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传承简表

合集下载

汉传佛教支派

汉传佛教支派

(一)北宗禅:渐悟派 北宗禅:
北宗禅: 北宗禅:神秀
弘忍圆寂后,神秀去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 禅法,声名远扬
(二)南宗禅:顿悟派 南宗禅:
南宗禅: 南宗禅:六祖慧能的曹溪禅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 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 次年,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 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 宗派,人称“南宗”,在此传法长达37年之久
(二)南宗禅:顿悟派 南宗禅:
南宗禅: 南宗禅:六祖慧能的曹溪禅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 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 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 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惠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 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 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五、禅宗后期式微与中兴
南宋禅净合一之后,禅宗衰微 清末民初虚云大师重振禅宗,禅宗中兴
一、禅宗前期传承脉络
禅宗四祖: 禅宗四祖:道信的黄梅禅
在道信之前,禅宗祖师多修行头陀行,门徒不多,但是道信改变 了这个作风,开始以佛寺为中心来向大众广泛传授禅法,禅宗大 振。 道信受到天台宗及三论宗的影响,将般若中观学与念佛法门融入 楞伽经的传统中,开始以《文殊说般若经》结合《楞伽经》教授 门徒。 将菩萨戒加入禅宗,形成戒禅合一的新宗风。
四、禅宗中后期:禅净合一 禅宗中后期:
五代宋初法眼宗禅师永明延寿有《万善同归集》,认为修 行得道,可以由不同的方式觉悟,因此不能执著某一法门, 而否定排斥其他法门。 他的说法被后世引申,认为禅与净土,二者有互相扶助的 关系,禅定结合念佛方为最好最圆满的修行方法,即“禅 净一致”。 南宋之后,禅净结合已成为禅宗内部的大趋势。云门宗契 嵩“夜分诵观音名号,满十万声则就寝”;云门文偃的四 世法孙仪怀主张“净土兼修不碍禅”。

天台宗发展历程

天台宗发展历程

天台宗发展历程
天台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起源于中国。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初的南朝梁代。

以下是天台宗的发展历程:
1. 初创阶段(公元6世纪初-7世纪初):天台宗由南朝梁代的道安和道炬两位大师所创立。

他们都曾去过梁朝的天台山修行,并将那里的修行方法和教义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 传承弘扬(7世纪中-9世纪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台宗
逐渐发展壮大。

武则天时期,天台宗曾经得到皇帝的支持,进一步增加了影响力。

在此期间,天台宗的教义体系日趋完善,修行方法也日益成熟。

3. 教学争议(9世纪末-11世纪中):由于不同大师对于天台
宗教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教学争议逐渐出现。

其中最著名的争论是南北宗派之争,南宗强调抱朴守一,北宗则注重寻根问底。

这场争论最终以北宗胜出,南方的天台宗渐渐式微。

4. 复兴与传播(11世纪末-13世纪中):南宋时期,天台宗得
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

一些著名的大师如法眼、无学和鲁迅等相继出现,为天台宗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一时期,天台宗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传播。

5. 变革与挑战(13世纪末-现代):元明清时期,天台宗遭遇
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佛教的衰落和其他宗教的兴起都对天台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天台宗仍然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并在现代得到了一些复兴的迹象。

总的来说,天台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初创阶段逐渐壮大,再到教学争议和复兴传播。

尽管在历史的变革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天台宗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并在现代继续发展壮大。

天台宗五时八教--化法四教

天台宗五时八教--化法四教

藏教因果中 ,苦、集为世间因果,道、灭为
出世间因果,世间出世间虽有不同,其为生灭则 一而已矣。
四教分说之 通教
一、立名: 通前藏教、通后别圆 二、对机: 界内利根众生,正为菩萨,旁通二乘 三、观法: 所修观为体空观,谓当体即空,巧含中道,故通教亦名含中 之教。但其所观之空,万事万物当体全空 ,乃是无生空,非藏教 生灭之空。无生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真空妙有不二圆融, 即是唯心识观。故修此教者,多进后之圆,此即通教所修之无生 体空观也。当体非有,彻底全空,不待分析至无而后始能证入空 性也。修此无生空观者,钝根则仅见空理,利根则兼见不空。
密切之关系。
5、由四谛明四教
藏 通 别 圆 生灭四谛 无生四谛 无量四谛 无作四谛 迷真重 迷真轻 迷中重 迷中轻 界内钝根 界内利根 界外钝根 界外利根 事 理 事 理
其义出《涅槃》〈圣行〉 如其云︰“知四圣谛有二种智,
一者中、二者上。中者声闻缘觉智,上者诸佛菩萨智”。
三偏一圆,界内、界外,各一事理,故成四种,前二种业 力构造,后二佛性变造别圆之异在于有无即意
即因果而具足无缺,是为一行一切行。 位圆者:从初地具足诸地功德也。
因圆者:双照二谛自然流入也。
果圆者:妙觉不思议,三德之果不纵不横也。
圆教是纯以圆融原理为基础,即诸法本来恒有,迷误无
别,因果不二,举一全收,真即是俗,俗即是真,烦恼即菩
提,生死即涅槃,色、声、香、味,尘尘中道。三惑一念中 断,三智一念中得。三观唯一心,故无不即空即假即中也。
二、对机: 化界外钝根,独被菩萨,不共二乘人说 三、教理: 别教讲“因缘假名,无量四圣谛理”,是对界外钝根众生 诠无量四谛,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不思议六度(十度) 四、观法: 次第修空、假、中三观 五、断证: 明三谛以断三惑 修空观,断见思惑,证入十住;从空起假,入十行位,断尘沙 惑;然后融会空假观照中谛,经十回向熏伏无明;趣入十地,渐证法 身;至等妙觉,成就佛道。三观次第而修,三谛次第而照,三惑次第 而断,三智次第而得,位位各异,分分不同,进不如圆教之圆融,故 谓之别,盖贬辞也。

天台宗概略(历史简述)

天台宗概略(历史简述)
一大课题。“道由人弘,法待缘显,有道无人,教存而莫悟;有法无缘,虽并世而弗闻。闻
法资乎将来,悟道藉於机至。机至然后理感,时来然后化通矣”。愿有志于天台的弘扬者,
能为“往圣继绝学”,复兴天台,使智者的圣光重辉!本文将从天台宗的起源、传承、思想
等方面略为概述,旨在能起到一个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尚请方家斧正!
可穷矣。於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陈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三十岁,智者大师在慧思处学法七年,夜以继日,勤学苦
练。《佛祖统记》说他:“切柏代香,柏尽继之以栗;卷帘进月,月没燎之以松。”当他向
慧思辞行时,慧思说:“汝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续高僧传》卷二一《智觊传》。智
觊谨遵师训拜别慧思,与法喜等二十七名僧人到南朝陈国都城金陵(今南京市)弘法,住锡
》、《无量义经》、《观普贤引法经》,历时两旬,即穷三经(义)奥义秘旨。
陈文帝无喜元年(公元560年)二十三岁,遥闻禅师慧文行深名高,禅慧兼具,风德盖世
,所以他昌着战火连绵,时有陨命之险的情形,前往
&127;元州(今湖北钟祥县境)大苏山(现在大别山一脉,名为莫山)顶拜慧思禅师为师。
慧思禅师眼识英才,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续高僧传》
陈后主至德五年(公元585年),智者大师年四十八岁,奉后主诏,两至金陵,在太和殿
,后主尊智者大师以国师之礼,智者大师为开讲《大智度论》及《仁王般若经》。皇后及皇
太子,也於宫中设千僧斋会,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为其皈依弟子。此时,智者大师对佛教
教义和观行已构成了自己的体系,他经《法华经》为宗要,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
业相历历在目的境界,有如下的记载:“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

佛教之二十五: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佛教之二十五: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佛教之二十五: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佛教之二十五: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天台宗是宋代另一个比较活跃的佛教流派。

羲寂(公元919 年-987年)是宋代天台宗的开拓者。

他19岁出家,先习律宗,后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教、观。

在学习中他深感由于唐武宗灭佛,导致天台文献残缺不全,故劝说吴越王钱俶派使者到日本和朝鲜,寻回了大量在国内已经失传的佛教经论,此事在佛教史上被称为" 去珠复还"。

因大批天台经籍的复归,天台宗从此中兴。

义通(公元927年-988年)是羲寂的嗣法弟子,本为高丽王族,对天台宗深有研究,被尊为" 宝云大师"。

他门下两高足知札与遵式,在重兴天台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知礼(公元960 年-1028 年)俗姓金,浙江四明(今宁波)人,故人称" 四明知礼"。

他自幼出家,20岁投入义通门下,学习天台教观,成为嗣法门人。

他一生" 凡三主法会,唯事讲、忏四十余年,肋不至席。

当时之人,从而化者千计。

" 晚年结伴十人,共修《法华忏》,相约以三年为期,期满集体自焚。

后皇帝亲自降旨,方答应只忏不焚。

宋真宗慕其高名,赐其" 法智大师号"。

知礼因宣扬天台宗的" 性俱善恶" 说和批驳" 山外" 理论而闻名。

遵式(公元964 年-1032 年)俗姓叶,天台宁海人,是知礼的表兄弟。

先习律学,后投天台,在" 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之教"。

学成后四出弘传,社会影响很大,宋真宗赐其" 慈云大师" 号。

遵式除了一些理论著作,特别写有大量忏仪,如《金光明忏仪》、《大弥陀忏仪》等等,有" 天竺忏主" 、" 慈云忏主" 之美誉,皇帝曾请他入京" 修法华忏,为国祈福"。

悟恩(公元912 年-986年)俗姓骆,姑苏常熟人。

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宗)蔡氏家谱(节选):05-第二部分:蔡姓起源

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宗)蔡氏家谱(节选):05-第二部分:蔡姓起源

第二部分:蔡姓起源我国蔡姓,起源于西周的古国名。

根据学者研究,中国姓氏源远流长,从炎、黄时代出现起,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蔡姓,从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等多方探索与注视来看,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支十分重要的族姓,它历史悠久,绚丽多彩。

姓氏,多数取用于自然万物、或君王官贵、皇恩择赐等等,包括天上、地上、水中的,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黄帝本姓公孙,始居姬水而改为姬姓。

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23000多个,沿用下来的近5000个左右。

据最近资料介绍:全国现今约有6000个姓,其中蔡姓人口达680多万人。

我国姓氏,自流世以来,几乎都由父系传承。

在新中国第一部经1110个县、2.96亿人口调查的《新百家姓》中,蔡姓排行第34位。

而公安部2007年4月27日,对全国户籍人口(未含台湾)统计结果的资料公布:在前100个姓氏占全国人口84.77%中,蔡姓名列为第40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姓。

奴隶社会,人们的姓氏不得自主,须由部落首领、或君侯帝王授许才可。

查阅历史:在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起周王朝成为国家元首时,他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央政权下分封土地。

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对有功的大臣和自己的兄弟都分给了一份领土,史称“封侯立国”。

当时标准:分封给公、侯为均方百里,伯均方七十里,子、男均方五十里,实际是按三个等级分。

至于土地均方不足五十里的,则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

周代制度规定:封侯领地的诸侯国,除各自“奋发图强、精诚治理、造福一方”外,诸侯们还必须服从王室的政令,以朝贡、述职、服役、出兵勤王……等,忠实地承担着守护中央王权的职责。

周武王在封侯立国时,分封给弟姬叔度于蔡,建都河南上蔡(今存古迹有蔡都和蔡国故城,现还建起了蔡国始祖——“蔡叔度陵园”)。

据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

故此,封到蔡地的开国君主姬叔度,他以地名定国名为“蔡国”。

日本天台宗的密教

日本天台宗的密教

日本天台宗的密教
千叶照观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正> 一、最澄的入唐求法与圆密一致传教大师最澄(766—822)在天台山国清寺接法之事,溯自大约唐贞元二年(804)年间,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发达,对于渡海出国来说是一件很危险之事。

可是最澄一心一意为学得天台宗正法,于是毅然决定游学中国。

最澄何以专注勤求于天台教法呢? 溯自少年时,因缘所致得亲教泽于师行表,而启开最澄“可归心一乘”之深厚法意,于是在诸经疏中探寻一乘教法,顿然有省,确认天台教法乃一乘之宝库也。

法华经为天台教学之中心。

最澄在延历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千叶照观
【作者单位】日本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员;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6.1
【相关文献】
1.羲寂法师与宋初天台宗往高丽、日本求取教籍事略论 [J], 张云江
2.天台宗知礼答日本国师问 [J], 曾其海
3.论鉴真对日本天台宗、密宗兴起的影响 [J], 郭天祥
4.天台宗影响下的中国国清寺和日本延历寺历史变迁与景观特征之异同 [J], 郦卡;陈楚文;刘琪琪
5.天台宗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承与发展 [J], 何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宗)蔡氏家谱(节选):05-第二部分:蔡姓起源

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宗)蔡氏家谱(节选):05-第二部分:蔡姓起源

第二部分:蔡姓起源我国蔡姓,起源于西周的古国名。

根据学者研究,中国姓氏源远流长,从炎、黄时代出现起,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蔡姓,从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等多方探索与注视来看,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支十分重要的族姓,它历史悠久,绚丽多彩。

姓氏,多数取用于自然万物、或君王官贵、皇恩择赐等等,包括天上、地上、水中的,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黄帝本姓公孙,始居姬水而改为姬姓。

姓氏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23000多个,沿用下来的近5000个左右。

据最近资料介绍:全国现今约有6000个姓,其中蔡姓人口达680多万人。

我国姓氏,自流世以来,几乎都由父系传承。

在新中国第一部经1110个县、2.96亿人口调查的《新百家姓》中,蔡姓排行第34位。

而公安部2007年4月27日,对全国户籍人口(未含台湾)统计结果的资料公布:在前100个姓氏占全国人口84.77%中,蔡姓名列为第40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姓。

奴隶社会,人们的姓氏不得自主,须由部落首领、或君侯帝王授许才可。

查阅历史:在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起周王朝成为国家元首时,他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央政权下分封土地。

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对有功的大臣和自己的兄弟都分给了一份领土,史称“封侯立国”。

当时标准:分封给公、侯为均方百里,伯均方七十里,子、男均方五十里,实际是按三个等级分。

至于土地均方不足五十里的,则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

周代制度规定:封侯领地的诸侯国,除各自“奋发图强、精诚治理、造福一方”外,诸侯们还必须服从王室的政令,以朝贡、述职、服役、出兵勤王……等,忠实地承担着守护中央王权的职责。

周武王在封侯立国时,分封给弟姬叔度于蔡,建都河南上蔡(今存古迹有蔡都和蔡国故城,现还建起了蔡国始祖——“蔡叔度陵园”)。

据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

故此,封到蔡地的开国君主姬叔度,他以地名定国名为“蔡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義通 諦觀
↓--- --- ↓
17.知禮 遵式
↓-------------------↓---------------------↓
18.梵臻 尚贤 本如
↓ ↓ ↓
19.従谏 继忠 處咸
↓ ↓ ↓
20.擇卿 處元 元惠
↓ ↓↓
21.可觀 道淵 了然
↓ ↓ ↓-----↓-----↓来自22.宗印 道深 本空 与咸 智連
↓---↓---↓ ↓
23.法照 觉先 懐坦 慧询
↓ ↓----↓
24.師训 善月 宗曉

25.惠日

26.普智

27.慧林

28.明得

29.真觉

30.傳燈

31.智旭

32.受晟

33.靈明

34.岳洪

35.心珠

36.宗乘

37.一辅

38.乘勋

39.顿永

40.觀儀

41.印鉴

42.定融
天台宗传承简表——顶礼
1.龍树菩萨
2.【鸠摩羅什】
慧文

3.慧思

4.智者

5.章安
↓--- ↓
6.智威 道素
↓ ↓
7.慧威 弘景
↓ ↓------↓
8.玄朗 鉴真 慧真
↓ ↓----↓
9.湛然 一行 乘远
↓ ↓
10.道遂 法照

11.廣修

12.物外

13.元秀

14.清竦

15.義寂
↓------------------ ↓

43.谛閑
↓-------------↓------↓------↓------↓
44.倓虚静修 定西 静權 寶静
↓-----↓ ↓ ↓ ↓ ↓--- ↓--- ↓
45.澍培 慧峰 益行 慧僧 斌宗 白光 顕明 明哲
↓ ↓ ↓
46.成刚 慧岳 覺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