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实验七碳酸盐岩镜下鉴定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结构分类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
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
(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工程地质实验 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三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沉积岩的一般特征;2.观察、熟悉主要的沉积构造(原生构造);3.掌握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鉴定特征,并做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三类。
在对沉积岩进行鉴定时,应着重注意其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胶结物与胶结类型及生物化石等。
肉眼鉴定时,同岩浆岩鉴定一样可借助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等用具外,对碳酸盐岩石的鉴定还需用稀盐酸(HCl)滴试。
实验时应耐心细致、认真观察,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描述。
(一)主要沉积构造(原生构造)类型及观察内容许多沉积构造可在野外大范围出露,应做宏观描述。
室内手标本应注意观察较微细的构造部分。
1.层理:描述手标本上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的识别特征,注意观察小型交错层理中细层与层理的关系。
2.层面构造:包括波浪、雨痕、泥裂、生物痕迹等。
注意观察泥痕和延伸方向;泥裂的“V”形特点,识别上层面与下层面。
3.缝合线:仔细观察灰岩中的缝合线,注意“面”与“线”的关系,了解缝合线的成因和意义。
结核:观察钙质结核,铁质结核,注意结核的物质成分及形态的差异。
(二)碎屑岩的肉眼鉴定(1)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组分和形成环境。
如石英砂岩由于成分单一,颜色多为浅色;岩屑砂岩则因成分复杂,颜色多为灰绿、灰黑色等。
另外,对次生(风化)色有时亦需描述。
(2)结构若为砾状结构的岩石,可用尺子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圆度、球度,目估各种粒径砾石的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对具砂状结构的岩石应尽量目估其颗粒大小,同时估计各粒级的百分含量以确定其分选性。
在目估粒度时,可用已知粒级的砂粒管进行对比。
用肉眼(包括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碎屑的磨圆程度。
对磨圆度的观察描述,一般对中砂和大于中砂粒级的岩石才具有意义。
分选性:肉眼描述时,目估同一粒级颗粒的含量,>75%为分选好;75~50%为分选中等;<50%为分选差。
磨圆度:肉眼或用放大镜观察颗粒的磨圆程度。
碳酸盐岩试验指导

4.学习运用结晶白云岩手标本的粒度命名法;观察—般薄片和染色薄片中的白云石和方 解石;掌握具残余结构白云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鉴定及描述法。
二、内容和要求
手标本:①鲕粒灰岩;②泥晶灰岩;③灰质白云岩;④白云岩;⑤生物灰岩。 簿片:①鲕粒灰岩;②泥晶灰岩。 1.要求仔细观察和比较方解石、白云石相对含量不同的岩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强度,并了 解影响该反应强度的各种因素;掌握泥晶结构在手标本和薄片中的鉴定要点;写出详细鉴定 报告。 2.要求在手标本上能熟练识别出鲕粒,并仔细观察鲕粒的分布特征和大小的均匀程度, 估计鲕粒百分含量;在薄片中详细观察鲕粒的内部结构,区分基本鲕粒类型;掌握世代性亮 晶胶结物和渗滤粉砂的鉴别方法。给出指定手标本和薄片的详细鉴定报告。 3.要求在手标本上学会辨认砂砾级大小的生物碎屑;仔细观察下列生物碎屑的形态、大 小和内部结构:有孔虫、介形虫、棘皮动物、三叶虫、腕足动物、苔藓动物、软体动物、粗 枝藻,并按相对大小画出素描图;给出指定手标本和薄片的详细鉴定报告。 4.要求初步学会在手标本上目估结晶白云岩的整体结晶粒度和残余颗粒的观察鉴定方 法;熟悉染色薄片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染色差异;在偏光显微镜下详细观察残余鲕粒结构, 区分白云石和方解石,以及白云石的结晶程度和分布特征。提交残鲕灰质白云岩手标本和薄 片的详细鉴定报告。
识别生物碎屑必须具有一定古生物学知识。 生物碎屑就是生物化石,大小和形态变化很大,既取决于生物种类及其完整程度(或破碎 程度),也取决于它显示出来的部位和方向。对砂级以上大小的完整生物碎屑,识别一般不 困难。对砾级、特别是对一般大化石(如腕足、软体等),即使有些破碎,识别也较容易。比 较困难的是识别破碎较厉害的砂级大小的碎片。这时需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般生物碎屑 的颜色都较浅淡(除有孔虫、蜓等以外),形态大多为粒状,也可以为条状、圆弧状或细丝状 (俗称化石毛),这时通常不能对生物种类做进一步鉴定。岩石中的填隙物类型对生物碎屑的 识别也有影响,如有孔虫、超等微体化石在深色的泥晶基质中 就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在浅谈的亮晶胶结物中甚至连房室、隔壁等微细构造也清晰可见。 2.薄片观察 砾屑灰岩粒度较粗,因而观察砾屑灰岩薄片与观察砾岩薄片一样,也只是为了了解砾屑 本身和填隙物的成分以及其他成岩特征。砾屑中有些由生物碎片和泥晶构成,有些则由单纯 的泥晶构成,注意这部分泥晶的光性。单个泥晶太细小、显微镜雅以分辨,只能观察某个范 围内的泥晶集合体。该集合体整体呈浅灰色(氧化后可泛红,富含有机质时可为深灰或灰黑), 没有闪突起,正交偏光显微镜下高级白干涉色与单偏光显微镜下的颜色很接近、旋转物台也 不消光。这就是典型泥晶碳酸盐的集合偏光现象,是鉴别典型泥晶碳酸盐的极好标志。泥晶 很容易重结晶,重结晶粒度在 30μm(或 20μm)以下时仍可称其为泥晶,但当在伯光显微镜 下可以分辨单个晶体时,集合偏光现象将不再典型。 粒间填隙物为泥晶基质,但多已白云石化,仅有少量残留;白云石晶体无色透明,切面
岩石鉴定

粉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 少量长石、白云母。碎屑的分 选良好,磨圆度差,大多呈棱 角状。填隙物为方解石和粘土 矿物。产地:湖南麻阳,正交 偏光。
粘土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掌握粘土岩的基本特征,注意观察粘土岩的颜色、 结构构造、硬度,了解几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镜 下鉴定特征。 掌握粘土岩最基本的岩石类型及分类命名原则。 粘土岩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及粒径小于0.005mm的细 碎屑组成,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砾岩和角砾岩
此类岩石中粗碎屑的粒度>2mm。按砾石的大小还可进一 步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 (50-250mm)、巨砾岩(>250mm)。当砾石的磨圆度很 差,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时称为角砾岩。 粗碎屑岩中的砾石主要是各种岩石的碎块,它们主要为机 械强度较高的岩石,较少为机械强度较低的岩石。研究粗 碎屑岩主要是在野外露头上或手标本上观察,观察的内容 包括砾石的成分、大小、圆度、定向性、支撑性和填隙物 的成分(是泥质、砂质还是化学胶结物)。然后根据砾石 的成分进行定名,如石英岩砾岩、火山岩砾岩、石灰岩角 砾岩、复成分砾岩(由多种成分砾石组成的砾岩)。
矿物成分
泥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为泥状结构,有时可见鲕粒结构,当含有粉砂时 为粉砂泥状结构。常见的构造有水平层理、页理、块状层理、干裂、虫 迹等。
泥质岩中的矿物成分可分为粘土矿物和非粘土矿物两类,以粘土矿物为 主。粘土矿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埃洛石、 绿泥石等。非粘土矿物为粉砂级或泥级陆源碎屑(石英、长石等)和一 些自生矿物(方解石、黄铁矿、自生石英、有机质等)。由于粘土矿物 的粒度非常细小,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比较困难,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 晶形、折光率和干涉色作粗略的鉴定,准确的定名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 镜、X射线衍射仪及差热分析等设备。 结构构造 泥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为泥状结构,有时可见鲕粒结构,当含有粉砂时 为粉砂泥状结构。常见的构造有水平层理、页理、块状层理、干裂、虫 迹等。
碳酸盐岩——灰岩

白云石化泥晶三叶虫灰岩 英文名称:Dolomitized trilobite-packstone 浅海低能环境沉积物在成岩期被白云石轻度 交代的成岩产物
•
软体动物:常见的有瓣鳃类(双壳)、腹足类(螺)、头足类等。个 体一般较大。均为多晶结构。腹足类多为螺旋式,也有平旋式,内部 无隔壁,碎片的弯曲度较瓣鳃类更大一些。头足类为直管、弯管或旋 转式壳体,其最大特征是具有隔壁,壳体较薄且很均匀。 • 棘皮类:常见的是海百合茎和海胆骨片、海胆刺等。大小不一。 海百合茎多呈分散状的茎环出现,横切面呈圆形,中心有茎孔;纵切 面呈长方形,有时也可见茎孔。为连生单晶结构。海胆骨片多为等轴 形状,海胆横切面为圆形,常呈各种花瓣状、辐条状等,二者均为特 征的网格单晶结构。 • 海绵骨针:呈单轴、三轴或四轴的放射状,长为0.1~0.5mm左右, 多晶结构。海绵骨针与破碎瓣鳃类的区别是,海绵骨针的每一针均很 直,末端对称收缩变尖。 • 粗枝藻:又称伞藻,为绿藻门的一个科。常以分节的叶状或单叶 状体的形式出现。外形呈圆柱状、棒状、卵球状。大小为1—3mm。其 上有侧枝孔。以多晶结构常见。显微镜下常见的属种为米齐藻和蠕孔 藻。米齐藻,桶状,侧枝孔规则排列,直达中央茎,纵切面稍呈向外 开口的漏斗形,横切面呈圆形,多晶结构。蠕孔藻,细长圆柱状,侧 枝孔密而细小,且不与中央茎连通。微粒结构,常因富含有机质而不 透明。
有孔虫颗粒灰岩 英文名称:Forams grainstone 潮下高能浅水环境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蜓颗粒灰岩 英文名称:Fusulinida grainstone 潮下高能浅水环境或潮道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产物
泥晶双壳灰岩 英文名称:Bivalve packstone 多为非正常、低能海水环境(如浅水泻湖) 沉积物的成岩产物
碳酸盐岩岩性现场识别方法及操作手册-gwp

碳酸盐岩岩性现场识别方法及操作手册地质录井处地质研究所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碳酸盐岩岩性现场识别方法及操作说明一、识别方法及原理随着PDC钻头的推广普及,碳酸盐岩岩屑细小,现场描述困难比较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勘探开发实际,满足现场录井需求。
我处将实验室技术应用于现场,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展了碳酸盐岩岩性图像识别技术公关。
应用原理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法,根据碳酸盐矿物的不同染色规律在实物镜下进行识别鉴定,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图片采集、处理和自动解释,以达到对碳酸盐岩岩性特征进行描述并绘制岩性剖面的目的。
一)化学试剂性质及配制1、化学试剂及性质特征(1)三氯化铁化学名:六水三氯化铁分子式:FeCl3.6H2O分子量:270.3性质:褐黄色晶体,无臭味,有涩味,吸湿性强有潮解性,在空气中可潮解成红棕色液体。
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酸性,可使蛋白质凝固。
易溶于乙醇、丙酮,也可溶于液体二氧化硫、乙胺、苯胺,不溶于甘油、三氯化磷。
(2)浓盐酸化学名:盐酸又叫氢氯酸分子式: HCl分子量: 36.46性质:①组成: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混合物),浓度36-38%,密度1.18g/cm3②纯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挥发后质量变小。
(3)茜素红化学名:1,2-二羟基蒽醌-3-磺酸钠盐分子式:C14H7O7SNaH2O分子量:360.28性质:橙黄色或黄棕色粉末,溶于水和醇,水溶液呈浅黄色。
亦溶于氨水、苯和三氯甲烷。
2、溶液的配制(1)稀盐酸溶液(5%)的配制将1ml的浓盐酸(浓度36-38%,密度1.18g/cm3)和7.3ml的蒸馏水按体积比配置,即可得到5%的稀盐酸溶液。
(2)三氯化铁溶液(10%)的配制10克的三氯化铁粉末溶解在90毫升的蒸馏水中即成,大量配制时,按1:9比例配制即可。
(3)茜素红溶液的配制将0.2克固体茜素红放入量筒中,加蒸馏水(清洁软水亦可)100毫升,溶解后再加5%盐酸5-6滴,摇匀后即可使用。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

〔二〕碳酸盐岩的构造分类和命名1、构造分类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展构造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根底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构造命名原那么〔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限。
〔2〕假设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那么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那么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构造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构造名称。
将“次要〞+“主要〞构造,二者构成岩石总构造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构造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例如: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那么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为主要构造名称。
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例如: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那么主要构造名称统称为“粒屑〞。
例如: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构造名称,基质作为主要构造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展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构造名称。
例如: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到达时,采取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
例如: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
〔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构造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构造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构造名称,并在次要构造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碳酸盐岩肉眼鉴定描述介绍课件

03 晶粒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晶粒构造有 粒状、晶粒状、晶粒状等。
04 裂缝构造:碳酸盐岩中常见的裂缝构造有 裂缝、裂隙、节理等。
碳酸盐岩的矿物组 成
碳酸盐矿物
01
方解石:最常 见的碳酸盐矿 物,具有三斜
系晶体结构
02
白云石:具有 斜方系晶体结 构,颜色多为 白色或灰白色
碳酸盐岩肉眼鉴定描述介绍课件
演讲人
碳酸盐岩的基 本概念
碳酸盐岩的岩 石特征
碳酸盐岩的矿 物组成
碳酸盐岩的鉴 定方法
碳酸盐岩的基本概 念
碳酸盐岩的定义
01
碳酸盐岩是由碳 酸盐矿物组成的
岩石
02
碳酸盐矿物包括 方解石、白云石、
菱镁矿等
03
碳酸盐岩的形成 与沉积环境、生 物活动等因素有
关
04
碳酸盐岩广泛分 布于世界各地, 是重要的矿产资
06
混合沉积:多种成因 的碳酸盐岩混合沉积, 形成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的岩石特 征
岩石颜色
碳酸盐岩颜色多样, 包括白色、灰色、
黄色、红色、绿色 1
等。
碳酸盐岩的颜色可 4
以作为岩石分类和 鉴定的依据之一。
颜色主要由岩石中 所含的矿物成分决
2 定,如方解石、白
云石、菱镁矿等。
3
岩石颜色还可以受
到氧化、风化、生
04
观察岩石的断口: 碳酸盐岩断口平 整,呈贝壳状
实验鉴定法
01
酸碱滴定法: 通过滴定碳 酸盐岩的酸 碱度来鉴定 其成分
02
显微镜观察 法:通过显 微镜观察碳 酸盐岩的微 观结构来鉴 定其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滴5%稀盐酸, 灰岩强烈起泡, 白云岩起泡不 明显.
3) 薄片下观察,白云石的自形晶程度比方解石 好,双晶往往弯曲,{02-21}双晶平行菱面体 的短对角线,而方解石的双晶平行菱面体的长 对角线,即锐角等分线方向。
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泥晶的区别
亮 晶 泥 晶 充填于颗粒支撑岩石中,含量少 以任意比例出现,岩石可颗粒支撑、 杂基支撑; 于颗粒; 晶体粗大、干净、透明,无残余 结构; 晶体可粗大,但污浊、模糊,常显 示残余结构;
晶间界线平直,呈镶பைடு நூலகம்状或贴面 结合;
晶间界面不规则、弯曲状或锯齿状;
晶体与颗粒间界线清楚,不破坏 破坏颗粒边界,不显示向外生长的 特征 颗粒边界;
常有世代现象,第一世代呈栉壳 状,第二时代呈粒状。 不具世代现象
结构类型(构造)特征:
颗粒 含量 主要特征描述 鲕粒 生物颗粒 含量
填隙物 含量
亮晶胶结物
泥晶 成岩后变化 成因分析 定名
鉴别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的方法是: 1) 染色法:用0.1克的茜素红-S粉末,溶解 在100毫升浓度为0.2%的盐酸中,把这种溶 液滴在未加盖片的岩石薄片上,稍等10~30 秒后,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均呈深红 色;含铁白云石、铁白云石呈紫蓝色;白云 石、菱镁矿、石膏等均不染色。
实验七碳酸盐岩薄片 镜下鉴定
•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观察和描述石灰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 石类型,。 二、实习内容 s-34鲕粒灰岩 s-38豹皮灰岩
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类型,即:
I.颗粒-灰泥石灰岩;II.晶粒石灰岩;Ⅲ.生物格架-礁石灰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