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疏散通道的设置对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紧急情况下的有效疏散。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宽度要求:疏散通道的宽度是保障人员疏散的基本条件之一。
根据人员流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相应的标准。
一般来说,室内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 1.2米,而室外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2米。
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体育馆等,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更大,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通道长度:疏散通道的长度也需要考虑。
通道的长度不宜过长,避免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出现疲劳和拥堵。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合理设置休息区,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
3. 材料选择:疏散通道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防火性能和耐用性。
通道的墙面和地面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用性,能够经受住长期使用和人员的磨损。
4. 通道标识:疏散通道的标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员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在通道的入口处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如指示牌、标志等,以指示人员正确的疏散方向。
标识的颜色应醒目,易于辨识,同时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标识。
5. 疏散通道的通畅性: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障碍物或堆放杂物。
同时,通道的门和走廊不得设置锁具或门闩,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打开并通过。
6. 紧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标识:疏散通道应配备紧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断电或烟雾等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此外,安全出口标识应设置在疏散通道的起点和终点,以指示人员正确的逃生方向。
7. 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这些设施应设置在通道的便捷位置,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及时使用。
8. 通风设施:疏散通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通道中应设置通风设施,如通风口或排烟装置,以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新鲜空气。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疏散通道设计要求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疏散通道设计要求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疏散通道设计是保障人员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安全疏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通道宽度、疏散路径、通道出口等方面介绍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
一、通道宽度要求通道宽度是疏散通道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主要疏散通道宽度:建筑物的主要疏散通道宽度应根据人员疏散的数量确定。
对于公共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建筑,通道宽度一般不得小于1.2米。
对于人员不密集场所,通道宽度一般不得小于1米。
2. 次要疏散通道宽度:建筑物的次要疏散通道宽度要求可以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0.8米。
次要疏散通道一般用于辅助疏散和紧急疏散,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3. 增加通道宽度: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重要特殊建筑和高层建筑,应增加疏散通道的宽度,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疏散路径要求合理安排疏散路径是疏散通道设计的关键。
以下是疏散路径设计的要求:1. 疏散路径长度:疏散路径的长度应尽量减少,减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时间和风险。
一般建筑物内的疏散路径长度不得超过30米,高层建筑不得超过15米。
2. 疏散路径选择:疏散路径的选择要尽量避开可能出现火灾和烟气蔓延的区域。
疏散通道应沿着楼梯、走廊等安全通道设置,避免使用容易积水、易燃易爆的区域。
3. 疏散指示标志:在疏散路径上设置清晰明确的指示标志,指示人员正确疏散的方向和位置。
指示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较强的可见性和识别性。
三、通道出口要求通道出口的设置和设计对于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通道出口的要求:1. 出口宽度:建筑物的通道出口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通道出口的宽度不得小于1.2米。
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等因素相应增加出口宽度。
2. 疏散门设置:通道出口应设置防火疏散门或者其他防火门,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门可以正常打开,并保证人员顺利疏散。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要求
1.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时,或任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2个。
(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 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2.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
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
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4.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是指在建筑物、工厂、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中,必须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1.逃生通道的宽度逃生通道的宽度是保证人员疏散的关键要素之一,通道的宽度必须保证足够的空间供人员撤离,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场所内人员容量、建筑物结构、使用情况等因素适当设置,一般规定宽度不应小于1.2米。
2.逃生通道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在建筑物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分布合理的逃生通道,通道设置的位置应保证人员方便快速地到达。
场所内的重点部位如电梯、楼梯、走廊等区域,应设置多条逃生通道。
通道的设置要注意防止死角和堵塞。
3.通道高度和空间通道高度和空间是影响人员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通道高度应足够供人员通行,通道内部不应有障碍物阻挡,空间宽敞,满足人员中的婴儿车、轮椅及残疾人员的通行需求。
通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短,通道出口的路线应明显,方便人员迅速到达和外出,出口处应采取明显的标志,如亮色的安全出口标志、灯光指示等。
5.通道的防火和照明设施逃生通道设置要求:通道内应配备足够的防火材料,如防火板、防火玻璃等。
同时,通道内应设置明显的紧急照明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黑暗中的迅速撤离。
6.紧急情况下,通道门的开启和关闭通道门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开启和关闭,能够决定逃生速度。
门的开启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门的开启方向应不阻挡通道内人员的疏散方向。
7.通道内的维护和管理逃生通道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通道内不得存放杂物,通道内的维护和保养要及时彻底,经常进行巡查和维修。
8.安全疏散通道的应急办法安全疏散通道应急办法是基于紧急情况下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应急办法包括救援人员的配备、人员疏散异常情况处理、通道内的火灾应对等。
因此,合理设置和管理安全疏散通道,是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撤离的重要措施,必须得以重视和实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
层数
建筑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层
0.65
0.75
1.00
三层
0.75
1.00
?
四层
1.00
1.25
?
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30
高层其它建筑
1.20
非高层建筑
1.10
1.3一般设置要求
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
25
20
?
20
15
?
医院、疗养院
35
30
?
20
15
?
学校
35
30
?
22
20
?
其它民用建筑
40
35
25
22
20
15
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路线的要求和设施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
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例如,从商场营业厅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的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的允许时间安全疏散的允许时间,指当建筑物着火时,人们离开着火的建筑物并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的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不会计算楼梯上的疏散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得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备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指从房间门或住宅门到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让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紧急出口,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及其前室门的最小净宽度,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疏散通道设置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通道宽度:疏散通道的宽度要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要求宽度不小于1.5米。
这样可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2. 通道数量: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所有人员都能够迅速疏散。
通道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人员容量和布局来确定。
3. 通道标识:在建筑物内设置疏散通道的位置和方向标识,如指示灯、指示标识等,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并使用疏散通道。
4. 通道的顺畅性:通道的设计和布置应尽量减少阻碍或阻挡疏散的因素,如过道或门口不应有障碍物、摆设品等,以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
5. 通道的安全性:疏散通道应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滑地板、足够明亮的照明等,以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伤害。
6. 通道的持续性:通道的设置要能保持持续性,不受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影响。
通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可能的状况,如火灾烟雾扩散时的通风问题,确保通道能够持续安全使用。
以上是一些疏散通道设置的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设置中,还需参考相关法规和专业建筑设计指南。
此外,疏散通道的设置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7. 通道的连通性:建筑物内不同楼层之间的疏散通道应有良好的连通性,以确保人员能够顺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疏散。
通道连接楼梯、电梯和楼梯间等,应考虑到各个通道之间的交通流线,提供便利的疏散路径。
8. 通道的稳定性:通道的材料和结构要足够坚固和稳定,能够承受人员的集中使用,不容易发生倒塌或失稳的情况。
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疏散通道的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9. 通道的可达性:疏散通道应具备易于到达和使用的特点,通道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在易于找到的位置,并保持畅通无阻。
在建筑物内部,通道的设置要尽量避免与其他用途(如供水管道或电缆线路)发生交叉,以确保通道的可靠性和可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177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Setting requirements of safe evacuation passageway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高层建筑
房间门或住宅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医院
病房部分
24
12
其它部分
30
15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
其它
40
20
表二、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名称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25
20
?
20
15
?
医院、疗养院35
30
?
20
15
?
学校
35
30
?
22
20
?
其它民用建筑40
35
25
22
20
15
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
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
层数
建筑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层
0.65
0.75
1.00
三层
0.75
1.00
?
≥四层
1.00
1.25
?
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
建筑类别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高层医院病房楼
1.30
高层其它建筑
1.20
非高层建筑
1.10
1.3一般设置要求
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
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3.2设置要求:
3.2.1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灯,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勒克斯。
3.2.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
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灯,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应。
3.2.3应急用明灯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30min。
4.疏散指示标志的要求
4.1设置范围:
4.l.1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
4.1.2影剧院、体育馆、多功能礼堂、医院的病房等的疏散走道和疏散门。
4.1.3人防工程的疏散走道及其交叉口、拐弯处、安全出口处。
4.2设置要求:
4.2.l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顶部;
4.2.2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
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干20mm。
4.2.3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
防火防爆安全| Fire And Explosion Safety
安全技术
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