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专升本”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主要考查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
考核内容按重要性分为了解与掌握二类。
了解部分要求学生能明了相关知识的基本含义;掌握部分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把握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进行综合分析。
二、题型及比例本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判断题10分、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案例分析题3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40分。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考试大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考核知识点:1)需要了解的内容所谓漫游指的是古代知识分子出于求学的目的四处旅行。
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
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最大的公司为美国的运通。
托马斯·库克在1841年7月5日组织的一次团体旅游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托马斯·库克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诸国的路线就是后来历史上所称的“丝绸之路”。
“观光”一词来自于“观国之光”一语,语出《春秋》。
内燃机的出现预示了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过渡。
现代旅游指的是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旅游活动。
“二战”后国际旅游的迅速发展同民用航空普及是分不开的。
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元代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完成了其著名的旅行。
中国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典型代表有|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
2)需要掌握的内容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何关系?要点:社会安定、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便会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为什么旅游业在工业革命之后得到大发展?要点:财富分配趋于平均闲暇时间增多城市化程度提高举例分析,民用航空的普及对旅游的发展有何作用?要点:克服时间障碍低价使航空航空旅行普及为远程旅游和国际旅游提供了条件2、考核要求: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进程,掌握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06011 自考 旅游学概论大纲

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代码:0601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旅游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其内容涉及旅游活动起源和发展,现代旅游的特点和根本属性等,重点讲述了旅游者、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即所谓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政府以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通过学习,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分支学科奠定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及旅游业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2.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及特点;3.掌握旅游者的类型与特征及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4.理解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5.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状况;6.正确认识旅游的影响。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知识的入门课程。
许多其它课程,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都是以本课程作为基础的。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包括“艾斯特”定义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了解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历史;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旅游的概念(重点)识记:“艾斯特”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理解:“艾斯特”定义的内容和特点;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的内容及其特点(二)古代旅游(次重点)识记:古代国外和中国和欧洲常见的旅行方式理解:古罗马帝国旅行发展的有利条件;(三)近代旅游(重点)识记: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中国旅游业形成的标志理解: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四)现代旅游(一般)理解:推动旅游迅速发展的因素;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历程应用: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第二章旅游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了解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分析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掌握旅游者需求动机和需求心理;掌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旅游学概论复习纲要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要一、适用教材:本课程选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谢彦君主编的《旅游学概论》为基本教材。
二、适用范围: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二年制学生。
三、复习重点:第一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重点掌握:1.自由时间、旅游的本质。
2.旅游的定义。
3.旅游的属性。
4.旅游的特征。
5.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二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掌握:1. 近代旅游的特点。
2. 古代旅游的产生。
3. 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4.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社会源泉?5.现代旅游的特点。
第三章旅游者重点掌握1。
旅客的含义及分类。
2.旅游需求的含义。
3.旅游需求的特点。
4.余暇时间。
第四章旅游资源重点掌握:1。
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3.旅游资源的保护。
4.资源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旅游产品重点掌握:1. 旅游产品的概念。
2.旅游产品周期的概念。
3.旅游产品的周期开发应坚持的导向。
4. 旅游产品的规划。
5.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第六章旅游业重点掌握:1。
旅游业的概念。
2.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3.饭店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4.旅游交通的特点及类型。
5.旅游交通在现代旅游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6.旅行社的性质和作用。
7.旅游购物品。
第七章旅游业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效应重点掌握:1。
旅游业的经济效应。
2.旅游产业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八章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与协调重点掌握:1.旅游业的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
2.旅游产业政策的性质与作用。
3.我国旅游组织有哪些?4.世界旅游组织的宗旨。
4.国际性旅游组织。
第九章旅游业的末来重点掌握:1.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2.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旅游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4.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四、试题说明1.考试题型:(1)填空占20%;(2)判断题占10%;(3)名词解释占20%;(4)简答占28%(5)论述题占22%2.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形式:闭卷。
《旅游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最大的特点是离开定居地,但并不计划再回来。
07-2020年本科插班生《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大纲为旅游管理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有助于旅游管理体系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类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1年6月出版)参考书:1、《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旅游学》,刘伟、朱玉槐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3、《旅游学概论》,马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三、考试内容第1章绪论了解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般)了解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般)了解现代旅游的兴起(一般)第2章旅游活动了解旅游活动的概念(一般)掌握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重点)掌握旅游活动的类型(重点)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次重点)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次重点)第3章旅游者了解旅游者的界定(一般)理解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次重点)理解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次重点)掌握旅游者的分类(重点)第4章旅游资源了解认识旅游资源(一般)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次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重点)第5章旅游业了解认识旅游业(一般)掌握旅行社(重点)掌握住宿业与饭店(重点)掌握旅游交通(重点)掌握旅游景点(重点)掌握旅游产品(重点)第6章旅游组织了解国家旅游组织(一般)掌握我国的旅游组织(重点)掌握国际旅游组织(重点)第7章旅游资源了解认识旅游市场(一般)理解全球国际旅游市场概况(次重点)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重点)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重点)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重点)第8章旅游资源理解旅游的经济影响(次重点)理解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次重点)掌握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重点)掌握旅游的环境影响(重点)掌握可持续旅游发展(重点)四、考试方式与试题类型1、考试方式:闭卷,时间为120分钟2、试题类型: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3、试卷安排:(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一、目的和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等相关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旨在全面而系统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包括:1、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3、旅游者4、旅游资源5、旅游业6、旅游组织7、旅游市场 8、旅游的影响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学习旅游学概论的重要性,旅游学概论的性质任务。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社会背景2、古代旅游发展情况及特点3、近代旅游发展情况及特点4、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5、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6、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7、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8、我国旅游的发展历史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1、旅游的概念(艾斯特定义、艾斯特定义的内容及其特点)2、旅游活动的类型3、旅游活动的性质4、旅游活动的特点5、大众旅游、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的概念6、奖励旅游何以迅速扩大?7、旅游季节性形成的原因8、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第三章旅游者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2、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及其他)3、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4、认识形成旅游者主、客观条件的意义5、不同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第四章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2、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重要性3、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潜在旅游资源与现实旅游资源的概念)4、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5、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6、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7、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8、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9、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及措施第五章旅游业1、旅游业的概念2、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构成、作用3、旅行社的概念、作用4、中外旅行社的分类5、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6、饭店发展历史、作用7、饭店的类型8、饭店的等级和评定9、饭店业的集团化经营(饭店连锁集团的竞争优势)10、我国饭店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11、旅游交通的概念12、现代主要旅游交通方式13、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的方式14、旅游景点的定义、特点15、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16、旅游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17、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途径第六章旅游组织1、政府支持旅游业的动机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3、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4、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设立形式、职能5、国际旅游组织(WTO及PATA)、我国的旅游组织第七章旅游市场1、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划分方法2、国际旅游客流分布、客源分布及客流规律3、我国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4、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第八章旅游的影响1、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3、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4、可持续旅游发展概念、基本内容5、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关键(旅游承载力)三、考试分六种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四、参考教材1、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2、赵长华主编,《旅游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3、刘伟朱玉槐著,《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攀枝花学院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攀枝花学院“专升本”选拔《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本大纲适用于四川省各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申请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专科学生。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旅游、旅游业、旅游学、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影响、旅游环境等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旅游学的理论体系与学习方法、学科框架,提高旅游服务技能。
二、考试方式为保证信度和效度,考试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一)旅游学概况1、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
2、了解旅游学的形成背景。
3、了解国内、外对旅游学的研究概况4、熟悉旅游学的界定。
5、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二)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及现代旅游的概念2、掌握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3、了解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4、掌握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熟悉了解旅游的产生条件。
(三)旅游活动1、掌握旅游概念、旅游活动的性质及特点。
2、掌握旅游活动的特征、要素构成及意义。
3、掌握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四)旅游者1、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及其界定、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3、了解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
4、掌握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5、了解旅游者的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
(五)旅游资源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2、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4、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5、掌握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六)旅游业1、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
2、掌握旅游业的构成。
3、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4、掌握旅游业及旅行社、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的概念、性质及其特点。
湖南文理学院《旅游学概论》专升本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概念。
2.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解释、分析、解决基本的旅游实际问题。
二、考试目的本课程是以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涵为基础,测试考生在掌握旅游学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应用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1、《旅游学》(第三版),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考试范围包含教材所有章节。
四、考试内容及分值分配绪论部分:考试内容:明确旅游学的形成背景、重要性与研究方法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考试内容: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奴隶社会的旅行发展;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现代旅游的概念;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认识旅游活动考试内容:旅游定义的类型;旅游定义的分析;对“艾斯特”定义的进一步说明;旅游活动的界定;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划分标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比较;旅游现象的表现;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活动基本测量指标。
3、旅游者考试内容:国际联盟的规定;罗马会议的规范;世界旅游组织的现行解释;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统计标准的界定;我国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旅游活动所需具备的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旅游者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
4、旅游资源考试内容: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开发工作的必要性;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开发工作的原则;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保护工作的途径5、旅游业考试内容:何谓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基本特点;何谓旅行社;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旅行社的业务开展饭店在住宿业中的发展;饭店的类型;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星级评定;饭店中的集团化经营;何谓旅游交通;主要的旅行方式;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何谓旅游景点;旅游景点的类别;我国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景点经营中的影响因素;何谓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特点6、旅游组织考试内容: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国家旅游组织;旅游行政组织;旅游行业组织;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部分国际旅游组织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及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条件,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开发与保护,熟悉旅游业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旅游市场的基本内容,了解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
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题型大致比例
填空题10%,单项选择题10%,多项选择题20%,简答题25%,综合题35%
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旅游的概念、性质与特点分值:6
1、考试内容:旅游的概念、性质、特点和类型。
2、考试要求:了解旅游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熟悉旅游的基本特点,掌握旅游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分值:10
1、考试内容:古代旅行、近代旅游及现代旅游的发展情况。
2、考试要求:了解古代的主要旅行活动,掌握近代旅游兴起的背景及发展情况,熟悉中国近代旅游的发展情况,理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掌握中国现代旅游发展阶段,了解现代旅游组织。
第三章旅游者分值:12
1、考试内容: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旅游决策和旅游期望理论。
2、考试要求:理解国际、国内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掌握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及旅游期望的三种情况。
第四章旅游资源分值:15
1、考试内容: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考试要求: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和旅游资源的特征,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熟悉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的基本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分值:18
1、考试内容:旅游业的基本概念,旅游业的基本构成,旅行社业、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娱乐业、旅游电子商务及旅游业产品等相关知识。
2、考试要求: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熟悉旅游业的基本构成,了解旅行社业、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娱乐业、旅游电子商务及旅游业产品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初步掌握旅游行业经营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旅游市场分值:15
1、考试内容: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划分,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分布及主要流动规律,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
2、考试要求: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市场划分的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流和客源的分布格局以及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了解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旅游效应分值:12
1、考试内容:旅游效应的概念和类型,发展旅游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2、考试要求:掌握旅游效应的概念和类型,熟悉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理解旅游对环境和社会文化带来的效应,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八章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分值:12
1、考试内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趋势
2、考试要求:掌握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了解旅游者需求变化的新趋势,了解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了解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趋势。
四、其他说明
1、各部分(或各章节)内容大致比例:
第一章6%,第二章10%,第三章12%,第四章15%,第五章18%,第六章15%,第七章12%,第八章12%。
2、试题难易分值分配
容易题:25%
中等难度题:50%
较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