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姜培刚

合集下载

01《机电》01绪论

01《机电》01绪论

本课程的学习要点
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习前要弄清楚2点:①为什么要学习所学的内容?也即学习的目的。 同时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②所学内容与其他内容 有何内在联系? 学习后要总结所提出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 要抓主要矛盾,有条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问题的本质。 要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设计方法。 学习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际应用。 除学习规定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多检索相关科技文献, 了解最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向,以及了解相关生 产厂家的有关信息,为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基础。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层 含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 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 系统等。 从教材第六页的产品分类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机电一体 化产品已经深入到了生产、生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可以说:
任何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5、执行单元
执行单元包括机械传动与执行机构, 执行单元包括机械传动与执行机构,其功能是根 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实现主功能。 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实现主功能。 一般采用机械、电磁、 一般采用机械、电磁、电液等方式将输入的各种 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要求: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 要求:高性能、高精度、
本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技术专业课,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技术专业课,主要讲授机电 技术专业课 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相关技 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作了广泛的讲解。 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作了广泛的讲解。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 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所涉及的相关 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题目(修改)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题目(修改)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电一体化工程”本科专业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取单独制定大纲。

设计题目可以不同,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2、采用微型计算机(包括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主要考虑计算机的选择或单片机构成电路的选用。

3、选用驱动控制电路,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主要考虑电机的选择及驱动力矩的计算,控制电机电路的设计。

4、精密执行机构设计。

主要考虑数控机床工作台传动装置的设计问题;弄清楚机构或机械执行的主要功能(如传递运动、动力、位置控制、微调、精密定位或高速运转等),进行力(力矩)、负载功率、惯性(转动惯量)、加(减)速控制和误差计算。

提出装配图和零件加工图。

提出对电机驱动和计算机控制要求。

5、采用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或作为测量敏感器件,构成传感检测系统。

课程设计时,并不一定要对上面的内容面面俱到,但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则尽可能多涉及一些。

二、课程设计参考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临时没有自编教材,但供参考的书图书馆不少,以下列出:1.姜培刚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版)2.黄筱调等编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3. 赵松年、张奇鹏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张建民《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5. 魏俊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中国防织出版社6. 周祖德《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7. 胡泓,姚伯威主编《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8. 梁景凯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9.华东纺织工学院主编机床设计图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12月版) 另外可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收藏来选择参考书。

三、说明书内容的要求1、课题的来源及现实意义2、总体方案的确定3、系统框图的分析4、电气执行元件的选用说明5、机械传动设计计算6、机械和电气其它部分(如传感器反馈、测量等)的说明。

机电一体化课程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课程说明书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10%。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参与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9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判断题、计算题(携带计算器)、填空题等。
第15周
§5.2.2电磁干扰的形式和途径
§5.2.3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
第16周
第六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6.1概述
§6.2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规划
§6.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设计
周一9、10节补课
§6.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详细设计
§6.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与决策
周三9、10节补课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测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孙卫青、李建勇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赵松年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张建民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姜培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2011年机械工程学院硕士面试专业知识科目

2011年机械工程学院硕士面试专业知识科目
2011 年机械工程学院硕士面试专业知识科目
类型 二级学科名称 面试相关课程 参考书目
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 2 版)》王先 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 4 版)》 陆剑中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金属切削机床(第 1 版)》戴曙主 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机械原理》安子军主编.国防工 业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许立忠,周玉林.中 国标准出版社.2009.9 3.《机械设计学》黄靖远.机械工业 出版社.1999 4.《轧钢工艺及设备》胡国栋.燕山 大学自编. 5.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许石民, 孙登月.冶金工业出版社 6.《炼钢机械》罗振才主编.冶金工 业出版社.1989.5 7.《炼铁机械》严允进主编.冶金工 业出版社.1990.5 1.《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俞汉清.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材料成形设备》王卫卫.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4 3.《冲压工艺学》肖景容. 机械工业 出版社.1990 4.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胡亚 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姜培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16/32 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 接口技术》钱晓捷,陈涛.机械工业 出版社 3.《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选,张 振国.机械工业出版社 4.《液压元件与系统(第 2 版)》李壮 云.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液压控制系统(第 1 版)》 《 王春行. 机械工业出版社 6. 液压传动系统(第 3 版)》 《 官忠范. 机械工业出版社 1.《机械制 方向一: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方向二: 1.液压元件 2.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 系统 3.液压传动系统
流体传动及控制
微机电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姜培刚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姜培刚
3 影响
姜培刚的工作对机电一体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激发了无数人的创新思维。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综合利用机 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的 设计方法,旨在实现多学科间 的高效协同。
优势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 术,机电一体化能够提高系统 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应用
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各个行 业,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和 能源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
通过与客户沟通和调研,明确系统设计
方案设计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具体需求和目标。
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系统设计的
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3
硬件设计
选择和设计适合系统的机械和电子元件,
软件设计
4
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开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软件,保证系统 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2 监控软件
开发监控系统的软件,用 于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 态和性能。
3 用户界面
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方 便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和 故障排除。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制造业中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能源行业中的智能电网设计
结论和总结
结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种高效且创新的设计 方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 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应用这些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 姜培刚
欢迎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姜培刚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为您带来一场精彩而实用的学习之旅。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课程表教学工作部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建2004 42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机电04 18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建2005 38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造价2005 76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班级:夜会专2005 46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经管2005 18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班级:夜计算机信息管理2005 50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机电工程2005 4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班级:夜英语2005 9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建本2005 87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班级:夜管本2005 51 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2006-2007(1)夜大学课程表班级:夜建筑学本2005 29人起始时间:9月10日-1月7日注意:1-代表第一教学楼,10月1日、10月8日十一放假,停课两次。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绪论教学课件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绪论教学课件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目标和发展方向
2、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 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 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目标和发展方向
3、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 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机电系统(MEMS),泛指几 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 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 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 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目标和发展方向
4、节约能源
例如目前我国各类电风扇年产量在200万台左 右,如每台电扇的调速器和定时器(现常用电磁机 械式)用电子调速器和定时器代替,估计每台风扇 可节电5W以上,全年以用扇100天,每天开扇 6h计,则每年可节约用电量600万kW·h,还可 节省大批铜材和钢材。
为执行装置提供能量,并转换成需要的形式, 实现动力功能。如电源,液压泵等 要求:效率高、可靠性好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3、传感检测单元(传感器)
检测机械运动(位移、速度、
位置)和外部环境信息,
能源
实现检测功能。
要求: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性好
4、控制单元(计算机)
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 要求:高可靠性、柔性、智能化
基本功能要素: 机械本体、能源部分、 传感检测单元、执行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能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1、机械本体(机械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第1章 绪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主讲人:李国平 机械工程学院机电课程组 2009年11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第1章 绪论
课程说明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 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系统 功能的目的。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电传 动与控制,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和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方面要求驱动单元具有高效 率和快速响应性等,同时又要求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性和可靠性,还由于几何上,动作范围狭窄等限制, 还需考虑维修方便和实行标准化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6
第1章 绪论
1.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功能要素
六、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单元。
(利用传感技术)、控制论(利用控制理论)和系统论 (“系统”整体筹划,机械和电子分别只是“环节”)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0
第1章 绪论
1.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功能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1
第1章 绪论
1.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功能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2
第1章 绪论
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指令进行集中、 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 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机 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性能。 一般由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数控装置等组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7
第1章 绪论
1.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功能要素
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其 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 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 一定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其开发重点是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以便于机械系统的快速组合和更换
2019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动力单元
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 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 运行。 其显著特征之一,是用尽可能小的动 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20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执行单元
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 动作。
驱动单元
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种执行 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2019/12/6
4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Mechtronics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 含技术和产品两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指包括技术基础、技 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 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 术,在机械产品基础上创建出来的新 一代机电产品。
2019/12/6
利用此方法可以缩短设计与研制周 期、节约工装设备费用,有利于生 产管理、使用和维修。
2019/12/6
16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机械本体
动力单元
传感检测单元
执行单元
驱动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接口
2019/12/6
17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机械本体(机械系统)
5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分类
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用途分 类,有产业机械,信息机械,民用 机械等;按机械和电子的功能和含 量分类,有以机械装置为主体的机 械电子产品和以电子装置为主体的 电子产品;按机电结合的程度分类, 有功能附加型、功能替代型和机电 融合型。
用电子装置替代机械的主要功能, 形成特殊的加工能力
将机电技术完全融合形成新型机电 一体化产品
2019/12/6
11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设计思想
在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设计机 械系统时应选择与控制系统的电气 参数相匹配的机械系统参数;同时 也要求设计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机 械系统的固有结构参数来选择和确 定电气参数。
2019/12/6
12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取代法 整体设计法 组合法
2019/12/6
13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取代法
这种方法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传统 中机械控制机构。这种方法是改造 传统机械产品和开发新型产品常用 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跳不出原系统的 框架,不利于开拓思路,尤其在开 发全新的产品时更具有局限性。
机械技术 (机械学 机构学)
机电一体 化技术领

微电子技术 (半导体技 术、计算机
技术)
2019/12/6
3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学科:机 械学、电子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
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系统工程、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机电一体 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方法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大 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则为机 电一体化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9/12/6
1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气化的区别 电气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较 少考虑电气与机械的内在联系。 机械和电气装置之间界限分明 装置所需的控制以基于电磁学原理 的各种电器,属于强电范畴。
2019/12/6
2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 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 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在原有机械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微 型计算机控制装置,使系统的性 能提高,功能增强
用电子装置局部代替机械传动装 置和机械控制装置,以简化结构, 增强控制灵活性
2019/12/6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用电子装置完全代替原来执行信息 处理功能的机构,即减化了结构, 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输内容,提 高了速度。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传统机械:主要以力学为理论基础,以 经验为实践基础;
现代机械:以力学、电子学、计算机学、 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经验、 机、电、计算机、传感与测试等技术为 实践基础。
机械:强度高、输出功率大、承载大载 荷;实现微小复杂运动难。
电子:可实现复杂的检测和控制;但无 法实现重载运动。
2019/12/6
6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调整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2019/12/6
7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2019/12/6
19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传感检测单元
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 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 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控制信息 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产生相应 的控制信息。
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连接、 检测精度高、抗干扰性强
2019/12/6
2019/12/6
14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整体设计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全新产品和系统 的开发。在设计时完全从系统的整 体目标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所以 接口简单,甚至可能互融一体。
2019/12/6
15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组合法
这种方法就是选用各种标准模块, 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 系统。
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目标
提高精度
增强功能
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提高安全性、可靠性
2019/12/6
8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改善操作性和实用性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简化结构,减轻重量 降低价格 增强柔性应用功能
2019/12/6
9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