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最新版)
目录
1.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
2.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3.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
4.现代汉语语序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
现代汉语语序是指现代汉语中词语在句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语序是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现代汉语语序以主谓宾语序为主,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面。

二、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1.主谓宾语序: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以主谓宾语序为主,这种语序结构清晰,能很好地表示句子的意义。

2.修饰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修饰成分通常出现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楼房”。

3.并列结构:现代汉语中,并列结构的词语或者短语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

例如:“我和你”、“北京和上海”。

4.状语的使用:现代汉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前面或者后面,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整个句子。

例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他跑得很快。


三、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序在日常生活、写作、翻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
现代汉语语序规律,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现代汉语语序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交流的加强,现代汉语语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一些新的语序结构逐渐出现,例如:“把”字句、被动句等。

这些新的语序结构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序是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基础,了解其特点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是指描述和规范汉语句法结构和用法的一套规则系统。

它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实际用法和语言感知,通过观察和总结汉语的现象,对汉语的句子结构、词类、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句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类,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一、句子结构规则汉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其中,主谓结构是汉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谓宾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宾语。

主谓宾补结构是主谓宾结构的扩展形式,宾语后面可以跟一个补语,补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主谓状结构是主谓结构的扩展形式,主谓状结构中的状语可以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

句子结构规则指导我们在组织句子结构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二、词类规则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量词等。

每个词类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和组合。

名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等成分,代词可以替代名词、短语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词类规则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我们在使用汉语词汇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三、句子成分规则句子成分指的是句子中实际具有语法功能和意义的成分。

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

主语一般放在句首,谓语在主语后面,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后面,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尾或句子的其他位置,补语一般放在宾语后面。

在句子成分的组合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序原则。

句子成分规则对于理解和分析汉语句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短语结构规则短语是由几个相互关联的词构成的一种句法单位。

汉语中的常见短语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陕西志丹717500)【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组织、衔接,是由语素而词语,由词语而句子,由句子而语段,由语段而篇章,而且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符合一定的事理,反映一定的语言习惯。

语言有序,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现代汉语语言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章。

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是指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顺序,语段和语段之间的顺序。

有序地组织语言,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1.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就句子而言)1.1 常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

常式句一般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如,和蔼、亲切的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政治课。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次序: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1,对于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详细地在显著位置上作了报道。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声称:“这是一次绝对地偶然事件。

”此句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应为“都在显著位置上作了详细(定语)的报道”,“绝对(状语)是一次偶然事件”。

例1.2 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此句状语与状语错位,“广泛”应为“关注”的状语,不是“引起”的状语。

多项定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成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国家队的①一位②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③优秀的④篮球⑤女⑤教练。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复杂的定语(短语充当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单个词充任的定语)之前。

例如,广大农民表现出拥护农村政策(动宾短语)的无比(单个词)的热情。

多层状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示间、处所的词或短语(名词);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情态、情感的词或短语。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摘要:一、现代汉语概述二、语序的基本类型三、特殊语序现象四、语序的作用和影响五、提高语序表达效果的方法正文:现代汉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其语序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的排列顺序。

掌握好语序,不仅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还能有效传达信息,实现良好的沟通。

一、现代汉语概述现代汉语语序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完整的句子结构。

这种规则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顺序。

二、语序的基本类型1.主谓宾顺序:这是最常见的语序类型,如“他吃饭”。

2.主谓顺序:如“很好”,这里的“很好”相当于“很不错”。

3.宾主谓顺序:如“书我看完了”,这种语序较少见。

三、特殊语序现象1.倒装句:如“明天我去上学”,正常顺序应为“明天我去学校”。

2.插入语:如“真的,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插入语“真的”不影响句子的基本结构。

四、语序的作用和影响1.表达清晰:合理的语序能使句子结构鲜明,有助于理解。

2.传达信息:不同的语序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差异,如“他爱我不爱我?”和“他爱我吗?”3.语气和情感:语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句子的语气和情感,如“我爱你”和“你爱我”。

五、提高语序表达效果的方法1.注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保持清晰、合理的结构。

2.适当使用倒装句等特殊语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3.避免过多的插入语,以免影响句子的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语序在句子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语序,不仅能让句子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还能有效传达信息和情感。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主要归纳为语义亲近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显著性原则、文化制约原则等四个方面。

标签: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语序语义一、引言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有称作“现代汉语聚合词”或“聚合体”的,也有将其中的四项式称之为“四字骈语”的。

至于它的定名,在拙文[1]中论述过,不再赘述。

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基本相同,都是指像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这样的一类词语。

但“聚合词”不包括像真善美这样的三项式,“四字骈语”只包括四项式。

并列N项式则将它们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它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 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化的结构,其中以四字结构最具代表性。

目前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名、分类等方面,对于影响它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却鲜有论述,我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影响并列N项式排序的因素并列N项式的构成成分没有偏正之分,因此在顺序上有极大的自由,按照数学公式计算,应有N种排列的可能。

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或两种排列的可能。

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排列顺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语言的约定俗成而已?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构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必须是一致的。

即使其中出现了不同语法功能的成分,也要通过活用等方式达到跟其它成分语法功能相一致。

如“衣食住行”中“衣”和“食”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动词的用法,但是“住”和“行”是动词,因此在这里“衣”“食”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作动词。

语法规则只决定并列项在并列结构内部的地位平等,不决定它的先后次序。

也就是说,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语法没有关系。

从语音角度,安华林先生提出了“平起仄收律”,排序时最优的总体声调顺序是平起仄收,四音节最好做到平仄相间。

我们尝试从语义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讨论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

功能主义者提出了“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摘要:1.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2.现代汉语语序的类型3.现代汉语语序的演变4.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正文:现代汉语语序是指现代汉语中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现代汉语语序具有一定的特点、类型,并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语序在表达意思和构建句子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现代汉语语序有以下特点:1.主谓宾语序:现代汉语中,一般句子的主谓宾语序是固定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面。

这种顺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修饰成分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修饰成分通常出现在被修饰成分之前。

例如:“美丽的花朵”中,“美丽的”修饰“花朵”,“美丽的”在“花朵”之前。

3.并列成分的排列:现代汉语中,并列成分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例如:“我和他”中,“我”和“他”是并列关系,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二、现代汉语语序的类型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主谓宾语序: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语序类型,符合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基本要求。

2.倒装语序:在现代汉语中,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有时会采用倒装语序。

例如:“吃早餐了吗?”3.插入语序:在现代汉语中,为了表示语气的停顿、转折等,有时会在句子中插入其他成分。

例如:“昨天,我去了电影院。

”三、现代汉语语序的演变现代汉语语序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语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语序多为主谓宾,而现代汉语中主谓宾语序成为了主要的语序类型。

四、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现代汉语语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现代汉语语序,可以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意思,构建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序是现代汉语中词语排列的一种规律,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类型。

现代汉语的语序的规律是什么

现代汉语的语序的规律是什么

1、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2、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 ,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
3、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 ,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并列连词的顺序和使用技巧

并列连词的顺序和使用技巧

并列连词的顺序和使用技巧并列连词是连接具有相同结构和语法作用的词、短语、句子的一类连词。

在句子中使用并列连词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连贯。

本文将介绍并列连词的顺序和使用技巧。

一、并列连词的基本分类常见的并列连词有"和"、"与"、"或"、"还是"、"要么"、"既然"等。

根据其基本的语义关系,可以将并列连词分为添加关系、选择关系和转折关系三种。

1. 添加关系:用于连接同类、同义、递进或递归的词、词组、分句等。

例如:他喜欢吃水果,也喜欢吃蔬菜。

我既想休息,又想去购物。

2. 选择关系:用于表示二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例如:你想喝咖啡还是茶?要么你去,要么我去。

3. 转折关系:用于表示转折、对立或否定关系。

例如:他很有钱,但是并不快乐。

这件事既简单又复杂。

二、并列连词的顺序在构成复合并列句时,有时候需要使用多个并列连词,此时并列连词之间的顺序是有规则可循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并列连词的顺序:1. 不含"不"的连词:顺序为"或"、"和"、"与"。

例如:我可以选择看电影或者听音乐。

我和他在书店里遇见了。

2. 含有"不"的连词:顺序为"还是"、"或者"、"要么"。

例如:你是喜欢游泳还是不喜欢?要么你来帮忙,要么我一个人搞定。

三、并列连词的使用技巧1. 并列连词的使用要注意保持句子的平衡和对称。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

2. 在使用并列连词时要注意语法一致性。

例如:他既会弹吉他,又会玩篮球。

3. 并列连词可以用于构成复合并列句,也可以用于构成简单并列句。

例如:他忙于工作,同时也照顾家人(复合并列句)。

我喜欢音乐和运动(简单并列句)。

4. 在长句中使用并列连词时,可以采用逗号隔开的形式,以增加句子的清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主要归纳为语义亲近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显著性原则、文化制约原则等四个方面。

标签: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语序语义一、引言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有称作“现代汉语聚合词”或“聚合体”的,也有将其中的四项式称之为“四字骈语”的。

至于它的定名,在拙文[1]中论述过,不再赘述。

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基本相同,都是指像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这样的一类词语。

但“聚合词”不包括像真善美这样的三项式,“四字骈语”只包括四项式。

并列N项式则将它们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它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 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化的结构,其中以四字结构最具代表性。

目前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名、分类等方面,对于影响它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却鲜有论述,我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影响并列N项式排序的因素并列N项式的构成成分没有偏正之分,因此在顺序上有极大的自由,按照数学公式计算,应有N种排列的可能。

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或两种排列的可能。

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排列顺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语言的约定俗成而已?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构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必须是一致的。

即使其中出现了不同语法功能的成分,也要通过活用等方式达到跟其它成分语法功能相一致。

如“衣食住行”中“衣”和“食”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动词的用法,但是“住”和“行”是动词,因此在这里“衣”“食”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作动词。

语法规则只决定并列项在并列结构内部的地位平等,不决定它的先后次序。

也就是说,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语法没有关系。

从语音角度,安华林先生提出了“平起仄收律”,排序时最优的总体声调顺序是平起仄收,四音节最好做到平仄相间。

我们尝试从语义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讨论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

功能主义者提出了“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

”[2](P21)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和一再性。

我们以该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影响排列顺序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不可能解决所有并列N项式的排序问题,并且影响它的排序因素也不是唯一的,有的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语义亲近性原则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对应的。

因此可以说,语义上的亲疏远近决定了语言成分距离。

并列N项式成分之间的语义越接近,排列距离就越接近;语义越远,排列距离就越远。

换句话说,语义上密切的并列成分的距离决不会比语义上疏远的并列项的距离远。

例如:“楼阁台榭”是一个四项式,理论上它应该有24种排列的可能,可实际上只有“楼阁台榭”和“台榭楼阁”两种。

究其原因,绝非约定俗成那么简单。

“楼”是重屋,“阁”是架空的楼,“台”是土筑的高坛,“榭”是台上的房屋。

虽然它们属于“建筑物”这同一类别,但是“楼”和“阁”在语义上更亲近些,都是两层以上的建筑;“台”和“榭”的共同特征多一些,“榭”是在“台”之上的房屋。

所以极少会出现“楼”和“阁”被分开,“台”和“榭”被分开,再进行交叉排列的方式。

因此它的变体有“台榭楼阁”而没有“楼台阁榭”等形式。

“阁”的概念是建立在“楼”上的,自然“楼”在“阁”的前面,“榭”是“台”上的房屋,先有“台”再有“榭”,“台”在“榭”前。

与之相近的“亭台楼阁”也是如此,它的变体只有“楼阁亭台”。

“金石丝竹”泛指音乐,“金”和“石”都是钟磬之类的乐器,“丝”和“竹”同属于管弦乐器,语义上亲密的距离更近,至于“金”和“石”的顺序、“丝”和“竹”的顺序则需要借助语音原则的“平起仄收”来解释了,这一问题会在后面的余论中提到。

相似的还有博大精深、艰难险阻、富贵尊荣、夹带藏掖、勤慎肃恭、彰明较著等。

(二)时间顺序原则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的概念也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之一。

戴浩一认为,词语之间的排列顺序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时间领域内发生的先后顺序。

自然现象有其时间顺序性,如“春夏秋冬”中的各项就遵循了季节的时间先后顺序。

夏商周、梁唐晋汉周、宋齐梁陈、宋元明清等都是按照朝代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即使不是时间词,并列各项的多个成分也是按照实际或理论上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如“比学赶帮超”,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后进和先进比较之后,知道不足,就要学习、追赶先进,先进帮助后进,后进超过先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

“生老病死”理论上来讲,这种排列顺序符合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成住坏空”是佛教用语,泛指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是按照万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又如分崩离析、子丑寅卯、关停并转、浆洗缝补、冠婚丧祭、望闻问切、听说读写、早中晚、传帮带、老中青等靠要等都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三)显著性原则所谓的显著性原则是指“视觉上某一刺激物的突出性和醒目性”[3](P102)。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建立的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即人们把范畴建立在具有典型特征的样本之上,然后将其它实体根据它们与具备典型特征的样本在某一组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

这一“典型”在该范畴内具备突出性和醒目性。

因此,提到该范畴时,首先想到的是“典型”,其次才是其他成员。

一般情况下,数量大的,较重要的,较紧急的,较熟悉的,较基本的,整体的,具有显著性,放在首要位置;而数量小的,较次要的,较缓慢的,较陌生的,较一般的,局部的,一般放在后面。

如“经史子集”是按照重要程度的大小排列的。

“经”包括儒家经典著作;“史”包括所有的史书及其评述;“子”包括儒学之外的兵、法、农、医等各家著作;“集”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

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旧文化的主导成分,在所有典籍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历来有“经学为尊,众学为从”的说法,因此“经”排首位。

“史”较“子”“集”重要,排第二位。

因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崇古重史,“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几乎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教条,因而历代修史。

“子”和“集”相比,“子”地位稍高,因为儒学之外的兵、法、农、医等各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解决了国家和社会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经史子集”这种分类法,是奉皇帝之命整理皇家藏书时产生的分类法,因此图书的重要性与其维护国家统治的作用大小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比之前三者,这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排在最后。

又如“加减乘除”有两个并列层次,两个层次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

“乘”“除”比“加”“减”的难度大,显著性程度就低,排在“加”“减”后面。

“加”和“减”的顺序、“乘”和“除”的顺序同理可得。

“年月日时”中的各项,按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排列。

诗书礼乐、姓氏名号中各项的排序也和重要程度相关。

相似的还有蛇鼠虫蚁、德智体美劳、金银铜铁、大小多少、男女老少、笔墨纸砚等。

(四)文化制约原则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族文化浸染中发展的语言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文化观念。

语言中一些凝固的结构,并不是约定俗成那么简单。

并列N项式的各项也不是随随便便组合在一起,而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强力制约。

这种制约性在亲属称谓系统、人际关系、官职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长幼有序,有理有节的民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地位有异,长幼有序,亲疏有别,重男轻女等。

在“兄弟姐妹”中,男性居前,女性在后,兄长姐姐分别在弟弟妹妹之前,这可以说是“重男轻女”“长幼有序”最集中的体现。

又如“王侯将相”,是按照权势大小排列的。

“王侯将相”最早见于西汉,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将、相分别指将军和宰相。

宰相官位最高,但是汉武帝以后,宰相的地位虽尊,权利却逐渐减小,所以“将”在“相”前。

“公侯伯子男”,旧说周代有五等爵,按等级大小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又如,士农工商、天地君亲师、帝王将相、妻妾妃嫔、师生员工、长幼尊卑、尊卑贵贱、男女老幼、党政军学民、农林牧副渔、党政工团等都反映了社会地位,社会观念上的主仆、优劣、高低、上下关系。

三、结语影响同一个并列N项式内部N项的顺序因素,不只一个。

一般而言,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前面提到的“金石丝竹”,语义亲近性原则只能解释“金”和“石”结合,“丝”和“竹”结合,不能解释各自内部谁先谁后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语音原则,“金”是阴平,“石”是阳平,按照平起仄收律,“金”在前,“石”在后声。

“丝竹”同理。

至于“金石”和“丝竹”的顺序则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是“金石丝竹” 也可以是“丝竹金石”,这也是产生变体的一个原因。

偶尔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形,同时出现几种情况,这时我们只能采取一种语序,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其中一个原则的优先性。

如“风花雪月”,原指四时景色,春风、夏花、秋月、冬雪。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应该是“风花月雪”。

这其中语音原则占了上风,为了声调的和谐,“月”和“雪”位置对换。

“鳏寡孤独”,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中的顺序是“鳏”“寡”“独”“孤”,符合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但是定型后呈现的顺序是“鳏”“寡”“孤”“独”,这是语音原则战胜了文化因素的缘故。

而“士农工商”的排序则是文化因素战胜了语音原则。

至于哪个原则优先,为什么优先,则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注释:[1]周欣.浅析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界定和意义关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2]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1997,(3).[3]张斌,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文献:[1]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顺序[J].国外语言学,1988,(1).[2]安华林.“四字骈语”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周欣山东菏泽菏泽学院中文系274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