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运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客运站场规划设计

客运站场规划设计

客运站场规划设计(总1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公 路 运 输 站 场 规 划 课 程 设计 指导老师:***[键入文档标题][键入文档副标题][键入作者姓名]摘要对于客运站场的规划设计是分别对公路客运设计的回顾,对已知设计城市及其指标数据的计算,并对2018年客运量进行预测、对其规模进行确定,符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

公路客运站属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应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其位置的选择和站址除符合车站本身的技术要求外,还要符合城市布局远景规划要求,保证既方便旅客出行,又尽可能避免对城市居民的干扰;与城市交通系统联系密切,车辆流向合理,服从“人便于行”的旅客服务宗旨,尽量靠近市中心或市区边缘人口集中地区,便于旅客集散和换乘;应尽量与城市交通主要干道紧密衔接、并配套市内公共汽车运输,减轻城市道路通过压力;远近期结合,近期建设有足够场地,远期有发展余地;节约投资,保护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密度、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布局已经形成,有限的城市空间和昂贵的地皮给公路运输站场的布局带来极为苛刻的限制。

场站设施要有生产设施,辅助设施,服务设施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生产部分是主体部分,是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设施包括广场、站房、发车位、停车站等;辅助设施包括维修车间、洗车台,油库、配电室、锅炉等;服务设施包括自来水、公寓、职工宿舍、浴室、食堂等。

客运站配备设施要有适用性,可靠性、通用性、经济性、有效性、可行性、先进性,而设备分为基本设备和智能设备,同时,对整个客运站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做了严格要求,应满足环境保护和绿化要求。

设计内容一、公路客运站规划设计回顾1、城市客运量与经济、社会、人口等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到2020年会超过50%,而城镇人口也将会超过亿,城镇平均出行次数是农村的8~9倍,城市规模扩大将导致公路客运量显着增大。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意义、目标、策略和挑战等方面,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意义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建设具有集散、换乘、停靠等多种功能的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枢纽、交通节点和交通运输线路等。

其主要意义如下:1.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规划建设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能够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集中在一个地点,将交通流量合理导向,优化城市交通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3.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可靠性,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

二、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是提供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方式,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和无缝换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交通枢纽的功能性:交通枢纽应具备便捷的换乘条件、完善的客流导向、高效的信息传递,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乘需求。

2. 优化交通枢纽的空间设计:交通枢纽的空间设计应合理布局,确保各个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顺畅,同时考虑到功能性、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3. 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交通枢纽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4. 保障交通枢纽的安全性:交通枢纽的规划要注重安全性,包括人员的安全、车辆的安全以及各种交通设施的安全,确保用户的安全出行。

三、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的策略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考虑各类交通方式:在规划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各类交通方式的特性和需求,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以及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等,以确保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连接。

客运站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设计分析

客运站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设计分析

客运站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设计分析客运站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节点,为乘客提供换乘、休息和服务的场所。

良好的客运站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设计能够提高客运服务的效率和舒适度,满足乘客的不同需求。

本文将从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两方面进行客运站设计的分析。

功能分区是客运站设计的基础,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使不同功能间的运行相互独立,达到高效、便捷的服务目标。

一个典型的客运站功能分区包括候车区、售票区、出站区、进站区、行李寄存区、洗手间、餐饮区和商业区等。

候车区是客运站的核心功能区,主要提供给乘客休息、候车和换乘的场所。

在候车区,需要合理规划座椅、广播、电视等设施,以提供乘客舒适的候车环境。

此外,候车区还应设置方便老弱病残乘客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以确保所有乘客的便利。

售票区是客运站的重要功能区之一,主要提供售票服务。

在售票区,应设立足够的售票窗口,并配备自助售票机。

另外,为了方便乘客,售票区应与候车区相连,乘客可以在购票后直接进入候车区。

此外,售票区还应设置咨询台,提供乘客咨询和导航服务。

出站区和进站区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连接的重要部分。

出站区主要提供给乘客出站后转向城市公共交通的方向,进站区主要用于乘客从城市公共交通进入客运站。

出站区和进站区需要合理规划,确保乘客能够迅速方便地完成乘车与接驳。

此外,出站区和进站区还需要设置合理的标识系统,以指引乘客正确前往目的地。

行李寄存区是为有行李的乘客提供的服务设施,为乘客提供行李寄存、寄送、取件等功能。

行李寄存区应设立在便利乘客出行的位置,配备专业的设备和工作人员,确保乘客的行李安全和便捷。

洗手间是客运站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乘客提供洗手、卫生间等服务。

洗手间的位置应合理规划,方便乘客使用。

此外,洗手间的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提供清洁、卫生和舒适的环境。

餐饮区和商业区是客运站为乘客提供额外服务的区域。

餐饮区应设立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乘客方便就餐。

商业区可以提供一些零售、超市等服务,满足乘客的各种购物需求。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接驳和转换中心,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方便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设施。

为了规范和优化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设计和建设,我们起草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一、总体要求1.便捷高效: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尽可能减少乘客换乘时间,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服务。

2.安全可靠: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考虑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确保交通运输服务的可靠性。

3.环保可持续: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供充电设施和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等便利设施。

二、功能布局1.预留发展空间: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接驳条件。

2.计划停车位: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设计应合理规划停车位,满足私家车和其他车辆的停放需求。

3.多元化服务设施: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设有便利店、餐厅、休息区、洗手间等基本服务设施,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三、交通组织1.接驳交通: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规划有序的接驳交通,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以满足乘客换乘需求。

2.乘客引导: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设置指示牌和标识,明确引导乘客前往不同的交通方式。

3.停车管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建立健全的停车管理制度,确保停车秩序和安全。

四、设施建设1.车辆站台: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设置宽敞的车辆站台,便于乘客上下车和换乘。

2.候车厅: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规划宽敞明亮的候车厅,并配备座椅、自助售票机、信息发布设备等。

五、环境保护1.设计绿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设施,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2.垃圾处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配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提倡乘客参与环境保护。

六、安全管理1.视频监控: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安装监控设备,保障乘客安全,预防不法行为。

2.防火设施: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应设有灭火器、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等,确保乘客安全。

七、运营管理1.人员培训: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024年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

2024年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

2024年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市公交客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包括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以及客流疲软等问题。

为了提升市公交客运的服务水平,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2024年该市决定实施公交客运的集约化经营改造。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市公交客运的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公交系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绿色的出行方式,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关键措施1. 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智能调度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和优化。

智能调度系统将根据客流情况和道路状况,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和减少拥堵现象。

2. 推广电子支付系统:在公交车上安装电子支付终端,推广使用手机支付、公交卡等电子支付方式。

市民可以通过扫码或刷卡的方式支付车费,方便快捷,减少现金流通,提高了乘车速度和整体效率。

3. 加强公交站点设施:重新规划和设计公交车站,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和人性化的公交站点。

增加候车亭、座椅和指示牌,设置电子站点信息显示屏,实时显示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和路线信息,方便市民查询。

4. 提升车辆服务质量:逐步引进新能源公交车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对公交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公交车上配置免费Wi-Fi、USB充电接口等便民设施,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5. 引入自动驾驶技术:积极跟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引入自动驾驶公交车辆进行试运行。

自动驾驶技术将提高公交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人为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

6.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方式,向市民普及新的公交客运模式和服务,提高市民的知晓度和使用率。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App推送公交信息,方便市民获取公交线路、车辆位置和发车时间等信息。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 编制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规划:在今年上半年,市公交运输管理部门将牵头编制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规划,明确实施目标、关键措施和时间节点。

城市客运年度工作计划

城市客运年度工作计划

城市客运年度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城市客运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客运服务质量,制定一份年度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优化客运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和发展创新四个方面,制定一份综合全面的城市客运年度工作计划。

二、优化客运网络1. 完善线路规划:根据城市区划、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优化公交线路规划,提高线路覆盖率,合理布局线路。

2. 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推进公交优先的交通组织,建设公交专用道,绿色波段信号控制,并加强公交站点建设,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3. 优化换乘设施:合理设计换乘点,增设换乘通道和引导标识,简化换乘流程,提高换乘效率。

三、提升服务质量1.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加强车辆调度管理,合理调配车辆资源,提高车辆的实际运营时间,减少空驶和等待时间。

2. 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职业素养培训和技能培训机制,提高驾驶员和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3. 提升车辆品质: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障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市民对客运车辆的满意度。

4. 推进智慧客运: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实时公交查询和乘车导航服务,方便市民查询公交信息和优化出行路线。

四、加强管理1. 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客运管理制度,包括线路运营、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等,提高管理规范化。

2. 增加监管力度:加强对客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确保市民乘车安全和权益。

3. 改进收费方式:完善公交票制度,推行电子票务系统,提高票务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发展创新1. 推进共享出行:鼓励发展共享出行模式,推广小汽车合乘、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加大公共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工具推广力度。

3. 创新支付方式:推广移动支付、电子钱包等新型支付方式,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

六、实施步骤与措施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探讨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探讨
Di u so nPln igo t eCo rh n i bo b nP s e g r rfc e o j s s ino a nn fh mp e e s eHu f a a s n e afJ nGu we c v Ur T iW
Ib t t T ec mpe e sv u f ra a s n e a i i a o a ta iyo ra a i s se A smci h o rh n ieh bo b np s e g r rfc s ni u t mp  ̄ n cl f b nt fc y tm f i t u r
的科学性,满足旅客的使用要求。
中应该设置市级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以 承担对外客运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和转换。
2 1 年第1 期 鞴2 糕 2 01 2 7 9

h ensveit at i egr i n on
随着高速铁路 ( 以下简称 “ 高铁” 线和高 ) 铁客站的建设,全 国高铁沿线 的地级市兴起
了以高铁站为中心 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城 市 客 运 交通 枢 纽 的基 本 概 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中各种客运交
建设的高潮,把城市对外客运 交通枢纽和城 通方式相互衔接、转换的设施,是城市交通 市公共交通枢纽设施结合起来 ,形成新型的 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大致可以分为以城市 目前我国城市在交通设施建设 中存在盲 对外客运交通设施为主的城市对外客运交通 目求大、求全的倾向,一谈到 “ 交通枢纽”就 枢纽和 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 要搞 “ 综合交通枢纽” ,就连县级城市也要搞 换乘枢纽两大类。

城 市综合 客运 交通 枢纽规 划探 讨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填空22分简答48分论述题,计算题30分第一章绪论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构成:P1图1-1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私人交通。

2、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需从哪三个层次进行考虑?①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总需求量超过城市交通需求容量极限,避免城市商务区等局部土地开发强度过度开发,造成城市客运交通问题无法解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对人、车、路、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引导和促进工业、商业、居住、文化设施以及人口分布合理布局。

②从交通结构角度,协调各种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种交通方式的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系统,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

③通过提高城市路网容量,采取科学化、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措施等,使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构成更加合理,形成更加安全、畅通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在完成预定运输任务的同时获得最优的运输效果,从而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作用。

3、城市客运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从哪几个因素来体现?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客运交通(五中战略: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低成本战略,限制交通战略)②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客运交通:工业和服务业(最首要的是交通运输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地域漫衍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和城市经济系统;农业则通过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来影响城市辐射区域内的副经济中心或城镇的漫衍和发展。

四个阶段:初级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点轴发展阶段、网状发展阶段③城市土天时用与城市客运交通:1、交通设施建设通过改变可达性和外部性好处而影响居民和企业的选址行为;2、交通影响居民和企业选址的同时,也影响着土天时用的性子和土地开发强度;3、土天时用影响客流漫衍和交通体式格局的挑选;4、土天时用的状况推动城市交通向更高层次发展④城市经济与城市客运交通: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产生大量的交通需求;城市客运交通的结构、形态、方式和水平必须与客运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并且要不断以更加先进的交通方式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系统的确定
• 小城市可以不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者只设连接城 市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工业中心、体育游憩设 施和乡村的起辅助作用的公共交通线路。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系统的确定
• 中等城市应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线路 系统。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第四章 城市客运系统规划
第一节
• • • • • • • •
概述
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主要方式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术语与规划指标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公共交通系统评价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数的确定
4.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4.2.2 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以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为中心,以轨道交通线路 和市级地面公交快速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交常 规线路为基础,形成配合良好的完整公共交通系统。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系统的确定
• 公共交通线路系统的形式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 布局和居民出行特征进行选定。 • 小城市可以不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者只设连接城 市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工业中心、体育游憩设 施和乡村的起辅助作用的公共交通线路。
4.2.4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1、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类
4.2.4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1、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类
4.2.4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1、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类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主 要组成部分,城市客运交4.2.4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4)综合各城市活动中心客流相互流动的空间分布要求, 初步确定在主要客流流向上满足客流量要求,并把各居民 出行的主要出发点和吸引点联系起来的公共交通路线网方 案; 5)根据城市总客流量的要求,及公共交通运营的要求 进行路线网的优化设计,满足各项规划指标,确定规划的 公共交通路线网; 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逐步建成,逐条开辟公共交通路 线,并不断根据客流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4.2.5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规划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类型: 公交车场——公共交通线路分区、分类运营 管理和车辆维修。 公交站——公共交通线路运营调度和换乘点
4.2.5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规划
1、公交车场 中心车场:综合管理、车辆保养和停放 大修厂:专为车辆大修 保养场:专为车辆保养 中心站:专为车辆停放
1)根据城市性质、规模、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结构, 确定公共交通路线网的系统类型; 2)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 系; 3)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客运交通分配的 基础上,分析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流吸引希望线及 吸引量;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3、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1、系统的确定
•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市级公共 汽车快车线路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线路系统。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系统的确定
• 公共交通线路网类型: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2、线路网规划 • (1)规划依据: ①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确定的用地和主要人流 集散点布局; ②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案 ③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出行形态分布 分配资料
4.2.5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规划
2、公交站 停靠站、中途站 首末站、到发站 换乘枢纽
4.2.5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规划
(1)停靠站 停靠站的布置会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乘客 的步行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等。停靠站的布设 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停靠站之间的距离; 二是停靠站沿街布置形式。 一般一个公交站台可以停靠3条公交线路,长 度约为20m;超过3条线路就需要设置第二个站台, 超过3个站台就需要考虑设置组合式公交站。
4.2.5 公共交通运营场站规划
• 停靠站的布置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1)沿人行道布设:
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多采用这种布设形式。 这种布置形式,为改善乘客的候车条件,应对站点附近人 行道进行适当铺砌,设置安全栅栏和防雨、防晒设施。 这种布置形式,便于乘客上下,但对非机动车行驶干扰较 大,同时由于公车靠站,非机动车需绕行而可能进入机动车道, 给机动车行驶带来干扰,给非机动车带来一些隐患。为了不过 分压缩机动车道,往返站点应错开布置。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2、线路网规划 • (2)规划原则:
①经济合理地安排公共交通线路,提供公共交通覆盖 面积,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交乘客的出行需求; ②尽可能在城市主要人流集散点之间开辟直接路线, 路线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流向一致; ③尽可能减少居民乘车出行的换乘次数; ④使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耗时最小; ⑤考虑公交运营部门的具体情况,使运营收益尽可能 大。
4.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 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的系统结构, 配置公共交通的车辆、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 施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城市高峰客流的 需求。
4.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2、原则: 1)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 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 留有余地; 3)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 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 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经济。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3、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 现状城区:在现有公共交通路线基础上,根据客 流变化情况、道路建设及新客流吸引中心的需要, 对原有路线的走线、站点设置、运营指标等进行 调整,或开辟新的公共交通路线。
4.2.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3、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 新建城市或规划期内将有大的发展的城市:公共 交通路线网需要密切配合城市用地规划结构进行 全面规划。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2、公共换乘枢纽的分级分规模设置
• 市级换乘枢纽——与城市 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结合布 置的换乘枢纽,设置在市 级城市中心附近的多余市 级公交干线换乘的枢纽等; • 组团级换乘枢纽——各组 团中心或主要客流集中地 设置的市级公交干线与组 团级普通线路衔接换乘的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4.2.4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