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本 第17课 《爱莲说》优质课件 公开课

部编本   第17课  《爱莲说》优质课件 公开课
周 敦 颐
学习 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积累文言词语。
把握作品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 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作者 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 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为敦颐。北宋著名的唯心主 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 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一生为人清廉刚正、 傲岸不阿,死后谥号“元公”。



中写
国 风
莲 花 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体态 气味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思考: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莲?
思考:作者是如何评价莲的?
生长环境 高洁;质朴
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众、独善其身
气味 芳香
美名远扬
体态 正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权贵
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是
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
予独爱
君子者
同予者何人 (赞美、遗憾)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是 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
4、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
风度气质 清高、品行端正
自尊自爱、独立高洁、端庄严肃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共有几处写到?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莲花
富贵者 君子者
思考:仅仅是写花吗?为什么菊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是君子者?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学习荷花的相关知识,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莲花的独特之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学习荷花的相关知识,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爱莲说》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莲花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爱莲说》,掌握课文内容。

(2)收集有关荷花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或黑板报。

(3)准备莲花实物或图片,以便进行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准备:(1)预习《爱莲说》,了解课文内容。

(2)调查收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准备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莲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

(2)引导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荷花的知识,增加对荷花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分析莲花的独特之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莲花。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感悟。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背诵《爱莲说》,观察身边的莲花,写一篇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背诵《爱莲说》。

2. 观察身边的莲花,了解其生长特点和习性。

【爱莲说】优秀公开课

【爱莲说】优秀公开课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3、作者仅仅是写莲吗?仅仅是表达对莲的感情吗?
4、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 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为何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
精品课件
以花喻人
莲花
托物言志
君子
1.出淤泥而不染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生长环境
2.中通外直
2.胸襟磊落、 通达
不蔓不枝 体态 事理、豁达正直
3.香远益清
3.美名远扬
香气
4.亭亭净植
4.志洁形廉、清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
精品课件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 贵
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
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之情。
精品课件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写陶渊明正面衬托了君子的形象。
精品课件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写世人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作者的君子之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背诵《爱莲说》全文,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2 教学难点: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道德情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爱莲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感悟。

3.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莲花的品质中汲取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3 讲解法:系统地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4.4 情感升华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爱莲说》的情况,以及对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4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爱莲说》全文及其注释。

6.2 参考资料:关于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的资料,莲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6.4 备课内容:预习课文,准备讲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优秀教案一、介绍本教案是针对《爱莲说》这篇诗文的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爱莲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以及反映其中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以及创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理解《爱莲说》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3.能够通过阅读分析等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的内涵;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爱莲说》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思想;2.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爱莲说》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1. 《爱莲说》的创作背景•介绍《爱莲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词;•简要叙述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杨慎创作《爱莲说》的动机和目的。

2. 《爱莲说》的情感表达•分析《爱莲说》所表达的情感,如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的赞美等;•通过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作者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3. 《爱莲说》的思想内涵•探讨《爱莲说》中所蕴含的思想,如对人生的理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深入理解《爱莲说》的内涵。

4.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介绍文学鉴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利用文学鉴赏方法对《爱莲说》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五、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爱莲说》的图片或诗词片段,引发学生对《爱莲说》的兴趣。

2.概述:简要介绍《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3.分析:逐段解读《爱莲说》的词句,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4.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遍全诗,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爱莲说》的理解。

5.文学鉴赏:讲解文学鉴赏方法的使用步骤,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爱莲说》。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7.创作呈现: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表达对《爱莲说》的理解和感受。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散文。

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篇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并从中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2、把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3、充分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欣赏本文精炼、间洁、含蓄、深刻的语言之美,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花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花和喜欢各种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花,它又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2、作者介绍及题目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他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3、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字注音:蕃淤濯涟亵鲜4、再度课文,结合注释学生自行翻译词句,老师找学生起来逐句翻译。

学生能够翻译时的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激发学生对《爱莲说》这首诗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莲花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分享莲花的生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莲花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莲花的特征。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莲花的了解和印象。

引出《爱莲说》这首诗,并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的诗句和意境。

解读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3 教学活动分配《爱莲说》的诗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释其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莲花代表高洁的品质。

讨论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三章:诗词欣赏3.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爱莲说》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分析《爱莲说》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荷花淀上轻舟过,满船香气荷叶罗”。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中景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或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爱莲说》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分发白纸或画纸,邀请学生绘制《爱莲说》中的景象。

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一段关于莲花的描述或感想。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可以用诗词作为台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回顾《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和表达。

5.3 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作品和感受。

总结《爱莲说》的诗意和主题,强调莲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爱莲说》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爱莲说》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并简要介绍《爱莲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柳宗元的生平。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诗歌的特点:形式简洁、意境深远、修辞技巧丰富等。

•介绍《爱莲说》的背景:唐朝时期,大诗人柳宗元曾居住在洛阳的骆山庵,并在那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才子佳人的形象广为人知。

步骤二: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爱莲说》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8行,每行4字,共32字。

没有押韵,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简洁性。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比拟(比喻)、排比、夸张、借代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读诗歌表达的意义:崇尚纯洁和平凡的生活,莲花象征美丽、坚韧和永恒。

步骤三:学习朗读(3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爱莲说》,并教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和节奏,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强调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学生跟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改进意见。

•学生分组朗读,通过小组间的互动讨论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步骤四:情感体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爱莲说》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爱莲说》的原文,并分组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纯洁、坚韧和永恒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步骤五:作文练习(30分钟)教师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爱莲说》的主题或思想,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作文。

•明确作文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文章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
坚强不屈。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之 情。
益清,亭亭净
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 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
植,可远观而 观赏但是不能够贴近去
不可亵玩焉玩弄。 玩弄它。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指隐居菊的人花我,认是为花
也;牡丹, 中的隐士;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牡丹花, 是花中的富贵花;莲 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Yī叹词这 里表示 叹息
字音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噫 颐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yī yí
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三、译佳作
结构助词 “的”
水陆草木之
水上、地上
花, 甚 。 值得可喜爱爱的者Fán(指草繁蕃木多)。茂盛,各种草木的花,
晋陶渊明独 唐代
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
《爱莲说》就是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读文本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 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 利的世风。因此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菊、牡丹的作用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莲 : 君 子 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噫!菊之爱, Xiǎn少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
矣。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 爱,人数该是很多 了。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 现 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 是莲花吗?
爱 莲 说周敦 颐 Nhomakorabea一 、 导 新 知
——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杨上尖 万头角 里
天清
然水
——
去出
雕芙
李 白
饰蓉 。,
——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杨红碧 万 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并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
的写作手法。 3、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当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 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志趣高洁 ……
课堂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 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或 某种植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原因。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 何?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 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四、析精华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 分别体现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 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贵 )
香远益清
品德高尚的人。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 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 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 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 的评价如何?

莲花——君子

菊花——隐逸者
牡丹 牡丹——富贵者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 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是花中的隐士。因此 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爱菊。自李唐 喜爱菊花。自从
来,世人甚非爱常 唐朝以来,世上
牡丹。
的人都非常喜爱 牡丹。

予独爱莲沾之染(污出秽)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 淤 濯中洗清泥通美涟端丽而外重而而不不直不染,妖,不,里在妖外长清部媚出水挺,来里直它却洗,的不涤不茎受 却 生中沾 不 枝间染 显 蔓贯, 得 ,通、
蔓不枝,香更加远不长枝节,香气远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