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公开课
部编本 第17课 《爱莲说》优质课件 公开课

学习 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积累文言词语。
把握作品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 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作者 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 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为敦颐。北宋著名的唯心主 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 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一生为人清廉刚正、 傲岸不阿,死后谥号“元公”。
找
出
描
中写
国 风
莲 花 的
句
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体态 气味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思考: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莲?
思考:作者是如何评价莲的?
生长环境 高洁;质朴
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众、独善其身
气味 芳香
美名远扬
体态 正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权贵
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是
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
予独爱
君子者
同予者何人 (赞美、遗憾)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是 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
4、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
风度气质 清高、品行端正
自尊自爱、独立高洁、端庄严肃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莲花
富贵者 君子者
思考:仅仅是写花吗?为什么菊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是君子者?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学习荷花的相关知识,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莲花的独特之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学习荷花的相关知识,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爱莲说》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莲花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爱莲说》,掌握课文内容。
(2)收集有关荷花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或黑板报。
(3)准备莲花实物或图片,以便进行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准备:(1)预习《爱莲说》,了解课文内容。
(2)调查收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准备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莲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
(2)引导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荷花的知识,增加对荷花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分析莲花的独特之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莲花。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感悟。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背诵《爱莲说》,观察身边的莲花,写一篇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背诵《爱莲说》。
2. 观察身边的莲花,了解其生长特点和习性。
【爱莲说】优秀公开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的
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
很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3、作者仅仅是写莲吗?仅仅是表达对莲的感情吗?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 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为何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
精品课件
以花喻人
莲花
托物言志
君子
1.出淤泥而不染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生长环境
2.中通外直
2.胸襟磊落、 通达
不蔓不枝 体态 事理、豁达正直
3.香远益清
3.美名远扬
香气
4.亭亭净植
4.志洁形廉、清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精品课件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 贵
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
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之情。
精品课件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写陶渊明正面衬托了君子的形象。
精品课件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写世人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作者的君子之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背诵《爱莲说》全文,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2 教学难点: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道德情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爱莲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感悟。
3.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莲花的品质中汲取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3 讲解法:系统地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4.4 情感升华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爱莲说》的情况,以及对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4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爱莲说》全文及其注释。
6.2 参考资料:关于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的资料,莲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6.4 备课内容:预习课文,准备讲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一、介绍本教案是针对《爱莲说》这篇诗文的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爱莲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以及反映其中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以及创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理解《爱莲说》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3.能够通过阅读分析等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的内涵;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爱莲说》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思想;2.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爱莲说》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1. 《爱莲说》的创作背景•介绍《爱莲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词;•简要叙述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杨慎创作《爱莲说》的动机和目的。
2. 《爱莲说》的情感表达•分析《爱莲说》所表达的情感,如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的赞美等;•通过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作者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3. 《爱莲说》的思想内涵•探讨《爱莲说》中所蕴含的思想,如对人生的理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深入理解《爱莲说》的内涵。
4.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介绍文学鉴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利用文学鉴赏方法对《爱莲说》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五、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爱莲说》的图片或诗词片段,引发学生对《爱莲说》的兴趣。
2.概述:简要介绍《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3.分析:逐段解读《爱莲说》的词句,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4.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遍全诗,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爱莲说》的理解。
5.文学鉴赏:讲解文学鉴赏方法的使用步骤,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爱莲说》。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7.创作呈现: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表达对《爱莲说》的理解和感受。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散文。
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篇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并从中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2、把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3、充分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欣赏本文精炼、间洁、含蓄、深刻的语言之美,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花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花和喜欢各种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花,它又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介绍及题目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他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3、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字注音:蕃淤濯涟亵鲜4、再度课文,结合注释学生自行翻译词句,老师找学生起来逐句翻译。
学生能够翻译时的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激发学生对《爱莲说》这首诗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莲花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分享莲花的生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莲花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莲花的特征。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莲花的了解和印象。
引出《爱莲说》这首诗,并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的诗句和意境。
解读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3 教学活动分配《爱莲说》的诗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释其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莲花代表高洁的品质。
讨论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三章:诗词欣赏3.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爱莲说》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荷花淀上轻舟过,满船香气荷叶罗”。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中景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或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爱莲说》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分发白纸或画纸,邀请学生绘制《爱莲说》中的景象。
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一段关于莲花的描述或感想。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可以用诗词作为台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回顾《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和表达。
5.3 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作品和感受。
总结《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强调莲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爱莲说》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爱莲说》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并简要介绍《爱莲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的生平。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诗歌的特点:形式简洁、意境深远、修辞技巧丰富等。
•介绍《爱莲说》的背景:唐朝时期,大诗人柳宗元曾居住在洛阳的骆山庵,并在那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才子佳人的形象广为人知。
步骤二: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8行,每行4字,共32字。
没有押韵,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简洁性。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比拟(比喻)、排比、夸张、借代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读诗歌表达的意义:崇尚纯洁和平凡的生活,莲花象征美丽、坚韧和永恒。
步骤三:学习朗读(3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爱莲说》,并教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和节奏,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强调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学生跟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改进意见。
•学生分组朗读,通过小组间的互动讨论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步骤四:情感体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爱莲说》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爱莲说》的原文,并分组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纯洁、坚韧和永恒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步骤五:作文练习(30分钟)教师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爱莲说》的主题或思想,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作文。
•明确作文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文章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强不屈。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之 情。
益清,亭亭净
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 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
植,可远观而 观赏但是不能够贴近去
不可亵玩焉玩弄。 玩弄它。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指隐居菊的人花我,认是为花
也;牡丹, 中的隐士;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牡丹花, 是花中的富贵花;莲 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Yī叹词这 里表示 叹息
字音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噫 颐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yī yí
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三、译佳作
结构助词 “的”
水陆草木之
水上、地上
花, 甚 。 值得可喜爱爱的者Fán(指草繁蕃木多)。茂盛,各种草木的花,
晋陶渊明独 唐代
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
《爱莲说》就是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读文本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 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 利的世风。因此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菊、牡丹的作用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莲 : 君 子 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噫!菊之爱, Xiǎn少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
矣。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 爱,人数该是很多 了。
纲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 现 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 是莲花吗?
爱 莲 说周敦 颐 Nhomakorabea一 、 导 新 知
——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杨上尖 万头角 里
天清
然水
——
去出
雕芙
李 白
饰蓉 。,
——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杨红碧 万 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并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
的写作手法。 3、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当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 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志趣高洁 ……
课堂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 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或 某种植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原因。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 何?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 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四、析精华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 分别体现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 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贵 )
香远益清
品德高尚的人。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 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 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 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 的评价如何?
莲
莲花——君子
菊
菊花——隐逸者
牡丹 牡丹——富贵者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 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是花中的隐士。因此 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爱菊。自李唐 喜爱菊花。自从
来,世人甚非爱常 唐朝以来,世上
牡丹。
的人都非常喜爱 牡丹。
我
予独爱莲沾之染(污出秽)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 淤 濯中洗清泥通美涟端丽而外重而而不不直不染,妖,不,里在妖外长清部媚出水挺,来里直它却洗,的不涤不茎受 却 生中沾 不 枝间染 显 蔓贯, 得 ,通、
蔓不枝,香更加远不长枝节,香气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