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总结)

(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秋天的怀念》作者(),北京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病隙碎笔》等。

2.《散步》作者(),当代作家。

3.《金色花》作者,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荷叶·母亲》作者,原名,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散文集《》《樱花赞》等。

5.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音字形】1.絮叨( )2.憔悴( )( )3.捶打( )4.仿膳( )5.tān huàn()()6.jué()别7.shì()弄8.淡yǎ()9.烂màn() 10.翻来fù()去11.分歧( ) 12.一霎( ) 13.背起( ) 14.委屈( ) 15.鱼táng() 16.煎áo() 17.nèn()芽18.波光lín lín()( ) 19.梗( ) 20.攲斜( ) 21.祷告( ) 22.徘徊( )( ) 23.荫蔽( ) 24.并dì() 25.zǐ()妹26.心xù() 27.hàn dàn()() 28.烦mèn() 29.mù()浴30.nì()笑31.花bàn() 32.流转() 33.遮蔽( )( )【词语理解】1.她(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来回翻身)地睡不了觉。

3.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4.后来发生了(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5.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重点词汇:这些词汇包括一些与学校和课程相关的名词,例如:school, class, teacher, math, science, history, English等。

2. 重点短语:例如“在上学日”,“在周末”等,以及一些与日常学校生活相关的短语,例如:“我们的课程”,“上音乐课”等。

3. 重点句型:例如:“今天有什么课?”,“你喜欢什么课?”,“放学后你打算做什么?”等。

4. 语法重点:这个单元将学习一般现在时的基本形式,包括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

5. 功能:这个单元将学习如何谈论日常的学校生活,包括课程、活动和喜好。

6. 语音:学习一些常见的英语发音规则,例如连读和重音。

以上仅是知识点总结的其中一些方面,如果想了解更加详细的信息,建议翻阅课本。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的重点单元之一,主要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通过丰富的课文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共包括4篇课文,2个积累运用,每个部分都围绕自然景观主题进行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

2. 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常用词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描写自然景观的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常用词语。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描写自然景观的语句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迷人的九寨沟》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通过对九寨沟迷人景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并能够正确运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课文《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对黄果树瀑布壮观景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同时,要注重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瀑布的知识和故事。

3. 积累运用《描绘大自然》这个积累运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常用句式和修辞手法,并进行拓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自然景观的知识和故事,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描写自然景观的语句和修辞手法。

4. 作文《我发现了……》这个作文题目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单元总体概述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一篇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体会出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身边的人充满感激和敬爱。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

4.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18个,会写2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单元教学具体措施1. 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自主学习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究,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情。

4. 收集有关人间真情的格言、故事等资料,加深对真情含义的理解。

5.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7.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8.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习惯。

9.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0. 重视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1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12. 通过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4. 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充分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来。

15. 课堂上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6. 针对后进生可采用双基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提高。

17. 对于优等生则要加大知识的难度与深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8. 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活动,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让后进生从优秀生那里学习到好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本文将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知识。

一、小细节积累1.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地理特点。

–天气预报:学会听懂简单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

2.历史知识:–秦始皇:认识秦始皇及他的统一战争。

–兵马俑:了解秦始皇陵的壶宝和兵马俑。

二、学习要点重点梳理1.地理知识:–中国地图:掌握中国地图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基础知识。

–气象图:初步了解气象图的绘制和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2.历史知识:–秦始皇统一:理解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

–兵马俑保存:认识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保存方法。

三、学习方法建议1.地理学习:–多看地图、多练习判断方位,加深对地理地形的认识。

–多观察天气现象,了解与气候有关的地理知识。

2.历史学习:–多阅读历史故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考古资料:了解考古对于历史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历史文物。

四、知识拓展1.地理拓展:–探讨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基础概念。

2.历史拓展:–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学习其他历史知识。

–了解其他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流历史。

五、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中国地理和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实践,积极拓展知识面,做到知识应用灵活多样。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祝学生们学业进步,取得好成绩!。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6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6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6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是一个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的单元,包括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波义耳》和《孟德尔》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她的成就,她发现了镭元素,为放射性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方法的步骤和科学家的探究精神,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步骤来发现真理。

在《波义耳》和《孟德尔》两篇课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故事,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本单元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含义和实践。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学生需要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她的成就之间的关系,以及她的科学精神和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学生需要理解科学方法的步骤和科学家探究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步骤来发现真理的。

在《波义耳》和《孟德尔》两篇课文中,学生需要理解更多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故事,并从中提取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了解居里夫人、波义耳、孟德尔等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

3. 学习科学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实践方法。

4. 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5.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结构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质量,电子则负责维持原子的电中性。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合方式结合而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起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元素的特性。

我们也要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在这一部分,我们要深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等;而物理性质则涉及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等。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比如物态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发生的变化,比如金属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等。

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至关重要。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要学习化学反应的特征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实验中及生活中能够准确地处理化学变化至关重要。

三、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我们还要了解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具体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化合而成的粒子,而离子则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理解分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至关重要。

四、化学式和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的个数的符号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总结
一、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原因
(1)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形成途径
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3.形成过程
4.评价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方式大战期间进一步发
展。

国民政府统治
前期发展较快,后
来日益萎缩步。

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4)影响: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的近代化。

典例分析(2019·天津卷,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抓关键: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
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
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
排除B项
材料只是讲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丧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丧失
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仍是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
排除
C项由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
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
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
排除
D项由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
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
科学家、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正确
题型解读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但是“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

变式训练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所述变化,故D项正确。

2.(2019·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答案C
解析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1年德国统一,到1900年专利授予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