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归宿
关于心灵的归宿的写作素材

关于心灵的归宿的写作素材心灵的归宿是一个深邃而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情感的体验以及人生意义的追求。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禁会思考:我们的心灵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本文将探讨心灵的归宿的一些思考素材。
一、自我认知:通往内心深处的探索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是通向心灵归宿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目标和价值观。
这种自我认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困惑,并更有可能找到与内心共鸣的事物和人。
二、与他人的连接:爱与人际关系的力量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心灵归宿也与他人的连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关系时,我们经常能够找到一种心灵的安定与归属感。
这种连接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还能给予我们支持、理解和共鸣的力量,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追求人生意义:寻找心灵的价值源泉追求人生意义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它与心灵的归宿紧密相关。
无论是通过信仰、追求知识、创造艺术还是通过服务他人等,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在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找到一种超越个体的寄托,并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自我实现:发现潜能与成长自我实现是心灵归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不断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自我实现的过程不仅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充实,还能带给我们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归属感。
五、心灵的平衡与和谐:内外的统一当我们的内心和外在环境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时,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找到归宿。
内外的统一意味着我们的内心感受与外界的表现相一致,我们的行为与价值观相一致,我们的选择与内心需求相一致。
这种内外的统一让我们感到心灵的安宁和和谐。
六、心灵的归宿:旅程而非终点虽然心灵的归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并非一个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的旅程。
我们可能经历许多起伏和变化,也会有时期感到迷茫和困惑。
找到自己的归宿文案短句

找到自己的归宿文案短句1.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2. 人生的旅途上,寻觅着心灵的归宿。
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宿,只需努力去寻找。
4. 归宿是心灵的港湾,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5. 在彷徨中找到归宿,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6. 归宿是心灵的家园,让我们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7.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场追寻与探索。
8. 只有找到自己的归宿,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9. 归宿是心灵的指南针,引领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
10. 在归宿中找到自己,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11.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
12. 归宿是心灵的归属地,让我们找到归属感与安全感。
13. 在追寻中找到归宿,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14.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成长与蜕变。
15. 归宿是心灵的温暖港湾,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
16. 在归宿中找到自己,才能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17.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自我认知与成熟。
18. 归宿是心灵的避风港,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19. 在寻找中找到归宿,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20.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探索与发现。
21. 归宿是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22. 在归宿中找到自己,才能实现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23.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追求与奋斗。
24. 归宿是心灵的归宿处,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地。
25. 在寻觅中找到归宿,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精彩。
26. 寻找归宿,是人生的一次成长与改变。
27. 归宿是心灵的安全港湾,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与快乐。
28. 在归宿中找到自己,才能实现内心的和谐与满足。
心灵的归宿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心灵的归宿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心灵的归宿: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心灵疲惫,内心缺乏平静与安宁。
如何找到心灵的归宿,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成为了当代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话题,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自我意识要找到心灵的归宿,首先需要培养自我意识。
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内心的困惑。
同时,建立一个积极的内心对话,通过与自己沟通交流,能更好地理解并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探索内心世界探索内心世界是找到心灵归宿的重要一步。
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通过冥想、写日记等方式,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认识自己真正的情感和欲望。
这种深入的自我探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找到心灵的归宿。
三、寻求帮助和支持有时,我们需要倾诉内心的困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与亲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身边的支持系统也能给予我们力量和安慰,在内心不平静的时刻给予我们温暖和安宁。
四、学会放松与调节想要拥有平静与安宁的心灵,我们需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地安排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有助于消除身心压力,保持内心的平衡。
可以尝试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有效地缓解压力,使内心更加平静和安宁。
五、寻求存在感和意义心灵的归宿还需要我们寻求存在感和意义。
对于许多人来说,深层次的满足往往来自于与他人的连接和对社会的贡献。
获得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关爱与认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能够增强我们的存在感和对生活的意义感,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六、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拥有平静与安宁的心灵至关重要。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愿望。
寻找心灵的归宿作文

寻找心灵的归宿作文英文回答:Finding a sanctuary for the soul is a lifelong journey that each individual embarks on. It is a quest to discovera place or a state of mind where one feels a deep sense of belonging and contentment. Throughout my own personal journey, I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search for this spiritual refuge can be found in two aspects: self-reflection and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others.Self-reflection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finding a sanctuary for the soul. It involves taking the time to understand oneself, one's values, and one's purpose in life. By introspecting and delving into our own thoughts and emotions, we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nd what truly matters to us. This self-awareness allows us to align our actions and decisions with our core beliefs, leading to a sense of inner peace and fulfillment.In addition to self-reflectio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inding a sanctuary for the soul. Human beings are social creatures, and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can greatly impact our emotional well-being. Building genuine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rust, empathy, and support can provide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acceptance. These connections offer a safe space where we can express ourselves freely, share our joys and sorrows, and find solace in the company of others.Furthermore, finding a sanctuary for the soul also involves engaging in activities that bring us joy and fulfillment. Whether it is pursuing a passion, engaging in a hobby, or immersing oneself in nature,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a sense of purpose and satisfaction. They allow us to escape from the pressures and stresses of everyday life and find solace in the present moment.Ultimately, the search for a sanctuary for the soul is a deeply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journey. What brings solace and contentment to one person may not have the same effect on another.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d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paths and experiences to findwhat resonates with our own unique selves.中文回答:寻找心灵的归宿是每个人终身的旅程。
追寻心灵的归宿

追寻心灵的归宿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追寻心灵的归宿,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段旅程。
这个旅程或许漫长,或许曲折,但却是每个人成长与成熟的必由之路。
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灵的归宿是指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信仰找到了安身之所。
这个归宿并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更多地是一种心灵的内在平静与安宁。
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灵归宿。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和功利心态所驱使,忙于追逐名利与物质财富,却忽略了心灵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感到孤独与迷茫,仿佛远离了自己的内心。
因此,追寻心灵的归宿,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对于很多人来说,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找到心灵归宿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与自己建立起更加真诚的联系。
只有与自己和解,我们才能在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同时,追寻心灵的归宿还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来实现。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情感的支持与理解,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温暖之处。
家人、朋友和爱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依靠,与他们的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到内心深处的归宿之地。
此外,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追寻心灵归宿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我们都需要寻找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内在支撑。
通过信仰与精神追求,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力量源泉,使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至于迷失方向。
综上所述,追寻心灵的归宿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通过调整生活态度、倾听内心声音、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信仰与精神追求,我们可以找到内心最深处的归宿之地。
只有在心灵归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意义和价值,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心灵的归宿

心灵的归宿心灵的归宿是一个关于我们内心真正的归属地的概念。
它是我们灵性生命的根源和灵魂的家园。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成功的追求,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对许多人来说,心灵的归宿是指他们与上帝或宇宙的联系。
它是一种寻求与超越自我的神圣连接的渴望。
无论是通过宗教信仰还是精神实践,人们都努力寻找一种能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满足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归属感。
心灵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回归自我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社会的期望,迷失了自我。
当我们意识到自我迷失时,我们开始寻找自己,深入探索内心世界,并找到我们真正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开始将内在的声音和直觉置于外界的噪音之上,找到自己的声音和方向。
心灵的归宿还可以是一种寻找内心和谐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我照顾和内心平衡的重要性,而过多地关注外界的物质追求。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和谐一致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到满足和幸福。
这种内心的和谐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瑜伽等心灵实践来实现,帮助我们摆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找到内在的安宁和平静。
心灵的归宿还可以是一种追求真实自我的过程。
我们常常在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并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界的期望。
只有当我们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并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梦想而努力时,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内心的归宿。
这需要勇气和毅力,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实的生活。
心灵的归宿是寻找我们内心真正的归属地的一种过程。
它是我们灵性生命的源泉和灵魂的家园。
通过与上帝或宇宙的联系、回归自我的过程、寻找内心和谐和追求真实自我的过程,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的归宿,实现内心的满足和和谐。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写作指导及例文《寻心灵归处,觅真正归属》

写作(60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
有人说,我们的归属感来源于家庭、工作、爱好等;也有人说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核心关键词:寻找;归属感;难是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1.寻找,是一种主动寻觅与追求的姿态。
2.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释义)3.归属感,是心灵的寄托,是内心的安慰,是灵魂的栖息之所,是生命的滋养。
(抽象)4.归属感,是万家灯火中一盏为我留下的灯,是一份我赖以生存并甘心奉献的工作,是一个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事物(具象)为什么:1.人是群体性动物,我们需要在群体中去寻找肯定,获得价值,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
2.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强调了血缘关系,这种紧密的家庭网络有助于个人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获得归属感。
但人工智能,AI时代,人和人之间真正相处的机会变少,难以走心。
3.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化冲突和文化同质化的缺失。
4.现代社会部分人缺乏生活感受力,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无法感受到被爱或者爱。
怎么办:1.增强感受被爱的能力,多一些自我肯定。
2.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勇敢融入集体。
3.提升生活的感受力,去爱。
4.给别人提供正向情绪价值。
多向思考:1.归属感的寻找,是一个向外的过程还是向内的过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归属感与独之间是完全相悖的吗??(人生当中总会有孤独的时刻,如何享受人生中的孤独时刻?)评分标准:归属感的概念:“认可”“接纳”是关键词。
繁星春水追寻心灵的归宿

繁星春水追寻心灵的归宿繁星闪烁、春水涓涓,宛如心灵的指引,引领着我们追寻内心的归宿。
心灵的归宿,不仅是人生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繁星春水的启迪下,我们可以找到心灵真正的归宿,实现自我价值与幸福的完美融合。
一、繁星点点,映照心灵的宁静星空中繁星点点,它们仿佛是无数心灵的指引。
心灵深处渴望着宁静,这种宁静并非是物质上的安静,而是内心的宁静。
每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璀璨的星辰,内心就会变得安宁与平静,追求内心的宁静就是人生的归宿。
回想起追求物质的忙碌生活,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和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只有寻找到内心的归宿,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
二、春水潺潺,流淌心灵的自由春水如诗,潺潺流淌,给予我们内心深处的宽慰和自由。
春水的柔软流动,让人心灵舒展,恢复内心的自由。
追寻心灵的归宿,即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示。
现代社会的高压竞争和繁忙的节奏,常常羁绊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然而,只有坚持追求心灵的归宿,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在春水流淌的旋律中,我们重新连接内心的纽带,敞开心扉,寻找自己真正的归宿。
三、星空春水交织,描绘心灵的旅程无论是繁星还是春水,它们都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存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心灵的旅程。
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追寻内心的灵感和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星空和春水,代表着追求与希望,同时也象征着独立与依赖。
在追寻心灵的归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同时也要理解与感恩他人,建立互助与依存的关系。
这种平衡与和谐,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以真正寄托。
四、心灵归宿,人生的终极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在于心灵的归宿,这是人类对于幸福和满足的追求。
追寻心灵的归宿,意味着卸下所有的包袱,享受内心真正的安宁与满足。
而实现心灵归宿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内心宝藏,并将其与人生成长和个体发展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心灵的归宿
摘要:王绩的《野望》和王维的《渭川田家》都是表现田园主题的诗歌,它们在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写作背景、写景抒情的不同,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比较阅读审美感悟
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王维的《渭川田家》是描写田家闲逸的,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图,表现出对田园闲逸的欣羡之情,也流露出诗人想退出宦途的心境。
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初读王绩的《野望》和王维的《渭川田家》,不难发现这两位诗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表现手法、语言形式,都有很多相同之处。
而且,这两首诗人的关系也非同寻常。
王绩(公元585—644年)是王维(公元694—761年)祖父王通的弟弟,故王绩和王维是爷孙关系。
但是,王绩生活在改朝换代的隋唐之际,而王维则主要生活在繁荣安定的盛唐时期。
因此,比较阅读这两首诗,它们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又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一、就写作背景而言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动荡不安的时代,在两代都做过官,但仕途不顺。
入唐以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更是对新唐有所不满。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过酒家五首》之二)所以他酷慕阮籍、陶渊明,最终归隐,并常以陶渊明自喻,其诗歌也主要反映隐逸生活情趣。
但陶渊明在农村生活中找到慰藉和归宿,王绩却感到寂寞和彷徨。
因此,读陶诗让人感到宁静和和谐,而读王诗则使人彷徨和苦闷。
《野望》就是抒发诗人心怀归隐之情的代表作,诗人希望在宁静和谐的田园中找寻到心灵的慰藉,但田园的和谐美好却更反衬了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之情。
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运用,又将这位前朝遗老在改朝换代之时的万般悲苦与无奈之情得以强化。
正是“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易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愈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
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王维作为盛唐田园诗人,其诗歌充满了盛唐气息。
王维的诗歌创作大致以张九龄罢相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关注现实,积极进取,诗歌创作表现出昂扬的情调和豪迈的气势;后期由于知遇恩师张九龄罢相,唐朝朝政日非,王维思想逐渐消极,开始了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亦官亦隐的生活。
加之王维母亲笃信佛教,从小受家教的影响,王维对佛教是情有独钟,晚年更是抱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的心情,流连于自然界的山水清音中,并以那些宁静朗秀的田园山水诗篇来寄托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以找寻心灵的归宿。
《渭川田家》就是这样一首抒发诗人心怀归隐之情的代表之作。
在诗中,诗人展现了一幅夜幕降临时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图景,并欣然发出“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叹;在《山居秋暝》中,诗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些都表现出王维向往田园、渴望归隐的心情,以及在田园中怡然自适的宁静心境。
可见,同样是田园诗,由于写作背景的不同,《野望》在田园中得到的是一份孤寂与无奈,《渭川田家》却找寻到了心灵的闲适与宁静。
二、就题材内容而言
虽然这两首诗都是抒写归隐情怀的田园诗,且田园风光都描绘得清新优美,但由于写作背景的不同,诗人当时的感受不同,因此两者的内容描写也有很大不同。
先看标题,《野望》之“野”字,隐含着诗人内心的苦闷无依,置身旷野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首联“徙倚欲何依”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
而《渭川田家》之“家”字,足以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园,说明诗人已找寻到了心灵的港湾,也就有了尾联“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归隐之情的自然流露。
三、就具体的写景而言
《野望》描绘的是山村秋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是诗人登高远眺时见到的阔大而萧竦的秋景,诗人选取最易惹人愁思的“秋色”和“落晖”,并加以“皆”和“唯”强调,不言愁而愁意自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则以牧人与猎人无忧无虑、欣然归家的情境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渭川田家》描绘的则是一幅春末夏初的农家暮归图。
诗以“归”字为中心,描写了已归的牛羊,盼归的“野老”,唤归的野鸡,以及正抽穗开花的麦苗,上箔结茧的蚕,还有荷锄而归与熟人依依话别的农夫,从而将农村的风光美、人情美写得美好又温馨,更加激起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归隐的念头。
宋人郭熙认为:“春山烟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寂。
”(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训》)是说春天的景色让人舒畅,秋天的景色使人阴沉,感情是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
中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故《野望》写的是秋天萧条冷落的景象,让人沉闷;而《渭川田家》写的是春末夏初繁荣明媚的景象,让人欣喜。
四、就情感表达而言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由于王绩以苦闷、惘然的心灵去感受世界,《野望》所写之景无不显得静谧而又黯淡、萧瑟而又悲凉,因而萧瑟的秋景更渲染了诗人忧伤苦闷的心情。
而王维以恬淡闲适的心灵去感知万物,因而《渭川田家》所写之景无不显得生机盎然、多姿多彩,反映了他悠然自适的心境。
尤其是两首诗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但同样的景所烘托的情却是不一样的。
《野望》通过牧人、猎人的晚归,反衬作者深感前途迷茫无依的忧伤,这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也就有了下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情感抒写,自我不能融入到眼前之景中,只能是一种引先贤为知己,在现实中深感孤寂的苦闷之情。
而《渭川田家》将自然万物的晚归描绘得其乐融融,表现了王维对田园生活的欣喜向往之情,自我与周围之景、之人的和谐融合。
一句“即此羡闲逸”,更加强烈地流露出他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其欢欣鼓舞的心情不言而喻。
这两首诗,“怀采薇”与“吟式微”的典故运用,正是对他们不同的怀归情感的鲜明对比。
一个是遥想先贤,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宿的心灵的哀叹;一个是感悟现实,在顿悟中让心灵回归田园的欢欣。
同样的田园题材,不一样的人生际遇;同样的怀归,不一样的情怀。
《野望》和《渭川田家》两首诗给了我们不同的审美感悟。
参考文献:
[1]徐季子,姜光斗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岳洲,茅宗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余群.一样怀归两样情——王绩《野望》和王维《渭川田家》对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