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优先环境下的公交串车问题研究
公交优先的差别适应性研究

现 代 交 进 技 术
Mo e nT a s o a o e h oo y d r r n p r t nT c n lg ti
V0. N06 1 8 .
DO .2 1 e 01
公 交优先的差别适应性研 究
孙 俊
( 南京 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责任公司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8 摘 要: 随着城市化 与机动化的快速推进 , 交优先 已经成为城 市交通发展 的一项基本战略 , 公 协调公 交与城 市形
证公交系统的整体效益 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 , 有赖于作为集散客 流重要交通方式的地面公交网络的调整和配合 。 轨 道与地面公 交一体化 的主 旨是相互协调 、相互补
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是区域 的公共活动中心 , 城郊 、 乡镇 的人城客流虽然总量较小 , 但就单位城 市空间的接纳能力来说 ,中小城市显得更加脆弱。 因此完善城乡公交线 网, 建设与经济发展 、 出行需 求相匹配的一体化城乡公交系统十分必要 。 () 3 优化城区公交线 网, 落实公交场站用地 中小城市城区公交发展的主要 目标是“ 覆盖盲 区、 吸引客源、 提高水平” 结合断头路的打通 、 。 支路 的改善 , 优化老城区公交线 网; 结合外围新区 、 首末 站的建设 , 适时延伸或新增公交线路。
随着城市拥堵 问题的 日 益突 出, 许多城市都采
取优先发展公交的战略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对于 不同规模 的城市 、 同的城市布局形态以及城市不 不 同的功能 区域 , 应采取不同的公交优先策略 , 这就 是公交优先 的差别适应性。对于不 同规模的城市 ,
“ 轨道骨干型” () ;3大城市 , 口 5 ~0 人 0 20万——“ 轨 道脊梁型 ” () ;4 中小城市 , 口小于 5 万——“ 人 0 普
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研究

2 0 年新 出版的 《 共交通 引导城 09 公
S p e b r 01 3 e t m e 9 2 0
CI TY 城市连线 l
BT R 车站设在交叉 口中央处便 于乘客换乘.可B T R 车辆未享 受交叉口信号优先权 .等待信号通 过 又要影响后面车辆进站 。从 而也延误了后续车辆的时 间.该 车站相反方向车辆 同样遭到延误 ,如 前~车辆在站点停靠上下车 。后 面车辆只得在交叉 口另一方位等待进 站,此时还要根据信 号变 化 再次行车进站。
一
放弃 ,上海也未启动B T 目等。 R项
2B T . R 国际评判 :难 以获得低排 放 的公共交通驱动技术
院运输研 究委 员会所著 《巴士快 速交通 实施指南 》指 出 , “ 用通道一般 呈放 专
射 形 、连 接 城 市 中心 与 远离 中心 的住
交通是温 室效应 的重要排 放源 ,应 从 源头上 减少不合 理 的交通 出行 。B T R
理 论研究 的片 面性 。其实 B 的发 展在 RT 国 内前 景 模 糊 ,首 先从 道路 资 源上 的 供 给不足 ,B T R 只能单 线运 营 ,不具 备 库里 蒂 巴式放 射状 B T R 网络优势 。2 0 07
类标 准 》C JT1 4 2 0 规 定 快速 公共 J/ - 0 7 1 汽 车 系 统适 用 于 主 干路 及 公 交 专 用 车
低 踏 板 乘 降 ,并 由智 能 调 度 系 统 和 优
先通 行信号 系统控 制的客运 系统 。2 0 07 年 由建 设 部 颁 发 的 《 市 公 共 交 通 分 城
究 道路 的整 体结 构 ,即与B T R 车道存 在 连 带关 系的社会 车道及 环境质量 问题 ,
我国大中城市停车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大中城市停车管理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大中城市停车难的表现与原因,介绍了国外有关停车管理的措施与经验,提出了解决大中城市停车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即:限制策略:减少汽车增长,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策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管理策略:加强智能管理,提高科技手段;体制策略:注重监管体制的协同一致性;法治策略:制定和完善停车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关键词】大中城市;停车管理;问题;对策建议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 年国产汽车产销量只有207 万辆,2010 年达到1800 万辆,汽车社会来得太快,配套机制严重准备不足。
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交通矛盾都逐渐显现出来:第一,现有的城市道路布局、设施设置规划不够合理,道路的通行能力严重不足;其次,停车设施也不充足,停车场规划不合理、管理制度不规范,这些无疑加剧了交通与停车的发展矛盾,不可避免的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以及人民生活、出行和休闲的品质,在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停滞不前。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为长远发展目标计,从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出发,建立并完善能够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停车管理系统,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一、我国大城市停车难的表现与原因正如前述,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增长过于快速,私人汽车已逐渐的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难免给各大城市的停车问题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上班停车难,如果是在市中心上班,那停车更是难上难;第二,办事进城停车难,几乎所有停车场都是满的,往往要在目的地周围转上几圈才能勉强找到车位;第三,下班回家停车难,现有住宅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马路边、人行道、甚至草坪上都停车,甚至有时小区紧急的救护车和消防车“望路兴叹”。
可见,多时段多路段多方面的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活可持续优化的重要瓶颈。
厦门岛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研究

图 3 厦门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5】
图 4 厦门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6】
4. 国内外经验借鉴
公交专用道规划须高瞻远瞩,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 的公交专用道发展模式,根据国外典型城市的经验总结(如图),当前世界的公交专用道主 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路中式专用道运行效率相对更高;(2)多采用彩色铺装或 分道器;(3)站点处设置各类过街设施;(4)换乘枢纽实行联票制;(5)专用道中间可用绿 化代替沥青。
3. 相关规划分析
3.1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厦门市总体规划【3】对 2020 年公交专用道规划进行了统筹部署,岛内主要根据用地开发
与客流走向布局专用道网络。城市综合交通规划【4】要求配套交叉口信号优先,完善港湾式 停靠站,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运行环境,公交专用车道宽度不小于 3.5 米,并根据 路侧和路中方式的设置,控制车站及进出车道空间。
2. 现状条件分析 厦门岛路网呈方格网格局,主干路、快速路等主要贯通性道路形成十纵十横的骨干路网,
如图 1 所示。主要道路路网间距在 1‐5 公里之间,平均间距约 1.5 公里,外围通过四桥一隧 向岛外辐射。
目前厦门岛公交专用道尚未形成网络,仅在湖滨南路等少数道路设有公交专用道,且受 到沿线车辆频繁进出、临时停靠的影响,路权专有性不强,路线缺乏连续性,路口没有信号 优先,服务水平较低,急待提高线网密度,提升专用等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道路名称 疏港路-东渡 路-湖滨西路
嘉禾路
金尚路
环湖里大道
湖里大道
仙岳路 湖滨北路-吕
岭路 湖滨南路
表 2 近期实施公交专用道列表
运营模式 路侧式 路侧式 路侧式 路侧式 路中式 路中式 路侧式 路侧式
生态城市-案例研究

阶段一
生态问题
交通问题 绿化问题
设计目标
交通目标 绿化目标
案例研究
中新生态城 库里蒂巴 美国吉奥斯 首尔绿色堡垒 天津桥园
公共交通体系:
积极建设由“轨道交通、城内公交骨干线、公交支线”构成 的三级公交服务体系,不同层级的公交线路之间、公交线路 与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满足片区之间 及与外围邻近地区的公交快速联系;结合各级中心和生态社 区设置公交站点,为生态城各片区提供高可达性的公交服 务。
阶段一
生态问题
交通问题 绿化问题
设计目标
交通目标 绿化目标
案例研究
中新生态城 库里蒂巴 美国吉奥斯 首尔绿色堡垒 天津桥园
丰富的绿化类型
湿地-湖泊带 在内侧(湖的西、北侧) 为大片的湿地,恢复和再 现天津地域性景观,由芦 苇和其他湿地植物构成。 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 其中,并穿连多个木平台 和荫棚。
中新生态城 库里蒂巴 美国吉奥斯 首尔绿色堡垒 天津桥园
丰富的绿化类型
疏林草地-高台带
外围为临湖亲水带,由顺地势跌落的栈桥构成,丰富的水际 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与水和生物近距离接触。
高台-沉床园带
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台地高 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 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 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 。
案例研究
交通流量 • 交通流量大,快速路阻隔交通,交通流不畅 交通结构 • 以私家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低 潜在交通 • 现有路网密度不能满足未来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
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一体化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科学技术创新2020.20(转下页)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一体化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刘以舟(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1147)2017年渝中区早晚高峰小时平均车速居主城各区之末[1],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未来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
在道路交通设施难以扩容的情况下,以公交优先[2]的理念,系统研究并提升轨道交通及其站点的覆盖范围及服务能力,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重庆市2018年居民出行满意度调查,轨道步行到站距离远、换乘距离远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开展轨道站点出入口优化和公交一体化研究迫在眉睫。
图12018年居民出行满意度调查问卷-主城区轨道主要问题分析1现状评估渝中区现状已运营轨道线路4条,运营总量程约22.09km ,设站21座,在建轨道线3条,建设总长约9.25km ,设站8座,现状及在建设轨道线网密度1.83km/km 2。
规划的2条轨道快线和18号线总里程约27.31km ,设车站13座。
图2渝中区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议一体化研究范围对现状进行评估,总结得到三方面问题。
1.1跨台地换乘和乘坐轨道不便。
轨道台地服务特征明显,不同标高台地站点间缺乏衔接,步行到站距离远,乘坐和换乘轨道不便。
以解放碑片区为例,轨道1、2号线主要服务标高230~270米台地,而轨道18号线主要服务190~230米台地,两者高差约40米,加之渝中区东西向道路发达而南北向道路联系薄弱,造成跨台地乘坐轨道步行到站距离远,换乘不便。
图3轨道站点与周边高差分析图1.2轨道站点与城市功能融合不深。
站址空间相对封闭,未与周边公共建筑以及生活、商业、娱乐、景点等功能进行广泛联系,与城市功能融合不深,步行回游性不足,缺乏“客流”变为“客留”的条件基础。
同时解放碑片区正在编制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已规划地下公共活动空间将现状轨道站点与城市功能进行了串联,但未考虑规划轨道线路及站点;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串联了26个轨道站点,但以纯步道或市政道路人行道的形式串联时效性较差。
公交优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1 . 3 政 府扶持 不到位
政府公交扶持政 策落 实未到位 , 财 政投 入不 足 , 公交 企业 步
由于实行 完全 市场化 , 政府 对公 交 的投入 不 是 5— 7 , 坐小汽车要 1 5~2 5 。另一 方面 , 公共汽 车 的平 均乘 坐率 履维艰 。这些年来 ,
是7 0人/ 车, 而小 汽车是 1 . 4 A/ 车。因此 , 发展公 交优先 战略 是 是 十分积极 , 各种 投人 严重不 足 , 城 市建 设 固定资产 投资 中用 于
后的原 因, 并提 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的措施和建议 , 从 而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关键词 : 交通 拥堵 , 公交优先 , 轨道交通 , 快速公交: A 在选 线 方 面 受 阻 , 无法实现 “ 无缝 式 ” 的交通出行。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的重要措 施。 城市公交 的比例很 低 。以 2 0 0 4年 为例 , 全 国城 市公 共交 通 固定
1 公 交优 先发 展 滞后 的原 因
1 . 1 公 交交通体 系不 完备
虽然公共交通在城 市交 通 中所 占比例 日益提 高 , 但 是 由于 自 身不足 , 并没有承担城市运输 的主要 压力 。公共 交通体 系不完 备
第4 0卷 第 2期
2 0 1 4 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 I TECTURE
Vo 1 . 40 No. 2 J a n . 2 0 1 4
・1・
・
规 划
・建 筑
・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6 8 2 5( 2 0 1 4) 0 2 — 0 0 0 1 — 0 2
导致公 点问题 _ 】 0 J 。尤 其是在大 中型 城市 上下 班 高峰 期 时段 , 主、 次干 认识到公交在城市发展 中所处 的重要 地位 以及重 大意义 , 公 交线 网布局 不合理 , 缺 乏长 远 的战 略。尽 道甚 至达到 了交 通流饱 和 的状 态 。有数 据 统计 显 示 , 在 一些 大 交建设规划不完善 , 公交 优先 ” 的 目标 喊 了很 多年 , 但是 并没 有 真正将 城市市 区 , 机动车平 均时速 已经下降到 1 2 k m, 而在市 中心 , 机 动 管有些城市 “ “ 公交优先 ” 作 为解决城 市交通 问题 的优 先战略 』 。有一 些大城 车时速更 是只有 8 k m一1 0 k m, 而普通 自行 车 的时速 尚为 1 5 k m
我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城市公共交通被称为“百姓的腿”、“政府的脸”,是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这里,我就________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谈点粗浅看法。
一、问题与差距近些年来,我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在营运线路、线网长度、线网密度、公交运营车辆总数及营运班次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日趋繁荣,两区一体化的加快实施,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公共交通存在许多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差距正如去年9月人大代表对行业评议形成的印象,突出表现在“两差三乱”:其一,车况车容差。
据调查,零冷两区现有公共汽车463台,全部是柴油动力车,配置低,车型落后,噪音大,污染大,多数没有空调设备,有空调的为节约成本也常年不开。
且有20________多台公共汽车和100多台出租车濒临老化报废。
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车辆门窗坏损、外观破旧、脱色严重、形象不整,车体广告内容图片低俗不雅。
当公交车从身旁经过时,累见浓烟滚滚、轰轰作响。
车身外观感觉如此,车内环境卫生更差,很多车上果皮、纸屑随处可见,车厢沾满灰尘,座位上污迹斑斑。
有网民说,解决这个问题如刺在喉。
其二,基础设施差。
城市所有道路都没有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两区没有一个公交始末停车场,也没有出租车招呼站,除南津路一线建有港湾式停靠站外,其它道路均以路为站。
按城区现有规模,光冷水滩就需站名牌238个、候车站240个,仅分别建成83个和95个,而且大部分都是以招商引资形式由广告公司承建,建筑设计重在广告宣传。
中心城区唯一规划建设的冷水滩河东公交停车场,立项六年迟迟未能启动。
目前,省内外先进地级市的城市公交已步入智能化时代,我市公交基础设施这种现状,差距之大,实属少见。
其三,线路安排乱。
目前我市还没有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公交线路设计和分布很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交优先环境下的公交串车问题研究
公交优先环境下的公交串车问题研究
摘要:公交串车问题是城市公交系统中常见的一个难题,在公交优先环境下尤为突出。
本文通过分析公交运行特点和影响公交串车的因素,探讨了公交串车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的影响。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减少公交串车的解决方案,包括改善公交线路规划、优化信号控制策略、提高车队管理水平等,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串车;交通效率;乘客出行体验;解决方案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市公交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私家车出行的补充,对缓解交通拥堵、优化交通结构、提高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和信号灯控制不当等原因,公交车辆经常出现串车现象,影响了公交运营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公交串车问题在公交优先环境下的影响及解决方案,为城市公交系统的优化提供借鉴。
第二章公交串车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交运行特点
公交车辆通常按照固定的线路和班次进行运行,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公交车辆具有载客量大、行驶速度慢和站点频繁等特点。
2.2 公交串车问题的影响因素
公交串车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公交线路布局、信号灯控制、车辆调度、乘客上下车等。
第三章公交串车问题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3.1 交通效率的影响
公交串车导致公交车辆无法按时到达站点,乘客等待时间增加,降低了整体交通效率。
3.2 乘客出行体验的影响
公交串车造成乘客拥挤、无法上下车等问题,影响了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3 解决方案
针对公交串车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3.3.1 改善公交线路规划
通过分析公交线路的现状和特点,合理调整线路规划,减少线路交叉和重叠,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3.3.2 优化信号控制策略
采用智能信号灯系统,结合实时交通信息,优化信号配时,降低公交车辆排队等待时间。
3.3.3 提高车队管理水平
优化车辆调度和运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间隔和班次,避免车辆拥堵和车头车尾效应。
3.3.4 增加公交车辆数量和频次
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和频次,提高公交运力,缩短车辆间隔时间,减少公交串车问题。
3.3.5 加强运营监管与协调
加强相关部门的运营监管,建立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机制,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公交串车问题是公交优先环境下常见的一个难题,影响了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通过改善公交线路规划、优化信号控制策略、提高车队管理水平等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公交串车现象,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
4.2 展望
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和技术的发展,公交串车问题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探索更精确、高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行质量和乘客出行体验。
公交串车问题是公交优先环境下常见的难题,影响了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改善公交线路规划、优化信号控制策略、提高车队管理水平等。
通过减少线路交叉和重叠、降低公交车辆排队等待时间、避免车辆拥堵和车头车尾效应、增加公交车辆数量和频次、加强运营监管与协调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公交串车现象,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
然而,随着城市交通运输和技术的发展,公交串车问题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探索更精确、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将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行质量和乘客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