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宫颈癌文献简述

宫颈癌文献简述

宫颈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键词:宫颈癌危险因素现状调查宫颈癌疫苗引言:宫颈癌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最近几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获得早期发现和治疗,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此文将围绕宫颈癌的当前治疗状况与未来的预防等内容开展,包括最近引入国内的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利弊的阐述,如何预防、提早发现宫颈癌。

并且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病例、科学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正文:一、宫颈癌的危害目前,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位居第二位。

而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于全球第二位置,严重危害中国妇女健康,是当今我国最重要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宫颈癌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常见于15-85岁,发病高峰年龄通常为45-55岁。

且近年来说,逐渐呈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周菁,王亚仙,2015).妇女一旦得了宫颈癌,患者生活起居会发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其一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生活,例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并下腹部或盆腔容易出现肿块、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最严重的便是宫颈癌会对女性子宫造成致命损伤,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宫颈癌的特殊性质,患者不得不采用割掉子宫的方案得以保全性命,因此永远丧失怀孕的机会。

从之前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宫颈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健康的杀手,如何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表宫颈癌病毒二、宫颈癌的现状与现有治疗方法尽管宫颈癌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不完全明确经过统计研究病例发现,但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

病毒感染,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疱疹病毒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2。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3。

其他生物学因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沙眼衣原体、滴虫等病原体对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有协同作用4.宫颈病变,多产所致的宫颈裂伤、宫颈糜烂、子宫颈管内膜外翻、子宫颈管内膜外翻5.其他行为因素,吸烟作为HPV感染,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的协同因素,不合理使用雌激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宫颈癌可以归类为感染性疾病,所以该病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而治愈,但是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转化为宫颈癌的比例很大.医学上认为HPV-DNA检测是一种突破,能评判初期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一个指标能对宫颈癌进行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对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流的工具和对CIN进行预测同时也改善预后和抗复发的有效措施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研究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研究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研究1. 引言1.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万女性因宫颈癌而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晚期确诊导致治疗无效。

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感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性生活不卫生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增加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女性及时发现患病迹象,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如宫颈细胞学检查(Pap测试)、HPV病毒检测等,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加强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认识和重视,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定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女性健康。

1.2 早期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至关重要早期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宫颈癌如果能够在早期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患者的存活率将大大提高。

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定期的宫颈抹片检查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病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早期筛查不仅可以帮助女性及时发现患病情况,还可以通过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早期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认识和意识,才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病变,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对于预防和控制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宫颈活检。

液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最常见的筛查方法,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样本,经过镜下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细胞。

这种方法简单、无创伤,对于筛查宫颈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19Vol.3No.24口综述/Summary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李莉娟打罗幼珍2(1.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宫颈癌是除乳腺癌外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值得庆幸的是,宫颈癌病因较为明确,早期筛查方法较多,有独特且较长的癌前病变期,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着宫颈癌高危因素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深入,宫颈癌的预防可以提前到一级预防,从而大量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应用。

本文将从宫颈癌的病因、预防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病因;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19.24.0016.041宫颈癌概述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

章静菲等[1]对1399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最小年龄患者17岁,近年来,患者平均年龄由58.2岁降至46岁,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为10万人中约有13人患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约有7人死亡。

2018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56.9万例,死亡病例约为31.1万例,其中84%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且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会增加至98%。

胡尚英等[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的发病率与各地医疗、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息息相关,中部发病率高,西部死亡率高,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

发病率随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女性防癌意识更强且能早期筛查和防治有关。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预防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区域、人种等差异,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病毒感染、性行为、早产多产等因素导致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措施包括HPV疫苗及早期筛查发现宫颈病变。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 avirus,HPV )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WHO建议全球实施HPV疫苗的推广。

通过开展适宜的筛查技术提高了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率,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全球各国通过不断加强完善宫颈癌前筛查三级预防体系,宫颈癌有望逐渐被人类消灭。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状态;高危因素;三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 C320.3110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估计有60.4万例女性诊断宫颈癌,其中约一半死于宫颈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宫颈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癌症的第6大高发肿瘤,且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因此对该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1]。

2021年WHO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2版)》[2],对宫颈癌高度重视,以指导临床工作。

宫颈癌预防筛查的社会经济效益大于治疗的效益,其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过程,宫颈癌的预防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宫颈癌的筛查预防使宫颈癌发病率下降50%。

本文拟就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及宫颈癌的预防进展做一综述。

1.宫颈癌的高危因素随着经济发展,个体性行为方式及思想的改变,导致性生活混乱、早孕、多育、遗传,口服避孕药,人口流动性增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使宫颈癌的危险暴露因素增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国家出现宫颈癌高发于经济地位低及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另外与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与患阴茎癌及其他生殖器肿瘤或其性伴侣有宫颈病变的高危男性性接触等因素有关。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一、概述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研究与应用,作为现代预防医学的重要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HPV疫苗的成功研发,不仅为预防宫颈癌等HPV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也推动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HP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感染后可引发多种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宫颈癌。

随着人们对HPV感染危害性的认识加深,HPV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成为了医学界的热点。

市场上已有多种HPV疫苗可供选择,它们能够预防多种HPV病毒株的感染,有效降低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尽管HPV疫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疫苗的接种普及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一些人对疫苗接种持怀疑态度,疫苗的价格和供应问题也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推广使用。

随着HPV病毒株的不断变异和新型病毒株的出现,疫苗的研发和更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医学界和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HPV疫苗和预防策略。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在加强合作,推动HPV疫苗的普及和接种工作,以期在全球范围内降低HP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HPV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型疫苗的研发、接种策略的优化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将共同推动HPV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定义及分类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以其独特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性而备受关注。

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类为其唯一的自然宿主,具有高度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的能力。

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并在这些部位引发一系列病变。

根据HPV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致癌风险,可以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低危型HPV主要包括HPV44等型别,这些病毒主要导致生殖器附近的皮肤出现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

宫颈癌不同于其他肿瘤,其致病因素较为明确,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期,临床如果能及时治疗,其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如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和预防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作者综述宫颈癌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linic,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ife and health of women.Cervical cance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umors,its pathogenic factors are relatively clear,has a long precancerous lesion period,i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time,its prognosis effect is more ideal.How to screen and prevent cervical cancer is the focus of clinical research.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Key words:Cervical cancer;Screening;Prevention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者: ————————————————————————————————日期: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是一个任重道远并需要不断的过程。

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依据,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或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预防的又一高峰。

但该疫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The Research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Cancer PreventionW ANG Zhiqiang,CAI HongbingDepartment ofgynecologic onc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Hube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 CAIHongbing,E-mail:【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the public problemswhich seriously doharmto women’ health. Theworks ofscreening, prevention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re harshandcontinuallyexplored. The researchof humanpapilloma virus provides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argeted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 The prevention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andcervicalcancer possibly reached apeak with thesuccess ofHPVvaccine research.However, some problemsshould beresolved fi rstlyifwe want to extensivelyuse the vaccine in China.【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Cost–effectiveness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9800万,死亡人数约27.5100万,85%发生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HPV有许多种类型
根据致癌性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危型:包括HPV-6、HPV-11、HPV-34、HPV-40、HPV42、HPV-43、HPV-44 等常见型别。 高危型:包括HPV-16、HPV-18、HPV-31、HPV-33、 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HPV-59、HPV-68、HPV-73 等常见型别) 。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目前,注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以预防HPV感染的一级预防已应用于全
世界多个国家。
我国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在25岁以下处于较低水
平,在25~40岁呈持续大幅度上升。我国城
市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在45岁达到顶峰后缓慢下
降,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在55岁左右出现峰值。
目前已经明确HPV 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
HPV 疫苗,所以打完疫苗仍需要定期筛查。
HPV 疫苗保护效果并不是叠加的,HPV 疫苗二价/四价的保护率在鳞癌达 到84.5%,叠加另外五种型,在鳞癌只能上升7.7 个百分点的保护,在腺 癌从62.6%的基础上也只提升7.6 个百分点的保护。九价HPV 疫苗不是叠 加,是小小的累积作用。
迄今为止,治疗性HPV 疫苗暂无上市产品。
全世界约75%宫颈癌是由HPV-16 、HPV-18这2种HP V亚型引起,而这2种亚型导致的宫颈癌在中国妇女的宫颈 癌中占85%
二价疫苗针对HPV16和HPV18,可以覆盖到70%左右的宫颈癌;适用于9~25岁女 性,分别在0、1、6月各接种一次,总费用1800。
四价疫苗在二价疫苗的基础上,再覆盖了HPV6和HPV11,因为HPV6和HPV11还 导致了90%的尖锐湿疣;适用于20~45岁的女性,为0、2、6月各接种一剂次, 总费用约25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是一个任重道远并需要不断的过程。

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依据,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或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预防的又一高峰。

但该疫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W ANG Zhiqiang, CAI Hongbing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Hubei,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AIHongbing,E-mail:***************【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public problems which serio usly do harm to women’ health. The works of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re harsh and continually explored. The research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provides 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argeted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 The prevention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and cervical cancer possibly reached a peak with the success of HPV vaccine research. However,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firstly if we want to extensively use the vaccine in China.【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 Cost–effectiveness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9800万,死亡人数约27.5100万,85%发生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1]。

近年来我国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2,3]。

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性生活紊乱、活跃,性生活不洁,孕产次频多,口服避孕药,吸烟,宿主遗传易感性,营养缺乏等皆为宫颈癌发病的促进因素[4,5]。

然而,业已证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诸如16、18、31、33、35等在内的多达13种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罪魁祸首[6]。

世界范围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人类5%的癌症发病相关,与10%的女性患癌相关,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16%[7]。

其中,几乎100%的宫颈癌,90%~93%的肛门癌,40%~51%的外阴癌,40%~64%的阴道癌,36%~40%的阴茎癌,12%~63%的口咽癌,3%的口腔癌发病都与HR-HPV相关[8]。

HPV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亦可通过共用毛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及母婴间垂直传播等。

感染后,HPV DNA病毒在上皮及黏膜的表面复制繁殖,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与柱状上皮细胞的移行区是HPV的易感部位。

HP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也可与细胞染色体以整合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9]。

在女性性生活开始后的十年里,累计感染HPV的机会比较高。

国际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之中HPV的平均感染率为75%,宫颈癌患者更是接近100%,感染的高峰年龄是18~28岁,约90%的感染者能在2年内自然清除HPV,仅少数(35岁后有HR-HPV持续感染状态的占5%~10%)的感染者发展为持续感染甚至是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和子宫浸润癌[10]。

这说明在宫颈癌发生的过程不仅仅是高危HPV作用的结果,还需要考虑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筛查逐渐得到重视,因此通过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早治,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2年美国宫颈癌筛查新指南建议:但凡是年龄超过21岁且有性行为的妇女或性行为超过三年的妇女都应进行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筛查。

最新的指南中将HPV联合细胞学检查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最佳筛查策略。

一般而言,筛查时间最好是每2年进行1次,如果连续2次细胞学筛查均表现正常的妇女,那么筛查则可3年进行一次。

如果妇女连续2次经HPV和细胞学筛查显示皆无异常的妇女,筛查间期可延长到5到8年。

对于存在宫颈病变、免疫低下等高危因素及性行为频多、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人群,则应当提前筛查起始年龄,注意合理的缩短筛查间隔时间,建议每年应进行一次筛查。

已接种疫苗妇女仍需继续同未接种疫苗的妇女一样按照指南进行宫颈癌筛查[11]。

HPV筛查的目的是发现真正有高风险的人群,而非检测单纯的HPV感染者。

目前国内外已将宫颈癌的普查作为宫颈癌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宫颈癌筛查方法: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肉眼观察(宫颈醋白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试验),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活检等[12]。

为了给临床确诊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妇女应当高度重视宫颈癌的定期筛查。

自我取样HPV DNA检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初筛的替代手段[13]。

目前国际上最为权威的一种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程序为“三阶梯”诊断步骤,即将宫颈细胞学与HPV-DNA检测进行有机结合,对于筛查结果可疑或者显示为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检查,采用镜下定位来实施活体组织病理诊断,因为宫颈癌任何一种筛查方法都有其局限性[14]。

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和上升趋势着实让人担忧,但令人振奋的是,美国默沙东公司(Merck)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于2006年分别生产出了针对预防宫颈癌发生的Gardasil和Gervafix HPV疫苗。

HPV四价疫苗(Gardasil)用于预防由HPV6、11、l6和l8亚型感染所引起的癌症、癌前病变和生殖器疣,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批准使用的人群为11-12岁男孩和女孩,不过年满9岁的儿童在指导之下也可注射,免疫追加到26岁[15]。

二价疫苗(Gervafix)用于预防9~18岁的女性HPV-16、18亚型感染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16, 17]。

国际上普遍认定,如果女性能在首次性行为前注射HPV疫苗,会降低90%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率。

HPV-16/18 AS04佐剂疫苗对HPV-16/18感染和非致癌病毒的疫苗类型感染所致的CIN2+病变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但为了证明其有效性还需要对更广大的人群接种该疫苗后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更进一步的队列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接种方案[18]。

2014年4月25日,在第12次全国宫颈癌协作组工作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强调,我国HPV疫苗项目的接种对象为9~15岁女孩,通过注射疫苗、定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等措施,或可逐步消除宫颈癌症[19]。

这两种疫苗正在我国进行有效性验证的3期临床试验,具体什么时候上市我们翘首以待[20]!自2007年HPV疫苗被一些发达国家批准使用以来,HPV疫苗的广泛应用还要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卫生保健系统政策制定不够健全、疫苗的远期及综合效应不确定、保守人群持疫苗接种的反对意见等,然而最大的障碍还是昂贵的疫苗价格[21]。

就投入和收益的关系,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HPV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取决于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对青春前期的女孩HPV疫苗接种的高覆盖率,将会使成本效益最优化,尤其是针对18~21岁之间女孩的疫苗接种[22]。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政府职能部门, 利用媒体做好宫颈癌防范的宣传工作。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医生对医疗决策的制定和父母的健康意识影响着青少年疫苗接种率[23],所以由相关专业技术部门开展宫颈癌宣传、筛查、治疗、随诊工作。

对广大人群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特别是对农村妇女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宣传性卫生知识,阻断宫颈癌发病的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防范胜于未然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既要做好HPV预防疫苗注射的一级预防,也要实际高效地做好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早诊早治的二级预防。

鉴于广泛筛查工作的开展所产生的普查费用,普查队伍建设,普查资料建立与保管等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以及HPV疫苗在我国广泛应用前所面临的困难,打赢消灭宫颈癌的战争是艰辛的,但是我们相信,前景是光明的,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一种疾病!参考文献[1]Knoff J, Yang B, Hung CF, et al. Cervical Cancer: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Beyond Molecular Pathogenesis. Curr Obstet Gynecol Rep, 2014. 3(1): p. 18-32.[2] 应倩, 夏庆民, 郑荣寿, 张思维, 陈万青. 中国200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中国肿瘤. 2013.22(08): 612-616.[3] 李霓, 郑荣寿, 张思维, 邹小农, 曾红梅, 陈万青. 2003~2007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中国肿瘤. 2012. 21(11): 801-804.[4] 梁华茂. 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29): 3239-3241.[5] 朱亚莎, 周艳秋, 张薇等.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 19(05):425-428.[6]Bonanni P, Bechini A, Donato R, et al.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ation: impact andrecommendat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r Adv Vaccines, 2015. 3(1): p. 3-12.[7]De Flora, S. and P. Bonanni,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Carcinogenesis,2011. 32(6): p. 787-95.[8]Chaturvedi, A.K., Beyond cervical cancer: burden of other HPV-related cancers among menand women. J Adolesc Health, 2010. 46(4 Suppl): p. S20-6.[9] 许雪梅. 人乳头瘤病毒及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解读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8. 35(10): 1095-1103.[10] 梁东霞, 张彦娜. 宫颈癌与hpv关系的研究进展. 实用癌症杂志. 2010. 25(02): 202-205.[11] 莫小亮, 罗殿中. 2012年美国宫颈癌筛查新指南解读. 肿瘤防治研究. 2014. 41(02): 188-192.[12] 陈国斌, 李晴, 刘植华. 宫颈癌筛查现状与展望. 中国肿瘤. 2010. 19(07): 438-441.[13]Porras, C., et al., Performance of self-collected cervical samples in screening for futureprecancer us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ing. J Natl Cancer Inst, 2015. 107(1).[14] 李攀峰. 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治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1):178-179.[15]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inmales--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2011. MMWR Morb MortalWkly Rep, 2011. 60(50): p. 1705-8.[16]Harper DM, Franco EL, Wheeler C, et al. Efficacy of a bivalent L1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in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in young wome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4. 364(9447): p. 1757-65.[17]Yildirim, J.G. and Z. Arabaci, Innovations in HPV Vaccination and Roles of Nurses in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 15(23): p. 10053-6.[18]Paavonen J, Naud P, Salmeron J, et al. Effic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18AS04-adjuvanted vaccine against cervical infection and precancer caused by oncogenic HPV types (PATRICIA): final analysi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study in young women.Lancet, 2009. 374(9686): p. 301-14.[19] 袁端端, 李一帆. 宫颈癌疫苗:国内为何独缺席. 抗癌之窗.2014. (06): 27-33.[20] 吴添舒, 唐萌. 亚洲HPV疫苗预防宫颈癌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 2013. 41(09):694-698.[21] 梅玲蔚, 熊正爱.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1(22): 3206-3208.[22]Isidean SD, Tota JE, Gagnon JA,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 key factors inplanning cost-effective vaccination programs. Expert Rev Vaccines, 2015. 14(1): p. 119-33. [23]Zimet, G.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adolescent vaccination. Hum Vaccin Immunother,2014. 10(9): p. 26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