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供需现状及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大豆在中国市场上的供需平衡分析

大豆在中国市场上的供需平衡分析

大豆在中国市场上的供需平衡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化,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逐渐成为了许多人的饮食选择。

在中国,大豆的种植和消费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该行业的供求状况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大豆在中国市场上的供需平衡,探讨市场的现状、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供应方面,大豆的种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辽宁等地,已经形成了以大豆为主的众多农产品基地。

据统计,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全球前列,其中东北地区占据了主要产量的位置。

同时,近年来,大豆进口量也逐渐增加,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791万吨,同比增长13.9%。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升级,也为大豆产业的更多发展提供了可能。

例如,转基因种植、低脂大豆的研发和生产等,都为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需求方面,大豆迅速成为了国内蛋白质食品行业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统计,2019年全国豆制品产量达到921万吨,同比增长了13.8%,而豆浆和豆腐等豆制品的消费则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选择植物性蛋白质来源,这也使得大豆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总体来看,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其市场供需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大豆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而种植、生产等各环节的技术提升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但同时,进口大豆的增加也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内的价格波动也需要适时关注。

以上为本文对大豆在中国市场上的供需平衡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河南大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南大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南大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河南省的种植和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河南省大豆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河南大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河南大豆发展现状1. 播种面积与产量增长河南省作为中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大豆播种面积从过去几年的年均1800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2400万亩。

大豆产量也从过去几年的年均450万吨增长到2020年末的600万吨左右。

2. 品种结构优化河南省大豆品种的栽培结构不断优化,从过去主要种植的传统品种逐渐转向新的高产优质品种。

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提高了河南省大豆的种植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 政府支持政策河南省政府对大豆种植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通过推广示范农田、提供农业机械设备、培训农民等方式,促进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大豆,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

未来趋势分析1. 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均衡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场对大豆及其副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大豆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食品、饲料、植物油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河南大豆产业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大豆产业将实现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

新的种植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同时,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大豆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绿色生产与环保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业生产将逐渐向环保型和绿色型转变。

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河南省大豆产业将积极采取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4.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随着河南大豆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也将逐渐完善。

大豆加工行业分析

大豆加工行业分析

1中国大陆大豆加工行业分析一、 大豆供需状况1、需求状况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中国大陆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1996年以前,中国大陆年产大豆1,000万吨左右,主要是直接食用或作为副食品如豆芽、豆浆、豆腐等,基本可满足大陆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膳食消费水平升级,对精炼食用油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食品需求迅速增加,使大豆的需求迅速增加。

大豆压榨后的产品主要为豆油和豆粕,产业链涉及种植、加工、食用油供应、饲料养殖等等,比小麦、玉米、大米的环节要复杂得多。

中国大陆是一个食用油严重短缺的国家,2008年植物油及油籽折油净进口总量为1,535.2万吨,占大陆植物油供给能力的62%,同比上升了1.1%,对外供给依赖进一步上升。

2008年中国大陆豆油消费1017万吨,占植物油消费的40%左右,其中进口豆油259万吨、进口大豆3,744万吨,折油693万吨。

大陆大豆产量1,650万吨,用于榨油约380万吨,折油65万吨,进口豆油及油籽折油占比为93.6%。

中国大陆是世界第一大饲料消费国,第二大商品饲料生产国,但饲养所用的蛋白质原料长期短缺,一直依赖大量进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豆粕的蛋白含量高达43%以上,占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60%左右,约85%的豆粕被用于养殖业和家禽的饲养,作为补充禽畜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图1:大陆大豆历年需求及增长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20%40%60%縂需求(万噸)增長率%资料来源:农业部2007年中国大陆大豆压榨量达到3,400 万吨,比2000 年的1,977 万吨增长72.0%,年均增长8.1%,占大豆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3.1%提高到78.7%。

2024年非转基因大豆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非转基因大豆市场需求分析

非转基因大豆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在大豆产业中,非转基因大豆作为一种替代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对非转基因大豆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市场推广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为生产方向和市场开拓提供参考。

2. 市场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关注度提高,对转基因产品持怀疑态度。

因此,非转基因大豆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3. 非转基因大豆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非转基因大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非转基因大豆作为一种天然、无农药残留的选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预计未来几年,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4. 消费者需求特点分析4.1 健康意识日益增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产品的担忧加剧。

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非转基因大豆,以保障自身健康。

4.2 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来源和生产过程越来越关注。

非转基因大豆作为一种符合健康标准的原材料,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3 对环保的关注农药和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

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消费者的环保需求。

5. 市场竞争分析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转基因大豆、其他无转基因大豆品种以及其他替代植物蛋白产品。

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生产者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

6. 市场推广策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生产者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

在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产品时,应重点传播其健康、安全、环保的特点,并通过促销活动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7. 结论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的快速增长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关注的结果。

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由于其无农药残留、环保等特点而持续增加。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大豆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4 中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 中国
✓ 农业补贴种类有限 ✓ 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我国还是空白。 ✓ 我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
• 美国
✓ 大豆是特别付款 ✓ 1996年以前是政府收购体制 ✓ 1996年以后改革产销体制,农民直接在市场销售,政府为农民支付
补贴
3.中国大豆依赖进口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 加快大豆产业行会、商会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 制,强化农民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风险的防范意识
• 并通过完善农村的网络建设,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 大豆行会和商会应架起农民和企业间的联系,及时发布相
关数据 • 行会应组织农民学习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的技术以及运
用电子商务方式销售产品的相关知识 • 并对大豆的种植制定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使企业能在国
35
34
净进口额(万吨)
-93.9
-110.9
-53.9
-27.4 -78.1

-9 •
92 •
260
303
412
1021
1369
1104
2047
2548
2611
2790
3046.1
3708.6
4221
净出口 净进口 转基因大豆挤占市场 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1.2 外资占领大豆产业
黑龙江省:国产大豆的最后堡垒
• 使大豆产业走向集群式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产区内生产 、加工技术的交流合作,不断降低豆农、企业的单位成本 ,不断提升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4.4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
• 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 • 建立反转基因食品统一战线 • 推广转基因文化并大力宣传视频安全问题

浅析大豆产业发展趋势论文

浅析大豆产业发展趋势论文

浅析大豆产业发展趋势论文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大豆产业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大豆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对大豆产业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大豆产业的现状大豆是我国粮食作物中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一种,也是中国人均消费最多的蛋白质来源。

据统计,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及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生产规模较大。

但是,我国大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方式低效。

我国大豆种植主要采用传统的播种、浇水、除草、喷施农药等方式,整体耗能高、效益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种植过程中劳动力消耗大,效率低下。

2.品种单一。

我国大豆品种相对单一,适应性较差。

由于大豆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条件和需求有所不同,这导致大豆市场需求难以满足。

3.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大豆产业从种子的生产到产品的销售整体上还处于初级市场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

加工环节中,大豆的加工技术相对简单,大多数企业只进行低附加值的加工,如油厂只生产豆油而不提取豆蛋白。

二、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大豆产业正逐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大豆产业发展的几个趋势:1.科技创新的推动。

随着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大豆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例如,大豆的无土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都为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2.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市场对高品质、绿色有机的大豆产品需求增加。

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豆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推动了大豆产业的扩大。

3.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大豆产业链包括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豆产业链将逐渐向上游和下游延伸。

豆类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分析

豆类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分析

豆类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分析一、引言豆类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和豆类消费的不断增长,豆类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同时,全球粮食生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导致豆类供需关系的动态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豆类市场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趋势预测。

二、豆类市场现状豆类市场包括大豆、豌豆、绿豆、红豆等多种品种。

在全球范围内,大豆是最重要的豆类,其供需关系对豆类市场的整体影响也最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19/202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 3.38亿吨,其中中国、美国、巴西是主要生产国。

尽管豆类产量逐年增加,但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据报告,全球豆类消费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其中的主要消费者为发展中国家。

三、豆类供需关系影响因素1.消费需求豆类的多样化用途和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广受消费者欢迎。

其中,大豆最常用于制作豆腐、豆浆、酱油和肉制品等,是素食和代餐的理想食材。

此外,豆类还可用于制作药品、化妆品、生物燃料等,对于新兴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消费需求的增长是豆类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豆类的产量和质量。

豆类生产的关键是土地、气候和耕作技术等自然因素。

此外,耕作方式、种植技术也对豆类生产产生着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豆类生产主要面临着种植区域缩小、种植技术不足以及气候异常等挑战。

3.供应链豆类供应链主要包含豆农、种子供应商、分装商、加工商和零售商等。

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豆类的价格和质量。

产地丰产或者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

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对于保障豆类市场供需平衡至关重要。

四、豆类市场趋势预测1. 消费者需求增长将持续受到健康理念和素食潮流的影响,豆类消费的增长趋势将持续。

根据市场调查,预计豆类消费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中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2. 生产技术升级将推动供给增长豆类生产中生产技术升级是不可或缺的,新型农业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苗种质量、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豆供需现状及预测分析
一、我国大豆供给现状分析
1.1国内大豆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

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与严峻的经济形势、国产大豆自身品质有待提高和加工企业过度依赖进口大豆等诸多原因导致国内大豆种植收益不断下降 ,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持续降低。

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大豆消费需求 , 增加大豆进口量成为唯一选择 , 使大豆自给率持续走低。

图1.1 中国大豆产量统计图
图1.2 中国大豆播种面积统计图
图1.3 2015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预估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黑龙江的种植面积及产量约占全国30%,我们可以看出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和种植产量较去年都有不到3%左右的降幅。

种植玉米收益高于大豆一倍还多,也刺激农户改为种植玉米或者其他农产品。

1.2国内大豆进口情况
1.2.1地区
中国大豆主要从三个国家进口,分别是阿根廷、巴西和美国。

来自阿
根廷的大豆进口量,2014年为28392291.7吨,相比2013年26416101.8吨下降了7%,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来自巴西的大豆进口量,2014年为202348358.1吨,相比2013年的187252641.5吨上升了8%;来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2014年为201297923.9吨,相比2013年的148266433.7吨上升了35%。

从进口来源看,我国进口大豆国别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2006年,巴西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地。

而目前来看,美国很有可能超过巴西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地。

1.2.2 进口量
表1.2.2中国大豆历年进口量
1996年之前,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年净出口量从几十万吨到一百多万吨不等。

近些年,大豆的食用和榨油需求继续增加,国民肉、蛋、奶需求强劲,
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产能提高,国家加大大豆与植物油储备力度等因素使得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猛增。

一方面是大豆进口量的飞速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国内大豆产量徘徊下降,进而导致我国大豆自给率持续走低,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据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0350千 t,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31.3%,比 2012年的30.4% 提高了0.9个百分点。

2014年大豆进口量达到75200千t,比上一年又提高了0.6个百分比,近乎占据了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半壁江山。

1.3国内大豆出口情况
1.3.1出口量
表1.3.2 中国大豆历年出口量
由此图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还是大豆的净出口国,然而1996年已后,国内大豆供不应求,由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

二、我国大豆需求现状分析
2.1 我国大豆消费现状
国内大豆市场总需求量由消费量和出口量两部分构成,其中出口量占市场总需求量、的比重很小。

可见,国内大豆消费对总需求起决定性用。

1996 年以前我国大豆消费增幅并不显著,很多年份徘徊不前,常年消费总量为1500万t左右,约占世界大豆消费总量的 11 %。

1996年以后,大豆消费量快速提高。

2013年国内大豆消费总量为81534千 t,占世界消费总量( 275250千t) 的29.6%。

到2014年国内大豆消费量为88907万t ,占世界消费总量( 296070千t) 的比重提高到30 %。

十年间,我国大豆消费量增长了197 %, 占世界消费量的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2.2 国内大豆消费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豆消费规模,均呈现迅猛扩张态势。

在需求结构方面,中国大豆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三部分:一是榨油消费量;二是食用、种用以及工业消费量;三是,中国大豆出口需求量。

总体上,中国大豆市场需求以榨油消费量为绝对主导,约占总需求结构的80%;其次是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约占总需求结构的17%;至于年度种用需求以及出口需求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110万吨左右。

中国大豆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有:
(1)大豆榨油消费量大幅提高,推动中国大豆消费快速增长;
(2)大豆食品及工业消费量继续增加;
(3)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人们饮食消费观念在不断更新,作为高蛋白的大豆食品正在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4)豆制品的精加工工业悄然兴起,大豆食用及工业用消费量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显著增长,但相对应的产量却裹足不前。

我国虽然也是世界第四大大豆主产国之一,然而我国大豆产量与消费量相比,所占比例不足30%,
二、国内大豆供需缺口
2005年至2014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呈持续上涨趋势,而大豆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且有下降的趋势。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12日表示,2014年中
国大豆产量约为13850千t,与2005年相比较下降了15.2%,而2014年中国的
大豆消费量达88907千t,形成了75057千t的缺口。

从国内供给与需求均衡来
看,大豆供给增长远落后于需求增长。

可见,大豆日益成为中国居民日常消费最
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中国相关大豆产业也逐步成为维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单元。

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生产量(千t)16,350 15,967 12,725 14,500 14,050 15,600 14,100 11,810 12,750 13,850 进口量(千t)28,310 28,726 37,815 41,098 50,338 52,338 59,220 59,840 70,350 75,200 年度国内消费量
44,905 43,608 49,870 53,545 60,622 67,725 73,933 74,589 81,534 88,907 (千t)
出口量(千t)357 432 447 397 173 181 264 256 150 160 期末库存(千t)3,206 3,859 4,082 5,738 9,331 9,363 8,486 5,291 6,707 6,690 世界大豆贸易量
127.98 140.66 157.71 154.22 179.69 180.39 185.62 196.44 224.16 235.40 (万t)
压榨量(百万t)34.50 35.97 39.52 41.04 48.83 55.00 60.97 64.95 68.85 74.20
四、我国大豆供需预测
3.1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预估
去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大豆实施目标价格直补政策,改变了实行了六年之久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并且制定了 4,800 元/吨的大豆目标价格,规定
低于此价格将补差价给农民。

此项政策意在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阻止东北大
豆面积继续下滑。

今年出台补贴细则显示,补贴标准将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各个地区大豆产量测算,补贴时依据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拨付和发放,今年 5 月最终确定的补贴标准为 60.5 元/亩。

然而经过一年的实施,这项新政策目前所具体发挥作用十分有限,农户普遍反映补贴与预想有较大的差距,并没有实质性地起到鼓励农民扩种大豆。

如图所示,2015年依旧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产量有轻度的下降,然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仍存在约68百万t的供需缺口。

2015-01 2015-02 2015-03 2015-04 2015-05 2015-06 2015-07 国内消费
80.30 80.30 80.30 80.30 85.70 85.70 86.05 统计
产量12.20 12.20 12.20 12.20 12.35 12.35 12.35 进口59.87 59.87 59.87 59.87 70.36 70.36 70.36 出口0.22 0.22 0.22 0.22 0.2 0.2 0.18 期初库存15.91 15.91 15.91 15.91 12.38 12.38 12.38
如图所示,按出口量看,美国超过巴西成为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