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现状容积率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

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容积率是指城市用地的建筑物所占用的空间与地面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容积率的含义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用来反映建筑物对地面的利用程度。
容积率越高,表示建筑物对地面的利用程度越高,建筑密度越大。
2.容积率的计算公式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容积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
建筑物总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所有楼层的建筑面积之和,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所占用的面积。
3.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容积率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总体计算法和分层计算法。
总体计算法是指将所有楼层的建筑面积相加,然后除以占地面积;分层计算法是按照建筑物的每层进行计算,然后再将各层的容积率相加。
4.容积率的计算单位容积率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字,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容积率为200%,表示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是占地面积的2倍。
5.容积率的影响因素容积率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建筑设计标准等。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区域的容积率会比较高,而郊区的容积率会比较低。
6.容积率的作用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城市建设的紧凑程度和高效性。
合理的容积率设计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减少土地占用面积,满足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求。
7.容积率的限制高容积率并不意味着就是好的设计,过高的容积率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建筑物过于密集,阳光和通风不畅,人口密度过大等。
因此,在制定容积率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平衡利用和人居环境的关系。
8.容积率的调整容积率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当城市用地需求增加时,可以适度提高容积率,以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和容纳更多人口;相反,当城市用地供应充足时,可以适度降低容积率,以保持城市的宜居性。
总之,容积率是衡量城市用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规则包括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计算单位等。
多方利益下合理确定小城市“三旧”改造项目的容积率——以吴川市为例

多方利益下合理确定小城市“三旧”改造项目的容积率——以吴川市为例摘要:“三旧”改造项目的容积率是影响改造项目能否实施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公共利益、城市形态及开发利润的多方利益下,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合理制定适用于吴川市当地的“三旧”改造居住项目的容积率计算公式,找准公共利益、城市空间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使当地改造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三旧”改造;容积率;经济可行性;城市承载力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紧张,原有的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已逐渐向存量挖潜转变。
为保障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原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提出具有广东特色的“三旧”改造新路子。
“三旧”改造与区位交通、容积率是“三旧”改造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改造项目的容积率直接决定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城市形态,容积率过低难以平衡改造成本与利润,容积率过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形态、服务设施承载力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三旧”改造不断深入,结合实际项目的不断实施积累经验,省内多地均已出台关于“三旧”改造项目的容积率计算模式。
本文以吴川市工改居为例,结合改造项目实施经验、周边城市类比、城市承载力推算等方法分析,提出适合吴川当地的“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的计算方法。
1、开发商利益推动下的“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1.1 部分实施改造项目的容积率过高吴川市隶属粤西地区,距离珠三角等核心城市相对较远,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对于珠三角等大中城市较为充足,“三旧”改造项目实施开展工作相对较晚。
从2011年至2020年间,吴川实施“三旧”改造居住项目容积率大部分超过4.0,其中个别居住项目容积率达到9.0。
根据《吴川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不超过 5.0,按照一般城市居住区容积率不宜超过 3.0,可见吴川“三旧”改造居住项目的容积率基本偏高,导致改造地块建成后,整体的宜居环境有待提升。
现状容积率统计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实习)报告学院:学年学期:学年学期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学时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务处印制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实习)报告专业班级:专业级学号: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指导教师:实验时间:成绩:第三章现状容积率统计3.1从地形图中提取建筑外轮廓线和层数在arcmap中建立空的地图文档,从目录面板加载建筑外轮廓线文件将拥有建筑层数的注记要素类连接起来,使建筑轮廓线要素拥有层数属性,连接后生成新的建筑图层,打开属性表删除无关字段3.2建筑和地块的相交叠加加载地籍边界要素类,在目录面板中启动相交叠加工具,运行完成后生成新的要素类带地块号的建筑查看带地块号的建筑要素类的属性表可以看到该要素类同时拥有建筑和地籍边界的所有属性,跨两个地块建筑被分割3.3建筑面积的分地块统计和地块容积率计算打开带地块号的建筑的属性表,新建双精度类型的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字段在计算几何弹出菜单中计算基底面积,在建筑面积的弹出菜单字段计算器中输入如图字段计算建筑面积右键点击地块号弹出菜单选择汇总得出sum建筑面积字段,该字段是各地块建筑面积之和连接地籍边界和地块建筑面积.dbf表,连接后地籍边界将拥有sum建筑面积属性字段打开地籍边界要素类的属性表,添加双精度字段地块面积和容积率并计算3.4地块容积率的可视化表达在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设置属性进行分级色彩符号化在分类中设置手动方法9类中断值设置如图,得到分级色彩后的图图层属性切换到标注,进行可视化标注输出地图,切换到布局视图设置页面尺寸,调整数据框大小,添加内图廓线和标题,点击菜单插入,插入指北针比例尺,同时调整比例尺尺寸,插入图例在图例项导中选择图例项。
利用ArcGIS快速统计地块容积率

利用ArcGIS快速统计地块容积率1.概述:日常工作中,城市规划师往往需要对现状或者规划地块的容积率进行统计分析,在cad中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这章就介绍下如何在ArcGIS中快速地统计出各地块容积率。
2.所需数据及操作流程:所需数据:(1)、建筑cad文件(建筑外轮廓线+层数);(2)、地块范围线。
操作流程:3.具体步骤介绍:步骤1:首先在cad中将建筑外轮廓线以及层数提取出来,同时需要保证每栋建筑的外轮廓线都是一个封闭的多段线并且建筑层数标注位置应位于建筑外轮廓线内部。
步骤2:将建筑外轮廓线与层数进行空间连接。
右键点击【建筑.dwg Polygon】图层,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连接和关联→连接…】打开连接数据对话框,按如下设置操作,连接完成后ArcGIS会自动加载新生成的图层到当前文档中,查看该图层属性表,可以看到每栋建筑都拥有了层数数据,即【Text】字段,此时可以清除属性表中多余的字段信息。
步骤3:建筑外轮廓线与地块线相交叠加。
加载地块线.dwg文件并将其导出为shp文件并加载,双击打开【工具箱→系统工具箱→Analysis Tools→叠加分析→相交】工具,按如下设置操作,完成后【带地块信息的建筑.shp】会被自动加载到当前文档中,查看该图层属性表,可以看到该要素类同时拥有建筑和地块线的所有属性,下一步就可以根据地块号信息汇总所有的建筑面积。
步骤4:打开【带地块信息的建筑】的属性表,新建双精度类型的【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字段,然后右键点击【基底面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计算几何…】,在对话框中设置【属性】栏为【面积】,点确定,系统会计算要素面积并赋值给基底面积字段。
然后右键点击【建筑面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字段计算器…】,在对话框中设置【建筑面积=】栏为【[基底面积]*[Text]】,点确定,系统将会计算每栋建筑的建筑面积。
步骤5:汇总每个地块的建筑面积。
右键点击【地块号】,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汇总…】,显示汇总对话框,按下面设置操作,系统会按照【地块号】分类汇总【建筑面积】,汇总方式为【求和】,点击确定并将生成的【地块建筑面积.dbf】表添加到当前文档中。
教你怎么确定容积率

•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真正可以调的基本上是 居住用地了 OK,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那么纯的居住建筑总量怎么算?
• 规划居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积 • 方法一:按06年规范人均不低于26 • 方法二:按照 2004 年建设部“全面小康社会居住 目标研究”人均不低于35 • 方法三:找参照系,周边旅游区多少,比如户均90 平米?户均120平? 总之按你的需要来,这就是规范给予你的弹性!!! 做规划人的精髓啊!切记切记~~~~~~~
• • • •
这样还不够严谨 因为“居住用地上面不光是纯住宅用地” 所以还要给个系数 比如假设公共配套与纯住宅建筑面积比是1比5 的话 那么居住用地上的建筑总量=前面得到的数×1.2 (这个地方也是天赐的弹性空间哦,善用善用··) ··
• 现在我们得到居住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了
(说没得到的,去厕所想五分钟再回来)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 1、分区,将总规用地划分若干控制分区 • 分区依据是综合考虑:环境区位、交通区位、城市景观控制要求等等 • 注意:不同的城市他们的侧重是不同的,显然莺歌海城市景观要求是 考虑的重点
微观层面
• 具体地块强度的修正。 • 考虑的因素包括:旧城现状;安置政策(经济可行性);地块自身的 特殊性
那么我们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哪些问题呢? 比如:总规人口是“乱来的”,导致控规平下去奇低无比,完全无法操 作。反正大家都是超过总规的,无所谓。 比如:定高了也被人骂,定低了开发商业不满意,不如领导说多少我定 多少,反正也能过评审会,就算不过关我屁事。
这个问题要这样看待:不能说总规不严谨(说总规坏话 的人自己蹲墙角) 总规研究问题的层面不同,所谓人口“预测”本身就存 在不确定性,所以才需要控规综合去考虑环境的因素 啊景观的因素啊基础设施的因素啊土地开发的可行性 啊,去论证去修正
国家规定容积率标准

国家规定容积率标准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允许建筑物占地面积的比例。
国家规定容积率标准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建设的密度和效益、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容积率标准一般为2.0,但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有所调整。
容积率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土地利用的科学研究和实际需求的综合考量。
首先,合理的容积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通过允许建筑物占地面积的比例较高,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建筑物,增加城市的居住、商业和办公空间,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适当提高容积率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的密度和效益。
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高密度的城市建设也有利于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活力的文化生活,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此外,控制容积率也是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高的容积率可能导致城市过度紧密,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足,空气循环不畅,阳光和绿地资源不足。
同时,过高的容积率也会带来交通拥堵、排水困难、供水紧张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适当控制容积率,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间距和布局,将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规定的容积率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例如,一些特定地区的容积率标准可能会根据地形、土地用途和城市规划的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可能根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容积率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总之,国家规定的容积率标准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建设的密度和效益、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
通过合理调整容积率,可以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商业和办公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并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课程GIS-操作手册4 现状地块的建筑容积率计算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练习操作手册-4容积率分析进阶分析1.现状容积率统计旧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需要对现状容积率进行统计,将其作为规划容积率的参考,但是这在CAD技术环境下是极其费时费力的工作。
ArcGIS可以快速对大量地块进行现状容积率的统计。
可增添“流程图”助理解1)提取建筑物外轮廓线和层数建筑外轮廓和层数是计算“建筑面积”的两个基本要素。
城市规划一般使用CAD格式的底图,我们需要把其中的“建筑外轮廓线”提取出来,转为shp格式,并让建筑自动拥有层数属性。
▪在CAD内处理建筑外轮廓线:首先在CAD内把建筑外轮廓线和层数标注提取出来,然后把每一栋建筑都处理为封闭的多义线,并保证层数标注位于多边形内部。
此处已经处理完毕的cad文件为【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dwg】。
▪启动arcmap,新建一个空的底图文档,将其保存为“现状容积率统计.mxd】▪在【目录catalog】内找到前一步准备的dwg文件(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dwg),展开发现5个要素类型。
▪将【建筑.dwg】下【polygon】和【annotation】要素拖拉至arcmap图层界面内。
▪使建筑轮廓线要素拥有层数属性:右键【建筑.dwg polygon】图层,在弹出的菜单内选择【连接和关联Joins and relates】-【连接Joins】,显示对话框。
▪设置【要将哪些内容连接到该图层what do you…】-【另一个基于空间位置的图层的连接数据join data from another layer…】;设置【选择要连接到此图层的图层choose the layer…】为【建筑.dwg annotation】,这是建筑层数的注记要素类;选择【每个面都将被指定与其边界最接近点的所有属性each polygon will be …is closest…】;设置新图层保存位置,例如【chp03-练习数据-统计现状容积率-建筑.shp】;点击确定。
第三章—arcgis中现状容积率统计

现状容积率统计TSH 3.1 从地形图中提取建筑外轮廓线河层数步骤一:在CAD中整理好要导入的建筑层数轮廓和标注注意点1:建筑物轮廓封闭注意点2:标注的层数在建筑物轮廓内部总体示意图细节示意图步骤二:加载处理好的CAD文件这里提示没有坐标系,不用去管,点击OK。
打开后如下图所示:将annotation和polygon图层单独拖出来,因为这是我们想要处理的图层,如下图所示:打开属性表可以看到text属性是我们需要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步骤三:属性链接,使建筑轮廓图层拥有标注的text属性这一步在属性—链接和关联—第一个join立面生成出的新文件包含text中的层数属性然后删除多余的关联图层,保留有用信息3.2 建筑和地块的相交叠加步骤一:加载地籍线CAD图层,如下图所示:注:书中的地籍边界为shp文件,实际操作中估计是从CAD中整理好地籍线的图层后加载到arcmap中,然后单独提取line这个图层得到地籍线的shp文件。
步骤二:相交叠加,intersect(属性表也会叠加)3.3 建筑面积的分块统计和地块容积率的计算步骤1:新建字段,基底面积、建筑面积Table—add field右击基底面积表格抬头,calcuate geometry得到如下表格数值:计算建筑面积(字段计算器):得到:步骤二:地块号的面积统计:右击地块号抬头,点击summarize,选择地块号、建筑面积里选sum。
这样就将每个地块号的面积做了统计求和。
打开生成的表格查看:步骤三:链接地籍边界和地块建筑面积,也就是上面的sum_建筑面积地籍边界图层中含有地块号属性,上文的建筑包含层数图层也含有地块号属性且含有岗计算出的地块面积。
这里要做的就是将建筑包含层数中的地块面积连接到地籍边界土层中。
打开属性—链接和关联—第一个join—join attribuates from a table这样,地籍边界这个图层也有了地块面积这个图层,如下图所示:这里注意出现了空值的情况,表示这个地块号统计的时候没有出现值,一般是没有建筑的地方,因而建筑面积为0,空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现状容积率实验步骤
一、添加数据
1、添加图层数据:建筑.dwg Polygon、Annotation和地籍边界
2、连接:右击polygon——连接——另一个图层空间数据——选择annotation——点第二个选项——保存在对应文件夹目录下,命名“建筑”,保存类型:Shapefile.
3、打开【建筑】属性表,删除Text以外的其它字段
4、相交:右击“自定义”——扩展模块——勾选所有。
打开工具箱——分析工具——叠加分析——双击“相交”——导入建筑和地籍边界两个图层——输出为“带地块号的建筑”——确定。
5、打开带地块号的属性表——添加字段(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类型都为双精度)——计算基地面积:打开属性表—选中“基底面积”一列,右击-计算几何——面积——确定
6、(带地块号的建筑里)建筑面积=基底面积*text(楼高):右击建筑面积——字段计算器——双击基底面积*text。
7、打开“带地块号的建筑”属性表——右击地块号——汇总——1、地块号——2、建筑面积——总和——保存到统计现状容积率,命名为:地块建筑面积,保存类型:dbase表——确定。
8、打开地籍边界——连接——某一表属性——1、地块号——地块建筑面积dbase表
10、打开地籍边界属性表——添加字段(地块面积和容积率),右击地块面积——计算几何——面积——右击容积率——字段计算器(建筑面积/地块面积)。
11.打开地籍边界属性——符号系统——数量,分级色彩——值:容积率——单击“分类”设置为9——将中断值改为0-0.5-4.5——改一下色带——确定。
(在属性表里改小数点2位)——单击日期,把其中的数值改成0.7即可,然后显示容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