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6篇:送给你一把“万能钥匙”
读书笔记:《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0、自序1)所谓“心智”,形象点讲,就是我们每个人脑子里的那个可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
2)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0、前言1)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注意:笃信即120%地相信。
为什么是120%地相信?你要相信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有人打击你,打击掉20%,你依然100%地相信。
甚至是“你必须盲目笃信”,因为这件事除了你自己之外没人会相信。
2)你必须对两件事深信不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你一定会变得更好!•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3)“知识传递”本身不是教育。
它只不过是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而已。
让教育真正起作用,主要靠的是知识吸收者,而不是知识传递者。
4)我笃信“进步”这件事是有“方法论”的,不仅一切事情都有方法论,甚至连方法论也有方法论。
这本书就是讨论和研究方法论的。
5)生活也好,人生也罢,都一样,总是有方法能活得更好。
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笃信,120%地相信,哪怕被别人泼冷水,打击掉20%,依然是“100%地相信”,不仅如此,一旦发现只剩下100%了,还要主动想办法把这个数值重新培养至120%。
你的未来是一条指数成长曲线,如果你笃信自己的未来是那样一条曲线,那么在成本先被突破之前那段很长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钱实际上全都是“小钱”,小到“不值得节省”的地步,就算要省也省不出多少来。
2、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指数型成长曲线,复利增长曲线。
万幸且公平的是,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
复利效应貌似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效应。
复利曲线事实上很可能真的是对这个发展中的世界及其存在的发展中的个体的最有效的描述。
相对应还有一个是对数型成长曲线。
为什么有些人格外自信呢?不是因为他们狂妄,也不是他们过分自负,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搜寻属于自己的“复利增长曲线”,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淡定,所以他们才会那么从容,所以他们才会在种种所谓“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他们,你就会知道,他们不一定觉得苦,他们不是在强作欢颜。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
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
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
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
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
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
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
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
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
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专栏珍藏版

《财富⾃由之路》:李笑来专栏珍藏版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由之路》第⼀季即将结束的时候,由这个专栏衍⽣出的书《财富⾃由之路》也开机印刷了。
在新书的扉页⾥,关于⾃⼰的介绍,我只写下了⼀句话:李笑来终⾝成长者。
忘记新东⽅,忘记⽐特币,忘记天使投资⼈。
⼀切清零,只留⼀个关键词:成长。
你⼀定要问⾃⼰的 50 个问题开这个专栏,写成这本书,意在帮助更多的⼈ “升级⾃⼰的操作系统”,即,拥有更具能量的 “⼼智”,⾛在 “通往财富⾃由之路” 上。
在每⼀个夜不能寐、前路迷茫的时刻,你有没有问过⾃⼰以下 50 个问题中的任何五个?1. 你知道⾃⼰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吗?2. 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3. 究竟什么是 “财富⾃由”?4.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5. 你认真考虑过⾃⼰的商业模式吗?6. 如何从零开始启动初级个⼈商业模式?7. 如何继续进阶和优化个⼈商业模式?8. 如何像⽜⼈⼀样实现⾼级商业模式?9. 你升级过⾃⼰的操作系统吗?10.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11. 有没有提⾼注意⼒使⽤效率的科学⽅法?12. 为了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你最需要具备什么能⼒?13. 你的⼈⽣中最沉重的枷锁是什么?14. 你活在哪⾥?过去、当下、还是未来?15. 活在未来的最朴素的⽅法是什么?16. 做得正确就会有好结果吗?17. 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18.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的好?19. 你知道⾃⼰有个所有⼈都有的恶习必须戒掉吗?20.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21.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驱动⼒?22. 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23. 从平庸⾛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24.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25. 我是如何⽣⽣错过⼀次升级机会的?26. 有没有⼀定能让⾃⼰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27. 你天天刷⽛吗?⼜,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28. 你想不想要⼀个⼈⽣的 “作弊器”?29. 再送你⼀把万能钥匙你要不要?30. 把 “坚持” 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不⾏?31. 你⽣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32. 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个镜像的世界吗?33. 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定有资本?34. 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35. 别闹—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36. 傻了吧—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的吗?37. 为什么绝⼤多数⼈会 “脑⼦⼀热就押上全部”?38. “早知道” 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39. 为什么没有⼈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向?40. 10 分钟教会你判断趋势,你信不信?41.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42. 如何提⾼你的选择质量?43. ⽆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概念是哪⼀个?44. 你的 “长期” 究竟有多长?45. 年轻⼈是否应该 “不那么看重⾦钱”?46. 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47. ⼈⽣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48. 执⾏⼒差的根源究竟在哪⾥?49. 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50. 为什么 “共同成长” 才是最好的出路?我花了⼀整年的时间,在得到 App ⾥,跟 16 万⼈⼀起,分析这 50 个问题,共同成长。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问与答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问与答一个好问题好过无数个好答案。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最让人费神的是那些问题,我今天列出来第一部分,便于以后回顾。
一、你真的理解什么是财富自由吗?1、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2、为了实现你的长期目标,你必须要关注什么,思考什么,做什么,做哪些改变;无需关注什么?纠结什么?哪些事情耗费了你大量的脑力体力;哪些是你必须坚守,决不改变的?二、用什么换时间相对更划算?1、你认为资产的价值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比如注意力、时间和金钱三者?2、你付费得到的便(bian)宜有哪些?曾经付了费也没有收获的有哪些?3、可以更便宜却浪费了时间和注意力的地方有哪些?4、如果反复被打扰,不能有持续注意力,如何有效对策?5、曾经有哪些地方忽略了资产的价值顺序而吃了大亏?三、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你最想要的东西竟然是最大的负担)1、有能力却无法摆脱的现状是什么?2、你是否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哪方面被拖累得很惨?3、有没有百分百信赖得朋友,在哪个方面放弃了全视角?4、如何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她)共同升级?四、我们生活的根基应该是什么?(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1、你曾做过的最重要的正确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2、你做过的最大的、自己却最终没有因此获益的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大的?为什么你并没有因此获益?3、过去十年,你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可为什么实际上并没有重视这个道理?哪儿出了问题?4、每天30分钟,预测一下明天,下一周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哪些什尼能想到但身边大多数人估计想不到的?5、评估一下你身边的人,谁是预测能力最强的?再想想你为什么过去并没有与他建立深入的关系?为什么你很少与他有深入的讨论?6、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活在未来?五、为什么有些人运气总是那么好?1、你认为自己将来会不会频繁遇到贵人相助?2、你的判断根据是什么?六、你的钱算得上是“资本”吗?1、资本和资金的区别在哪里?2、资金需要哪些要素才称得上是资本?3、投资的重点应该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4、你能否分得清楚“很想要却不能够”和“可以却不一定要”之间的巨大区别?5、如果5000元就可以开始投资活动,你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迄今多久?错过了多长时间了?6、你身边多大比例的人,事实上可以从事投资活动,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竟然可以,还会错过多久?7、盘点自己现在可以有多少资金判无期?若不够多,我心里的数字是多少?决定花多长时间搞定?8、为什么你没有做到给资金判无期?9、你认为投资,什么事绝对不能做?什么事必须做?七、什么是落后?1、你定义的落后是什么?2、采用这个标准的理由是什么?3、在这个标准下,你是否已落后于他人?4、你哪方面能力处于身边群体的前20%?如果有,具体是什么?如何做到的?5、如何让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逐步成长到身边群体的20%?有什么具体方法和步骤?6、如果已有危机感,如何才能摆脱焦虑?7、自我审视,哪方面有幻觉,误以为自己处于平均之上?八、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1、在赚钱方面,哪个专业能pk掉80%的人?2、除此之外,还可以围绕它打造多少个维度?3、找出更多运用多维度竞争力方法论的实例。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篇:我为什么要开这个专栏?

我为什么要开这个专栏?——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本文作者为李笑来。
因在得到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受益良多,故手敲全文作为读书笔记,不涉及任何营利,仅供学习使用。
如果读者有幸眷顾本专题,巧遇该系列文章,又喜欢之至,请下载“得到”app,订阅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那里除了文章本身之外,更有十六万以上的同学陪你一起进步。
我为什么要开这个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本来是我在写《七年就是一辈子》构想的另外一本书。
罗胖一不小心帮我卖了很多书,我想我也得有所回馈,所以,就想到可以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放在“得到”上。
许多年前,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几乎是同时构想了另外一本《人人都能用英语》一一这两本书目前都全文公开在知笔墨( )上。
你可以把《人人都能用英语》看作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践行版”。
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有用,貌似理解了却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是最普遍的现象。
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看似简单,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可做到的人,就必然已经升级更新,甚至脱胎换骨了。
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实际上也一样,是《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践行版。
把时间当作朋友就能顺带用好英语,真做到七年就是一辈子,相当于早就走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一切都靠积累。
”于是,英语这种技能,只有用起来才有积累;积累《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其实归结起来也只有一句话:“大脑升级靠践行”——钱这东西,你赚得多与少、快与慢,取决于你的效率;再准确一点,就是你的“系统效率”;再深入一点,就是你的“思考质量”,因为行动永远是思考引发的;再大白话一点,就是你的观念若是不进行升级,你的思考质量就不可能提高,你的行动就不会有足够的效率。
于是,结果不言而明。
三十五岁之前,我用说话(讲课)结结实实地改变了很多人;三十五岁之后,我用文字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更多人——因为网络的发展及其空前的传播效应——而去年年底我发表的《七年就是一辈子》更是彻底更新了很多人的“操作系统”。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_2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1最近在看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确实收获不少。
最让我记得的是:我们以为我们能控制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大脑”控制了自己。
例如,吃完晚饭打算去洗碗。
可是很多时候脑子会产生,等会吃完饭应该先休息下的想法。
然后有可能就会拖到睡觉前或者第二天。
又或者我们要做某事,当发现它不是很容易的时候,脑里就会产生“借口”,以此来说服我们不去做。
在这本书里解释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我们的脑子控制了我们,而我们还以为这其实就是我们真的这么想。
今天早上,刚好看到了李笑来的另一本书《财富自由之路》,里面的一段话也深有感触。
他说:大部分人都入了三个坑,而且入的很深。
反思自己,貌似有时候也不能避免。
现在就来说说这三大深坑。
第一个,莫名其妙的凑热闹。
好奇心几乎每个人都有,所以一旦有什么热闹发生,线上线下的人都会去做吃瓜群众。
说到凑热闹我立刻想到的是一个寓言故事。
大概意思是长工为庄主做了很多年工,在离开时庄主说给他三个建议来抵这多年的工资。
其中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凑热闹。
然后他在回家的路上在客栈住宿,晚上听到有打闹的动静,原本他想出去看看,但想到庄主的建议就忍住了。
原来是客栈的儿子晚上会发疯看人,只要出去看的人都被杀了。
因为这个建议,长工躲过了一劫。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老子的。
有人问老子,怎么样才能躲避祸事。
老子说我走路走大道,不走深山小到。
别人争吵打架,我见到就绕道走。
有人围观的事情,我就尽量离得远远的。
古语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其实也有这个意思。
而在当今,因为凑热闹而受到伤害损失的例子也不少。
第二个,火急火燎随大流。
这一点我立刻想到了一个词:韭菜!没错,就是割了一波又长一波的韭菜!从金融历史里的荷兰郁金香事件开始,这种“割韭菜”的事件不断的重复的发生着。
炒玛卡、炒文玩核桃、炒股到今天的炒币和区块链。
当某样东西火得不行,参与的人都赚到了许多的钱,自己也会按耐不住参与进去。
后果就成了接盘侠,成了那些人吃进嘴里的韭菜。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4篇:开始前的正式邀请:请与我一起生活一年

开始前的正式邀请:请与我一起生活一年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栏目从今天开始正式更新。
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和一万人一起密集地每天更新了几篇文章了,这是因为我们希望等到这个栏目正式开始走进更多人视野里的时候,已经储备好了一些内容,毕竟市面上说自己能教人财富自由的人也很多。
于是我和“得到”的朋友们商量,做了一件可能实诚得有点傻的事儿——直接把这个栏目最基本的内容当成储备内容发出来了。
为的只是让读者知道我们的切入点:那些终将走过财富自由里程碑的人,他们的大脑里运行的操作系统就是不一样的。
(一)前期的铺垫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让我在正式开始之前,得到了一些你们的想法。
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出音频。
今天我正好统一回复一下,这个栏目里的正式文章不会有音频,而且可能是你遇到的最需要思考量和执行力的专栏——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答应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轻松的,它也不可能轻松。
这还不够,我想要和你深入讨论一下关于音频这件事。
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普遍现象,有多普遍看一下有多少人呼唤音频版就知道了。
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我最仰仗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这实在是幸运的源泉。
我的微信公共帐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信条是“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这么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你知道我认为大多数人学习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吗?绝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只字不差地阅读。
所以,他们自己总也读不明白,甚至竟然在没有读明白的情况下认为自己读明白了(这种情况更为恐怖,不是吗?);到了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会,然后竟然“坚决不去认真只字不差地读书”,非要花钱报个班,听别人的“解读”…… 可问题又来了,他们既然做不到“只字不差地读书”,他们就更做不到“只字不差地听讲”,所以到最后还是搞不明白——“于是就那样了”的人生就是这样产生的,你仔细想想,也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在我们周围普遍得可怕。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5篇:我们重新认识了刻意练习

我们重新认识了刻意练习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们重新认识了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很重要。
它几乎影响一个人的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又如何通过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提高这个能力呢?在回顾这周的内容之前,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要有耐心。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
之所以说是“刻意”练习,就是因为它需要调动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
因此不一定会很轻松,也不会很顺利。
有些读者还希望能够一次练习两个,甚至三个,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可取,要学会克制。
当然也不要因为某些练习比较困难就干脆全都放弃。
坐享坐享是我不得已创造的一个中文词汇——只是为了把这种刻意练习从含有宗教意味的活动中区分开来,在各种话语体系里,这种刻意练习有不同的名称:打坐、修禅、内视、冥想等等。
这种刻意训练方式非常简单:找个计时器,定时15分钟以上(以后再慢慢加长);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起初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闭眼(有人即便睁眼睛也能做到);缓慢均匀地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刚开始还挺不容易,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走神,等你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想了半天别的事儿去了......但,这也恰恰是刻意训练的重点;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点——在当前的训练中,就是你的呼吸。
你开始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能感受到吸进来与呼出去的空气温度及其差异,呼与吸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异,节奏有时候会乱掉.....可是,没经验的你很快就会走神,开始注意到呼吸之外的其他东西,比如窗外的杂声,胸腔的起伏等等......于是,你开始能体会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异常缓慢,甚至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相信我,每个刚开始“坐享”的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这很正常,不要放弃。
根据BBC和Hubbub的联合调查,最有助于休息的活动前三名分别是:1. 阅读2. 亲近大自然3. 独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活动无一不是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把注意力拉回到自身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给你一把“万能钥匙”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本期我们要打磨的概念是万能钥匙,也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方法论。
你可以点击查看2016年10月10日的专栏文章《送给你一把“万能钥匙”》回顾文字版原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碰到一件很棘手很难解决的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面对问题急得跳脚却没法作出任何行动?
这个问题还能换个特别好的类比: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显然不应该是只盯着锁头看,是吧?如果锁孔里插着一把钥匙,那锁就等于是开着的,不是吗?之所以打不开那扇门,就是因为它是被锁上了的,而开那个锁所需要的钥匙,一定在别的什么地方啊!
你瞧,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那是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它就好像是个被锁上了的锁头,那么解决方案就像是钥匙一样,一定不在锁孔里插着,一定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啊!所以,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只盯着问题看,盯着问题想,盯着问题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是以无奈告终的啊!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的时候,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所以,一旦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只盯着问题本身进行思考”的时候,你就应该激活你的元认知能力,让它告诉自己: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这绝对是少有人掌握的能力——可它竟然真的很简单:通过前几期的学习,你已经知道元认知能力的存在,你已经知道如何刻意训练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再往后,调用元认知能力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个习惯而已,如此自然,就好像你渴了就想办法去找水
喝、饿了就想办法找吃的一样……说完万能钥匙是什么,那么应该怎么应用呢?我将介绍三个应用万能钥匙理论的实践案例。
先举第一个例子吧:你可能不知道更没想到的是谈恋爱这事儿,真的很锻炼元认知能力,也很需要元认知能力……你看,小男生谈恋爱的时候,常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女朋友就变脸了?!但是,小男生没有经验、没有经历啊!所以,小男生最大的苦恼就是:女生怎么就不能“就事论事”呢?
以上的描述中,小男生、小女生都只是一个指称,两个词调换一下也是一样的事实,因为本质上跟性别没有必然的逻辑锁定关系……另外,可千万别觉得谈个恋爱跟财富无关——事实上,若是能长期开开心心谈恋爱,就会省出很多原本用来伤心难过的时间去做正事儿,你说这事儿跟财富的关系大不大!
好,回到这个例子来,我们暂且用A和B来代替上面所说的小男生和小女生,用X来代指A生气的原因。
A生气了,B以为A是因为X而气恼,于是,就围绕着X这个话题反复解释、劝说、甚至哄逗……很遗憾,通常这么做很可能只能让A更恼火,更生气,为什么呢?你把A想象成一扇被锁头X锁上了的门,你就知道了,B 只盯着X看,是不可能找到钥匙的,A这扇门就是打不开的……并且,B还要守规矩,不能砸门,不能踹门,不是吗?所以,到底打开锁头X的钥匙在哪里?刚才我就说了,我们要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去其他地方找钥匙。
而我当年是在心理学书籍里找到钥匙的:对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来说,有些情绪是对立的,几乎完全不可能共存。
比如,你几乎没办法既高兴又痛苦,既兴奋又低落,或者既感到无聊又感到有趣……
好,现在解决方案就相当地简单明了:要是能让对方感到极度开心的话,TA就没办法痛苦、生气、无聊、无奈……
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显得“情商低下”,注意,我并不相信“情商”这个词真的有必要存在,大多数人之所以显得“情商低下”,“钥匙”在这里:你真的平时花足够的时间思考过这个几乎最重要的事儿吗?——也就是究竟都有哪些东西、哪些事件可能让对方极度开心呢?
你想想看,那些从来没有花心思想过这些的人,怎么可能顺手就拿出一个“钥匙”呢?大多数人一生都不做这样的思考,总是临时抱佛脚……唉,难道从来不总结经验教训吗?难道想不明白佛脚上根本就没有钥匙串吗?所以,遇到任何问题时,不要盯着问题本身看,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说完万能钥匙在情商中的应用,我再来说说第二个例子,我自己是怎么用万能钥匙的吧。
当年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是用这种“万能钥匙”。
在别人盯着问题看的时候,我却能想明白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可等我想明白了,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你看,这又是一个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
然后,仔细想想这貌似也没法通过“管理时间”解决啊!那怎么办?去别的地方找钥匙呗!
调用元认知能力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持续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钥匙:
首先,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然后再想办法找正确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错了也无所谓,那毕竟是可以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下一点也可以接受,毕竟只要做了就有积累……
好,不光上面所说的例子,有了万能钥匙,赚钱这事儿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案例。
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观察:你追钱,追不上钱,钱追你,你跑不掉……听着非常气人,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但,又是最终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的——真是令大多数人无奈啊!要知道,无奈这
个东西,几乎是一切坏情绪的根源。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2016年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看到我通过写字赚到了很多钱,不仅赚到了很多钱,还要把那些钱纳税之后再捐出去……可是,早在2005年,我就开始在网上写博客,但真的不是图赚钱才去做的。
那时候在网上写字根本赚不到钱,连实际上很容易收割的“注意力”都搞不到多少。
那时候我们都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在其他地方赚钱,也就是出售自己的时间,或者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好让自己可以干一些有点兴趣、且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情。
转眼十多年过去,互联网连接了所有人,移动电子支付突然之间便捷到了成本几近于零的地步,内容变现突然成了“趋势”,突然之间我们这种善于创作精于制作又会传播的人因为这点技能“轻松地”赚到了钱,甚至还伴随着无数其他的可能性……
但,敲黑板,这背后,还是那把“万能钥匙”在起作用:
别人都盯着钱看,我也觉得钱是个问题,但我觉得解决方案一定在其它的地方……最终,我认定能力更重要,所以盯着自己的能力看。
是的,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要说在能力成长的起点上,我不仅是有缺点的,甚至是有缺陷的。
即便是今天我也经常很认真地说,“我其实是个残疾人”——这不是自贬,也不是开玩笑,我是真的这样认为的。
但,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就是个从来都处于学习状态的人,我就是个从来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于是,我从来都处于这样的状态:
我正在一点点变得更好……
还记得我们在之前说到的那句话吗?“要关注价值而不是价格”,本质上和关注你的能力成长,把握好万能钥匙是一个道理……
|今日得到
好,我带你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这一期,我送给大家的是一把“万能钥匙”,这把万能钥匙是这样的:
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的时候,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这把万能钥匙可以用在很多很多地方,比如处理关系、控制情绪、甚至赚钱。
万能钥匙“用法多端”,跟诡计一样多端。
比如,很多人苦恼自己的英文遇到了瓶颈,于是他们想要去背海量的单词啊什么的……可是,钥匙其实在别的地方:“他们的语文,也就是自己的母语,就很差啊!”
再比如,很多父母苦恼:“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耐心呢?!”可是,他们作为父母就是没有耐心的,孩子其实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啊!
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很多认为“这世界太不公平了”的人,其实从未想过那很可能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甚至不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TA是否配得上被公平对待的问题……
|思考与行动
罗列三到五个你所遭遇的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后拿出那把“万能钥匙”去试一试。
你能想象这些尝试需要多久才能实现目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