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诗心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0课:水墨诗心(12)-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0课:水墨诗心(12)-湘美版

教 1、选诗句(分析诗意)
师 2、想象构思(诗境)
示 范
3、确定主体
4、精心构图(注意主次、前后、大小、疏密等关系)
明 5、大胆用笔
确 方
6、题诗

作业任务:
请根据自己熟悉的一句古诗,运用中锋、侧锋、 勾皴点染等笔法画一幅水墨画,在本节课内完成。
要求:1、画面中主体突出,画面要完整,构图要有 疏密、 前后遮挡、大小、方向、远近等关系。 2、墨色要有深浅变化。 3、画面体现诗的意境。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水墨诗心
————诗情画意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思考:这绕 表达高远的意境 ,近处的树和人 表达了诗句中的 趣味,让人仿佛 也向往隐居山林 的生活。
二 1、在你们所学的古诗词中,你有没有读到过
展 开
意境很美的一首诗?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


谈 2、你会将这句诗想象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形式表现出来,你会如何来表现画面? 画些什么?

2、画面中没有蛙,何来蛙声?

(小组讨论)

诗和画都妙在一个“出”字。山涧泉水自远处而来,

湘教小学美术五下《第10课水墨诗心》课件

湘教小学美术五下《第10课水墨诗心》课件
欣赏中国画
用一句话说说下面两幅画的区别
“国画”知识知多少?
任务:欣赏20-21页的国画 议一议是怎样画出来的?
流程:自学1+组学3+展示3 评价:全员参与,学态良好
什么是国画?
•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
区别于‘西洋画’)。
• 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 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
•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 重解剖学。
•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 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 (五)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 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
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用墨和水融合画出不同浓淡(黑、白、 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文房四宝
砚笔
作业:
P20页——活动1
(23分钟)
先勾线后填色 先铺色后勾线
画螃蟹的步骤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 著重要地位。
中国水墨画是以恬淡、优雅、隽永为
特征的。中国历代文人们,努力使自己 的作品,充满一种远离尘世的、高远的 贵族气息。
动物题材也一直受到国画家们的重
视,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国画表现动物的 大量作品和丰富的技法。
中 国 画用 笔方法
中锋,逆锋,侧锋,藏锋
纸墨
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 统特色。
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
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 作出的绘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比
任务:水墨动物画和西洋动物画有什么 区别?

水墨诗心

水墨诗心
水墨诗心
“秋风吹下红雨来”出自清
初画僧石涛的诗句,这句 李 诗用了比喻手法。 可 染 用漫天飞扬的红叶表现风和 雨。
秋 风 牛用重墨,使主体突出, 吹 画上落款题诗让诗意 与画意更相得益彰 下 红 雨 来
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没有青蛙。何言蛙声?
诗、画就妙在一个 “出”字。山涧泉 水自远处来,小蝌 蚪在湍急的水流中 欢快的游动着,告 别了它们的妈妈, 自然让人联想到蛙 和蛙的叫声,可说 是意在画外。 画面墨块和线条交 相呼应,营造出欢 快热闹的气氛。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欣赏.ppt
松 柏 高 立 图 ・ 篆 书 四诗与画意 境吻合。
• 画面通过湿润的墨色来表 现晨露中梅树婆娑的姿态, 用虚实表现梅枝环绕明月, 主次有序(虚实相生)。
小篷船 潘天寿
春水归舟 张大千
你能用文字表述潘天寿《小篷船》和张大千《春水归舟》 两幅画表现的意境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写画水墨画的诗句

描写画水墨画的诗句

描写画水墨画的诗句1、《题画梅》清代:李方膺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释义:挥毫纵横,水墨淋漓,那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2、《画鹰》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释义: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3、《题画》明代:沈周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释义:拄着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4、《金陵图》唐代: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释义: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5、《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代:纳兰性德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释义: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小学美术_水墨诗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水墨诗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水墨诗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事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3.使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教学重点:领会蕴藏在华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教学难点:领会蕴藏在华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范作微课、挂图、国画用具(毛笔、笔洗、毡垫、国画颜色)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发情趣1、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这是一首诗,同时也是一则小谜语,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谁能第一个猜出谜底——“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则谜语,那谜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画2、师: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诗情画意的美好境地,领略这水墨画带给的独特意境。

播放视频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在刚才的观察当中看到了什么?真好,如果你要用一首诗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那么这首诗是哪首呢?生:背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吧:多美的一首诗啊,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结合,相得益彰,美轮美奂,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水墨诗心》出示课题二、欣赏名家作品,体验诗画结合的妙处:3、师: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作品,这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老先生画的,如果这是你的一副作品,你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学生回答我们看一下李可染先生给自己这幅画起了个什么样的名字。

课件出示:“秋风吹下红雨来”教师简单分析作品4、师:看到李可染老先生这幅作品后,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当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与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是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到齐白石家里做客,从案头拿起来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在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来让齐老先生画,老舍知道用画来表现听觉感受的东西,难度很大,同学们,如果你是齐白石老人,你会画些什么呢?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生:讨论回答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齐白石是怎么画的?(课件展示作品)这幅作品,没有看到青蛙的影子,但似乎听到了青蛙的叫声,正符合“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

远程研修评课

远程研修评课

远程研修评课第一篇:远程研修评课远程研修评课制作图表1、本课教学思路清晰,从导入到任务布置,到新课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实际的操作效果较好,基本能达成课堂预设的目标。

利用歌曲《年轻的朋友在一起》的自我介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利用任务《学生作品》找不足引导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后利用《当堂测试》完成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检测。

2、从课堂结构的安排上看,时间上设计得比较合理。

给与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

不足之处:各环节间的过渡也略显不自然。

教师的语言如果更富有激情,效果会更好一些。

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如果在学生自我介绍的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让大家“猜猜我是谁”,不知是否能让课堂气氛更热烈一些呢?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优点:1、老师引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导入课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任务的设置也都是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学生既能学习到操作技能,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利用微课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再加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对新知识得以消化吸引。

3、教师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对新知道的掌握印象深刻。

不足之处:1、这节课是在教室上的,学生没有电脑,要是在微机室人手一台电脑,学生可以自己去上网获取一些信息,进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太简单,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课堂实录】_影片剪辑_信息技术_初中_范文红_3706860058 优点:1、新课前学生金山打字通练习打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还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有利用课堂效率的提高。

2、课堂导入引用梅花盛开的动画,学生兴趣极高,教师及时的用梅花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好。

3、利用自做网站贯彻整个课,学生学习起来方便,效率高。

4、为帮助学生自学,教师提供了多种自学工具支持,如:网站、学习助手、微课等。

5、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水墨诗心》课件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水墨诗心》课件

*看款识:蛙声十
里出山泉
* 围绕主题拓展想
象。
1864 1957
*看画家创作意图。 *看整体效果:笔
墨、线条疏密等。

《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清.查慎行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齐 白 石 ( - )


诗和画都妙在一个“出”字。 山涧泉水自远处来,小蝌蚪 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的游动 着,告别了他们的妈妈,自 然让人联想到蛙的叫声。画 面墨块和线条交相呼应,营 造出欢快热闹的气氛。
( 中 国 画 ) 吴 昌 硕
梅 花 月 影 图 轴
1903
吴昌硕(1844--1927),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 (今湖州市安吉县) 人,是晚清著名画家、 书法家、篆刻家,为 “后海派”中的代表, 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 社长。 吴昌硕与虚 谷、蒲华、任伯年齐 名的“清末海派四 杰”。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中国的诗和画都善于寄情于物,寓景于情,借自然之景,写心中之境,表达人的 情感。这幅画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的句子为主题,画
画面没有表现篱笆和青草, 款识和画面相辅相成,诗 书画印融为一体。
五月石榴红似火
石鲁
泼辣的笔墨、充满张力的线条营 造出火红热烈的气氛。
南齐“谢赫六法”(画品)
一、气韵生动: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 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 是“六法”的灵魂。 二、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 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三、应物象形: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 四、随类赋彩:是说着色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五、经营位置:构图 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学习绘画艺 术的方法:临摹。

水墨诗心》教案

水墨诗心》教案

水墨诗心》教案教材分析:水墨诗心》是XXX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研究领域,以欣赏活动为先导,帮助学生更细致的体会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法,并在对诗画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尝试体验,培养对诗画的兴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从欣赏名家作品开始,通过三幅名画家作品,获得感受和方法。

在赏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画面的气氛、选取景物的表现意义、表现手法。

为画作命题或找出相应诗句,表达自己的理解。

在尝试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建立在诗句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画面。

教学目标:1、运用绘画知识和文学知识,感受分析中国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与景圆满结合的艺术意境。

难点:通过欣赏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画一体的意境表现方法,并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对画作意境的理解及尝试绘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范绘画。

老师用名诗中的景物进行绘画。

2、猜一猜。

老师画的这幅画来自于我们熟悉的那句古诗?3、引出诗情画意。

从老师的画中读出了诗句,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意境。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水墨诗心》。

4、板书课题。

二、欣赏1、PPT出示《秋风吹下红雨来》。

A、询问学生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画了些什么?B、假设你是这位骑在牛上的牧童,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是什么样的心情?C、揭示作品名称。

画家用什么来表现“风”和“雨”?作品名称提供了哪些信息?D、画家用什么笔法来表现这茂盛的树林、如雨般的落叶?(中锋、侧锋表现树干,点画法表现落叶)E、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发现?(浓淡不同,表现近实远虚,干湿变化来表现树木的纹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画 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法
中锋,逆锋,侧锋,藏锋


文房四宝


作业:
P20页——活动1
(23分钟)
先勾线后填色
先铺色后勾线
画螃蟹的步骤
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 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 作出的绘画。
比一比
任务:水墨动物画和西洋动物画有什么 区别? 流程:自学1+师讲3 评价:仔细听、认真看
•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 显著。 •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 重透视法。 •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 重解剖学。 •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 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 (五)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 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 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用墨和水融合画出不同浓淡(黑、白、 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 著重要地位。 中国水墨画是以恬淡、优雅、隽永为 特征的。中国历代文人们,努力使自己 的作品,充满一种远离尘世的、高远的 贵族气息。 动物题材也一直受到国画家们的重 视,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国画表现动物的 大量作品和丰富的技法。
欣赏中国画
用一句话说说下面两幅画的区别
“国画”知识知多少?
任务:欣赏20-21页的国画
议一议是怎样画出来的?
流程:自学1+组学3+展示3
评价:全员参与,学态良好
什么是国画?
•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 (区别于‘西洋画’)。
• 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 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 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 统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