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
中国饮食走向世界。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A.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B.行为层次,包括烹饪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C.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食文化1.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饮食与农业有密切联系。
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
何谓“农”?班固《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此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农业。
其实,我国古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注意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今天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都得到发展。
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开始种植。
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
夏、商、周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
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常常将五谷(黍、稷、麦、菽、麻)和六畜(猪、牛、羊、马、鸡、狗)、“桑麻”并提。
当时粮食、园艺、畜牧收入之比为60:20:20,这还未包括桑麻渔采,可见是多种经营。
在我们自己发展的同时,还从国外引进了不少作物品种,有粮食,也有蔬菜佳果:据统计,仅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的食物原料品种就有葡萄、石榴、苜蓿、芝麻、核桃、大蒜、豌豆、蚕豆、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莴苣、香菜、芹菜、胡萝卜、扁豆、大葱、金桃、蓖麻、胡椒、波斯枣、无花果、茴香、巴旦杏、齐墩果等许多种。
中国传统文化(饮食之一)

一、原始社会饮食
6、尧舜禹时期
中国古代国家已形成,孔子对尧舜禹时期的 社会模式予以极高评价。他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 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植物食材, 有了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 也就开始了。
一、原始社会饮食
5、黄帝
兴灶作炊的食祖
《淮南子》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他发明了
最早的蒸锅,教人作灶,这样可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
食物速熟,三国谯周的《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
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主讲人: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民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 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 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这是食品
烹饪史上的一大变化。
灶坑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艺五种,抚万 民”,“艺五种”就是广种黍、稷、菽、麦、稻五 种谷物;他躬行的“抚万民”,倡导关心民食;这 方面,他以及继承他的尧、舜、禹,都是民本治国 的典范。
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

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独特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烹饪技艺以及养生食物等,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食物的热爱和崇尚,更凝聚了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将从传统饮食文化、精致烹饪艺术以及养生之道三个方面,介绍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
一、传统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签,体现在饮食习惯、饮食禁忌和食材选择等方面。
以中国为例,中国人讲究“五谷为养”的饮食观念,强调谷类粮食的重要性。
传统饮食注重食物营养平衡,强调五味调和、酸甜苦辣咸五味兼备,认为只有平衡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烹饪方式的多样性,如油炸、蒸煮、炖炒等,不仅满足了口感的需求,更体现了对食材的尊重和烹饪技艺的传承。
二、精致烹饪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烹饪艺术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中国的烹饪技艺,还是日本的料理文化,都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精致的味道闻名于世。
中国的烹饪技艺追求色香味俱佳,注重食材的刀工和烹调火候的掌握。
中国菜肴注重造型艺术,将食材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化融入到菜肴的创作中,不仅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视觉盛宴。
而日本的料理文化更强调原味的保留和食材的新鲜,以突出食材的天然美味。
日式料理追求简洁、平衡和精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质地,能够细腻地表达出食材的风味和特点。
无论是中国的烹饪艺术还是日本的料理文化,都体现了人们对于食物的敬畏和对饮食的热爱。
三、养生之道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食物不仅被视为满足身体能量需求的来源,更被赋予了养生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药食同源的观念被广泛接受,食物被认为有着滋补和药用的功效。
如人参、山药、枸杞等食材常被作为补品使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养生方法,如食疗、茶道等。
食疗是将食物与药物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地搭配食材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食文化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美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美食以其丰富多样的风味、独特的烹饪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食客。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食文化,包括传统食材、烹饪技艺、饮食禁忌以及节日食俗等方面。
二、传统食材中国美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广泛使用的传统食材。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所以大量的传统食材来自农业产品。
例如:大米、小麦、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此外,猪肉、鸡肉、鱼肉和牛肉等也是传统的主要食材。
这些食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营养丰富的特点,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饮食观念。
三、烹饪技艺中国人对于烹饪有着独特的技艺和方法。
八大菜系,即川菜、粤菜、鲁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和徽菜,代表了中国传统美食的最高水平。
这些菜系在烹饪方法、调料运用和口味特点上有所不同,展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中国烹调的另一个特点是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俱佳,追求菜品的美观和艺术性。
四、饮食禁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饮食禁忌被广泛遵守。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被分为“寒热平”等属性,因此,在饮食中需要根据季节和个人身体状况来搭配。
例如,夏季多吃寒性食物以降温,冬季则多吃温性食物以保暖。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荤素搭配的平衡,追求饮食的健康与营养。
五、节日食俗中国的传统节日与美食密不可分,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食俗。
例如:春节期间,中国人常常吃饺子、年糕和团圆饭;端午节时,人们会食用粽子;中秋节则享用月饼和柚子。
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增加节日的氛围,更体现了人们对于美食和团圆的向往。
六、现代发展与传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流,中国美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中国的传统美食结合了不同地区和国际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美食。
同时,中国也非常注重传统美食的传承和保护,许多传统菜品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确保其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七、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在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其丰富多样的菜肴和餐桌礼仪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展开论述。
一、食物的选择与搭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在中国,人们将食物分为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味并存的饮食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增加了人们对食物的兴趣和满足感。
此外,中国人还非常重视菜肴的色、香、味、形,追求菜肴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传统的宴会上,菜肴的摆放和搭配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讲究,以求达到视觉上的享受和口感上的满足。
二、饮食的养生与平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饮食的养生与平衡。
根据中医的理论,食物被认为具有药物的作用。
中国人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注重中药食疗和食补的理念。
比如,冬天人们会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姜等,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注重营养的平衡,追求五谷杂粮、荤素搭配的理念,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三、饮食的节令与传统节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节令和传统节日紧密相连。
在中国,人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特定的食物和独特的饮食习俗。
例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享用“团圆饭”,吃饺子和年糕,寓意团团圆圆、生活安康。
端午节时,人们喜欢吃粽子,取下邪恶和瘟疫。
中秋节则是赏月和品尝月饼的日子。
这些传统节日和相应的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饮食的社交与交流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强调饮食的社交与交流。
在中国,人们喜欢与亲朋好友一起共进晚餐、共享美食。
聚餐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吃饭的方式,更是人们彼此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
此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还赋予了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例如“宾主尽欢”、“长辈先用”等礼仪规定,使得用餐过程更加有序、文明。
饮食的社交和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得以体现。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因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

牛羊肉、各种面食品是藏民的主食料 ,糖、蛋、盐等是高原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 的食料。生冷食物比重较高,每人都有自己专用的碗,吃菜时每人一份。
“敬特此食的精华,供献佛法僧三宝”,是藏族人在餐前必先颂念的经语,它表明佛
教思想和意识已深深地渗入到高原人们的食生活和食文化之中。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嗜饮酥油茶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金陵三叉
叉烤鸭 叉烤桂鱼
叉烤乳猪
川菜
又称四川菜、巴蜀风味或天府风味,西南风味的典型代表。 起源:周秦时期(先秦 前246年)的巴国和蜀国,汉时形成, 宋时影响很大。现影响到云贵、甘南、藏北、湘鄂陕边界,京、 津、沪、穗等都会,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有一定市场。
中国的菜系
按地域分
四大菜系
鲁 ( 山 东 )
扬 ( 淮 扬 ) 川 ( 四 川 ) 粤 ( 广 东 )
八大菜系
浙 ( 浙 江 ) 徽 ( 安 徽 ) 湘 ( 湖 南 ) 闽 ( 福 建 )
十大菜系
京 ( 北 京 ) 沪 ( 上 海 )
十二大菜系
豫 ( 河 南 ) 陕 秦 ( 陕 西 )
四大菜系
九、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东南饮食文化团大致包括闽、粤、台、琼以及浙、赣、湘、桂局部,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
该地区以稻米为主食,以丰饶的蔬果、海产、禽畜为副食。繁盛的海 外贸易和便利的域外交通,以及相对长久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物 产,形成了这一地区饮食文化的特点:喜食稻米、重鲜活、尚茶饮、 喂槟榔,蔬果与海产比重高,俗尚食事。 广东谣谚“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秋冬食獐,春夏食羊”;“霜 蟹雪螺,味不在多”;“雨水漫漫,鱼蟹满盘”等正足以表明物产及 人们食尚的特点。 有人曾开玩笑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天上除了飞机、地上除了四脚 的家具之外,蛇、猴、猫、鼠、禾虫等都成了席上佳肴。“广州人好 吃,上海人好穿”,“食在广州”。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融合了多个民族的饮食传统和烹饪技艺。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菜系、餐桌礼仪、食用禁忌和食谱多样性。
首先,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四大菜系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它们分别是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
四大菜系在烹饪方法、调味品的使用和口味偏好上各具特色。
川菜以辣味和麻味著称,粤菜注重菜肴的原汁原味和鲜美口感,湘菜以咸辣为主,而鲁菜则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烹饪艺术。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也注重餐桌礼仪。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将饮食看作是与人和谐相处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
在正式场合,人们常常使用公筷和私筷来进食,公筷用于共同盛取食物,私筷用于夹取自己的食物。
此外,餐桌上还有很多礼节,如先敬长辈、尊重主人、守时等等。
第三,中国饮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食用禁忌。
根据传统医学的理论,一些食物被认为有助于身体健康,而另一些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女性在生理期间被禁止食用寒凉的食物如西瓜和冰镇饮料。
另外,许多地区的人们也忌讳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食材,例如,广东人认为鱼类和年糕有“年年有余”的寓意,所以在过年时特别重视这些食物的摆设和食用。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食谱的多样性上。
中国拥有广泛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各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各具特色,因此出现了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食谱。
比如,北京的烤鸭和水煮鱼、四川的火锅和麻辣香锅、广东的糖醋排骨和蜜汁叉烧等等,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招牌菜肴,独特的风味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菜系、餐桌礼仪、食用禁忌和食谱多样性。
这些特点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留至今。
正是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给中国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口味,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有哪些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体系,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素食为主:中国的饮食文化以素食为主,注重蔬菜、水果、豆类等食材的烹饪。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有关。
2.重视健康和进补: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健康和进补,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的平衡。
在烹饪过程中,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制方法都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
3.“色、香、味”俱全:中国饮食文化追求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同时要求菜肴具有香味和美味。
这也是中国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味调: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调,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和协调。
在烹饪过程中,五味调不仅使菜肴口感丰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和平衡的追求。
5.奇正互变的烹调法: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烹调法多样,包括炒、炖、煮、炸、蒸等多种方式。
这些烹调方法不仅使菜肴口感各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变化和适应的重视。
6.畅神怡情的美食观: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关注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还注重食物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也追求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7.地域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
这些地域特色与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8.民族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这些民族特色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因素有关。
9.文化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还通过华侨、留学生等渠道传播到海外。
在海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国际特色的中国餐饮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器具
实用文档
4、宋元明清食俗
• 这是满汉全席的一部 分,满汉全席是我国 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 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 ,起源于清朝的宫廷 ,上菜一百零八种, 极为奢华,代表了清 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 平。
实用文档
• 承汉唐食俗的继续和 发展,宋元明清这一 阶段引入满蒙的饮食 特点,饮食结构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北方 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 大辐度增加,面成为 宋以后北方的主食。
实用文档
•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 安发明豆腐,使豆类 的营养得到消化,物 美价廉,成为极具中 国特色的食品。
实用文档
• 东汉时期还发明了植物油。当时除麻籽油 、菜籽油,还有胡麻油、大豆油、杏仁油 等
• 自然调味品有盐、梅子、蜜、姜。人工调 料有醯(xi醋)、酒、酱、醢(hai肉酱) 等
实用文档
唐代
实用文档
唐宋元明清时期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
• 比如春节,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 ,酒肉异常丰盛。其余像中秋、寒食、重 阳等节日或如冬至、腊八等重要节令,对 饮食内容、礼仪甚至是食物禁忌都拥有丰 富而具体的内涵。
实用文档
食俗礼仪
• 春节---饺子 年糕 • 元宵节—汤圆 元宵 • 中秋—月饼 • 冬至—饺子 • 腊八---腊八粥 • 小年—灶糖
•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首先得归 功于汉代与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张骞通使 西域,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胡桃、无 花果、西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 芹菜、扁豆、苜蓿、大葱、大蒜等品种。
实用文档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是粮食作物品种的极大丰富。 • 二是蔬菜种类繁多 • 三是水果四季不断,常有常新 • 四是肉类来源稳定。
实用文档
远古时期,人们吃什么?
•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迹相当 丰富,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等。考 古研究发现,这些古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 生存,大到犀牛、猛虎,小到游鱼虾蚌, 都进入到他们的猎食范围。
实用文档
• 距今1万至8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早期,黄 河流域开始出现了一 些原始的农耕部落, 创造了粟作农业文明 ,以粟类种植作为获 得食物的主要来源。 与此几乎同时,位于 南方的长江流域开始 了水稻的种植。
实用文档
蔬菜和水果:
• 瓜、韭菜、苦瓜、萝卜、苦菜、荠菜、豌 豆苗、竹笋、枸杞等
• 水生蔬菜有蒲、莲藕、水藻、苹(凉菜) 、荸荠、菱角
• 调味蔬菜有韭、葱、荞头、蒜头及秦椒、 姜等
• 海棠、沙果、梨、桃、李、杏、梅、枣、 板栗、橘、柚
实用文档
动物性食材:
• 商代后期的妇好墓出 土的玉雕动物中有马 、牛、羊、狗、猴、 兔、龟、鹅、鸭、鸽 等家养畜禽
实用文档
3、汉唐的饮食发展
• 紫驼之峰出翠釜, • 水精之盘行素鳞。 • 犀箸厌饫久未下, • 鸾刀缕切空纷纶。 ——杜甫《丽人行》
实用文档
• 这是杜甫《丽人行》中对达官贵人奢华盛 筵的描绘。餐具之于美食,恰如华服之于 丽人,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餐 具的发展折射出饮食文化繁荣的一面。
实用文档
王者以民为天, 而民以食为天。
——班固
实用文档
第二章 饮食文化
实用文档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特色饮食
实用文档
本节课知识
• 一 传统饮食习俗 • 二 茶与茶文化 • 三 酒与酒文化 • 四 拓展延伸:节日饮食习俗 地方特色小
吃
实用文档
一. 传统饮食习俗
• 1、史前人类的饮食 • 这是出土的各种原始
陶器的照片。由这些 各种各样的烹饪和盛 纳饮食器物可知,原 始祖先的饮食内容已 经相当丰富了。你知 道他们主要以何种食 物为生么?
• 引进西域的菠菜、苜蓿(mù xu)、 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椒、扁桃、胡
荽、沙糖、安石榴等瓜果蔬菜,品种相当 丰富。 • 唐代南方的饮食原料,除传统的菜蔬瓜果 之外,更重史籍的唐朝名食就有萧家馄饨、 庾家粽子、冷胡突、生鱼片、蒸麝麝、皮 索饼、驼峰炙、猩唇、熊白、糖螃蟹、鲤 尾、对虾、烤全羊、蒸全狗等。
实用文档
谷物:
•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食 物原料方面丰富多样,五彩缤纷。以谷物 蔬菜为主食。夏商周时作为粮食作物的五 谷已备,在最早的农书《夏小正》中,已 记载种植有麦、黍、菽、糜。其中黍、稷 、粟已得到广泛的种植。春秋战国时期, 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稷长时期占 主导地位,成为五谷之长,南方还有稻, 周以后中原地区开始引种稻子。
实用文档
五谷六畜:我们现在所享用的食物品种,早在史
前年代就已经确立了
• 驯育成功的家畜合称
• 当时栽培的谷物统称 为五谷:稷(粟)、
“六畜”:马、牛、 羊、鸡、犬、豕。
黍、麦、椒(豆)、
麻、稻等。
实用文档
最初的食器多为陶器,如:
•甑
•
簋
鬲
铏
实用文档
2、周秦的粮食和菜肴
• 这是出土的成周时期 青铜鼎照片。鼎是商 朝周朝国家政权的威 严象征,在现代被看 做一种我国特有的艺 术品种类。但是,你 知道鼎最初的作用却 是用来烹制肉食的么 ?
• 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 进马铃薯,甘薯。食 用野菜在餐桌上日渐 绝迹,人工培育蔬菜 瓜果则不断增多,成 为主要菜肴。
实用文档
• 从唐以来直到明清,陆续从域外引进的甘 蓝、菜花、丝瓜、黄瓜、苦瓜、南瓜、辣 椒等品种,大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的原料 和味道。肉类中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 主要来源。乳奶也是宋元及其后人们的日 常饮料之一。主要有牛奶、马奶、羊奶数 种,以牛奶最为普遍。由于当时豆腐的普 及,廉价的豆奶也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
实用文档
四大菜系---清代出现
• “苏”“粤”“川”“鲁”四大菜系
实用文档
瓷具式样丰富,品种繁多,器形多样,
实用文档
烧尾宴
•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 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 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 的宴会。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 种说法: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 ;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 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 化为真龙。“烧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会 之一
实用文档
满汉全席
• 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 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 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 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 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 最高境界。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 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 至少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 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 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