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2024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新版)湘教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土地资源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土地资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土地资源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经验,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观后感或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推荐相关材料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这次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矛盾和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word文档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知道人多地少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现状,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4.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P59第一二小节,说一说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原因是什么?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2.[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略 (请学生回答)【板书】一、人多地少完成P59活动题1-3题。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
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土地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知道人多地少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现状,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图表资料及身边实际,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探究其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新授】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合作探究: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有关)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读P65页1-3段,说一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小组合作,全班汇报。
板书中国的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二、类型齐全:1.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林地、草地。
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草地所占比重较大,而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三、区域差异显著: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八年级上册湘教版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设计

1.重要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二)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1.利用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2.构成特点:中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其中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3.空间分布不平衡(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2)林地: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 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质量差别很大(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探究中国土地资源分布(1)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还是西部非季风区?答案: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答案: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3)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南(横断山区)、东南(武夷山)山区。
(4)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答案:内蒙古高原东部和青藏高原。
归纳总结: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草地与耕地的分界线,该线以西是草地,以东是耕地;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该线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二、课堂检测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保护不当,破坏严重C.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D.类型齐全,各类所占比例不合理2.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我国面积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难利用土地3.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耕地—东北平原B.耕地—塔里木盆地C.草地—华北平原D.林地—内蒙古高原4.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严重,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破坏的是( )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是因为(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口多,耕地少三、课下作业1.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标对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色。
二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构成部分。
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散布不均”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企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种类和散布以及人类面对的诸多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需性和急迫性,进而培育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己做起的必需性。
三教课目的1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种类和散布,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种类散布图理解人类所面对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剖析理解我领土地资源散布差别的原由。
4知道我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举措四教课方案。
(一)教课任务 1 人多地少 2 种类齐备 3 地区差别显然 4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教课活动。
1自学活动预习任务一阅读教材“人多地少”一框内容,达成以下问题1中国的基本国情是2达成课本第 66-67 页活动题预习任务二达成课本第预习任务三预习任务四2 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种类齐备”一框内容,达成以下问题68 页活动题阅读教材“地区差别显然”一框内容,达成课本第70 页活动题阅读教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框内容,达成课本第1中领土地资源主要种类及质量差别72 页活动题2 中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举措3 拓展活动读下边“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散布图(1)我国耕地主要散布在 ________部________区。
大概以 _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以________(耕地)为主,以南以________(耕地)为主。
(2)上述耕地散布特色的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域般配能否合理?_________。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要紧特点;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要紧种类及分布;3.明白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差不多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树立什么缘故要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2.明白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1.“人多地少”是我国差不多国情;2.明白得什么缘故要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1课时。
方法和过程: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把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要紧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
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依旧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差不多国情。
板书:人多地少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看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什么缘故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往常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
②学生运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关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草地0.30 世界0.50 (60℅)林地0.15 世界0.60 (25℅)③通过运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农业用地
林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
2、类型齐全
3、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4、人均占有量少
5、分布不均
三、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
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其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学习任务,准备好问题清单。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呈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资料。
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
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
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2.草地的分布3.林地的分布【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
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
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
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
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
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
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
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
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
概括同学们的发言: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
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反思1.土地资源的利用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
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