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分析

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分析

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分析【摘要】跨国公司财务战略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而有效的财务管控则成为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概述开始,分析了跨国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和采取的管控策略。

接着探讨了跨国公司的财务监督机制及实施案例,展示了不同公司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结论部分强调了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总结了对未来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财务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分析、风险、策略、监督、实施案例、重要性、挑战、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跨境投资与业务活动也愈发频繁,财务风险和管理挑战也日益增加。

跨国公司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法律法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化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管控措施,保障其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对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于提升其全球经营绩效,降低财务风险,提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角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和风险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管控机制,通过分析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概述、风险、管控策略和监督机制,以及实施案例的研究,旨在揭示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和挑战,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市场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的管控问题,可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财务战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是引领本研究的方向,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讨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控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国际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清算价值
0。00
0.00
0。00
0。00
200.00
减:新投资营运资金净额
1200。00
365。20
425.82
496。51
578.93
减:项目初始投资
7200
净现金流量
—7200
117。00
2085。07
3388。14
4952.75
7025.36
净现值
¥997.70
内部报酬率
26%
评价结果:
可行
(2)从母公司角度
内部报酬率
27%
评价结果:
可行
4:敏感性分析
(1 )中国对支付给母公司的股利进行管制(假设支付给母公司的股利降为60%)
(2)从母公司角度
母公司从子公司处收到的税后股息
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以万元人民币为单位
支付的现金股利
340.20
1020.16
1838。38
2819。55
3992。57
第5年
总收入
22000.00
25652。00
29910.23
34875.33
40664.64
减:原料
3000。00
3366。00
3776。65
4237.40
4754.37
从母公司购买零部件
8000。00
8792.00
9662.41
10618。99
11670。27
劳动力
4000。00
4752.00
5645.38
1280.10
汇率(人民币/美元)
7。2996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典案例分析:自墨西哥的比索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以来,墨西哥近年来经历了许多重大经济事件,如大规模的贸易赤字、外汇储备的耗竭以及1994年12月的货币贬值,这些事件也给墨西哥带来了经济的萎缩与高失业率,然而,自货币贬值以来,墨西哥的贸易余额开始改善。

仔细调查墨西哥的经历并就此写一篇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记录墨西哥在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这段时间里国际收支、汇率、外汇储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趋势。

2、调查比索贬值以前墨西哥国际收支困难的原因。

3、讨论该采取什么政策措施来阻止或缓和国际收支问题以及随后发生的比索贬值的问题。

4、从该案例中总结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用的经验教训。

在报告中,你也可以讨论任何与墨西哥国际收支问题相关的任何主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金融统计》提供了墨西哥宏观经济的基本资料。

布鲁斯伯里草药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英格兰中部,靠近威尔士边界,是一家经营药茶、调料盒药品的老厂商,其产品覆盖整个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

布鲁斯伯里制品有限公司在向国外客户出售商品时,一般都用英镑结算,这样做是为了防范不力的汇率变动。

然而,该公司刚刚收到了来自法国中部的一家大批发商的价值为320000英镑的订单,条件是3个月付款并以欧元结算。

布鲁斯伯里的财务长埃尔顿。

彼得斯得考虑接下来的3个月里英镑对欧元是否会升值,以便弄清楚再以欧元付款时会不会抵消掉公司全部或大部分利润,虽然他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他仍然决定向公司的银行就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征求意见。

彼得斯先生从公司的银行处了解到目前欧元/英镑的即期汇率是1.4537欧元/1.00英镑,因此交易量应该是465184欧元。

彼得斯先生还了解到英镑和欧元对美元的3个月远期汇率分别是1.8990美元/1.00英镑和1.3154美元/1.00欧元。

银行建议根据两种外汇对美元的远期汇率所暗含的欧元/英镑的套算远期汇率,建立一个套期保值,卖出应收欧元、买入英镑。

fob的案例

fob的案例

fob的案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以fob公司为例,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案例。

fob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fob公司面临着多元化的市场、货币风险、税收政策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fob 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fob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需要统一公司各地的财务政策和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这个体系还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确保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合规性。

其次,fob公司需要注重货币风险管理。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fob公司在跨国业务中面临着货币风险。

因此,fob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货币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货币对冲、多元化资金投资等手段,以降低货币风险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另外,fob公司还需要关注税收政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对公司跨国业务的税务成本产生影响。

因此,fob公司需要建立税务筹划团队,及时了解各国税收政策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降低公司的税务成本。

此外,fob公司还需要注重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

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流动性、资金成本等因素。

因此,fob公司需要建立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最后,fob公司还需要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

跨国公司需要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因此,fob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综上所述,fob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通过建立全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注重货币风险管理、关注税收政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注重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以及注重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fob公司可以有效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挑战,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浅谈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其对策——以海尔集团为例

浅谈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其对策——以海尔集团为例

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跨国公司是在与国际接轨,它们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固然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跨国企业的发展自然而然特别重要,如何让跨国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有着长期的光明发展前途,这固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因为一个企业的运营离不开财务,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流来周转企业,那么企业的生存也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但是,从目前的很多跨国企业来看,这些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还存在着某些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分析。

1.1.2 研究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衡量一个跨国企业的真正实力,不仅要看跨国企业的价值,还要看它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

在现代社会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个核心部分,如何有效的对跨国企业的财务进行及时的管理,是企业实现最大利益的前提。

为了对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回避,必须对跨国企业财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财务风险管理分析是跨国企业实现跨国企业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海尔集团财务风险。

本论文主要的探究内容首先从我国现在的跨国公司的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然后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去分析跨国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应该如何去处理,之后以海尔集团的财务报表实例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跨国公司的财务发现防范措施。

第1页(共22页)1.3 研究思路首先对跨国企业进行一个基本概况的了解,然后熟悉跨国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一些财务状况,再从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深入探究,为进一步的了解跨国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基础,然后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接着,从我国的实际存在的跨国企业中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的财务管理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更能够详细的说明跨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及其对策。

第2章 我国跨国公司的概况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的经济格局和各国的发展都有所调整,这既为中国跨国公司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3篇)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国经营,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公司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ABC公司为例,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特点,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机遇。

一、公司概况ABC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电子产品、医疗器械和化工产品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ABC公司已成为全球知名企业,业务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从ABC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

其中,流动资产占比最高,达到60%以上。

这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固定资产占比约为30%,说明公司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扩张潜力。

无形资产占比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所上升,反映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2)负债结构分析ABC公司的负债主要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占比约为70%,说明公司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较多。

长期负债占比约为30%,表明公司具有一定的长期债务负担。

从负债构成来看,公司负债水平相对合理,但仍需关注短期偿债压力。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ABC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近年来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全球市场的拓展。

从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市场贡献了公司约60%的营业收入,欧洲和美洲市场分别占比约25%和15%。

(2)毛利率分析ABC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产品类别来看,电子产品的毛利率最高,达到25%;医疗器械和化工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8%和22%。

这说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3)费用分析ABC公司的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

近年来,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速较快,但管理费用增速相对较慢。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体系研究——以ABC跨国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体系研究——以ABC跨国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体系研究——以ABC跨国公司为例侯璘(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摘要: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

资金管理不应仅仅以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还应该把资金风险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跨国公司的业务实体分布范围广,面对的环境复杂,为了实现资金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组建较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并施行全面的控制措施。

实现全球集中、模式统一的资金管理,不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还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为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本文从跨国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某知名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公司资金管理的目标设定、价值动因和原则,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架构,并在*匕基础上阐述了跨国公司资金管理集中化的实现,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控制风险、管理资金有效运作的方法。

文中详细阐述了跨国公司通过现金池管理对集团现金有效统一管理的实现方式,并介绍了资金风险评估的测量体系,并提出把“持续改进”引入资金管理系统的经验,希望通过对该跨国公司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为中国企业的跨国资金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价值动因;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2-0044-03一、跨国公司概述针对跨国公司,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至少在两个国家以上拥有生产设备的企业称之为跨国公司。

大部分情况下,跨国公司也被定性为在其他国家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跨越国界的销售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国际化经济实体。

跨国公司在我国外汇管理体系中曾被严谨的定义为,不仅要求企业拥有的境内公司和境外公司具有一定联系,并且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关联公司需要具备能够有效行使区域投资管理和全球投资管理职能的企业集团,其中包含由中国出资进行控股的集团,也就是被称为外资跨国公司的外资控股企业集团和中资跨国公司。

国际财务管理案例

国际财务管理案例

国际财务管理案例
国际财务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管理、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活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货币和市场风险,因此国际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国际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

假设某跨国公司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业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由于美元和人民
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公司在进行跨国业务时面临着汇率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财务管理策略。

首先,公司可以采取货币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或
期货合约,公司可以锁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汇率,从而规避由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此举可以有效保护公司在跨国业务中的利润。

其次,公司还可以考虑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汇率风险。

比如,公司可以将部
分资金投资于中国市场,从而获得人民币资产,以抵御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同时,公司还可以在美国市场进行投资,以平衡跨国业务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

此外,公司还需要密切关注美国和中国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美国和中国的政治、经济事件都可能对汇率产生影响,因此公司需要及时调整国际财务管理策略,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汇率波动风险。

总之,国际财务管理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有效的
国际财务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公司规避汇率风险,保护利润,实现跨国业务的稳健发展。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认真研究各种国际财务管理工具和策略,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案例一1联盟动因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雷诺一尼桑联盟基于以下的预期:联盟后,双方能够更好地面对市场、产品、技术革新等全球化挑战,在生产、采购和市场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互补优势。

预计从2000年到2002年,联盟产生的协同效应能为双方节省34亿美元开支。

之后到2005年,协同效应每年能为双方节省共30亿美元的开支。

其实,联盟最终的目的非常明确:实现双方的长期的有盈利的增长,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集团。

这一目的也非常明确地体现在尼桑的复兴计划上:以盈利为导向。

2、联盟成功的原因(1)双方的协作互补效应双方擅长不同的领域:(2)在相互磨合中共同发展:雷诺向尼桑提供在采购成本以及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方面的经验。

而尼桑则帮助雷诺进一步加强了采购程序中质量管理这一环。

双方同心协力,克服言语障碍,在相互信任和尊重基础上开展合作。

两家公司建立员工辅导项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员互换;二是培训计划。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增进双方最佳工作实践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培训让员工了解日本和法国文化的差异并熟悉对方的工作方式。

为了解员工对联盟目标的认同程度,雷诺和日产定期举行由数千人参加的意见调查,最初三次调查的结果均证明员工对联盟全力支持,对其的信任度也不断上升。

(3)技术上互相参考,共同进步:雷诺生产系统(SPR)吸取了尼桑在生产流程方面的特长。

而尼桑采纳的一些关于改善人机工程和成本控制的新措施也源于雷诺的标准和分析工具。

双方使用同一个动力和汽车设计程序和统一的零配件参照数据(4)共同物流,节约成本:2002年11月双方共同设立联盟全球物流委员会(Global Allianee Logistics Committee),负责在世界范围内落实共同的物流策略。

合用运输工具,海运线和包装。

如2003 年的物流预算节约了1840万美元。

(5)重组营销网络,提高经营效率:采取枢纽策略,重组经销商网络,最终选择一批少而精的经销商队伍,同时扩大销售的范围。

(6)资源共享,联盟但不合并:目前雷诺拥有日产44.4 %的股份,而日产在雷诺的股份由13.5 %增至15%。

雷诺与尼桑保持各自著名品牌,如尼桑的“尼桑”和“无限”;雷诺的“雷诺”、“达契亚”和“三星”。

保持各自独立的经营实体;实施各自的战略;各自管理自己的业务运作。

通过联盟董事会每月就潜在的合作效果进行磋商;调整联盟的中长期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协调合作活动。

3、、雷诺- 日产联盟带给我们的启示(1)联盟模式的运用:虽然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合并之时,周围一片溢美之词,但实践似乎证明两个同级企业之间的合并并不尽如人意。

双方的整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协同效应成了水中花,镜中月。

而雷诺- 日产采取的貌似松散、实则紧密的联盟模式则在顺利地朝前推进。

其中的GAC CCT等整合阶段运作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这些机构的存在和运作使联盟能够准确地按照计划前行,并在基于两个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文化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保证了双方的合作能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大大提高了公司运作的效率。

(2)雷诺对日产的重组具有足够的控制力:虽然联盟保证了双方的独立运营,但如果不能保证对整合过程的足够的控制力和实施能力,协同效应就是一句空话。

这次联盟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日产成功实现复兴的基础上的。

而日产实现复兴的关键人物戈恩则来自雷诺。

设想联盟后的日产仍由日本人担任首席执行官,那么日产就很难改掉那些使它陷入危机的弊病,复兴和之后的“ 180”计划就是画饼充饥,雷诺的收购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从联盟协议签署后戈恩成立的一系列运作小组来看,每个小组都有来自双方的职员,但是作为管理主体的GAC实际上由雷诺掌控,之后成立的RNBV也是如此。

这些都充分保证了雷诺能够完全控制日产重组的进程,将其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平台。

戈恩任日产CEO之后,日产在北美、亚洲、澳洲市场以及在研发等方面给雷诺提供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3)双方为保护联盟关系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联盟和股东的利益,双方建立了一家与RNBV相关的基金会。

根据荷兰法律,该基金会将拥有优先股选择权和控股选择权。

如果有第三方试图控制雷诺或日产股份,基金会可作相应的回击,以保护两家公司股东的利益,从法律角度最大限度保护了联盟关系,为来自外界的恶意收购做好准备。

可见,雷诺费尽心机,提前建筑了收购的壁垒,以使重组能够顺利进行。

(4)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伴有阵痛一一改革需要足够的勇气、机智和果敢。

作为一个外来者,戈恩成功地使日产走出亏损的阴霾,这得益于他能够在不破坏士气的情况下转变了日产的企业文化。

戈恩将他的成功归结于“需要”——日产的员工们知道戈恩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一一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他很谨慎地遵从日本的传统社会习俗,在日产缩减规模时拒绝裁员。

但同时,他也在努力改变那些使日产公司陷入困境的商业行为,在他领导下的日产公司,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鼓励创新和变革使日产焕发了新的生机。

案例二1这场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

1995年,墨西哥GDP 下降6.9 %;制造业下降6.4 %;建筑业下降22% ;贸易量下降了14.4 %;消费总量下降11.7 %;通胀率达52%,失业率高达6.8%;外债总额高达1700 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总值的2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2年的2%上升到15.7 %〈1〉国际收支演变情况,如图:Mexico's Currcjnt and Capital Ac-countsJ冲丄屮“计3r|1 cjfH ' CupiUit AGCOUF K__ - "―—f1Jr J T "4 一;A1 Jr ILi. / II、n \------------------------------------------------------- *------------- C-Lir^ix Ac-uunl1990 1391 1M? 19^3 左卿雀〈2〉外汇储备演变情况,如图:进入1994年,国内政治不稳定再加上美国利率的上调,资本外逃, 外汇储备逐渐减少。

MeMtc^n For eiQn Rec ;ei ves < US $ t* :n :ernjrn :iri 壬t —tipitcd 35.00-mCLOO二 moa20.0015.001 0,0<WS-OO^〈3〉汇率演变情况,如图:墨西哥采用“爬行盯住美元机制”,到 1994年汇率都处于逼近上限的水平,可见比索的贬值压力很大。

Mexican Peuo Exchange Rat e 日net Target Band Prior to Devalu^tloH inntiaty 1.fta OeKvsmtx^r ^O r TflfMl 2、原因探寻墨西哥比索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贬值和证券投资资本的跨国逃逸,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其一,是其利用外资流入解决国际收 支逆差,宏观经济政策严重失误。

1988 年起墨西哥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其 中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实行“爬行汇率制”,即使比索盯住美元,波动范围在一 个很小的幅度内。

这项政策saTa 泾巳三 匚= S66S S66W 1Z1SW S6V9 WS 辛■S S 寸£」a 话 Gs f 二 區= 寸6a6 备GE 圣5 寸£w 订一去£ perDcllftrUpper Ljimif 一―十 1 ■ rol Ta' Band ---. ■ T J ]1 J — - i Reseti per DollarJ7 1ifltion -a-" "' ■F Li \ rS«Lsmhf*r 20 叫 i i iI owe r L irrnl ot1 Argot Ha^d -------------------- l—— ---------- -4 -------------------------------------- 3 3的初衷是通过稳定的汇率来促使墨、美之间的贸易,并借此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这项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墨西哥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不仅洗刷了80 年代债务危机的耻辱,而且成为拉美国家中的经济发展明星,通货膨胀率也从80年代末期的100%以上降至1993年的10%左右。

但该项政策也存在致命的缺点:由于墨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依然很大,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很长时间没有调整过,致使币值高估,从而打击了墨西哥出口,墨西哥便出现了长期性的经常项目逆差。

尤其是1994 年元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后,墨西哥国内市场开放力度一下子加大了。

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也源源涌人墨西哥市场。

尽管墨西哥出口也有增加,但增长速度远不及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逆差已由1991年的110亿美元猛增到1994年的280 亿美元。

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0%。

为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墨西哥大举借债,一方面以政府名义发行了大量债券,尤其是以美元计值的短期债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者。

在外资大量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靠外来资金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方法很奏效,然而一旦形势出现波动,外资减少和抽逃,政府只好动用外汇储备来堵窟窿。

墨西哥外汇储备从1993 年12 月的240 亿美元降至1995年1 月6 日的55.6 亿美元,外汇储备骤减损害了对本国货币的支持,政府不得不用货币贬值来阻止外汇流失和刺激出口,不料由此引发了投资者信心危机,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多,外汇储备濒于枯竭,银行出现严重亏损和破产,墨西哥对外支付出现严重问题从而爆发了金融危机。

其二,是外资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1 992年以前,外资的投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投资方向是生产部门。

但从1993年起,情况发生了逆转,投入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投机性投资已占当年外资流入总额的一半以上,制造业投资仅占33%。

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缺乏稳定性,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不仅对生产部门的裨益不大,而一遇风吹草动,就会发生逃逸,成为经济中的破坏因素。

1 994年,各种基金会、互济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向类似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投资1 8 00亿美元(7 年前投资24亿美元),以寻求更大的利润。

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前,这些投资已获得巨大的盈利。

自1995年以来,大量美元资金被纷纷抽回。

因此,这种“飞燕式”投资已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墨西哥外资流入数量的超强、资金流人结构的畸形加重了资金的不稳定,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

其三,未能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国内资金积累和生产性投资不足,经济基础缺乏稳固性,也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