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赖晓云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本文通过对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护理干预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偏头痛患者护理的现状。

接着详细讨论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减轻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总结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偏头痛患者护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现状分析、生活质量、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临床效果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据统计,全球约有10%~15%的人口患有偏头痛,而且其中女性患病率更高。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护理偏头痛患者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焦点。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症状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情况。

通过观察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此研究旨在为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的实际护理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证据,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促进偏头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和总结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偏头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对照组,其余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从头痛缓解情况上看,实验组的头痛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从焦虑(SAS)、抑郁评分(SDS)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偏头痛;SAS评分;SDS评分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在长期偏头痛的影响下,会造成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情况,甚至是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偏头痛常在25-34岁的人群中频发[1],较少的情况出现在中年群体以及儿童时期。

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做好日常的宣教,保证充足的休息等[2],并且避免诱因,做好自我的防范,因此,护理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用如下的对比分析,探究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以及有效的护理模式。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0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两组各有患者35例。

对照组:患者女16名,患者男19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36.88±3.22)岁。

实验组:患者女15名,患者男20名,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为(36.65±3.10)岁。

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指导、注意事项叮嘱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模式运用于偏头痛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74例本院在2020年4月-2021年6月这一阶段中接收的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4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37例,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头痛发作时间、头痛频率、VAS评分分别为(5.43±0.94)h、(1.58±0.21)次/月、(2.67±0.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5±1.86)h、(3.76±0.32)次/月、(4.81±0.75)分;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均P<0.05。

结论:偏头痛的护理过程较为漫长,予以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头痛发作的减少、疼痛程度的降低有重要作用,其总体护理效果良好,并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偏头痛;综合护理;满意度;效果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研究指出50%左右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此外,内分泌紊乱、青春期、妊娠期、长期的精神紧张、饮食等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偏头痛。

偏头痛可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发作时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还可能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1]。

有报道指出,偏头痛患者在生活中的调理尤为重要,需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护理措施,使其尽快康复[2-3]。

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利用综合护理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主要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74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

对照组37例,年龄:35-67岁,均值:(51.24±5.46)岁;男22例、女15例。

观察组(n=37)中有21例为男性患者,有1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3±5.57)岁。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偏头痛患者护理的作用。

方法:通过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偏头痛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差异。

结果:实验组HAMD(12.05±2.39)分、HAMA(11.13±1.46)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心理(71.25±4.24)分、生理(43.69±2.13)分、社会关系(38.87±3.25)分、精神信仰(12.49±1.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偏头痛;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偏头痛为多发非器质性头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该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多以消除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为主。

偏头痛临床症状多为偏侧、中重度疼痛、恶心呕吐、搏动样头痛等,患者休息后症状即可缓解[1]。

临床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可有助于缓解症状。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讨论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治疗9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19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9.86±4.26)岁,平均病程(4.76±0.51)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为18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50.42±4.07)岁,平均病程(4.81±0.39)年。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神经性头痛、外伤性头痛、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等。

全面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全面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成两组,每组3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发作次数。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头痛续时间和头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改善偏头痛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病人呈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有的病人伴随呕吐等症状。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的影响等等,致使本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病人在痛苦中煎熬已久,加之疗效欠佳,病人普遍焦虑、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而且不良心理也会造成治疗依从性较差,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结果不理想[1]。

所以,加强偏头痛患者以治疗为主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做好护理措施,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心态,增加治疗依从性,这对于改善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23±3.22)岁。

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3.2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地说,就是遵照医嘱进行药物镇痛、帮助病人进行各种检查、用药指导和告知注意事项,等等。

观察组基于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因偏头痛容易复发,且难以痊愈,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出现焦虑、抑郁、烦躁和其他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病人进行交流,做好病人的疾病解释工作,建好关系,获得病人信赖,认真听病人讲述,耐心解答病人疑问,告诉病人治疗此病不容易太着急,持续通过药物调理,改善生活习惯等、心态等等才能治好,教病人自我调节情绪,鼓励病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减轻不良情绪。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姚莎莎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的90例偏头痛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在本院就诊,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护理方法的不同,组别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

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显著低于研究组(97.78%)(P【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护理满意度偏头痛属于神经疾病的一种,在患病后患者主要会出现波动性头痛,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长期的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住院期间患者会存在焦虑等不良心理[1]。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自身的疾病,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2]。

在本研究中选择了90例偏头痛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90例偏头痛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就诊,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护理方法的不同,组别为参照组(患者数量45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45例)。

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0岁,平均年龄为(43.64±3.1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1年,平均病程为(4.33±1.12)年。

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为(43.72±3.64)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为(4.61±1.74)年。

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偏头痛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按照单双数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每组28例。

给对照组科室疼痛规范化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性加以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减轻患者头疼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护理;效果分析偏头疼是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比较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单侧或者双侧博动性头疼[1]。

且该疾病发生率高,一旦发病,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对于偏头疼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且临床治疗也主要是以缓解头疼与消除症状为主。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患者长时间抑郁、焦虑等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偏头疼的主要原因[2]。

同时,除了治疗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对于加快患者恢复也同样起到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按照单双数的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

所有患者已经确诊为偏头痛患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也自愿参与本次活动。

排除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紧张性头痛患者、外伤性头痛患者等。

对照组中,男10例,女18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3±2.41)年,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25±4.23)岁。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6例,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10±2.32)年,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0.12±2.10)岁。

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常见诱因包括感官刺激、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1]。

偏头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声和畏光等。

研究报道,偏头痛较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这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

临床上对偏头痛患者采取治疗时,辅以良好的干预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

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和不良心理情绪中,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5例)和综合组(65例),所有患者诊断均与《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2016年)》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外伤性、紧张性和神经性头痛,排除器质性和精神障碍性疾病。

综合组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18~68岁,平均(49±4)岁,病程1~9年,平均(6.0±2.2)年;常规组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20~69岁,平均(49±4)岁,病程2~11年,平均(6.2±2.0)年。

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遵照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加强用药指导。

综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①心理指导:由于偏头痛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多合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孙明丽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9.08.046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肢发奏理,浊阴归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外肺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对免疫发挥调节作用。

脾统血,气血生化之源后夭之本,脾是免疫系统中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对免疫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穴位按摩及药物治疗可通过调理肺、脾、肾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赖晓云
发表时间:2019-05-17T16:33:40.9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3期作者:赖晓云陈新林李小玲陈宝玉[导读]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减轻患者头疼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三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偏头痛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按照单双数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每组28例。

给对照组科室疼痛规范化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性加以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减轻患者头疼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护理;效果分析
偏头疼是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比较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单侧或者双侧博动性头疼[1]。

且该疾病发生率高,一旦发病,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对于偏头疼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且临床治疗也主要是以缓解头疼与消除症状为主。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患者长时间抑郁、焦虑等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偏头疼的主要原因[2]。

同时,除了治疗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对于加快患者恢复也同样起到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偏头痛患者,并按照单双数的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

所有患者已经确诊为偏头痛患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也自愿参与本次活动。

排除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紧张性头痛患者、外伤性头痛患者等。

对照组中,男10例,女18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3±2.41)年,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25±4.23)岁。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6例,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10±2.32)年,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0.12±2.10)岁。

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格等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很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药物治疗,再加以相关的护理。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前者基础上行临床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第一,环境护理。

大部分偏头痛患者并不愿意过多的活动,且喜欢卧床休息,甚至还会出现眩晕、畏光、恶心等症状。

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安静的病房环境,适当调节室内的光线,避免患者受到声、光等刺激,从而加重病情。

同时,积极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第二,身体护理。

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通过一些娱乐活动打发时间,转移注意力,并适当给患者进行按摩,让患者放松。

第三,用药护理。

偏头痛与一般的疾病不同,它属于一种长期疾病,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为此,护理人员要监督并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让患者遵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每天记录自己头痛的情况,这样也能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让患者养成按时用药的好习惯。

第四,社会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一些心理工作,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尽量解决患者的困难[3]。

告知家属要多陪伴患者,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争取得到家庭甚至是社会的支持。

第五,心理护理干预。

除了用药治疗外,有效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内心的疑问,让患者对偏头痛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该疾病目前还未有根治的方法,只能有效控制该疾病。

同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能科学、理性对待偏头痛,避免患者发生各种偏头痛的因素。

此外,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多加安慰,给患者温暖。

最后,也可举例一些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

1.3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焦虑(SAS)、抑郁(SDS)表评估患者的响应指标。

其中,若两项都小于50分表明焦虑、抑郁情况正常,若两项分别位于51~60分,焦虑、抑郁情况为轻度;若两项分别位于61~69分之间,焦虑、抑郁情况为中度;若两项分别于70分以上,焦虑、抑郁情况为高度。

满意度情况运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与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填写,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十分。

其中,小于60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比较满意;大于等于90分为满意。

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4]。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定量资料,行t检验;定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

若结果显示为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后,对照组的SAS、SDS评分远远高于观察组,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原发性的一种头同类型疾病,且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患者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5]。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理干预主要是以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也是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协调的有效途径,且根据陈丹,晏毅杰[6]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分别为(35.62±4.35)分、(23.24±2.01)分,抑郁评分分别为(34.22±4.10)分、(20.15±3.52)分,组件对比P<0.05;此外,实施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9.29%,两组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郭井娟[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可见,对偏头痛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曼莉.护理干预应用于偏头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6):308-309.
[2]郭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15-216.
[3]陈文姿.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9(2):179-181.
[4]李海燕.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5(12):144-145.
[5]周晶晶,丁玲,周阳.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96-97.
[6]陈丹,晏毅杰.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5):265-266.
[7]郭井娟.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0):115-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