 理想气体 状态函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分子的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都可以忽略 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描述一种气体的状态时所用到的物理量 称为状态函数。如压力 (P) 、温度 (T) 、 体积(V)、物质的量(n)等等。 P——压力 V——体积 T——温度 n——物质的量 m——质量 R——气体常数 M——摩尔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