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合集下载

《解剖生理学》课程介绍

《解剖生理学》课程介绍

《解剖生理学》课程介绍课程代码:PHAR1007 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生理学部分)(Anatomy and Physiolgy)生理学时数:45(理论27,实验18)学分数:2.0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春季)授课对象: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药学等专业课程总体情况: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为医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生理学部分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教学目标:生理学为医药类专业后续课程学习、今后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生理学部分(45学时)包括理论课(27学时)和实验课(18学时)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讲述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细胞、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感官、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和调节;实验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其内容覆盖主要的生理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

教学方法: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工作、科学史话、科研方法和与专业有关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开展双语教学(英语为主、汉语为辅),配备双语生理学导读教材、双语课程网站等,实施双语考试。

教学特点:实施双语授课、双语考试,突出重点,紧扣临床,反映前沿,学以致用。

双语教材:Yan Ji anqun & Wu Bo wei. TEX TBOOK OF P HYSIOLOGY, S cien ce P ublishingCo mpan y, 2006.课程教材:岳利民、崔慧先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版)(配光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实验指导教材:谢可鸣等主编:机能实验学(双语),高教出版社,2014先修课程: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代码:PHAR1007 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解剖学部分)(Anatomy and Physiolgy)解剖学时数:45(理论27,实验18)学分数:2.0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春季)授课对象: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药学等专业课程总体情况:人体解剖学主要学习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解剖生理学 生理部分(40学时)大纲

解剖生理学  生理部分(40学时)大纲
四、尿液的排放
思考题
1、尿生成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2、静脉滴注大量大量生理盐水时,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何谓肾糖阈?何谓渗透性利尿?
第九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自学)
第十节内分泌(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激素的概念。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熟悉:激素的分类、作用特征。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肾上腺髓质、胰岛的内分泌。
熟悉:消化的基本方式。小肠的运动形式。神经、体液因素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了解:口腔内消化。胃排空的机制。大肠的功能。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
一、概述: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
二、口腔内消化。(自学)
三、胃内消化。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自学)
六、吸收。
七、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了解:激素作用的机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一、概述:激素概念,分类,作用特征,作用机制。
二、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腺垂体。神经垂体。
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四、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
熟悉: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及生理意义。心肌收缩的特点。心音。在心动周期各时相左心房室压力、容积和瓣膜启闭变化。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静脉回流及影响因素。
了解:微循环血流特点与功能。
教学内容
一、心脏: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
二、血管:各类血管的功能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2、散热的主要部位在哪里?人体主要有哪些散热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药学预修要求: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了解人体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药物的研制、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是一门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应注重形态和机能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则应充分利用模型、实物、计算机等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的知识联系,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纲的使用说明: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该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4.5学时(讲课2.5学时,实验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解剖与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解剖与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英文与中文内容对应)
The important aims oflife science researches areto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e andmorphologyof humanbeings,andtounderstandtheprinciplesand mechanisms invariousbiologicalactivities.AnatomyandPhysiologreveals the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the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y of diseases.The course -“AnatomyandPhysiolog”,aims to introduce the normal structuresand biologicalfunctions of different systemsin human beings onmulti-scalelevel(cell-tissue-organ-system-whole body), and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sand mechanisms of differentbiologicalprocesses.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dysfunctionand imbalanceinduced bypathological variations are also introduced.The contentsof this courseinclude:the basic structure of cells, cellular bioelectric mechanism, and the material transport via cellular membran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eight systems in normal human beings, including the motion system, circulato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and et al; based on the neural and humoral regulations, we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 a overall whole human body. This course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on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o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 ofbiologicalactivities. The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 affects and pathogenesis mechanisms on humans in the future.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12502 课程总学时 /学分: 72/4(其中理论 36 学时,实验 36 学时)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 体机构及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阐明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 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正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运 动、循环、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等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完成生命活动的各项生 理过程。
第四节 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二、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 三、淋巴循环的意义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教学要求: 掌握血液循环的意义,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组成和功能,熟悉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原理、心动周期中心 肌兴奋性的变化、动脉血压;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方式;了解淋巴循环和部分器 官循环的意义。 教学重点: 心脏和血管的组成和功能,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压。 教学难点: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原理、心动周期 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动脉血压 第七章 呼吸系统( 2 学时) 第一节 呼吸器官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和胸膜腔 第二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一、呼吸运动 二、胸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呼吸气体的交换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三髓的内部结构。 2. 脊神经:脊神经的数目、成分;脊髓的主要功能。 二、脑和脑神经 1. 脑:脑的位置和组成;脑干、间脑、小脑、大脑 2. 脑神经:顺序和名称、分布区、主要功能 3. 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屏障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 特异性投射系统 2.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 4. 内脏感觉 二、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功能 1. 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2. 脑干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 3. 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4. 大脑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自主神经系统 2.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 内脏脑及情绪的神经基础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1. 条件反射 2. 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3. 觉醒和睡眠 4. 学习与记忆 5. 大脑联合皮质与认知 教学要求: 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掌握神经细胞的兴奋和兴奋 性、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兴奋在神经干传导的特征,了解化学性突触 传递的方式及特点、神经元间的联系及活动,了解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了解神经系 统各部分的组成,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和高级功能。 教学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

大学解剖生理学教案

大学解剖生理学教案

大学解剖生理学教案教师姓名:XXX教学科目:解剖生理学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组织结构、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的特点以及其在维持生命和发生疾病中的作用。

2. 掌握人体各系统主要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描述其相互作用、协调和调节的机制。

3. 能够解释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一些常见的疾病。

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1. 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和方法。

2. 人体组织结构、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的特点和分类。

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组织学与胚胎学1.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 组织学基本技能: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技术、光镜下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

3. 胚胎学基础知识:受精、分裂、胚胎发生、器官形成。

第三节: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分布、组织结构、功能分区和神经元的结构。

2. 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输入、输出、调节和整合机制。

3. 神经传递机制、神经调节和协调机制。

第四节: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方式、分布、组织结构、荷尔蒙的分类、作用机制。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3. 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临床应用。

第五节: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 循环系统的心血管、血管、血压调节和代谢调节机制。

3. 循环系统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常见病、血管疾病等。

第六节: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呼吸的形式和机制。

2. 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血气交换。

3. 呼吸系统的应用:人工呼吸、呼吸治疗等。

第七节:消化系统1.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分泌物和消化吸收机制。

2. 消化系统的饮食与健康、胃肠疾病、营养不良等。

3. 消化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内镜、手术等。

第八节:泌尿系统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 形成和排泄尿液的机理和组成。

3. 血液和尿液的生化分析、肾脏功能检查等。

《解剖与生理(2)》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解剖与生理(2)》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授课语言(LanguageofInstruction)
全中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Prerequisite)
后续课程
post
课程负责人(Instructor)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中文)(Description)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解剖学与生理学共同深入探讨了人体在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层面的正常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了解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其主要生理过程和机制。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定量方法,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应用于解决基于生理学原理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血液循环(3)-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力学
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5.微循环
6.组织液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掌握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及血压;动脉血压;精脉血压
2
课堂授课
随堂测验

LO1-3
第八章
血液循环(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1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2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对应课程目标& &CourseObjectives
章节
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
学时
教学形式
作业及考核要求
课程思政融入点
对应课程目标
示例:
第一章
血液(1)-血液生理概述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理化特性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第三章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16学时)第一节概述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03-04)第一部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6学时)第一节细胞教学内容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二、细胞的增殖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第二节基本组织教学内容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四、神经组织教学要求掌握: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2.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3.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熟悉:1.各种上皮细胞的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3.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第三章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16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人体的解剖方位及术语教学要求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第二节运动系统教学内容一、骨与骨连接二、肌教学要求掌握:1.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2.关节的基本结构;骨骼的分部与组成;了解: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2.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3.肌的形态与功能、全身肌的分布。

第三节消化系统教学内容一、消化管二、消化腺三、腹膜教学要求掌握: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肝的位置;3.胰的位置、分部;熟悉:1.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2.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3.腹膜的概念第四节呼吸系统教学内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组织结构二、胸膜和胸膜腔三、纵隔教学要求掌握:1.呼吸系统的组成;2.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3.鼻旁窦的名称;4.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5.肺的形态、位置、分叶;6.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第五节泌尿系统教学内容一、肾二、输尿管、膀胱、尿道教学要求掌握: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3.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第六节生殖系统教学内容一、男性生殖器二、女性生殖器教学要求了解:1.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2.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第七节循环系统教学内容一、心、血管系统二、淋巴系统教学要求掌握:1.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2.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3.心的形态、位置;4.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熟悉:1.心的传导系统;2.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了解:心壁的结构第八节神经系统教学内容一、脊髓和脊神经二、脑和脑神经三、自主神经系统四、感觉传导通路五、运动传导通路六、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和脑屏障教学要求掌握:1.神经系统的组成;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3.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4.脑的分部;5.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6.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7.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8.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9.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10.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熟悉:1.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2.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了解:1.脊髓的内部结构;2.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3.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4.锥体外系;5.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第九节皮肤教学内容皮肤的组织结构特点和附属器教学要求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第四章人的基本生理功能(6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生理功能教学内容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二、细胞膜受体三、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四、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教学要求掌握: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二、刺激、兴奋、刺激阈和兴奋性的概念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四、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熟悉:一、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二、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一、细胞膜受体的概念;二、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第二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内容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四、内环境与稳态五、反馈概念教学要求掌握: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熟悉:1.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2.反馈的概念第五章血液(4学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教学内容一、血液组成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教学要求掌握: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了解:1.体液分布概况;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教学内容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教学要求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第三节血液凝固和止血教学内容一、血液凝固二、体内抗凝血作用三、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教学要求掌握:1.凝血过程;2.纤维蛋白溶解及生理意义了解:1.生理性止血2.抗凝和促凝的因素第四节血型和输血教学内容一、血型和红细胞凝集二、输血的原则教学要求掌握:ABO血型系统了解:1. Rh血型系统2.输血的原则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10学时)第一节心脏生理教学内容一、心的泵血功能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四、体表心电图教学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的概念;2.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3.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心脏瓣膜的活动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5.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6.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7.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熟悉: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2.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3.自动节律性4.心电图各波的意义了解: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2.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第二节血管生理教学内容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微循环四、组织液的生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要求掌握: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2.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熟悉:1.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3.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了解:1.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2.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教学要求掌握: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3.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了解:1.心血管中枢;2.化学感受器反射;第四节血量的调节教学内容血量及其调节教学要求掌握:血量了解:血量的调节第五节器官循环教学内容一、冠状循环二、脑循环教学要求掌握: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第七章呼吸生理(6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一、呼吸的概念二、呼吸的过程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第二节肺通气教学内容一、肺通气的动力二、肺通气的阻力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教学要求掌握: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熟悉:1.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2.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3.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了解:1.胸膜腔2.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3.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第三节气体交换和运输教学内容一、气体交换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教学要求掌握:1.气体交换过程2.氧的化学结合熟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了解: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二、呼吸调节掌握: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了解:1.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2.肺牵张反射的概念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6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一、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三、消化腺及其分泌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教学要求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了解:1.消化的方式2.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3.消化道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二节消化道的运动教学内容一、咀嚼和吞咽二、胃的运动三、小肠的运动四、大肠的运动教学要求掌握:1.胃的运动形式2.胃的排空及其调节了解:1.咀嚼、吞咽、呕吐2.小肠的运动形式第三节消化液的分泌教学内容一、唾液二、胃液三、胰液四、胆汁五、小肠液教学要求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熟悉: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了解:唾液和小肠液的分泌第四节吸收教学内容一、吸收部位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要求掌握:1.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2.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第九章能量代谢与体温(4学时)第一节能量代谢教学内容一、能量的来源和利用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率教学要求掌握:基础代谢率概念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第二节正常体温及其波动教学内容一、体温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二、体温的正常波动教学要求了解:正常体温及其波动范围第三节体温调节教学内容一、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二、温度感受器三、体温调节中枢教学要求熟悉:体温调节过程了解: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第十章尿的生成与排出(7学时)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与血液供应教学内容一、肾的功能解剖二、肾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教学要求掌握: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了解:肾脏的结构特征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教学内容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二、肾小管、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教学要求掌握:1.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肾阈)了解: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教学内容尿液浓缩的结构基础教学要求了解: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第四节肾对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教学内容一、肾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二、肾在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教学要求掌握: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第五节尿的排放教学内容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二、排尿过程教学要求了解:排尿反射第十一章神经系统(12学时)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学内容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三、神经递质教学要求掌握:1.神经递质的概念和种类;2.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了解:1.神经纤维传导特性;2.神经纤维的分类;第二节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学内容一、反射中枢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中枢兴奋四、中枢抑制教学要求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和抑制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教学内容一、丘脑的感觉功能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三、内脏感觉与痛觉教学要求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原芸、李臣鸿、黄瑛、陈祖建
一. 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Anatomy and Physiology
二. 课程编码0702761
三. 学时与学分64学时 / 4学分
四.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五. 课程教学目标
1.解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及实验动物大体解剖构造,掌握基本组织、器官组织的基本特点,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尤其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术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解剖学理论课部分(24学时)
●绪论(2学时)
分类、历史、学习的必要性、生物工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变异和畸形定义;
解剖学的未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运动系统(2学时)
骨学
骨连结
肌学
●呼吸系统(1学时)
呼吸道

胸膜
纵隔
●循环系统(8学时)
心血管系统(心脏2学时;动脉2学时;静脉2学时;微循环1学时)
淋巴系(1学时)
●泌尿系统(2学时)

输尿管道
●神经系统(8学时)
脊髓和脊神经(2学时)
脑和脑神经(2学时)
神经传导路(2学时)
内脏神经(2学时)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内分泌系统(1学时)
内分泌腺的特点、组成及主要功能;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体和垂体的形态、位置及主要功能,组织结构。

生理学理论课部分(40学时)
●绪论(2学时)
人体的基本功能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细胞的基本功能(4学时)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学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传播 (2学时)
神经纤维的功能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神经系统(10学时)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枢抑制(2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学时)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2学时)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2学时)
●血液(2学时)
体液与内环境概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型
●血液循环(10学时)
心脏生理(心肌生物电2学时;心脏射血2学时)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2学时;微循环2学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学时)
●呼吸(6学时)
肺通气 (2学时)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2学时)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2学时)
●肾脏生理(6学时)
肾的结构与肾血液循环的特征(2学时)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2学时)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2学时)
肾脏对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
八. 教材及参考书
1. 姚泰生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龚茜玲钱梓文生理学(第二版)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3. 周衍椒张镜如生理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系统解剖学(第二版--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神经解剖学(曾小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 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