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1课《中国人》教案 花城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课程四年级《中国人》教案

小学音乐课程四年级《中国人》教案

《中国人》——I PAD实验课xxxxxxxxxxx教学理念小学音乐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

所以,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创新和自我表现。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力机制。

教材分析歌曲《中国人》为4/4拍,采用六声羽调式的旋律,加上相对紧凑的节奏,使歌曲铿锵有力。

歌曲节奏感强烈、旋律朗朗上口,容易学唱。

配合课本上的色块,歌曲主歌、副歌区分明显。

这首歌曲以流行震撼的风格,唱出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期望,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重要转折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和模仿能力强,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元化、信息技术化的形式等新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

教学准备1.教师、学生使用的I PAD2.在I tunes u 平台上建立新课程3.选择适合与本课相结合的APP教学目标●运用I tunes u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创作●自学唱歌《中国人》,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自学“主歌”与“副歌”的概念,能为歌曲《中国人》划分主歌和“副歌”●在老师的要求下创编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在I PAD的“库乐队”APP当中选择一项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节奏创作,并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主歌”和“副歌”概念●会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部分●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伴奏节奏●能根据歌曲特点选着合适的乐器拍打自创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主歌”和“副歌”概念●小组合作找到合适的乐器拍打自编节奏,并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学过程【导入】作业回顾1.回顾作业一:节奏名称2.回顾作业二:拍打节奏3.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4.节奏游戏:根据老师给出的音色拍打节奏,最后为音乐断句伴奏5.通过游戏体验解决作业三、四当中的问题【授课】一、作业回顾、展示1.回顾作业五:学生介绍自学收获,讲解何为歌曲的“主歌”和“副歌”,相互评价2.回顾作业六:学生展示自己对歌曲“主歌”和“副歌”的划分,相互评价3.回顾作业七:展示学生的乐句划分,老师点评二、合作创编1.根据乐句划分分组分配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节奏创编创编要求:只用X XX两个节奏创编出1个小节(4拍)的节奏2.每组练习自己创编的节奏练习要求:连续拍打4遍3.在“库乐队”APP上选用合适的中国打击乐器拍打自创节奏要求:用1~3个乐器4.每组展示创编成果5.全班合作为歌曲伴奏【拓展】1.寻找身边的音色替代乐曲,拍打伴奏节奏2.尝试给歌曲伴奏【总结】1.学生评价,老师小结2.布置I TUNES U的作业。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名称和主题。

解释课程目标和学习重点。

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好奇心和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了解和观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课程主题的理解和兴趣。

第二章: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和谐等。

分析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利用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和价值观。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节日庆典等日常生活方式。

分析这些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食物品尝和服饰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这些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意义。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观察分析能力来评估学生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第四章:中国人的社交礼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问候礼仪、宴会礼仪、商务礼仪等社交礼仪。

分析这些礼仪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人的社交礼仪。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理解这些礼仪背后的文化意义。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中国人的社交礼仪的理解。

第五章: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人身份和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教学重点:1. 中国人的身份和文化特点。

2. 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身份的多样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人身份和文化的思考。

2. 介绍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强调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3.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人身份和文化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4. 总结:强调中国人身份的多样性,提醒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第二章: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1.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和为贵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2. 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传统价值观。

2. 如何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故事或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个有关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2. 介绍传统价值观:明确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和为贵等。

3.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4. 联系现代社会:讨论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价值观。

5. 总结:强调理解和尊重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价值观。

第三章:中国人的饮食习惯1.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如米饭、面条、中餐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饮食习惯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重点:1.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2. 不同饮食习惯的尊重和包容。

《中国人》教学设计

《中国人》教学设计

中国人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学习《中国人》这一主题,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文化特征、人民精神和中国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中国人民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跨文化交流与理解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人民的形象照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带入《中国人》这一主题。

提出问题:你了解中国人吗?他们有哪些特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知识讲解以PPT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例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崇尚孝道等。

同时讲解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来源和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人民的代表人物,例如孔子、李白等,讨论并汇报该人物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步:个人分享让学生准备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或经历,每个学生依次分享。

鼓励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跨文化交流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通过互联网查找该国家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并与中国进行对比。

每个小组制作一份PPT并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对中国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觉得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处?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互评。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1. 教学方法•导入:图片和视频呈现,引起学生兴趣。

•知识讲解:PPT展示,同时结合学生讨论和互动。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主动发言。

•个人分享: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跨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

歌曲中国人课程设计

歌曲中国人课程设计

歌曲中国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歌曲《中国人》的歌词内容和历史背景,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歌曲中所提及的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等元素,如长城、黄河、孔子等。

3.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了解其所属的音乐风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中国人》,保持音准、节奏和谐。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以“中国人”为主题的歌词或绘画作品,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爱国歌曲进行分析和欣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中国人》,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音乐学科,以歌曲《中国人》为载体,结合历史、文化等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和创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 歌曲《中国人》歌词学习,理解歌词意义,体会歌词表达的民族情感。

- 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2. 歌曲背景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时期,及其所反映的民族精神。

- 探究歌曲中提及的地理、历史、文化元素,如长城、黄河、孔子等。

3. 音乐知识讲解:-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调性、节奏、曲式结构等。

- 介绍相关的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

4. 创作与实践:- 小组合作创作以“中国人”为主题的歌词或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曲-中国人|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曲-中国人|花城版

《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人》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
3.有感情的演唱《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中国人》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音乐
1.听歌曲,说说这首歌的拍子、速度、情绪,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练习小附点节奏
3.按着节奏读歌词,把小附点节奏换成八分音符,说说小附点节奏的特点。

4.学唱简谱,套上歌词;完整演唱,注意情感的变化
(二)情感
6.这首歌的歌名叫《中国人》,再听歌曲思考作者是怎样用一首歌来诠释“中国人”的。

抓出关键词“五千年”“八千里”“一样的泪一样的痛”“一样的血一样的种”简单讲述近代屈辱史,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来之不易。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也要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今年是祖国的70华诞,让我们再一次用这首《中国人》为祖国献礼吧!。

歌曲《中国人》

歌曲《中国人》
该曲的创作背景正值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 刚刚结束百年飘零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国人》这首歌拉近了 亿万中国人的心,凝聚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这 首歌曲以流行震撼的曲风,唱出了对中华民族的 热爱和期望。
6 .1 6 5 6 .1 6 5‖ 61 65 61 6 65 .·1‖6 5 6·.1 6 56 ·1‖ 6 5 6·1 6 5‖
歌曲《中国人》
花城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 陈全勇
说说:做为中国人你觉得什么最豪?
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 水稻之父)
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
听唱歌曲《中国人》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中国人》由陈耀川作曲,李安修作词。 歌曲4|4为拍,采用六声羽调式的旋律,加上相对 紧凑的节奏,使歌曲铿锵有力。该曲饱含深情, 唱出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X· x
附点节奏
请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爱国 自豪
拓展教学 听听不同歌手演唱
作业 把你喜欢旋律用排箫吹奏,
或与家人对歌。
歌曲《中国人》
花城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 陈全勇
感谢聆听,再见!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

《中国人》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国人》为主题,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人的文化传承1. 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汉字和汉语的特点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第二章:中国人的价值观1. 儒家思想的影响2. 道家、佛家思想的融合3. 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第三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1. 家庭观念和亲情的重要性2. 传统节日和习俗3. 饮食文化和社会交往第四章:中国人的教育观念1. 传统教育观念的演变2. 现代教育体系和发展3.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角色第五章:中国人的社会结构1. 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2. 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3. 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中国人的艺术与文学1. 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2. 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3.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七、中国人的宗教信仰1. 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影响2. 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3. 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八、中国人的社会习俗与礼仪1. 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发展2.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习俗3. 礼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九、中国人的经济生活1.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 传统经济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融合3. 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十、中国人的政治制度1.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2. 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公民参与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
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敲击节奏
2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
6 发声练习
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授新
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感受快乐的情绪和热烈的场面
2 视唱,先模唱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4 采用听想法学会歌曲,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5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 通过听,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7 让学生哼唱主旋律五、创编活动
学做一两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表演,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六、归纳总结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组成一个爱的大家庭。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七、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