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
临床用药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例患者 出现新转移灶 , 无骨相 关事件发生。结论
唑 来膦酸对 骨转 移引起 的疼 痛有 良好 的止痛效 果 , 迅速 降低血
钙, 具有 良好 的耐受性 , 药方便 , 给 能提 高患者 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 唑来膦酸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骨转移 ; 双膦酸 盐
T e c i ia t d f z ld o i cd c mb n d c e t e a y f r t e t e t n fa v n e o h l c l u y o o e r n c a i o n s i e h mo h r p o h r a me to d a c d n n—s alc l l n m l el u g
缓 解 率为 7. l , 56 % 6周后 为 8 .3 。治 疗 后 16周 N S较 治 疗 前 显 著 下 降 ( < .5 , P 29 % 、 R P 00 ) K S则较 治 疗 前 显 著 升 高
( 0 0 ).治疗后 6周血清钙和 A P较治疗前显著 下降( P< .5 . K P<00 ) .5 。治 疗期 间出现 I 或 Ⅱ度 血液 学毒 性 , 度 2
【 bt c】 O j t e T v utcn ae cc ad i f to zer iaicm i d hm t r yo A s at r b cv o a a iclf ay n d ee s fo do c c b e ce o e p r ei e l e li i s e fc l n d o n h a f
w e sa trte t n o n lss e k f a me tfra ay i.Re u t T e r l fr ts w r 5 61 a d 8 . 3 e r s ls h ei ae e e 7 . % n 2 9 % e 1 a d 6 w e s a trte t n . n e k f r ame t e
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

表 1 治疗后三组病人疼痛 缓解 情况( ) 例
与 A组 相 比 ※P<0 0 .5
三组 有效 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义 ( =86 , .8 P<
23 副 反 应 .
A组 患者 出现恶 心 1 、 例 肌酐 升高 2例 、 热 、 肉酸 发 肌 痛等症状 1 , 白细胞 下降 Ⅲ度 以上 2例 , 例 B组 C组恶 心 2
例、 肌酐 升高 2 , 、 肉酸痛等症状 2 , 例 发热 肌 例 白细胞下 降
三组之 间 ( =68 , .4 P<00 ) .5 两两 比较 , c组 有效 率 高于 A组 ( =45 , . P<00 ) C组 与 B组 及 A组与 B组 4 .5 ;
间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表 2 治疗后三组病人 K S评分 改善情况 ( ) P 例
组 (4 ) 5 、 给予唑来膦酸钠联合 放疗 , 例 唑来膦 酸钠 与放疗应
12 5 例骨转移 病人 随机 分成 A、 、 B C三 组 , A组 (8例 ) 4 给予唑来膦酸钠 4 g %葡 萄糖 20 L静滴 , 个月 1 , m +5 5m 1 次
治疗 4 次后评价疗效 ; B组(0例) 5 给予放疗 , 采用德 国进 口 西门子直线加速器 , 给予 20 —40 C Y, 50 00 G 平均 为 30C Y 50 G , 1 5次 , 周 每次 20 G 从 放疗 开始 后 4个 月评 价 疗效 ; 0 C Y, C
第 3 卷 2期 1 20 0 9年 4月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J u l fNig i dc l iest o ma n xa Me i v ri o a Un y ・2 7 ・ 2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分析

生垦塞昂匡药!塑生!Q旦筮兰鲞筮望塑丛匦丛鲤:堕兰塑:!巫:兰:盟!:垫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时,感觉神经节病毒再活化,沿感觉神经扩散到眼表或角膜的上皮细胞,引起HSV复发感染。
因此,单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疱疹净、阿糖腺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阿糖胞苷、环胞苷、无环鸟苷、丙氧鸟苷等)局部或全身治疗,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根椐中医药整体调节理论,辨证论治,可望明显缩短病程,甚至大大降低复发率。
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是从天然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琥珀酸(NAS)的钾钠盐,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除湿及抗菌、抗病毒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能抑制单疱病毒。
临床观察发现,炎琥宁注射剂与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应用,对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协同作用,治疗组・121・总有效率达99.8%,比单用阿昔洛韦治疗效率高,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相互促进作用,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79.[2】陈祖基.眼科I临床药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47.[3]杨启平.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治.中国医刊,2001,36(11):54-55.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分析孙德喜【摘要】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8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照组34例,单用化疗。
两组化疗方案相同。
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9.5%,对照组55.9%,骨病灶控制有效率治疗组76.3%,对照组29.4%,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无差别。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较好。
【关键词】唑来膦酸;化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发牛骨转移,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胃癌等最易出现骨转移。
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瘤前后uNTx、sBAP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瘤前后uNTx、sBAP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肿瘤骨转移患者唑来磷酸治疗前后uNTx、sBAP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16例肿瘤骨转移患者,在唑来磷酸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uNTx、sBAP水平。
结果:骨转移组uNTx和sBAP明显升高于,与无骨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唑来磷酸治疗1个月后,uNTx/Cr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BAP在骨转移患者诊断及监测唑来磷酸治疗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标签:唑来磷酸;uNTx、sBAP;骨转移瘤骨转移造成溶骨性或成骨性的骨破坏,骨的重塑过程显著加快,引起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1]。
唑来磷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复合物,是治疗骨转移肿瘤最常用的药物。
通过监测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骨吸收标志物-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和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骨形成标志物-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sBAP)在唑来磷酸治疗前后的变化,探索骨代谢标志物作为评估唑来膦酸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和分组: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28例,33—82岁,诊断时中位年龄62.4岁;分组:1.骨转移组16例,其中骨转移组患者又分为唑来磷酸使用组和未使用组;2.无骨转移组12例。
两组病例基线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骨转移组满足:经X线/CT/MRI证实为骨转移。
无骨转移组:近1个月内包括骨扫描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转移病灶。
1.2 排除标准:①患有可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等;②过去30天内使用过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③1月内因骨痛而接受放射治疗;④有口腔创伤、感染或近期计划行口腔、颌骨手术患者。
1.3 骨代谢标记物检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ml和中段尿5mL,离心后置于-70℃冻存待测。
uNTx试剂盒购自美国Ostex international公司,sBAP试剂盒购自Quidel公司。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伴随着疼痛、功能障碍和骨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传统的放疗治疗骨转移患者疼痛有效,但无法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是一种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已经在骨转移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
唑来膦酸是一种 bisphosphonate 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骨吸收作用。
它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减少骨重塑,同时增加了骨密度。
唑来膦酸还能减少血液中钙的排泄,有效地预防或治疗高钙血症。
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以减轻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放疗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显著缓解疼痛,但对于局部控制和生存率的改善效果有限。
唑来膦酸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实践中。
许多研究表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可以显著改善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患者相比单独放疗能够显著减缓疼痛程度,并且延长疼痛缓解的时间。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还能有效降低骨转移患者的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观察到,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患者可显著提高其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唑来膦酸还能减少骨转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高钙血症和骨髓抑制等。
虽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在治疗骨转移患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骨痛、发热、疲劳等。
在应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骨折风险,改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关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的最佳治疗方案和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l l・ 7
唑 来 膦 酸 联 合 放 疗 治 疗 骨 转 移 癌 的 I 观 察 临床
唐 鑫, 汪俊谷 , 王
[ 要 ] 目的 摘
薏
观 察 唑 来 膦 酸 联 合 放 疗 治 疗 骨 转 移 癌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将6 2例 骨 转 移 癌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观
察组 3 2例 和对 照组 3 0例 。 观 察组 放疗 前 ld静 滴 唑 来 膦 酸 4m , w后 重 复 1 , 合 局部 放 疗 3 y 对 照 组 单 g3 次 联 0G ;
纯局部放疗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止痛有效率 分别 为 9 . %和 7 . %( 06 00 P<00 ) 活动能力 改善有效 率分别为 .5 ; 8 .% 和 5 .% ( 0 0 ) 生活质量 改善的 K S评分也有 显著性差异 ( 0 0 ) 44 6 7 P< .5 ; P P< . 1 。结论
中多 发骨 转移 者对疼 痛最 明显 的骨 转移 灶 同时进 行 放疗 , y 次 , 3 G / 5次/ 每 一 转 移 灶 放 疗 总 剂 量 3 w, 0
K S评 分提 高 2 P 0分 以上 ; 效 : P 有 K S评 分提 高 1 0~ 2 0分 ; 效 : P 无 K S评分 无 明显改 变或 降低 。 1 4 不 良反 应 . 按 WH O毒 性 分级 标 准 评 价 , 察 观 有无发 热 、 乏力 、 战 、 痛 、 肾功 能损 害 、 寒 肌 肝 骨髓 抑
骨转移是 恶性肿瘤 患者常见 的并 发症 , 引起剧 常 烈 和持 久的疼 痛 、 钙血 症 、 高 活动 障碍 甚 至 出现 病理 性骨折 、 脊髓压 迫 , 重 影 响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我科 严 从 20 0 5年 1 ~ 0 8年 1 月 20 2月应 用唑 来 膦酸 联 合放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1. 2. 1 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家属与患者具有疾病知情权,并在研究知情书上签字;接受本院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
1. 2. 2 排除标准确诊患者伴有心脏、肝肾功能严重衰竭者;对化疗药物存在禁忌证者;生存期≤3个月者;家属与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 3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
治疗第1天、第8天给予吉西他滨1250 mg/m2,给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 1次/d,持续治疗3 d, 21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3]。
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按照生理盐水100 ml加入4 mg唑来膦酸溶液配比,化疗治疗间隙中静脉滴注1次,间隔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周期[4]。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钙水平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其中疼痛评分应用数字评估法,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共20条,每项0~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优[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经过治疗疼痛评分≤3分,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显效;经过治疗疼痛评分4~5分,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有所改善视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疼痛评分≥6分,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无任何改善或恶化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参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钙水平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钙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Meta分析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Meta分析( 一)文献纳入标准(1)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比较缓解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起效时间、止痛维持时间为主要评价目的的试验文献;(2)国内杂志公开发表的文献;(3)各适应症病例疗效判定参照疼痛评价标准执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包括有效和显效)及总有效率的文献。
(二)文献剔除标准(l)试验目的不符合本文研究目的的文献;(2)无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3)唑来膦酸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文献.(4)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以外的其他双膦酸盐相比较的研究文献;(5)每组例数少于20例的研究文献;(6)重复发表的研究文献。
(三)检索策略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年l月到2009年7月),以“唑来膦酸”和“骨转移”,“唑来膦酸”和“疼痛”,“唑来膦酸”和“骨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共获得104篇文献。
(四)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美国国立医学生物信息中心PubMed数据库(PubMed)、美国国立卫生院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
(五)数据选择: 提取文献中有关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影响(六)统计分析: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以唑来膦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症状改善的比值比(OR)为统计量检索和筛选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七)结果:初检出可能相关文献50篇。
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及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6篇,最终纳入4个RCT。
各研究例数最多者75例,最少者18例,各研究实验期为8-24周。
(八)疗效分析:利用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P=0.07(Q=16.06,df=3),表明研究间异质性明显,从图1可见4个研究实验的95%CI横线均与无效竖线不相交,表明该4个研究结果认为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过程中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氯曲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
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
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唑来膦酸、氯曲膦酸二钠治疗两疗程,观察疼痛及KPS评分的变化。
结果两组疼痛治疗的总
有效率分别为83.33%、88.89%(p>0.05)。
唑来膦酸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
61.67±12.95、77.22±7.51, p<0.01。
氯曲膦酸二钠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
62.22±13.52、76.11±6.97, p<0.01。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唑来膦酸与氯曲
膦酸二钠均能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但唑来膦酸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唑来膦酸氯曲膦酸二钠肺癌转移性骨肿瘤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52-
01
骨转移癌是肺癌常见的并发症,能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
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生存时间。
目前治疗骨转移的双膦酸盐类是
公认的有效药物,唑来膦酸为其第三代产品,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我科用唑
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并与氯曲膦酸二钠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伴有溶骨性病变的肺癌患者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
30 - 80 岁,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骨转移灶经X线或CT、MRI、ECT证实, 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双膦酸盐、全身核素治疗及转移部位放射治疗的
患者, K PS评分4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
所有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唑来膦酸组和氯曲膦酸二钠组,两组基线特征如表1,无统计学差异。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15分
钟至30分钟,4周后重复给药。
氯曲膦酸二钠组, 氯曲膦酸二钠30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输注4小时,每天一次,连用5天,4周后重复给药。
两组均至少完成2周期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2周期后骨痛、KPS评分的改善情
况及毒副反应。
1.3.1 骨痛: 按照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可
耐受,能正常生活不影响睡眠;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要求服
用镇痛药;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严重影响睡眠,需要麻醉药止痛。
依据
WH O推荐标准评估止痛疗效:完全缓解(C R):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 R):
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轻度缓解(MR):疼痛较用药前减轻,睡
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
有效病例(RR=CR + PR):疼
痛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
1.3.2 生存质量按Karnofsky评分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情况。
1.3.3 毒副反应:按WHO毒性分级标准评定,观察有无发热、肌痛等及对血
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骨痛治疗效果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K P S评分情况:唑来膦酸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61.67±12.95.,77.22±7.51,t=6.337,p<0.001。
氯曲膦酸二钠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62.22±13.52,76.11±6.97,t=6.942, p<0.001。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唑来膦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3.3%(6/18),氯曲膦
酸二钠组为27.8%(5/18),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
骨痛加重、发热、头痛及关节痛,均为轻度,无需特殊处理,本研究中未见肝、
肾功能损害。
未观察到Ⅲ~Ⅳ度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癌患者的转移性骨溶解可导致骨结构破坏,引发骨痛、高钙血症等,甚至
病理性骨折,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骨转移性疼痛,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骨转移患者在临床上除了常规
的化疗、放疗或同位素治疗外,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选择降低破骨细胞活性的
药物则是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方法。
体外研究显示,双膦酸盐可抑制人肺癌细胞
的黏附、移动及侵袭作用[1]。
并有分析表明,定期使用双膦酸盐12周后止痛疗
效更明显[2]。
唑来膦酸为新型含氮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骨转移引起的
疼痛和高钙血症。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其凋亡,减少骨
组织中钙的释放,能有效的防止正常或病理性骨吸收,降低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
件的发生率[3]。
本试验显示,唑来膦酸治疗溶骨性破坏引起骨痛的有效率、对患者生活质量
的改善与氯曲膦酸二钠相似。
而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发现Ⅲ~Ⅳ度不
良反应。
在目前开发的二膦酸盐中,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抑制作用最强,
体外试验表明,其抗骨吸收作用是氯曲膦酸二钠的2000倍[4],因而唑来膦酸具
有每次用量少(4m g)、用药时间短(静脉滴注15~30m i n)、每疗程仅需一次的特点, 使用方便, 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俞惠新,林秀峰,谭成等.埃本膦酸钠对肺癌H446细胞体外黏附、移动和侵袭
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2):888-890.
[2] WongR,ShuklaVK, MensinkaiSetal. Bisphosphonate ag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secondary to bone metast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J].CCOHTATechnol Rep,2004,(1):45.
[3] RosenLS,GordonD,KaminskiM,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oledronic acidcompared with pamidronate di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advanced multiple myelomaor breast carcinom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trial [J].Cancer,2003;98:1735-1744
[4] Li EC, Davis LE. Zoledronic acid :a new parenteral bisphosphonate [J].Clin Ther ,2003, 25(11): 2669-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