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飞-合理应用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1]
骨改良药物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基本治疗

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3月第28卷第8期•封面报道窑骨改良药物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基本治疗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骨转移长期以来一直是肿瘤治疗中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以及发生骨相关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2021年1月9日“2020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以“线上+线下”形式在北京举行,大会主席冲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介绍,本次会议专家阵容强大,宋尔卫院士应邀做了乳腺癌转化研究的专题报告,会议邀请王树森教授和袁芃教授分别就2020中国乳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和骨改良药物关键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解读,已连续举办18届的北方沙龙已成为我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学术信息和加强合作的重要学术平台。
骨转移引发多种并发症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乳腺病区主任王树森教授在题为“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的报告中介绍说,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7%,乳腺癌占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24.5%,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9.2%,排名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最新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报告》中披露,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种。
王树森教授介绍,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5%~75%,骨转移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有骨痛、高钙血症、骨折、脊髓压迫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从2007年起中国乳腺癌骨转移共识不断更新,对于指导骨转移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指出,早期的骨改良药物临床研究中骨痛和咼钙血症常被认为是骨相关事件(SREs),FDA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终点指南》中明确规定SREs包括病理性骨折、骨手术、骨放疗、脊髓压迫4种,最新在TBCR发表的《乳腺癌骨转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更新了SREs的概念。
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1)

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1)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医学研究分析表明,骨转移是肺癌患者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轻骨转移在肺癌患者中的影响,研究人员紧密配合实验室与临床医生,通过研究治疗方法、鉴定药物,不断在骨转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双膦酸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骨代谢疾病治疗的药物,其适用于多种骨代谢疾病,如低钙血症、Paget病、骨质增生症等。
据研究所表明,双膦酸盐也可在肺癌患者中减轻骨转移的痛苦,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那么,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1. 抑制骨溶解研究表明,双膦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溶解,并减轻患者在骨转移过程中的疼痛。
它通过抑制骨吸收的骨细胞,减缓肿瘤对骨骼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身体骨质的作用。
2. 增加骨密度双膦酸盐的另一个作用是利用钙成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来促进骨形成。
通过促进骨化作用和骨再生活性,增加患者骨密度,从而预防和治疗由骨质疏松和骨严重吸收引起的骨折风险。
3. 延长生存期据研究结果表明,双膦酸盐的治疗可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缓解患者在骨转移过程中的疼痛,减少骨折的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在双膦酸盐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药物、治疗进行搭配,同时减少肿瘤的进展风险,如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最后总结一下,在现代医学中,肺癌骨转移是一种常见寿命受限的疾病,而双膦酸盐的发现和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它能够通过多个途径发挥作用,如抑制骨溶解、增加骨密度、延长生存期等各种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为肺癌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巨大贡献。
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比分析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一种重要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骨重吸收和降低钙的流失来减轻骨转移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一、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简介1. 依达膦酸盐依达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来减轻骨转移疼痛。
依达膦酸盐的半衰期较长,一次口服后,大部分药物经肠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其生物利用度约为40%-70%。
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肾小管分泌的比例为60%-90%。
依达膦酸盐的最大的特点是其长期作用持久,能够保持持续的药物浓度。
2. 索拉膦酸盐索拉膦酸盐也是一种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与依达膦酸盐的机制相似,同样也是通过抑制骨重吸收来减轻骨转移疼痛。
索拉膦酸盐的生物利用度低,大约为1%,口服后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排泄速度较快。
索拉膦酸盐的最大特点是其结合胶质酸的能力较强,能够在骨组织中积聚。
3. 阿仑德膦酸盐阿仑德膦酸盐是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第三代,也是相对较新的一种药物,其生物利用度大约为50%,主要经肾脏排泄。
阿仑德膦酸盐的特点是对骨组织的亲和力较高,能够在骨转移病灶中积聚。
二、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1. 依达膦酸盐依达膦酸盐作为第一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广泛验证。
临床研究表明,依达膦酸盐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依达膦酸盐还能够减缓骨转移病灶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 阿仑德膦酸盐阿仑德膦酸盐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其治疗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江泽飞教授:乳腺癌骨转移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概述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5%~75%。 乳腺癌远处转移首发症状为骨转移占27%~50% 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 骨相关事件包括 (SREs)1-3: 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 脊髓压迫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手术 高钙血症
Kim JE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Oct 5. [Epub ahead of print]
T-score ≥ –2.0, 无危险因素
每隔1-2年监控风险和骨密度*
补充钙和维生素D
*BMD下降 ≥ 5% 就需要唑来膦酸治疗(4 mg / 6 个月). 使用3个部位最低的 T值
江泽飞等,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
双膦酸盐临床应用及研究:时间表
高钙血症
骨痛
预防SRE
无疾病进展 ?
总生存?
CTIBL
肿瘤骨转移
辅助治疗
DFS/OS ?
SRE:骨相关事件;CTIBL: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DFS:无病生存率;OS:总生存
唑来膦酸与其他含氮双膦酸盐(NBPs)的作用机制
.86
.69
.83
.92
.03
总 (95% CI) 21% <.001
Pavlakis N,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4:1-38.
尽早使用双膦酸盐,预防SREs疗效更好
Costa L, et al. Presented at: 31st Annual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2006. Abstract 178P.
双膦酸盐在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精品课件

乳腺癌骨转移SRE的构成
临床特点
乳腺癌骨转移
多发溶骨性病变常见 乳癌骨转移特点: * 骨转移疼痛严重影响QOL,但骨转移本 身一般不直接威胁生命; * 有效治疗手段多, * 未合并内脏转移的生存期相对较长
3 ECT异常,X线 (或是CT/MRI))证实的骨
转移患者
4 ECT异常,X线正常,但CT或MRI显示
骨破坏
5 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症状
乳腺癌骨转移
双膦酸盐治疗专家共识
骨扫描异常 平片正常
且CT或MRI也未显示骨破坏
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 !
乳腺癌骨转移
双膦酸盐治疗指征
乳腺癌骨转移
体外照射
缓解骨疼痛缓解率
85 %
完全缓解率 50 % 70%的患者止痛疗效维持>3个月或 持续缓解至死亡
乳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聚集于转移病灶区
止痛显效及持续时间类似体外照射 优点:
缓解广泛性骨转移疼痛
出现新的骨转移疼痛病灶发生率较低
缺点:
骨髓抑制,且恢复缓慢(12周) 10%治疗初期短暂疼痛加重
乳腺癌骨转移
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是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首选方法 主要适应症 有症状的骨转移 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选择性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体外照射
骨转移体外照射三种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 300cGy/次,共10次; 400cGy/次,共5次; 800cGy/次,单次照射
含氮双膦酸盐 帕米膦酸、唑来膦酸
直接抑制
甲羟戊酸途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https://img.taocdn.com/s3/m/becf85dafab069dc502201c4.png)
生化指标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治疗间期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Ichinose等对早期(I 期和II 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发现1:
—对所有对无症状的病人ECT检查骨转移的诊断率提高不超过3% —ECT扫描真阳性94%的病人都有骨痛症状或血清学指标的升高
ECT检查2-3
—高钙血症
—血清碱性膦酸酶升高
I
II
对多个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研究(High Power)
至少一个严格设计临床研究、多个随机对照研究(Low Power)
III
IV
设计较好的非随机临床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配对研究
历史对照研究、相关性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等
V
病例报告
专家共识(GUIDELINE)的产生
等级 推荐级别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本目标 治疗影像学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的SRE预防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生化指标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治疗间期 疗效评估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 镇痛治疗 双膦酸盐治疗
双膦酸盐在肺癌治疗中的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本目标 治疗影像学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的SRE预防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生化指标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治疗间期
双膦酸盐在肺癌治疗中的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本目标 治疗影像学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的SRE预防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双膦酸盐药物“保骨治疗”——抗肿瘤骨转移的好帮手

双膦酸盐药物“保骨治疗”——抗肿瘤骨转移的好帮手骨转移是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尤其在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中占到首位,常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活动障碍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比如常见到的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就可以很好的治疗这一系列症状。
现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根据其上市时间可分为3代:第一代:依替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等;第二代: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等;第三代:利塞膦酸、伊班膦酸和唑来膦酸等。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代数更迭,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强度等都会更加优于前代。
这其中的药理我们暂且不谈,那么在抗骨转移治疗中,这些药物都可以做到什么呢?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01预防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在《氯膦酸二钠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提到,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减少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发生概率。
换言之,就是说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在没有出现骨转移的时候就推荐使用部分双膦酸盐药物来进行预防,从而避免或者降低骨转移风险,获得了更好的生存期。
所以当医生为患者朋友们用上这类药物的时候也不必感到疑惑,为什么自己没有出现骨转移,但也在使用唑来膦酸或者氯膦酸二钠这类药物了。
02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SREs)SREs是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由于疾病进展引起的骨骼并发症总称,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需要手术或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等。
有文献报道在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SREs发生率可以达到66.7%。
这意味着多半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都会出现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则可以通过其药物机理,治疗骨转移、减轻骨痛及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等其他并发症。
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缓解了相关的症状,使得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03防止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针对ER及PR值较高的患者,需要使用到内分泌治疗。
而一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比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往往会引起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应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应用商红;张石革;孙定人【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03(014)004【摘要】@@ 双膦酸盐分子由两个磷酸根与一个中心碳原子 (偕位 )接连,形成基本的 P-C-P结构可取代骨内的 P-O-P结构,成为在体内不易被酶分解的化合物,可提高骨组织的抗吸收能力.双膦酸盐影响破骨细胞再吸收的机制可归纳为 3个方面: (1)直接改变破骨细胞的形态学,干扰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2)在骨表面形成一个浓度梯度,干扰其他细胞对破骨细胞的激活;(3)改变骨基质的活性,从而影响基质对破骨细胞的最终激活.另有学者将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机理归纳为 6个方面: (1)抑制焦膦酸分解酶、膦酸酪氨酸膦酸酶;(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3)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氧离子;(4)抑制乳酸产生;(5)减少成骨细胞蛋白质的合成;(6)抑制羟基磷灰石 (碱式膦酸钙 )的溶解.1993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 Fleisch教授发现了这类药物抑制骨吸收的新机制,即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从而阻断破骨细胞从成骨细胞获得指令的活化.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设计出更多的双膦酸盐类药物.Rogers MJ通过对含氮双膦酸盐的侧链构效关系研究认为,双膦酸盐抑制破骨吸收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侧链与特殊靶点的结合.通过对双膦酸盐趋向网状中柱细胞能力测定发现,对侧链的结构稍作改变,就会影响骨再吸收的活性,而该特殊靶点存在于破骨细胞中或网状中柱细胞的变形虫体内[1].【总页数】3页(P245-247)【作者】商红;张石革;孙定人【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市,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相关文献】1.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假期的研究进展 [J], 郝鹏飞;霍建忠;季兴华2.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J], 张禄锴;马剑雄;李风波;马信龙3.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肉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昌全;许彪4.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研究进展 [J], 夏青5.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生物学应用研究进展 [J], 高欢;尹东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发表双膦酸盐治疗癌痛报告
作者
万冬桂等[1] 胡允平等[2] 王琳[3] 陈映霞等[4] 李文举[5] 张永强[6] 李金瀚等[7] 总计
1. 2. 3. 4. 5. 6. 7.
报告例数
63 12 43 74 80 12 66 350
止痛有效率%
77.7 91.7 52.1 85.7 81.7 75.8 87.9 78.9
n = 208 0
所有患者均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 IU和钙剂 500mg
Saad F,,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4;96:879-82.
唑来膦酸显著减少 前列腺癌骨转移SREs的发生
唑来膦酸显著延缓 前列腺癌骨转移SREs的发生
唑来膦酸显著延缓至首次骨相关事件(SREs)约6个月
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
• 氯膦酸盐 • 帕米膦酸 • 唑来膦酸 • 伊班膦酸
双膦酸盐的适应症
适应症 骨相关事件(SRE) 高血钙 氯屈膦酸 帕米磷酸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乳腺癌 多发性骨髓 瘤 肺癌
前列腺癌
双膦酸盐合理使用时机
专家观点
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 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ECT异常,X线(或CT、或MRI) 证实的骨转移 ECT异常,X线正常,但CT或MRI显示骨破坏 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症状 ECT异常,X线正常,且CT或MRI也未显示骨破坏 存在骨转移风险(乳酸脱氢酶高或碱性磷酸酶升高) 的患者
用药时间
双膦酸盐用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防SREs的临 床研究中,各临床试验中位用药时间为6~18个月, 已有用药2年以上的安全性数据,因此临床实践 中推荐用药时间可达 2年以上 并应该根据患者的获益情况主张合理的长期用药, 有时可能成为晚期骨转移患者唯一保留的全身用 药
停药指征
用药过程中监测到明确与双膦酸盐相关严重不良 反应 治疗过程中肿瘤恶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 生命 临床医生认为继续用药患者不能获益时需要停药 但专家组指出,经其他治疗骨痛缓解不是双膦酸 盐的停药指征
唑来膦酸 488
P=0.009
安慰剂
321
0
100
开始治疗后的时间(天)
200
300
400
500
600
Saad F,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4;96:879-82
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
证据水平 治疗骨转移疼痛: 降低骨相关事件: 治疗高钙血症: I I I 推荐级别 A A A 推荐 共识推荐 共识推荐 共识推荐
唑来膦酸显著降低SRE风险
风险降低 所有患者1 非小细胞肺癌
2
P值
0.693
31% 32% 58%
.003 .016 .010
0.675
0.418
肾癌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风险比(唑来膦酸 vs 安慰剂)
有利于唑来膦酸
1.Rosen et al.cancer.2004,100:2613-21 2.Lipton A.cancer.2003;98:962-969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
Cancer Treatment-induced Bone Loss
• 应该引起重视的临床问题 • 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患者,在化疗后、激 素治疗尤其是卵巢功能抑制和芳香化酶抑 制剂治疗后 • 根据 ASCO骨健康指南,检测BMD并根据结 果考虑是否使用双膦酸盐药物
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骨疾病诊断
SRE包含恶性高钙血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氯屈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
作者/时间
Ernst[1] Robertson[2]
患者数
24交叉 55
药物
氯曲膦酸 氯曲膦酸
常规剂量和用药途径、 方法途径、方法
静脉600mg单次 口服/天
疼痛
级别 I 有效 级别 I 有效
1. Ernst SD, MacDonald N, Paterson A, et al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2, 7(1):4-11. 2. Robertson AG, Reed NS, Ralston SH. J Clin Oncol, 1995, 13(9):2427-2430.
增加骨质丢失/骨质疏松风险的抗癌治疗 (1)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去势治疗; (2) 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 (3) 睾丸癌治疗后雄激素水平低下; (4) 骨髓移植术; (5) 影响骨代谢药物治疗(MTX,CTX、IFO、ADM、
INTα,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ZA治疗和预防激素抵抗型转移性前列腺癌 骨转移SREsⅢ期临床研究
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
n = 214 643例 前列腺癌 患者
随 机 化 分 组
唑来膦酸 4 mg ,1次/ 3周 唑来膦酸 4/8 mg,1次/3周 安慰剂,1次/ 3周 15 个月 核心分析 24 个月 最终分析
n = 221
病
• 王某,女,63岁 2005.2.24 右乳癌根治术
例
• 主诉:右乳癌术后4年余,肺、骨、淋巴结转移 2008.3左肩疼痛ECT和CT :左肩胛骨破坏,提示转移 2008.3.25左肩胛骨转移病灶切除术+骨水泥充填术 2008.5-08.9 TAC巩固化疗×6周期 帕米膦酸二钠 90mg 静滴 1次/月×6月 2009.11不慎跌倒后左肱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局部固定术 2010.01 AI + BPs 疼痛减轻 骨转移修复
Hillner BE, Ingle JN, Chlebowski RT, et al. J Clin Oncol. 2003 Nov 1;21(21):4042-57
推荐 双膦酸盐 √ √ √ √ √
不推荐 双膦酸盐
√ √
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
1. 在使用双膦酸盐前应检测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 2. 临床研究表明,第一代氯屈膦酸盐、第二代帕米 膦酸盐和第三代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盐都具有治 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都可以用于治疗高钙血 症、骨痛、预防和治疗SREs 3. 选择药物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总 体情况以及同时接受的治疗药物
骨转移治疗方法
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双膦酸盐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镇痛和其他支持治疗
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 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地位
– 基础用药 – 不能取代现有的疼痛治疗 – 不能取代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
双膦酸盐临床疗效
Meta分析: • 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双膦酸盐可降低骨相关事 件的发生率 • 双膦酸盐降低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复合型骨 折、骨转移病灶的放疗、高钙血症有显著意义
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其他实体肿瘤相比进行分层
Lee S.Rosen.et al. cancer 2004;100:2613-21
唑来膦酸011研究:肿瘤类型
肿瘤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 肾细胞癌 结肠/直肠/小肠肿瘤 小细胞肺癌 (SCLC) 原发灶未知的肿瘤 膀胱癌 食管/胃食管肿瘤 头颈部肿瘤 黑色素瘤 甲状腺癌
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 鉴于有文献报告少数患者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 后有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因此使用前应注意 进行口腔检查、对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使 用期间注意口腔卫生,尽量避免包括拔牙在内 的口腔手术,如治疗期间无诱因或口腔操作后 出现颌面部骨暴露、不能愈合,应尽早联系专 科处理1
1. Weitzman R, Sauter N, Eriksen EF,et al.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7 May;62(2):148-52.
发生骨相关事件(SRE)后是否还用?
如果在应用膦酸盐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特殊的 SREs(高钙、骨手术、放疗),作为临床研究的观 察终点会停止使用该类药物,但临床实践中不应 停用,应该继续用药 如果在双膦酸盐治疗期间发生了SREs,则可以 考虑换用另外一种双膦酸盐,但换药是否获益还 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的证实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 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06 - 2010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
k
专家共识的产生:证据可信等级
水平
I II III IV V
证据类型
对多个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研究(High Power) 至少一个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多个随机对照研究(Low Power) 设计较好的非随机临床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配对研究 历史对照研究、相关性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等 病例报告
双膦酸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双膦酸盐可以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止痛 药联用 5.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应注意每天补充500 mg钙和 适量的维生素D 6. 对于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患者 中除口服氯膦酸盐和伊班膦酸无需调整剂量外, 其他双膦酸盐应根据不同产品的说明书进行减量 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P =.039
发生SRE患者数 (– HCM)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P =.127
唑来膦酸 4 mg 安慰剂
唑来膦酸 4 mg 安慰剂
所有患者
0
所有患者
Lee S.Rosen.et al. cancer 2004;100:2613-21
双膦酸盐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307医院乳腺肿瘤科 江泽飞
200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