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合集下载

小麦简介介绍

小麦简介介绍
分类
小麦可根据其籽粒颜色、生长习性和产地等多个方面进 行分类。按照籽粒颜色,主要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 ;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的起源和传播
起源地
小麦起源于西南亚的“肥沃新月地带”,包括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种植小麦。
传播路径
05
04
抽穗期
穗状花序从旗叶鞘内抽出,此阶段决 定每穗粒数。
小麦的光温反应特性
光照反应
小麦是长日照植物,即需要在日照长度超过一定临界日长(一般是12-14小时 )的条件下才能抽穗开花。
温度反应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受温度影响显著。低温能促进分蘖,而高温则利于穗的发育 和成熟。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
01 单位面积穗数
与分蘖力、主茎成穗率及播种密度等因素有关。
02 每穗粒数
受品种遗传特性、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等多重因 素影响。
03 粒重
受灌浆期的光照、温度、水分及养分供应等因素 影响。粒重的稳定与提高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 质具有重要意义。
03
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使用低筋面粉,加入油、糖等原料,经过搅拌、 成型、烘烤等工序,制成饼干、蛋糕等烘焙制品 。
小麦的副产品综合利用
01
02
03
麸皮利用
小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麸 皮可用于生产饲料、肥料 等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 用。
胚芽利用
小麦的营养 价值。
废水处理与利用
02
面粉种类
根据粒度不同,面粉可分为特一粉、特二粉、标 准粉、普通粉等,适用于不同面制品的生产。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几月份成熟回答1、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细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2、小麦成熟时间:春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收获时间为当年的7月中下旬。

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时间为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

一、麦子的生长过程小麦一生可以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1、出苗期:田间50%幼苗的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约2cm以上。

2、三叶期:从第二叶叶鞘之中露出第三片叶,并且叶片长度为第二片叶的一半左右。

3、分蘖期:田间50%植株的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大约1.5cm以上。

4、拔节期:田间50%植株的主茎的第一茎节离开地面1.5-2cm左右,以节间长出地面2cm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

5、抽穗期:田间50%以上植株的麦穗顶部(不包括麦芒)露出叶鞘。

6、孕穗期:田间50%植株的旗叶展开,旗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2-4cm,并且旗叶叶鞘所抱着的幼穗明显膨大。

7、开花期:田间50%植株的麦穗开始开花(通常为抽穗后3-6天左右)。

8、灌浆期:小麦籽粒形成的阶段,同时也是籽粒贮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小麦茎、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籽粒内,具体可以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

9、成熟期:成熟期可以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从38-40%下降至22%,颜色从黄绿色变成黄色,胚乳从面筋状变成蜡质状,茎生叶变干,穗下节间为金黄色。

完熟期时,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0%以下,体积缩小,籽粒变硬。

二、麦子几月份成熟1、如果是春小麦,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当年的7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如果是冬小麦,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进行收获。

2、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

小麦品种识别

小麦品种识别

小麦品种识别小麦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贸易额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营养价值方面,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小麦耐储藏,是重要的商品粮食作物。

生产方面,小麦适应性广,产量稳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复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总产量。

我国常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公顷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和战略性粮食储藏品种。

面对21世纪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小麦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小麦基本属性1、小麦的基本形态特征小麦属于禾本科(Poaceae.),小麦属(TriticulnL.)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

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

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

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2、小麦的分类小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小麦按籽粒的质地不同,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具体的分类如下:①、硬白: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②、软白: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③、硬红: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④、软红: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小麦种植气候条件

小麦种植气候条件

小麦种植气候条件
小麦种植的气候条件如下:
1. 温度:小麦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20℃左右。

2. 光照: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其生长提供动力。

3. 水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有积水,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

此外,小麦种植还需要注意土壤条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以富含有机物的壤土或沙质土壤为佳。

这些条件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些许差异,但总的来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以及适合的土壤条件是小麦生长的基本要求。

农作物小麦的知识点

农作物小麦的知识点

农作物小麦的知识点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下面是关于小麦的一些知识点:1.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禾本科麦属,包括柔麦、硬麦和骨麦三个主要类型。

其中,柔麦适合用于制作面点,硬麦适合制作面粉,而骨麦则富含蛋白质,适合用于饲料。

2.小麦的种植:小麦生长适温范围在15-20摄氏度之间,冷耐性强。

小麦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种植。

种子繁殖是主要的种植方式,种子经过处理后,进行春季或秋季的播种。

无性繁殖则是通过茎的分蘖或根茎的分蘖方式。

3.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秋季小麦和春季小麦两种类型。

秋季小麦在秋季播种,冬季保持越冬休眠,到来年春季恢复生长。

春季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生长期较短,成熟期相对较早。

4.小麦的生长环境:小麦适应性广泛,生长适宜于阳光充足、湿度适中且气候温和的地区。

较好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5.小麦的生长过程:小麦的生长过程主要分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

苗期是小麦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实叶展开的阶段;分蘖期是茎离地面开始发出分蘖,并形成穗的基础;孕穗期是小麦的茎长出穗,并逐渐形成小麦粒;抽穗期是小麦茎从分蘖发育到抽穗开始。

6.小麦的病虫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有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瘟病、蓟马等。

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防治病虫害,通常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轮作、灌溉和清洁耕作等。

7.小麦的主要用途: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谷粒可供人类食用,制作面粉、面条和面包等食品。

小麦还可以磨成小麦胚芽油,用于制作食用油,而小麦秸秆则可以作为饲料或用于制作纸张、纤维和燃料等。

8.小麦的全球产量: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小麦的总产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24年全球小麦的总产量达到7.55亿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总之,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麦的分类

小麦的分类

小麦的分类
小麦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作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

它有以下三种分类:细粒小麦、面粉小麦和麦芽。

细粒小麦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杂粮,主要用于生产面粉、热饭、食物和其他消费品。

这种小麦具有较低的水分,含有大量的谷子。

这种小麦可以用于面粉、小麦胚芽、糖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生产。

细粒小麦还可以用于动物饲料和产品添加剂的生产。

面粉小麦是食品加工和烘焙行业的主要原料,它以优质的主要蛋白质和高含糖量而闻名。

面粉小麦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解,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就是面粉,它是人们最喜欢的食品之一。

麦芽是中间产物,它可以用作生酿酒的原料,也可以作为烹饪和食品保藏的原料。

麦芽可以通过蒸馏分离出来,它具有抗氧化、缓解便秘、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容易被全世界消费者所接受。

总之,小麦被广泛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类食物和补充营养物质。

它不仅是地方性农作物,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的需求。

小麦的重要意义

小麦的重要意义

小麦的重要意义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它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小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人类生活。

小麦的谷粒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加工成面粉、面包、饼干等食品。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以小麦制品作为主食,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小麦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小麦的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这些成分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于制造多种工业产品。

小麦淀粉可以用于造纸、纺织、制药等行业,小麦蛋白质可以用于制造胶水、塑料、胶囊等产品。

小麦的多功能性使得它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粮食,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民可以通过种植小麦获得丰厚的收入,而小麦的收割和加工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麦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小麦是一种耐旱作物,适应性强,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

它的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小麦的种植可以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持。

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它不仅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因此,保护和发展小麦产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产要是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分布极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普通小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不一,一般采用下述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

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

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二)按照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一批小麦而言,按我国的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二、中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分类中国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小麦分为9类,见GB一1351一1999。

具体如下: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4%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名医别录》:小麦味甘,微寒无毒。

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以作麴,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燎也。

作面,则温,明麦亦当如此。

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尔。

《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拆云,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小麦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

又有女麴黄蒸。

女麴,完小麦为之,一名麦儿,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

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

宋开宝本按《陈藏器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

面熟麸冷,宜其然也。

河渭已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

嘉本按罗本云:以作炒,微寒,主消渴止烦,以作麴,止痢平胃,主小儿痫食痔。

萧炳云:麦酱和鲤鱼食之,令人口疮。

《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

陈藏器云:麸味甘寒无毒,和面作麴,止泄痢,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和醋蒸,抱所伤折处,止痛散血。

人作面,第三磨者凉,为近麸也。

小麦皮寒内熟。

又云:麦苗味辛寒,无毒,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

麦苗上黑微,名麦奴,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

又云:面味甘温,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性拥热,小动风气。

又云:女麴,一名麦儿子,按麦儿子与黄蒸不殊。

黄蒸温补消诸生物,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

皆六七月作之。

苏又曰:磨破之,谓当完作之,亦呼为黄衣,尘绿者佳。

孟诜云:小麦平服之止渴,又作面有热毒,多是陈之色,作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脉。

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

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

重者再蒸裹之,甚良。

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下足,助五脏,久食实人。

又云:麦黄暖,温中下气,消食除烦。

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罨。

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

患黄疸人绞汁服,并利小肠。

作吃,甚益颜色。

《图经》曰:麦有大麦、小麦、麦、荞麦,旧并不著所出州土。

苏恭云:大麦,出关中,今南北之人皆能种莳,屑之作面,平胃止渴消食,水渍之生芽,为,化宿食,破冷气,止心腹胀满。

今医方用之最多;麦,有二种。

一种类小麦,一种类大麦。

皆比大小麦差大。

凡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

大小麦地暖处,亦可春种之,至夏便收。

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痢。

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豉性便不同也;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然不宜多食。

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也。

药品不甚用之。

政和本《食疗》云:平养肝气,煮饮服之良。

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之色。

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

但杵食之,即良。

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

《圣惠方》:治烦热、少睡多渴。

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

又方:主妇人乳痈不消。

右用白面半斤,炒令黄色,用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即消。

《外台秘要》治痢色白不消者。

为末,十分好面,炒。

右一味,捣筛煮米粥内,面方寸匕。

又云,此疗法百行师不救者。

《千金方》:治黄疸,取小麦苗杵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之,三四日便愈。

又方:治火疮。

熬面入栀子入末,和油傅已成疮者,筛白糖灰粉之,即燥差。

《肘后方》:主食过饱烦闷,但欲卧而腹胀。

熬面令微香,杵服方寸匕,以大麦生面佳。

无面以亦得。

又方:治一切伤折。

寒食蒸饼,不限多少,末酒服之,验。

《经验方》:治鼻衄,以冷水调面浆服之,立差。

又方:吹。

以水调面煮如糊,欲熟,即投无灰酒一盏,共搅之,极热,令如稀粥,可饮即热吃。

仍令人徐徐按之,药行即差也。

梅师方:治头上皮虚肿,薄如蒸饼,壮如裹水。

以口嚼面傅之,差。

孙真人:麦,心之谷也。

心痛宜食。

主除热止渴,利小便心气。

又方:治酒黄,取小麦三升杵和少水,取汁服五合。

又方: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色,小便赤。

取小麦杵取汁服一合。

《食医心镜》:主消渴口干。

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

《兵部手集》:治呕哕。

面醋和作弹丸二三十个,以沸汤煮,别盛浆水二斗,将弹丸汤内洒出,于浆中看外热气稍减,乘热吞三两个,哕定即止吞余者。

加至七八丸尚未定,晚后饭前,再作吞之。

《鬼遗方》:治金疮,腹肠出不能纳之。

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绵滤使极冷,冷,人含之疮,肠渐渐入。

冷其背。

不宜多人见,不欲傍人语,又不须令病人知。

肠不即入,取病人卧席四角,令病人举摇,须臾肠自入。

十日中食不饱,数食,须使少,勿使惊,即杀人。

别说云:谨按,小麦,即令人所磨为面日常食者,八九月种,夏至前熟。

一种春种,作面不及经年者良;大麦,今以粒皮似稻者为之,作饭滑,饲马良;麦,今以似小麦而大粒,色青黄,作面脆软,食多胀人。

京东西、河北、近京,又呼黄颗。

关中又有一种青颗,比近道者力微小,色微青,专以饲马,未见入药用。

然大麦、麦二种,其名差互。

今之麦,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谓之大麦。

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谓之大麦。

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其皮脆,宜谓之麦。

用此恐传记因俗而差之尔,不可不审也。

寇宗《本草衍义》曰:小麦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

马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

生嚼成筋,可以黏禽虫。

【绍兴本草】小麦乃世之常食之物,然皮凉而作面性热,固显然矣。

但取皮用之者罕,惟面世所用多矣。

然经火煮而食之,其性壅热,善动风气,此甚验也。

若生食,颇利大肠,然本经及诸方虽各分主治之,宜即非起疾之物,亦可作入药为用。

其麦当云味甘平微凉无毒是矣。

处处种产之。

【陈衍宝庆本草折衷】味甘平,微寒肉热,全粒微寒有小毒。

《读说》云:杨氏方,治盗汗异功散,以浮小麦炒焦为末,每服二三钱,临睡白汤点下。

凡敛盗汗自汗,诸汤剂中,并入浮小麦煎服。

【金王好古汤液本草】青蒿散。

有小麦百粒,治大人小儿骨蒸,诸热,妇人劳热。

【元尚从善本草元命苞】小麦味甘微寒为臣,性有小毒,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为继绝续乏之谷。

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除燥热,治躁渴,咽干,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杀肠中蛔虫,疗下痢。

作麴,消谷气,止泄痢;磨面助五脏,补不足;麦奴苗上黑微名奴,解丹石,治天行热毒;麦黄除烦闷,下气消食;麦苗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面麸治扑损,除瘀血伤折。

【胡仕可本草歌括】小麦养肝除热燥,扑疮用醋和麸调。

一般大麦攻消渴,作温中食可消。

【三元延寿参赞书】小麦性壅热,小动风气,治面后觉中毒,以酒咽汉椒三五粒,不为疾。

麦久食消肾,不可多。

【癸辛杂抄】小麦具四时气,故性微寒。

为麴则温,为面则热,为麸则冷。

【方仁声泊宅编】小麦种来自西国寒温之地,中华人食之,率致风壅。

小说载天麦毒,乃此也。

昔达磨游震旦,见食面者,惊曰:安得此杀人之物?后见莱菔曰:赖有此耳。

盖莱菔解面毒也。

世人食面已,往往继进面汤,云能解面毒,此大误。

东平董汲尝著论,戒人煮面须设二锅汤,煮及半,则易锅煮,令过热,乃能去毒。

则毒在汤明矣。

【蔡琰乐府】《后汉桓帝初小麦童谣》《后汉书·五行志》曰:桓帝之初,天下童谣。

按元嘉中,凉州诸羌,一时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

命将出众,每战常负。

中国益发甲卒,麦多委弃。

但有妇女获刈之也。

吏买马君具车者,言调发重及有秩者也。

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也。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宋洪龟父清非集】《小麦青青歌》:小麦青青大麦枯,新妇城边守茅蒲。

不妨执热饷妇姑,奄观艾相喧呼。

黄云好在玄云起,雨如车轮未渠已。

绣衣使者问麦秋,今年麦秋又如此。

大麦【广雅】大麦,也,立夏前熟。

新谷未登,民屑麦作饭,赖以济民饥。

曰晚大麦,穗长而子多,与小麦齐熟,曰六棱麦,曰中蚤麦,曰红黏糯麦,堪作酒,皆大麦之别。

【农书】《王祯谷谱》夫大麦,北方所种极广。

可作粥饭,甚为出息。

故《春秋》书无麦禾,重其阙也。

【广志】有秃芒大麦。

【新安志】大麦则有早麦,中期麦,青光麦,又有高丽麦,亦呼高头麦。

之则粒出,然难为地方。

有糯麦,宜为饭。

【台州府志】大麦有早黄红了白晚麦。

麦之名。

【维扬志】大麦四种:麦黄、短秆、晚、淮。

【濡须志】大麦四种:白、粉多紫、又名糯,可酿。

米、微瘦番。

旧有此种,来自北方。

【太平志】大麦三种:六棱、中蚤、红黏。

【本草】《神农本经》《名医别录》:大麦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又云: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蜜为之使。

陶隐居云:今稞麦一名麦,似麦,惟皮薄尔。

音牟。

《唐本注》:大麦出关中,即青稞麦是。

形似小麦,而大,皮厚。

故谓之大麦。

殊不似麦也。

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宋嘉本按《药性论》云:大麦使味甘无毒,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孟诜云:大麦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

暴食之,亦稍以脚弱,为下气及腰肾故。

久服甚宜人,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

陈士良云: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思谷食。

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

为面胜小麦,无燥热。

又云:微暖,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日华子云:麦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图经》文具小麦条下。

政和本陈藏器云:不动风气,调中止泄,令人肥健。

大麦、麦,本经前后两出。

苏云:稻是谷之通名,则是麦之皮号。

麦之,犹米之与稻。

本经于米麦条中,重出皮壳两件者,但为有壳之与无壳也。

苏云:大麦是青稞,麦是大麦,如此则与米注不同,自相矛盾。

愚谓大麦是麦米,麦是麦谷,与青稞种子不同。

青稞似大麦,天生皮肉相离,秦陇已西种之。

今人将当本麦米粜之,不能分也。

《圣惠方》治妊娠,欲去胎,以麦二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分温三服。

《外台秘要》:治妊娠,得病去胎方。

麦一升,和蜜一升,服之即下,神验。

孙真人: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

《兵部手集》:治产后秘结,膨胀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供奉转大。

初与崔家方以麦末一合,和酒服食。

良久通转。

崔郎中云神效。

《伤寒类要》:治诸黄,杵苗汁服之。

又方:蠼螋尿疮。

嚼大麦以傅之,日三上。

寇宗《本草衍义》:大麦性平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

以助胃气。

三伏中,朝廷作面以赐臣下作造饧。

【绍兴本草】大麦,《本经》云温,复云微寒。

主除热,复云令多热。

此显无据矣。

即非性寒除热之物,当云味咸微温,无毒,是矣。

惟作诸方用之颇众,处处种产之。

【金李东垣试效方】药象,麦炒黄色,取面,补脾胃虚,宽肠胃。

【王好古汤液本草】气温味甘,微酸无毒。

能消化宿食,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霍乱,除烦去痰,治产后腹中膨胀不通,二药并神曲气虚人宜服。

以代戊已腐熟水谷,与豆蔻、砂仁、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使。

【元朱丹溪本草】大麦,化宿食,消症结,气虚人宜服。

师曰:行上焦滞血。

【尚从善本草元命苞】大麦为使,味甘温无毒,戊已腐熟水谷,温中焦,消化宿食,开胃止霍乱,除烦祛痰,破症结冷气,去心腹胀满,落胎孕催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