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 件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同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异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16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
说学情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第二块内容。
学生在研究15课中国的国防建设后,自然清楚本课所学是外交内容。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以及美国霸权主义认识有限,所以教学过程教与学中存在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通过研究万隆会议上XXX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4)了解XXX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说史,使学心理解我国为何实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为何提出”求同存异“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阐发历史题目的能力。
(2)通过引用史料,使学生学会或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去理解“宁静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目标提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XXX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从而滋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研究,认识我国提出的宁静共处五项原则发生的广泛的经济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
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分歧和XXX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阐发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表格式)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当堂检测
2.(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 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 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再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 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另起炉灶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
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 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时间:1955年 (3)地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苏联的对华态度:认可和帮助)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帝国主义态度:敌视)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美国 第七舰队开进 台湾海峡,阻 止解放军攻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 交态度;
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掌握“求同存异”方针。 4.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
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4.“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
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B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不平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集体备课初稿)郝斌中学姚菲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本课承上启下,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就,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作用。
②简介万隆会议的过程,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③说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④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成就的异同,说出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⑤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以及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
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在“三四五教学模式”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
辅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示、设疑进行启发诱导以及教师的精讲点拨。
适当采用比较教学法。
学生学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视频《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二)学习新课【展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有哪些内容?3、万隆会议何时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方针?各组派组员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余在组内互相交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 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等。
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 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的落后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外交政策。周恩来同志倡导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 断提高。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新中国的外交仅仅是个好的开始,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让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性,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作用
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
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推动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
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合作探究
任务三
【合作探究】 1.观看教学视频:万隆会议。 (1)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个方针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3)提出这个方针的意义及“万隆精神”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学习,归纳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
1.回顾建国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识读《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 形势图》,概括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政治:我国面临的是无尽的屈辱和历代
国 内 环
反动政府留下来的许多不平等条约。 经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需要一个和
境
平的国际环境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安定民生,巩固胜利。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合作探究
(2)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个方针中 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求同存异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
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合作探究
(3)提出这个方针的意义及“万隆精神”是什么?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材料
中国的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 他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 惧和不满,加上边界等敏感问题,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迫使党和 国家的领导人开始想办法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国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际 环
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实行军
境
事封锁和禁运。
合作探究
2.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观看视频说出毛泽东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材料: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 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 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 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 系。
合作探究
1.观看教学视频:万隆会议。 (1)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
代表团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 号飞机被特务机关安置了炸弹, 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 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遇难。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 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 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 活动。
积极主动的走出去
合作探究
3.阅读教材及结合材料,讨论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怎样完善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 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1953年12月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 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 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提出:1953年底
完善:1954年
合作探究
4.阅读教材82页材料研读,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归纳它 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1
内容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
知识结构
政策和策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2. 观看视频说出毛泽东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播放课件素材—影音资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一边倒。
成绩
中苏建交。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
同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主学习
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 检测试题,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 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 的方针等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回顾建国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识读《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概 括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2.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策略;观看视频说 出毛泽东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3.阅读教材及结合材料,讨论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怎样完善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4.阅读教材82页材料研读,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归纳它对推动国际关 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我 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 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 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合作探究
2.通过本节课学习,归纳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 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 正确的外交政策;
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等。
导入
这是一张反映晚清外交的漫 画,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学习过的 近代史,用几个词来形容旧中国 的外交。
屈辱 不独立 不平等┉┉
第16课
人教版
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 础知识; 目标2:回顾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的局势及观看视频,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内容,认识到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重点、难点) 目标3:观看视频,说出万隆会议召开前与会议中面临的困难,理解“求同 存异”方针的含义,归纳万隆精神的内涵;分析概括新中国初期取得重大的 外交成就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