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朝贡制度商代对外贸易与朝贡的研究
关于朝贡贸易的书

关于朝贡贸易的书朝贡贸易:历史上的珍宝交流一、引言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是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朝贡贸易,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交流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商品和技术,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朝贡贸易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古代世界的影响。
二、朝贡贸易的起源朝贡贸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通过贡使的形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贡使是中国皇帝派遣的使者团队,携带着丰厚的礼品和贡品,前往周边国家向其国君臣民展示中国的威望和文明。
这种贡使制度成为朝贡贸易的基础,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渠道。
三、朝贡贸易的特点1. 互通有无:朝贡贸易是一种互通有无的贸易形式。
中国作为贡方,向周边国家提供丰富的礼品和贡品,如丝绸、瓷器、药材等。
而周边国家则向中国贡献特产和稀有物品,如黄金、宝石、奇珍异兽等。
通过互通有无,双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互惠互利。
2. 文化交流:朝贡贸易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交流,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贡使在前往周边国家的过程中,不仅向对方展示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形象,还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带到了对方国家。
同时,中国也从周边国家中吸纳了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丰富了自身的文明内涵。
3. 彰显国家实力:朝贡贸易是中国展示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通过贡使的形式,中国向周边国家展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周边国家也通过向中国贡献特产和稀有物品,来表达对中国的敬意和友好。
四、朝贡贸易的影响1. 文化交流与融合: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贸易往来,双方吸取了对方的文化精髓,相互借鉴、吸收、融合,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2. 经济繁荣:朝贡贸易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同时,通过贸易往来,中国的商品和技术也得到了传播和推广,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和繁荣的帝国之一。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朝贡体系是中国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体系,其他国家要求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和互通有无,必须以朝贡的方式来表明对中国的臣服地位。
朝贡国往往是地理上相对较远、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他们向中国支付大量的贡品以显示对中国的敬意和臣服。
中国的朝贡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表达,更是一种经济手段。
朝贡国每年要向中国赠送珍贵货品,如象牙、黄金、香料等等。
这些贡品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贵族和皇帝的奢侈品需求,还可以作为贸易商品出售。
中国通过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从而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产品。
海外贸易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和手工业的国家,生产了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这些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需求。
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海外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中国的海外贸易除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外,还涵盖了其他种类的商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茶叶贸易。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深受世界各地的喜爱。
茶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还被用于医疗、礼品和社交等方面,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都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些渠道,中国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还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古代的贸易也为世界各地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亚欧大陆的交流与繁荣。
然而,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朝贡体系使得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更加强大,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依赖也加剧了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技术限制,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
朝贡贸易体制

中国古代的朝贡体制及其演变一、古代朝贡体制的形成朝贡体制是以中国为中心,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表现天朝大国与藩属之间的封建关系。
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周秦时代。
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朝贡制度。
其后这种制度被推广到处理中央政权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上,再后这种制度被推广到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最后又推广到同一切来访的国家的交往上。
历来的中国政府用这种制度维护其“天朝至尊”的地位,而把朝贡国视为藩属。
“这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也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用以羁糜外国、怀柔远人的外交手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是以夷夏传统关系为基础建立的。
古代的中国人是直观的看待世界的,“天圆地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地球的认识。
天下既然是方的,在地理概念上就有中央与边角的区别。
古代中国人毫不谦逊地认为,自己的“天朝”天然地居于天下的中央,因此是“中国”而蛮夷戎狄只配住在四周四角,因此是“四夷”。
这种古朴的中国中心理念,为构筑一个宗蕃模式的世界体系提供了地理的、文化的依据。
西周的制度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周代通过分封,形成天子为宗主,诸侯、蕃邦为番属的格局。
《国语周语》有“五服”之说:“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尚书禹贡》则有“九服”之说。
不管是五服还是九服,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这就是以天子居住的王畿为中心,各服依次像一个同心圆似的向外辐射、扩展,按亲疏远近的关系把世界划分层次。
据此,中原是文明中心,九州是文明的范围。
所谓华夏和夷狄,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划分,而且是文化的高下之分。
宗主与藩属之间的关系通过“宾礼”来维系,其原始内容就是朝聘之仪,既中原天子接受诸侯、蕃邦的朝觐和遣使聘问的仪式,唐以后还增加了天子对蕃邦遣使册封的仪式。
这套理制与其说是标志着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倒不如说是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依附。
只要朝聘者尊天朝为“上国”,遵从天朝的礼仪制度,表现自己“输诚向化”,就都可以得到天子的“温谕厚赐”。
商朝的国际贸易与海外交往商代的贸易路线与海上贸易活动

商朝的国际贸易与海外交往商代的贸易路线与海上贸易活动商朝的国际贸易与海外交往商代的贸易路线与海上贸易活动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商代时期,国际贸易与海外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商代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商代的贸易路线商代的贸易路线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陆上贸易路线,二是海上贸易路线。
1. 陆上贸易路线商代时期,商朝的商贸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上。
商代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从而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
根据史书记载,商贾们经过丝绸之路和其他贸易路线,与西方和南方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从商代的商贸活动来看,商朝主要与西方的巴比伦等国有着活跃的贸易关系。
此外,商代还与南方的越南、泰国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2. 海上贸易路线除了陆地贸易,商代时期还有海上贸易的活动。
商代位于黄河流域,拥有便利的水路交通。
商贾们通过江河航运和海洋航行,将物品运往远方。
商代的海上贸易主要以船只为工具,通过海运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
商代时期的商贸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海和南海等水域,与朝鲜、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海上贸易往来。
商代的海上贸易活动丰富了商代的物资,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商代的海外交往商代时期,商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海外交往。
商代的国际贸易和海上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 经济交流商代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进行了广泛的经济交流。
通过贸易,商代获取了其他地方的特产和物资,满足了国内的需求。
同时,商代的商品也通过海外贸易出口到其他国家,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2. 文化交流商代的国际贸易和海外交往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商代是中国文明的重要阶段之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促进了艺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商代的青铜器、玉器等文化艺术品在海外贸易中流传,对外国文化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商朝的国际贸易与海外交往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朝贡贸易体系

在清代后期,朝贡体制招致朝贡国家和中国商人的抱怨,因为固定的朝贡商品的价格常常低于世界市场价格。与此同时,利润丰厚的私人贸易伴随朝贡特使而扩展,导致从欧洲和美国流入的白银流通量增加。大体上看,这种朝贡贸易体系呈现出白银流通圈的特点,即白银作为贸易结算的多种渠道的支付媒介。
概括地说,整个朝贡地区间的贸易圈有其自身的结构,整个结构以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为中心,以白银流通为媒介来控制,这个体系包括了东亚和东南亚,连接邻近的如印度、伊斯兰教地区和欧洲的贸易圈。
16~17世纪明到清的过渡时期,朝贡贸易体系的这些特征越来越显著。第一,中国中心的理念得到扩张和巩固,朝鲜、日本和越南受其影响最为强烈;第二,朝贡贸易随着欧洲国家的加入而扩张;第三,伴随朝贡贸易而生的私人贸易得到扩张,与贸易相关的贸易结算、税收征管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中日关系和亚洲的近代转型
(3)边境贸易:随同朝贡使团的商人和中国商人在中国的榷关和特许港口进行交换。
朝贡使团来华的形式和频率依朝贡国与中国之间的亲疏关系而各异。土司、土官的朝贡贡期有一年一贡、两年一贡和三年一贡的不同。这些使团获准在礼部所属的北京会同馆开市交易,他们的主要贡品是马匹和金银器。
随着中国国内白银流通的增加,白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换媒介,黄金和白银成为贡纳品。
朝贡贸易体系:
在这个统治结构内,朝贡关系的基本性质可概括如下:维持朝贡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地方统治者到北京觐见皇帝(天子)并接受册封,确认朝贡的使命即俯首称臣。这种关系的性质是宗主国和藩属的关系,朝贡国家、地区、部族要定期向中国进行朝贡以示忠诚。作为交换,朝贡不仅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而且还获得了回馈的礼物和从事奢侈品贸易的机会。
简短描述了亚洲朝贡贸易体系和西方的关系之后,现在我们转向考察近代中日关系问题。以往的研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和日本在“西方冲击”下近代化的差异之处。这样的视角集中于日本采取的富国强兵政策,以及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视角仅仅是从“西方化”的角度来把握日本的近代史,从亚洲“小西洋”的出现来理解日本的近代史的。但是,如近代化会有更丰富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近代化是努力将朝贡贸易结构的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换句话说,日本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应付中国在亚洲商业关系中的统治位置 通过朝贡贸易关系长期发挥中国中心基础作用的位置 以及如何重组日本、中国、朝鲜、琉球的关系,以将日本置于中心位置。
朝贡贸易体系

朝贡贸易体系(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华与朝贡理念和秩序纵观世界历史,朝贡既提供了一种向强大的统治者表示忠诚的手段,又是展示统治者的“德”(仁慈宽厚的途径)。
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政治理念建构在表现为等级的礼仪上,接受皇帝的保护就要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朝贡为这种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机能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例证。
作为一项规则,朝贡包含给予和接受的条款,贡品由顺从的人民奉献,而回馈物则是得到朝廷认可和奖赏的象征。
这种财物的授受被纳入“礼”的范畴,而“礼”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
《皇朝文献通考》有如下解释:“经国之用,博矣。
而足用之要求有三焉,曰:生之有道,取之有制,用之有礼而已。
”《皇朝文献通考》卷39,“国用考一”。
“礼”体现了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理念。
所有国家间的关系都涉及礼仪,但是居于朝贡体制中心的中国的“礼”的形式独具特色。
朝贡制度的管理部门称为礼部,朝贡可以被看做是以“礼”为基础开展对外关系的积极形式。
在这种朝贡关系里,中国皇帝授予朝贡国家皇家的头衔(即册封),借此建立两国之间的宗属关系。
根据中国与朝贡国家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确定由中国派遣使节到朝贡国,还是由朝贡国派遣朝贡使者来中国接受帝国官方文牒、印章,并交换礼物。
终清一代,只有朝鲜、琉球、越南享受到接待中国特使的殊荣,其他的朝贡国家则只能派遣他们的贡使到北京。
由中国皇帝认可的朝贡国家派遣的朝贡使团要在规定的期间、经由既定的路线(海路包括广州、福州和宁波)访问北京。
使团的人数由中国朝廷确定,规模较大的使团近千人,其中一些是商人。
这些商人除了参与朝贡贸易本身之外,还可以在北京会同馆买卖特色商品。
尽管买卖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是由官方确定的,但私人贸易量日渐增加。
因此,朝贡使团,特别是随使团来的商人到北京进行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变成追逐作为官方贸易附属的非官方贸易的利润。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贸易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
商业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开始萌芽,出现了最早的商人和商业活动 商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商业中心 商业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人和商业家族 商业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 促进城市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主要贸易路线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 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和红海地区
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贸易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印度、阿 拉伯、非洲等地
贸易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
贸易方式:官方贸易、民间贸易、跨国贸易等
05
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的特点与影 响 章节副标题
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观念
影响:限制了商业和贸易的 发展
原因: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基 础,工商业被视为不务正业
起源: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结果: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 到限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
官商结合:政府与商人合作,共同经营商业和贸易
政府支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到了发展。
汉朝的商业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 商业城市的兴起:如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商业中心 货币的统一:五铢钱的使用,促进了商业流通 商业法规的制定:如《盐铁论》等,规范了商业行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
开通时间:公元前138年 开通原因: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清朝的商业繁荣
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工 o00z V V AI J o 、 l r C o王 Oo G } 耋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 有的一种外交体系 , 其 oZI
年之中“ 使多者十余( 辈) 。” 也难怪 大
宛对 于 这 些 人 “ 非 出 币 帛 不得 食 , 不市 畜 不得 骑 用 ” 。外 国使 节 中也 不 乏 冒名 的商
还 以经济的付 出换取朝贡来仪 的名义。
自汉 以来 , 凡来朝贡者 , 中国王朝都 人 “ 奉 献者 皆行贾贱人 , 欲通 货市买 , 以
l
读史 ・ 原 色 贝 外交 与朝贡贸
立足点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国的定位。 自商周 以来 ,中原王朝都 - _ 一 直认为 自己居 天人之 中, 是“ 天朝上 国 ” , 是世 界的主体 , 故 自称 “ 中国” 、 “ 中 华” ;而周边乃至更远 的地区与国家都是蛮夷戎狄 居住 的化外之地。这样 , 他们与 中原王朝 的关 系自然被限定
各种朝贡礼仪 , 会见之时 , 要以藩属朝贡觐见之方式 , 行
跪 拜礼 。
既然朝贡外交 的实质是名 义上 的宗主认同外交 , 因
而 它 的 目的只 是 要造 就 “ 四夷 顺 而天 下 宁 ” , 造 就 万 邦来
朝、 八 方来仪 的盛世 , 并没有其他 帝国那种军事的、 经济 的功利要求。 西汉董仲舒所言“ 正其谊不计其利 , 明其义
这些府州县 , 唐朝王朝均 实行 羁縻 政策 , 即以当地原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的朝贡制度商代对外贸易与朝贡的研究商朝的朝贡制度商代对外贸易与朝贡的研究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商代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的朝贡制度与对外贸易密切相关,这种制度在商代的政治和经济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商朝的朝贡制度以及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
首先,商朝的朝贡制度是指商代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方式。
商代国家通过亲属婚姻、礼仪规定、贡献物品等方式来维持和加强彼此的关系。
这些贡品有时是实物,比如珍贵的器物、美味的食品等;有时是抽象的,比如国家领袖的儿子、妻子等。
通过朝贡制度,商代国家以外交手段来维护和巩固自身的地位和权威。
其次,朝贡制度与商代对外贸易密切相关。
商代国家通过与周边国家的互动,进行贡献物品的交换,实现了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商代国家以本国的特产贡献给其他国家,以获取其他国家的特产,实现了资源的有序流通。
这种对外贸易的形式不仅仅是商品交换,更体现了各国政治和文化的互动。
在商代的对外贸易中,朝贡制度的意义还体现在了文化传播方面。
商代国家通过朝贡制度,将自己的文化理念、宗教信仰、艺术技术等传播给其他国家。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通过实物贡献方式进行,还通过国家领袖和高级官员的互访来实现。
商代国家借助朝贡制度,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传承。
尽管商朝的朝贡制度与对外贸易紧密相连,但它不是单纯的经济交
流方式。
朝贡制度是商代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一种综合
体现。
商代国家通过朝贡制度维护了彼此的政治关系,促进了对外贸
易的发展,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综上所述,商朝的朝贡制度是商代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制度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贡品的交换实现了经济的
互惠互利。
与此同时,朝贡制度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它商
代国家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传播给其他国家。
因此,商朝的朝贡制度在
商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