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 考试资料

西方文论 考试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罗马文论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著名的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一)文论思想要点:1,模仿论:客观唯心主义理式学2,创作灵感论:灵魂附体与迷狂学3,艺术理想论:真善美统一论4,文艺功能论:政治有用论。

(二)模仿论——三个世界:1,理式世界:绝对永恒唯一形而上的实体。

2,现实世界:有形短暂有限多样化3,艺术世界:非真实性。

(三)创作论:1,灵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2,重灵感而轻技艺3,诗人是神的意旨的带然人(四)文艺功能论:1,政治功用论:对国家人生有用论。

他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2.,他以此为标准对流行文艺的批判:a,没有抓住真理。

b,亵渎神明丑化英雄。

c,迎合人性中的低劣部分迎合人的情欲,放纵人的欲念,使人失去理性的控制,从而败坏人性。

评价:群体价值论之发展了文艺的审美中的功利性的一面,没有解释文艺审美中的非功利性一面及个体价值。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诗学》(一)文艺本质论:文艺本质论就是客观模仿论观点:1,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性2,模仿的本能源于审美情趣。

评价:1,相比较于神创说,在理想认识上有很大进步2,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文艺源于模仿论是由其所开创的理性认识3,艺术的本源应当从多角度多学科来探讨而不应当从一个角度(二)悲剧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具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观点:关于悲剧的定义: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目的评价:西方关于悲剧的内涵认识是与宗教祭祀相联系故有宗教性。

悲剧的审美效果:“净化说”与宗教内涵有关(补充:中国“教化说”;贺拉斯“寓教于乐说”)贺拉斯:《诗艺》文艺理论家——西方第一部古典主义写作原则的专著文艺功能论:寓教于乐。

教——文学功利性乐——文学的审美愉悦性把艺术的教用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结合起来。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特征:打破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文论的中心化、人本化、固定化、价值(意义)的一元化等倾向。

追求文论的边缘化、非人化、动态化、价值(意义)的多元化,消解了一切传统的固定模式,将文学及其意义作了无限开放。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

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

;“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③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是灵感的产物。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2012.12.25)关于文论:1.文艺理论:文艺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有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文论发展规律受制于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文学本身发展变化,外部规律主要是社会生活和理论家的主体认知图示。

西方文艺理论呈现的方式有三种:哲学家、著作家、美学家等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如《理想国》;诗人作家著书立说,如《诗学》;19世纪后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著作。

2.批评实践的定义:对文学文本有了3种以上的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解读;对批评文章的方法论审视;对文化现象也进行理论审视。

一、西方古代文论发展脉络(一)、源头:古希腊文论;初级阶段:罗马古典主义;转折: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理论;冲击期:文艺复兴时期;完备:新古典主义(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1.宗教与艺术氛围宗教:以异化的形式对人文的表述古希腊:海洋型民族、殖民掠夺、航海冒险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早期的哲学与文艺学自然哲学:“始因”:A.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质形态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源,也包括文艺学和美学。

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B.以一种抽象的概念来表征世界的同一性。

巴门尼德:“存在”;毕达哥拉斯:“数”3.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艺术和美的关系:美是和谐统一——两个宇宙的概念评价: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只从形式结构探寻艺术的和谐美,显得过于简单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火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意识到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意识到美的相对性。

评价:运用自然科学观点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把对物质的研究作为认识的基础。

德谟克利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提出了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论总结资料西⽅⽂论⼀、古希腊早期的⽂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和谐”艺术:泛指⼈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的程度来辨别⾼下,轻则⾃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然,亚⾥⼠多德后为借鉴古⼈。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应当合⼀。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例安排⽣活达到净化。

(第⼀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定⽐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审美愉悦。

2、⼈类⼼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种独⽴的⾓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产⽣和谐”(对⽴统⼀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的⾃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然为对象,追随⾃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然哲学转向⼈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尔吉亚:西⽅⽂论史上第⼀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由于其⾃⾝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否定的⽅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法:反问(抓住对⽅谈话中的⽭盾,迫使对⽅承认⾃⼰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的:揭⽰真理,探求“善”本⾝。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的利⼰主义——尼采)——典型的功⽤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在学习西方文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复习。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些西方文论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结构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一种文论流派,它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规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巴塞尔学派的“文本解读法”,该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其内部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体系来理解其意义。

结构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二元对立,即通过对比和对立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中,他通过对权力与知识的对立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权力运行的机制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和进步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吉登斯的“后现代条件”,他认为后现代社会已经超越了现代性的规范和价值观,进入了一个没有固定中心和真理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游戏”,即对事物进行多重解读和演绎的过程。

例如,巴特的“作者的消失”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作者的意图,而是由读者的解读和理解所决定。

三、女性主义文论女性主义文论关注性别和权力的关系,试图揭示和批判男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男权话语”,即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对女性的控制和塑造。

例如,德里达的“男性中心主义”理论认为,男性中心主义是现代文化的一种特征,它通过对女性的边缘化和消声来维护男性的权力地位。

女性主义文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女性文学”,即通过女性的视角和经验来创作和解读文学作品。

例如,沃尔夫的“女性房间”理论认为,女性应该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主体性。

四、后殖民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化和身份的影响,试图揭示和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化认同”,即被殖民者在殖民统治下形成的文化身份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大题正误判断(1*10)第二大题不定项选择(1*10)第三大题作品与作者对应(文艺理论论著、作者;理论论题、提出者)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1、毕达哥拉斯美在和谐;模仿说;艺术功用论,音乐有两种:勇武激昂者和温文尔雅者,音乐能陶冶情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2、赫拉克利特最早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美的相对性3、德谟克利特模仿说;灵感说;美育论,4、苏格拉底美在效用;美是相对的;发展了模仿说5、柏拉图讨论美学和伦理学:《大希庇阿斯》、《会饮》、《墨诺》、《莱西斯》讨论文艺问题:《伊安》、《斐德若》、《理想国》(卷十)讨论哲学政治和文艺政策:《政治家》、《法律》、《理想国》(后人把他有关文艺美学问题的写作结集为《文艺对话集》,除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外,全部是对话体写作)①理式说(1、理式:最高本体 2、两个世界理式世界、感觉世界(经验世界、现象世界)②美论(1、美的本质:美在理式。

2、审美:分有说。

)③艺术本质论(1、模仿的艺术: 2、回忆的艺术:)④艺术功用论政治功用;教育作用;情绪感染作用⑤艺术批评论(1、批评标准:政治标准。

2、诗人的三大罪状: A.艺术不真;B.亵渎神灵,丑化英雄;C.摧残理性,放纵情欲。

)⑥艺术创作论(1、回忆的艺术的创造:灵感说 2、模仿艺术的创造:照镜子。

)⑦门类艺术研究6、亚里斯多德逻辑学著作共六篇,统称《工具论》。

理论科学的有:《形而上学》、《物理学》、《天象学》、《论灵魂》、《动物志》。

实践科学的有:《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

创作科学的有:《诗学》和《修辞学》。

【观点】①实体论和原因论②艺术本质论(艺术模仿人的行动,模仿是艺术的本质。

)③艺术创作论④悲剧思想⑤艺术功用论⑥人物性格论⑦艺术类型论(从模仿媒介、模仿方式和模仿对象等方面区分艺术)⑧艺术批评论(“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和“不合情合理的可能”)古罗马文论(公元前一世纪到三世纪)7、贺拉斯《诗艺》【观点】①、古典主义的三大理论原则(a.合式原则b.古典原则c.合理原则)②艺术功用论:寓教于乐③人物性格论(类型说和定型说)④诗人修养论8、普洛丁(普罗提诺)【观点】美在太一;新柏拉图主义美学的代表;古罗马到中世纪的过渡人物,他的重要性正在于这种历史过渡性中世纪文论三大代表: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阿伯拉。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十四到十六世纪)1、但丁诗为寓言说;重方言和俗语2、卡斯特尔维屈罗戏剧三一律原则3、锡德尼《为诗一辩》(《为诗辩护》)新古典主义文论(十七、十八世纪)1、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2、布瓦洛《诗的艺术》【观点】四大理论原则(理性原则;古典原则;自然原则;道德原则);人物性格理论;悲剧人物的定型性格;喜剧人物的类型性格;一定年龄的相称性格。

法国启蒙主义诗学3、伏尔泰【观点】艺术是发展的;不盲从古人;定义史诗4、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给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观点】自然观、否定科学和艺术、呼唤艺术个性和真情、回归自然5、狄德罗《与多华尔的谈话》、《论戏剧艺术》、《绘画论》、《论天才》、《论美》【观点】“美在关系”;提倡市民剧;即严肃剧、悲喜混杂剧、正剧;发展了模仿说;以社会功利为标准的批评标准;强调批评家的道德修养德国启蒙主义诗学6、莱辛《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拉奥孔》【观点】诗画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画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富于包孕性的顷刻”和“有人气的英雄”;诗高于画《汉堡剧评》【观点】提倡市民剧。

7、歌德【观点】创作出发点问题;创作方法问题;特征论;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首倡“世界文学”概念德国古典文艺美学1、康德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观点】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天才论;审美观念2、黑格尔《美学》【观点】理念论;艺术和美的本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艺术理想;艺术和美的特征。

艺术和美的创造;各门艺术论(造型艺术、声音艺术、诗)第四大题简答题(一题5分)1、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2)、比较的方法。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2、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3、中西文论的显著性区别?西方中国1、哲理性 1、诗性2、认知性 2、感悟性3、先验性 3、经验性4、体系性 4、非体系性5、创新性 5、继承性6、重再现 6、重表现4、古希腊文论的重要性?1、奠定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言路、理路和思路,形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路径和西方学人的学术人格。

2、形成了西方诗学的基本理论架构,有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系统。

3、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分别是唯心主义诗学和旧唯物主义诗学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开拓者,亚里斯多德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完成者。

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5、古罗马文论总体特征?1、研究中心转移,由理论根本问题转向修辞、文法和技巧;2、理论家多结合自身创作谈理论;3、现实针对性强;4、前期接近亚里斯多德,后期接近柏拉图6、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总体特征1、继承亚里斯多德的传统,特别是他的模仿说2、继承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3、作家结合自身创作谈理论,创作成就高与理论成就4、或多或少的受到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5、肯定艺术的重要7、新古典主义文论总体特征1、遵从古希腊、古罗马;2、崇尚理性;3、崇尚自然;4、遵从三一律;5、重视诗人的修养;6、以《诗的艺术》为批评典范。

8、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总体特征1、崇尚理性2、崇尚自然3、提倡市民剧4、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5、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6、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感9、诗画区别和联系?(1)诗画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

a.媒介不同,画是空间中存在的形状和颜色,即自然符号,诗则是时间中存在的语言和声音,即人为符号;b.审美效果不同,画的效果是美,诗的效果是真;c.对象不同,画表现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诗表现时间中前后承续的事物,画模仿静物,诗模仿动作.(2)、诗画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模仿动作,要化动为静,选择富于包孕性的顷刻来表现。

诗也能模仿物体,要化静为动,即把空间中并列的物体,化为时间中持续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物体。

10、德国古典文艺美学显著特色?a.理论主体多是哲学家。

他们的理论因而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他们多从既定的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演绎以探寻艺术规律,概念明确,逻辑严密,体系完备。

b.崇尚理性。

德国古典美学所谓理性具有先验的性质。

c.以人为本。

d.方法论特点:主客观统一的研究方法;辨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11、先天认识能力包括?(1)感性力:感性认识能力。

感性认识中,经验质料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的感觉,先天形式是时间与空间的“感性直观纯形式”,因为它的整理,感性认识脱离了物自体,成为主观的东西。

(2)知性力:知性认识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性认识中,经验质料是感性,先天形式是十二个先天知性范畴,包括“必然性”、“因果性”、“可能性”等。

感性认识经由知性范畴的综合整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科学知识就是这样形成的。

自然法则就是人的知性加到自然之上形成的。

(3)理性力:理性认识能力。

理性认识是对绝对、无限、最高本质的认识,就是对物自体的认识。

最高的综合整理能力就是理性,他追求的最高统一体有三个,即物理现象中的世界,精神现象中的灵魂以及两者统一的上帝,可称为理念即物自体。

12、崇高与美的区别?(1)美的对象有确定有限的形式,崇高的对象无形式无限制;(2)就来源看,美离不开客体的形式,崇高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寻找;(3)快感的类别不同。

美引起的是直接的、单纯的、积极的快感;崇高引起的则是间接的、消极的快感。

13、什么是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用?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

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五大题理解分析文字1、狄德罗“美在关系”“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觉察到的”2、“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头顶灿烂的星空,表达的是对和谐的自然秩序的赞美。

科学世界是一个井然有序、服从必然性的世界,康德对此十分着迷。

心中的道德法则令人敬畏。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少地关注上帝、灵魂、自由、道德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康德通过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划分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

现象世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服从必然性;而道德问题属于本体世界,是实践理性研究的范围,本体世界不服从必然性,人有道德意义上的自由。

在此基础上康德致力于制定普遍的道德命令。

在这里,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

“它不问行动的实质,也不问行动的后果,只问行动所遵循的形式和原则;行动之所以本质上是好的,就在于用心好。

”更直接地说,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命令我们采取行动做某事,并非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时候,行动只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只有外在价值),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好的(这时候,行动不是或不仅仅是达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行动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即有内在价值)。

3、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的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为净化)”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辞、形象、思想和歌曲。

情节是必备的要素,情节第一,性格第二,无情节不成其为悲剧,无性格同样可以是悲剧悲剧人物比一般人好,又与我们相似;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出身高贵,名声显赫。

悲剧冲突(悲剧根源):过失说悲剧人物“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从人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不幸归之于天。

4、亚里士多德艺术批评论艺术是创造,可以写不可能发生的事。

“衡量诗和衡量政治正确与否,标准不一样”,就“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和“不合情合理的可能”而言,诗表现前者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