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通知

各班级:

为进一步提高师生血防意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给学校血防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局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继续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十个一”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防止血吸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安排,我校再次针对性的开展本次的专题讲座,希望大家积极准备,认真组织好学生。

音响负责:祝林涛

学生组织:张涛

主讲人:张春华会

场及时间:学校四楼会议室2016.4.15

孙桥镇小学

2016.4.11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稿

主讲人:张春华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报告,200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1113例,其中中小学生为568名,占发病总人数的51%。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在我校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同学们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据国家卫生部疾控司官员透露:中国血吸虫病疫情近年来出现反复,钉螺扩散明显,新疫区不断增加,血防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受血吸虫威胁的人口已近亿。

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起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各种抗生素对血吸虫病发热均无效,而经抗血吸虫治疗后,发热可迅速消退。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

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一是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急性血吸虫感染多发生于5-8月份,但在湖区,9、10月份因捕鱼捞虾而发生急性感染亦不少见。二是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畏寒、发热、多汗和肝脏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及腹泻等。重症病人可出现腹水和肝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2009学年九江镇中心小学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要了解血吸虫病,必须知道什么是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血管内的吸血虫称为血吸虫。哺乳动物如人、马、牛、猪、羊、狗、猫、鼠都属于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并不都属于哺乳动物。比如鱼是脊椎科动物,但它不属于哺乳动物。目前被人类认识的血吸虫有八十六种,其中五种可使人、牲畜患上血吸虫病。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引起。日本血吸虫同时也在全世界分布最广致病最严重。现在通过右边的图片来认识一下血吸虫的真实面目。这是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图片。呈雌雄和抱的形状。右边粗的是雄虫,长 1.2cm 宽0.25cm;左边细长的是雌虫,长1.5----1.85cm宽0.25cm。 二、日本血吸虫在我国流行历史以及旌阳区的情况 考古学者在古尸上发现并证实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的人体内了。四川省第一例血吸虫病是1924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美籍教授在仁寿发现的。我国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明显的地域性。旌阳区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人和钉螺,被确认为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血吸虫病是否在该地区流行,必须有三个重要条件:1 必须钉螺的存在(为什么我们下边要仔细讲)。2 全年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达到0度以上,0度以下虫卵会被冻死。3 年平均降雨量应在750mm 以上,土壤的湿度大于30%,湿度小12%钉螺就会死亡。来看一下我们旌阳区的自然条件:全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0—4度,年降雨量1000——1200mm,这种自然条件极适合虫卵和钉螺的生长。刚才我们讲了血吸虫病流行必须钉螺的存在。钉螺是血吸虫发育过程中唯一的中介。也就是说血吸虫必须经钉螺才能进一步感染人畜。没有钉螺,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就会中断,也就意味着血吸虫的死亡。现在我们来认识钉螺。 请看右边的图片:它上一种水陆两栖的螺蛳,平均寿命一年半。但如果有毛蚴寄生的钉螺,它本身也就成为带病受害之体,寿命缩短为8——10个月。钉螺长不超过1cm宽不超过4mm,表面有6——9个螺旋,一般农民称它为“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等水线上下1m以内,有些旧水塘、养渔池也有钉螺。 三、钉螺为什么上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我们从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和血吸虫的传播来理解 我们人类的一生有婴幼儿期、青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血吸虫是一种微生物,它像人一样具有成虫、虫卵、毛蚴、尾蚴、童虫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血吸虫的成虫是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主要是黄牛)的肠系膜静脉中。我们的肠子不是胡乱堆在肚子里面的,而是靠一些网膜把它悬挂在肚子里边适当的位置上。这些网膜上边有些细小的血丝,那就是血管(可以通过自由市场上猪油网膜加深学生的印像)。也就是血吸虫成虫寄居的场所。它以吞噬红细胞为生,上名副其实的吸血虫。一只雌虫每天平均产卵1000——3500个,其中85%逆血而上进入肝脏沉淀在肝管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进行着对肝脏的不可修复的破坏。17%的虫卵逆血而行到达肠壁,释放毒素,并使肠子破溃,进入肠壁,随粪便出体外。带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如随地大便,雨水冲刷(注意这里水是主要条件),在水温25度左右,4个小时的时间,虫卵内的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它游的这么快,是去干什么呢?原来它也像新生儿一样急需保暖。钉螺就是它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保暖衣。毛蚴找到钉螺这件“衣服”后,立刻钻了进去(如果没有找到“保暖衣”,毛蚴就会冻死、饿死,也就不会有血吸虫病流行了)。毛蚴在钉螺里边经过两代无性繁殖,一只毛蚴可以产生成千上万只尾蚴。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钉螺不仅是毛蚴唯一的“保暖衣”而且是尾蚴的克隆工厂。含有尾蚴的钉螺遇到水(注意水是主要条件),里边的尾蚴就不断地进入水中,焦急地等待,那种心情就像饥饿的老鼠对大米的期盼一样,只要人、畜下到这样的水中。不管你是胖子还是瘦子,10秒钟的功夫,就会钻进你的皮肤,脱去尾巴变为童虫。在身体中随血边移行边发育,向着它最终的居住地——肠系膜进发。在到达肠系膜的时候血吸虫已从尾蚴发育成为成虫,这个过程大约37天左右。成虫又开始产卵,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生命的复制,以及对人畜的侵害。水牛和马也是哺乳动物,对这两种动物天生对尾蚴排斥,尾蚴一旦进入这些牲畜的体内,就会立即死亡。至于什么原因,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偏偏人和黄牛是血吸虫最好的安乐窝,血吸虫在里边发育的很好,生活的很舒适。 四、现在我们来看血吸虫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结合图片)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南王村小学防治碘缺乏计划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病。为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我校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卫生院,扎实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对碘缺乏病预防,虽然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 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我们要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南王村小学预防碘缺乏病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于文志(校长全面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领导工作) 副组长:王海亮(具体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组织工作)成员: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指导工作)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为此,我们重点抓 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四个“专门”即: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有专门的教学内容、有专门的教学时间、有专门的教学方案(即教案),“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开课面达100%,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宣传。除了课 堂教学之外,还要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4、结合每年5月15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采取 “小手拉大手” 形式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动员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典盐,拒绝伪劣典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师生食堂正确食用碘盐。 三、专业指导,正确防治。积极与卫生院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使全校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1 00%、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5%。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

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灯塔小学血防知识宣传资料 近年来,我校遵照国务院关于血防教育要从娃娃们抓起的重要指示,上级部门要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手抄报等形式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发动老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管,严禁学生暑假期间下湖游泳、戏水。对增强广大学生的血防意识,促进血防工作和教育改革起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血防教育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国情教育,使学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二是有利于扩大宣传教育面,通过学生幅射至家庭、社会;三是有利于增强娃娃们血防意识;四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巩固发展我校血防教育的成果,我校借鉴各种经验,整理出这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材,仅供我学教学使用。 1、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最主要

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 2、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有六个阶段,即成虫虫卵毛蚴 胞蚴尾蚴童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终宿主)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体交配产出的卵穿透肠壁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钻入钉螺(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经两代胞蚴无性生殖后形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面游动,当遇到人或哺乳动物时,便很快钻进其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至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并发育为成虫。 3、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100年,在我省主要流行于湖区,据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13个省、市、自治区。 4、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的碘,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 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

血吸虫防治测试题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含有虫卵的粪便入水,二是有钉螺存在,三是__() A、血吸虫病人存在 B、与血吸虫病人接触 C、与患有血吸虫病的家畜接触 D、人、畜接触疫水 2、下列关于血吸虫病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和家畜都可能患上血吸虫病 B、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病 C、冬季最易感染血吸虫病 D、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五省和四川、云南等省。 3、外出回家,你应该______________() A、立即洗手 B、吃东西时再洗手 C、手脏才洗手 D、不用洗手 4、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写下《七律?送瘟神》一诗,诗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一句传诵至今。请问:这首诗歌颂的是我国人民防治哪种疾病的壮举?() A、鼠疫 B、天花 C、血吸虫病 D、霍乱 5、学生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前,应当做到的是__________。() A、不脱鞋 B、不脱外衣 C、可以剧烈活动 D、在大小便排空后进行 6、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每天离不开水,如果我们在学校口渴时,你应该喝下列哪种水最好?() A、井水 B、白开水 C、自来水 D、纯净水 7、健康是指()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精神健康 8、预防接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A、预防癌症C、治疗疾病 B、预防多种传染病D、加强营养 9、“大肚子病”是指______________。() A、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血吸虫病 C、结核病 D、艾滋病 10、血吸虫的寿命是______________。() A、一般4——5年,最长47年 B、10年 C、7——8年 D、2年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1、血吸虫病患者不经药物治疗不可能自然痊愈。() 12、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有自知之明。() 13、锻炼身体,应该在吃饱了以后立即进行。() 14、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15、消灭钉螺和治疗病人都属于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16、蔬菜应该切后再洗。() 17、血吸虫病患者痊愈后,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再次接触疫水也不会得病。() 18、厨房中的抹布最易繁殖细菌,最好每天煮沸一次或用洗涤剂洗净晾干。() 19、血吸虫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 20、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什么是疫水?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doc

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1 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实 施方案 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普及血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增强疫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巩固我市传播控制达标成果,根据省血防办《关于开展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题及目的 本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周的主题为:“消除血吸虫病,造福疫区人民”。主要目的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血防知识宣传,帮助疫区群众特别是水上作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沿堤一线居民、中小学生及牛羊养殖户等重点人群掌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防护技能,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二、时间安排 本次宣传周活动定于2016年4月25日至29日在全市统一开展。 三、宣传重点 (一)重点对象。本次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对象为中小学生、外来人员(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游客等)、水上作业人 员、大型水上活动参与人员(龙舟赛、抗洪抢险)、易感洲滩活动人员(采芦笋、打藜蒿、收割芦苇)、疫区沿湖沿堤一线的居民、牛羊养殖户。

(二)重点地点。疫区渔船民集散地、旅游景点、工程项目工地、沿堤线村镇及中小学校为宣传重点地点。 (三)重点内容。《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血防法规、政策及各级血防工作会议精神;血吸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特别是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基本知识;新时期血防策略(包括人畜传染源控制、疫情监测响应等)和血防新技术。 四、宣传形式 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集中宣传和平时宣传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进行血防宣传。要让血防宣传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载体的宣传作用,开辟血防宣传栏,举办专题电视讲座。在疫区人口集中的村镇、渔船民集散地、旅游景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沿江、沿湖大堤)出动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在重点地点(地段)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和宣传画,设立宣传咨询点,开展健康咨询,展出宣传板,发放宣传单(宣传品)等形式宣传;对疫区领导干部、渔船民、外来人 员、牛羊养殖户、中小学师生、大型活动及工程项目举办单位负责人等重点人群通过开设血防知识课和举办专门培训班进行专题宣传。 五、工作要求 各基层血防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周活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实现全方位宣传,不留空白;要围绕宣传主题并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本地区宣传周活动计划,搞好宣传发动、人员培训、宣传材料的准备及活动的落实等工作;要协调宣传、交通、水利、渔政等部门参与本次宣传活动,并认真做好活动期间各种资料的收集与上报。 六、检查督导

小学《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 (1)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南社中心小学小学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防治碘缺乏病”活动计划 南社中心小学 2016年5月19日

南社中心小学“防治碘缺乏病” 活动计划 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病。为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我校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南社中心卫生院,扎实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对碘缺乏病预防,虽然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我们要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南社中心小学预防碘缺乏病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辛莉丽(校长全面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领导工作) 副组长:翟向军(教导副主任具体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组织工作) 成员: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的指导工作)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对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四个“专门”即: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有专门的教学内容、有专门的教学时间、有专门的教学方案(即教案),“碘缺乏病防治教育课”开课面达100%,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宣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4、结合每年5月15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采取“小手拉大手”形式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动员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典盐,拒绝伪劣典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师生食堂正确食用碘盐。 三、专业指导,正确防治。 积极与南社中心卫生院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使全校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 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学时间: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 (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三、反馈检测 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 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教案资料

《防治血吸虫病知 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一: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

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 月15 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学校 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表D.0.2)---绿化(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表29804 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血吸虫病; 2、增强学生预防血吸虫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血吸虫病的基本概念; 2、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3、了解血太虫的生活简史,认识钉螺; 4、了解感染血吸虫的途径; 5、了解预防和控制血吸是病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 1、核心信息: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耳恭听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1、上一堂血防健康教育课;2、看一次血防健康教育录像或听一次专题讲座;3、开展一次与血防健康教育有关的课外活动;4、写一篇与血防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另外,可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宣传图片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c1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

通知 各班级: 为进一步提高师生血防意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给学校血防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局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继续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十个一”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防止血吸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安排,我校再次针对性的开展本次的专题讲座,希望大家积极准备,认真组织好学生。 音响负责:祝林涛 学生组织:张涛 主讲人:张春华会 场及时间:学校四楼会议室2016.4.15 孙桥镇小学 2016.4.11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稿 主讲人:张春华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报告,200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1113例,其中中小学生为568名,占发病总人数的51%。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在我校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同学们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据国家卫生部疾控司官员透露:中国血吸虫病疫情近年来出现反复,钉螺扩散明显,新疫区不断增加,血防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受血吸虫威胁的人口已近亿。 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起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各种抗生素对血吸虫病发热均无效,而经抗血吸虫治疗后,发热可迅速消退。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 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一是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急性血吸虫感染多发生于5-8月份,但在湖区,9、10月份因捕鱼捞虾而发生急性感染亦不少见。二是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畏寒、发热、多汗和肝脏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及腹泻等。重症病人可出现腹水和肝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1) 一、课时目标 1.知道碘缺乏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2.了解碘缺乏给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及对人造成的危害。 三、课前准备 教材、有关资料、宣传挂图。 四、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碘的有关知识和碘缺乏能引起疾病。今天我们再继续了解碘缺乏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和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 1.碘缺乏最明显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 2.出示相关挂图和介绍有关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碘缺乏病的特征。 3.简单介绍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让形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三)碘缺乏的危害。 1.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危害。 对成年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大。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的如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嗜睡。这些人多表现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碘缺乏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也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会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3.碘缺乏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较少出现甲状腺肿大。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人群之一。 4.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的看到,碘缺乏对人类最大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测试题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测试题(答案) 一、血防常识 1、在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是( c ) A、曼氏血吸虫 B、埃及血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间插血吸虫 2、传播血吸虫病的螺类是( b ) A、管螺 B、钉螺 C、菜螺 D、小黑螺和海狮螺 3、一般急性血吸虫感染的易感季节为( c) A、1月—2月 B、3月—4月 C、4月—10月 D、11月—1 2月 4、得血吸虫病是因为( c ) A、吃不干净的食物 B、接触病人 C、到有螺地带下水 D、不知道 5、得了血吸虫病后主要感觉是( b ) A、心跳加快 B、发烧、腹痛、腹泻 C、手脚病 D、不知道 6、急性血吸虫病平均潜伏期为( d ) A、7天 B、15天 C、20天 D、40天 7、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是( c ) A、酒石酸锑钾 B、左旋咪唑 C、吡喹酮 D、甲苯咪唑 8、目前最常用的灭螺药品是下列哪个?(c ) A、五氯酚钠 B、石灰粉 C、氯硝柳胺 D、漂白粉 9、最简单有效防止得血吸虫病的办法是( c ) A、不接触病人 B、不接触粪便 C、不接触疫水 10、人、畜得血吸虫病后,它的粪便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来源( a ) A、是 B、不是的 C、不知道 二、卫生行为 11、你到不到有钉螺地带的水中淘米、洗澡、洗衣服、玩水( c ) A、偶尔去 B、经常去 C、不去 12、你在有钉螺的地带下水时,穿胶鞋、戴手套、涂药或穿防护衣吗?( a ) A、是 B、不是的 13.当你怀疑自己得了血吸虫病时,你会马上去看病吗?( a ) A、马上去 B、不想去 C、不知道怎么办 三、态度 14、当你怀疑得了血吸虫病,你愿意去检查、治疗吗?( a ) A、愿意 B、不愿意 15、你觉得血吸虫病是( a ) A、可以预防的 B、不可以预防的 16、你认为血吸虫病是( a ) A、能够消灭 B、无法消灭 C、无所谓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优秀教案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1 / 7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主讲:彭沿森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

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乐乐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 1. 具有传染性; 2. 具有流行性; 3. 具有反复性; 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高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颁布的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有: 1. 195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2. 1955年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3.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4.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5. 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同年5月9日起施行。上述法律的颁布实施,系统地确立了我国对传染病的

预防、疫情报告与分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始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一切个人即我国领域内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国人、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外交人员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也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