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两大观点如下:
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
它反对片面或孤立的观点。
发展: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由状态组成,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生命必然毁灭,没有毁灭就没有生命;旧的东西灭亡了,就意味着新的东西产生了。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这些规律和范畴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把握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基本属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矛盾性质和矛盾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把所有矛盾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犯错误。
3.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
这五大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生着变化。
这种质量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产生的。
质量互变的概念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形态会被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是彻底的消失,而是通过新事物的产生而得到肯定。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它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超越自身的。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冲突的两个方面,冲突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进展在于自身的冲突运动,冲突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别性(共性和共性、确定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进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肯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头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预备,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进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进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确定和否定两方面冲突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进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进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进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进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行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规律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进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打算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需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行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详细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肤浅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蔽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行分割。
缘由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缘由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缘由就是缘由,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法的基本范畴

辩证唯物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两大观点如下: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
它反对片面或孤立的观点。
发展: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由状态组成,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生命必然毁灭,没有毁灭就没有生命;旧的东西灭亡了,就意味着新的东西产生了。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组成的(比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含有正负电荷等等。
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从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质量互变:事物的属性有两个属性:质和量。
量是指事物被度量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一个事物成为它自己,并与另一个事物不同的内在规定性。
量变是事物连续的、渐进的、无意义的变化,是事物在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根本变化,是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辩证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源于黑格尔的“肯定—否定—结合”三阶段理论: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处于“肯定”状态的事物会过渡到否定,成为“否定”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从相反阶段到相反阶段的过渡是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之后,食物显然又回到了“正”的状态。
五对范畴如下: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易腐易变的,往往能被感官感知;本质是藏在事物内部的,是事物的普遍方面,是相对稳定的。
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
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比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展现本质,而虚假的表象从背面扭曲本质);同时,本质不能脱离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个或多个现象来表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
矛盾对立双方存在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基本关系,也就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任何矛盾关睥事物都同时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
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只讲斗争不讲同一,只讲同一不讲斗争,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质。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外部的矛盾性。
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作为同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普遍性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实际工作中,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侧面都各有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三是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观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一、两大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全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二者互为基础与反映关系。
2. 唯物辩证法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以量变为质变的辩证规律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矛盾的辨证分析和综合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二、三大规律:1.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新的质变。
2. 总量变化规律:事物的总量变化是通过事物的量变积累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引起新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实现的。
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经过否定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新的事物又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新的否定。
三、五大范畴:1. 联系(或互相对立):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具有对立的矛盾关系。
2. 内部矛盾(或矛盾运动):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或性质):事物的本质和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4. 过程(或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5. 基础和上层建筑:事物的基础是物质世界,而上层建筑是在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是什么关系我不是问是什么?

哲学里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是什么关系我不是问是什么?
哲学的三大规律是:第一,对立统一规律;第二,量变质变规律;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哲学的五大范畴是:第一,现象和本质;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原因和结果;第四,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五,内容和形式。
那么‘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要看清关系,必须要用到《语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这个手法叫做‘类比’,也是《通识教育》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育方法。
我们把‘五大范畴’类比成‘视角’;而把‘三大规律’类比成观察者通过某一个视角要观察的‘物体’;而这个物体的本身同时具备三大规律的特征;那么问题来了,观察者,这个独立于‘物体’外部的存在,他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视觉角度’来看待这个物体,如果从‘内容和形式’角度看,可能这个物体是以‘固态或者液态’的外表存在,这个形态就是‘形式’,那么它是什么内容?也许是‘铁块’也许是‘水’;这就是内容。
那么变换角度看,从现象与本质上看,这个物体具备‘固定形态’比如‘正方体’或者‘没有固定形态’比如‘液态水’,那么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这个物体的‘原子量为56’或者分子形式为 H₂O;呵呵,你懂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
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