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段与概括段意、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饭后”就 是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 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 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 绿色。街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桃花 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大千世界张望。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 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上掠过。 题目:
(2)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 明、扼要。怎样把握住“简要”呢?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
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四. 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
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 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如《给颜黎明的信》,1-3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 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 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 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 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 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 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 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 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 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 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 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最新分段概括写段意练习

最新分段概括写段意练习

分段与概括段意分段方法: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一般记事的文章,都会把事情的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在分段时只要把握这一点,就能准确的划分段落。

2、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文章中有明显的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划分段落时,就可以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标志来划分,吧记叙文或描写同一时间的内发生的事情或物件归在一起。

3、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划分一般参观访问记、游记以及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地点的不同来安排材料,文章中都表明地点转换的词语、句子。

4、按照文章的构段方式分段这种划分段落一般适用于采用“总分总”式构段方式的文章,如:课文《桂林山水》一文先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桂林山水各方面的特点,最后总述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画面。

因此,按照这样的构段方式可分为三段。

5、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划分有些写人的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一件事作为一段。

有些景物或说明文介绍一个事物的文章都要写到这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段。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1、取舍法取舍法就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概括段意的方法。

运用取舍法,首先要对全段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想想,这段写了几个意思,人后进行分析比较那层意思是主要的那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区主要内容改段落大意。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分层、体会中心思想方法指导及练习

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分层、体会中心思想方法指导及练习

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分层、体会中心思想方法指导及练习一、分段的方法1、自然归并法指读懂文章后每个自然段意思后,把意思联系紧密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作为一大段。

(P82《甜》)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观潮》《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按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如P7《一个降落伞包》P105《报童》P124《引路人》)这样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在时候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四段。

4、按地点(又叫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

(如《小站》《记金华》一般的参观记、游记这类型的文章多用这种方法分段。

5、按事情的类别(即文章写了几件事)或事物的不同性质(即颜色、形状、性能、用途)分段。

有些写人的文章通过必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些状物的文章写了事物的颜色、形态、性能、用途等,有些写景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描写景物。

(如P102《中国的南大门——广州》二、分层的方法1、总分式总分式包含“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等。

2、按一段话里包含的几个意思分层。

3、按并列式分层一段话中,描写几件事或事物几个方面,说明几种情况或几个问题,他们之间的内容是并列关系的,可按并列式去分。

4、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层就是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划分。

如做一件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5、按因果关系划分有些段先写事情的原因,后写结果;有些。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根据文章的主要段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文章各主要段落的内容连起来就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的基本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一般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弄清这几个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清楚了。

3、根据主要事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P102《中国的南大门》)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或说了哪必个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抓住主要的,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根据文章的总起段或总结段概括主要内容P81《帕斯卡》5、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

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

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段落的概括是一个重要的技能。

掌握这个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几个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练习一:阅读以下段落,然后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段落1: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去海边游泳和玩沙子堆城堡。

夏天非常热,所以水里游泳会感觉很舒服。

而且沙子堆城堡也非常有趣,可以和朋友一起玩。

段落2: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和滑冰。

虽然冬天很冷,但是玩雪非常好玩。

堆雪人需要用到很多雪,打雪仗需要和朋友一起,滑冰可以滑得又快又远。

段落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朵开始绽放,树木变得绿油油的。

春天的天气很温暖适宜,人们可以外出踏青,欣赏五彩缤纷的花朵和闻到花香。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

段落4: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欣赏到金黄色的稻谷和红彤彤的苹果。

秋天的天气比较凉爽,正好适合户外活动。

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国庆节。

练习二:阅读以下段落,然后写一个标题概括全文的主题。

段落1:我的宠物狗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宠物狗,它的名字叫小黑。

小黑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它非常聪明和忠诚。

我喜欢和它一起玩耍和散步,它总是能给我带来快乐。

段落2: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我喜欢帮助别人和照顾他们的健康。

虽然成为一名医生需要很多努力和学习,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段落3:我的假期计划放假期间,我计划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我们打算去海边玩水和沙子,还要参观一些有趣的景点。

我期待着和家人在假期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段落4: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我非常兴奋和自豪,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

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多自信和动力,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段落5:我的兴趣爱好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和打篮球。

读书可以让我开阔视野和增加知识,画画可以培养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篮球可以锻炼我的身体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精)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概括文段段意+同步练习(有答案)

(精)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概括文段段意+同步练习(有答案)

(动物)
状物
物+怎么样 (外形、性能、用途)
记叙 文
记事
起因、经过、结尾
谁+时间/地方+ 做什么或怎么样
写景 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景色
例1: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卢沟桥修建的时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 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 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 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卢沟桥的结构)⑥永定河发水时, 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 足见它的坚固。//(卢沟桥的坚固程度)⑦桥面用石板铺砌, 两旁有石拦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 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卢沟桥 上的石柱雕刻精美)
概括段落大意
小学阅读方法归纳一
概括段落大意
一、明确概括段落大意中的含义 思考:其中的“段落”指的是( ) A、仅指一个自然段 B、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组 成的一部分。 C、指文章中最重要的自然段
概括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的3大原则 1、准确 2、简练 3、通顺完整
概括段落大意的原则
1、准确 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 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例如:炸鸡腿酥脆可口。(炸鸡腿不能说成是烤鸡腿)
2.说了三种蚂蚁的什么?
答:三种蚂蚁筑巢的不同方式。
例1: 阅读下面文段,用串联法概括段意。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 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 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的 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害鼠的能手, 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 在科学研究中鸟有很多用处。如:人们 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 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 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 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与概括段意分段方法: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一般记事的文章,都会把事情的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在分段时只要把握这一点,就能准确的划分段落。

2、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文章中有明显的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划分段落时,就可以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标志来划分,吧记叙文或描写同一时间的内发生的事情或物件归在一起。

3、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划分一般参观访问记、游记以及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地点的不同来安排材料,文章中都表明地点转换的词语、句子。

4、按照文章的构段方式分段这种划分段落一般适用于采用“总分总”式构段方式的文章,如:课文《桂林山水》一文先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桂林山水各方面的特点,最后总述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画面。

因此,按照这样的构段方式可分为三段。

5、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划分有些写人的文章,常常要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一件事作为一段。

有些景物或说明文介绍一个事物的文章都要写到这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段时,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段。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1、取舍法取舍法就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概括段意的方法。

运用取舍法:首先________ 要对全段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想想,这段写了几个意思,人后进行分析比较那层意思是主要的那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区主要内容改段落大意。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声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选自《飞夺泸定桥》2、中心句摘取法中心句摘引法就是摘引段落中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运用取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先总写后分写,或先分写后总写的段落。

概括段意把总写的句子摘引下来。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一般就是前后两段文章的段落大意。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

约在一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流阻塞了牡丹江的河道,于是水面被抬高,形成了湖泊。

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啊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

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的著名景点,位于湖水泻入牡丹江的地方。

瀑布宽四十三米,高二十五米。

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里埏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节选自《镜泊湖奇观》3、自然段意归并法自然段意归并法就是把组成一个意义段的若干个自然段的段意归并在一起,来概括段意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做到语言精练,用词,表达意思完整。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

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节选自《林海》【例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2、西沙群岛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色?3、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练习】我家的菜园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子,它的四周围着高墙,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

园子 的北面长着一丛鲜艳的喇叭花,南面有着一棵茂盛的石榴树。

当春天来临时,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大地像上了一条绿色的毯 子。

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鸟栖在高墙和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眠的菜园渐渐地苏醒 了。

到了初夏,成行的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

盛开的 石榴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骄阳下的盛夏,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的战士。

高梁细 长的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

地里结满了累累瓜果。

秋天,石榴胀开红褐色的果皮,袒露出饱含秋意的珍珠般的颗粒,迎着秋风欢笑着。

镶 嵌着无数红色小花的深蓝色的络石藤,布满了北墙,墙角盛开着粉红色的喇叭花。

一场大雪过后,菜园一片洁白,如同盖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

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 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着,远远望去就像几朵淡绿色的小花。

菜园的四季,仿佛是一幅幅诱人的画卷。

1、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

第( )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菜园的样子。

2、 用曲线画出文中比喻句。

3、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连线。

粉红色的 茂盛的 深蓝色的 诱人的4、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6、文中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7、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画卷 络石藤 石榴树 喇叭花5、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序来我家的菜园。

8给本文分段,概括段意四、【课后练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1、改为陈述句: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2、这一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方法,把太阳_______ 、 ____ 、______ 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请把“引用传说”部分的句子用“一一”画出来,用“引用传说”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4、读了这段文字,你对太阳有那些了解?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5、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太阳离我们有( )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

要是把填上的数字全都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里把太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