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沈括与海陆变迁(课件)
《海陆变迁》PPT

- .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它的原意是指什么?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一般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海陆变迁的证据: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证据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步步为“赢”:
图九
B
C
D
E
F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孕育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东京大地震
小结
海
陆
规律
{
大陆漂移
板块运动
{
{
大西洋的扩张
太平洋的收缩
六大板块
两大火山地震带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形的群岛(如日本 群岛)
海陆变迁优秀PPT课件

7
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 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8
为什么说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 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 原因?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14
思考与讨论
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红海的扩张与地中海的收缩 2、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15
结论
1、板块学说的内容: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 运动之中。
2、板块运动的特点: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三、简答
1、用板块的运动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 答案: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而不断隆起形成的。
2、用大陆漂移说理论解释在气候冷,地面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地下 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答案:煤是在湿热的环境下由茂密的森林埋葬在地下变化而来的,说 明南极大陆曾处在纬度较低的地区,现在的位置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 老的洋底,俯冲到邻的大 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 (如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
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
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
31
形的群岛(如日本 群岛)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陆变迁说明了现 在的海陆分布大势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在古代 就有了有关大陆漂在大 洋上的神话传说,直到 近代,德国科学家魏格 纳根据地图的启示提出 了大陆漂移的猜想。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海陆的变迁》陆地和海洋PPT精品课件

3、板块的运动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珠穆朗玛峰高度增加 中国西南地震、尼泊尔地震
亚__欧____板块与_印__度__洋__板块 _碰__撞__挤__压__,使地表不断隆 起抬升形成山脉
印度尼西亚地震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
• 位于__亚__欧__板块、太__平__洋__板 块与_印__度__洋__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__活_跃____
A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运动
典型例题 读图,完成8-10题
10.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
①位于板块的内部 ②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③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地震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易错点辨析
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的陆地部分主要包括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和印度半岛,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
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 他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3、板块的运动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典型例题
读图,完成8-10题
8.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 )
AA. 地壳运动
B. 海水运动
C. 气候变暖 D. 人类活动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源自陆变迁典型例题读图,完成8-10题
9.有人预言,红海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洋,原因是( )
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②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③张裂拉伸 ④碰撞挤压
海陆的变迁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证据一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证据二
找证据
地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无声书,该图 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 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 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证据二
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全球分六大板块 和若干小板块。 在板块交界处, 或碰撞挤压, 或张裂拉伸, 地壳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陆→海
板
形成(裂谷 )、(海洋 )
块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点击“箭头”可以超链接到动画演示
海水侵入,形成海洋。 裂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 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火山喷发
地震
亚欧板块
美 洲Biblioteka 板非洲 板 块
印 度
太平洋板块 块
洋板 块
南
极洲
板
块
世界大上点洋的击洲几火“的山乎椭、澳圆全地”大部震超利位集链亚于中接大海分到陆洋布板位在的块于板是运哪块动哪的个交个分板界板析块块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 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地震带来的灾害
东京大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练习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海岸发生6.0级地震的两大板块是( B )。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免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海陆变迁的实例
红海的形成与扩张
总结词
红海的形成与扩张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变迁实例,它展示了地球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巨 大影响。
详细描述
红海的形成起始于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的分离,导致海水涌入裂谷并形成了现今的红 海。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继续扩张,这主要是因为非洲板块相对于阿拉伯板块向北移 动,使得红海两侧的地壳逐渐分离。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红海本身的形态,还对周边地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海陆变迁的启示
人类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历程
古代神话与传说
01
古代人类通过神话和传说表达对海陆变迁的认知,如大禹治水
等故事。
地理学发展
02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等有更
深入的了解,逐渐认识到海陆变迁的现象。
科学研究与发现
海岸线的变化
总结词
海岸线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它受到多种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海岸线变化包括海滩侵蚀、沙洲形成、海 平面上升等现象。这些变化受到风、水、 潮汐、冰川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海岸线的稳定性面临挑战,这不仅影响 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对人类社会和经 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未来海陆变变迁的研究,结合地球科学理论 和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未来海陆变化进行预测 。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陆的变迁》PPT名师课件1

海
陆
从世界地图上
变
得到的启示
迁
板块运动
陆)
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魏格纳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学说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 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汶川地震的成因:
位于 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地处亚欧 板块 与 印度洋板块 的交界处,地 壳比较 活跃。
陆→海
板
形成( 裂谷)、( 海洋)
块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点击“箭头”可以超链接到动画演示
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 板块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可能是巧合吧, 除非……
❖仔细观察下图,请作出合理的解释?
古生物化石
相邻大陆的古生物化石、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说明它们原来曾经是 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海牛和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那么它们是怎样到达大洋彼岸的呢?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1、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 的
•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海陆的变迁ppt课件

在我国东部海 域的海底,人们发 现了古河道和古森 林等遗迹。
说明这些地区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或海平
面上升而成为海洋。
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
荷兰的围海造陆
荷兰围海造陆, 这是人类活动造 成的海陆变迁。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 海北口两岸,使4 000平方千米的 须德海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 域被改造成陆地。
板块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 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
比较_稳__定_; 板块与板块交
界的地带,地壳比 较_活__跃_。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
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峰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升高。
珠穆朗玛峰、 红海、地中海 位置示意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读珠穆朗玛峰、红海、地中海位置示意图,试用板块运 动的观点,对图示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1.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隆升? 珠穆朗玛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面不断隆起,珠穆朗玛峰不断隆升。
“鱼龙”化石
“鱼龙”化石
“鱼龙”复原图
“鱼龙”化石被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脉海 拔4 800米处,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 为何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呢?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沈括与海陆变迁(课件)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对于科学
和技术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沈括与海陆变迁的关系,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相互转变的过程。
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沈括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沈括在地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工作。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详细描述了
海洋、河流和湖泊的科学家。
他创立了江宁考工记,这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各地地理、气候和水利的巨大工程手册。
在这部著作中,沈括系统地描述了中国的河流、山脉和湖泊,对人们对地球表面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通过他的工作,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进一步认识到海陆变迁的过程。
其次,沈括在科学观察和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和
观察,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总结了很多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
他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地质变迁的观察和假设,这些都对后来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启示。
沈括的实践精神和科学观察的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海陆变迁的过程非常重要。
此外,沈括还发明了许多科学仪器,为研究海陆变迁提供了工具。
他发明了水
钟和水磨,这些都是利用水的流动来驱动机械的仪器。
这些发明的应用使得人们对水的流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通过沈括的发明,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最后,沈括的发现和理论对于海陆变迁的解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提出了
一种关于海陆变迁的观点,即地壳运动是导致海洋和陆地变迁的原因。
他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活动的,有时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难,这些都是导致海陆
变迁的原因。
沈括的这个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沈括的贡献对于我们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他在地理、科学观察和实践、科学仪器的发明以及理论解释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工作。
通过他的努力,人们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应该向沈括学习,继续研究和探索海陆变迁的过程,为人类对地球演化的了解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