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喜剧
《歌代笑》:一出讽刺喜剧是怎样炼成的

《歌代笑》:一出讽刺喜剧是怎样炼成的蒋晓绛这是一出由福建人艺出品的三幕喜剧。
第一幕:在古代中国某地,州官因在家偷丫头,受到州官奶奶的严厉管辖,家中闹得很不太平。
李和尚偷冬瓜,还拿了张和尚的帽子并与王辑迪的老婆偷情,不料,帽子被王辑迪发现,王辑迪气不过,将帽子的主人告上法庭!第二幕:一个从不洗澡的契卡(相当于克格勃)和一个经常洗澡的乞丐,在前苏联的国民大澡堂相遇。
阴差阳错,由于契卡与乞丐调换了手牌,于是洗完澡契卡发现代表契卡身份的帽子戴在了乞丐头上。
而澡堂主任和搓澡工却站在了乞丐一边。
为了夺回帽子(也就是夺回契卡的身份),契卡将主任、搓澡工以及乞丐告上了法庭!第三幕:州官奶奶寻州官不着,以为他又去偷腥,便在后宅草屋放了一把火。
百姓前来救火却被州官大人处罚——本州百姓从此不许点灯!审判长在书记员的“提点”下,根据帽子判原告契卡有罪,判处其为国民大澡堂工作十年,契卡帽子归乞丐先生所有。
法院失火,为民众扑灭,审判长为了掩盖其乱七八糟的行径,干脆又重新放了一把火,把所有文件烧毁。
《歌代笑》的一半内容改编自徐渭(徐文长)的《歌代啸》,是以歌词代替咆哮的意思。
徐渭声称该剧是受到民间俗语的启发,敷衍而成四个小戏的,这四句俗语为,“没处泄愤的,是冬瓜走去,拿瓠子出气;有心嫁祸的,是丈母牙疼,灸女婿脚跟;眼迷曲直的,是张秃帽子,叫李秃去戴;胸横人我的,是州官放火,禁百姓点灯。
”说是三清观张和尚的冬瓜被李和尚偷走,自己却相信李和尚编造的冬瓜成精的谎言。
李和尚与王辑迪的老婆吴氏约会,被吴氏的母亲撞见,为了脱身,便冒充医生开了个丈母娘牙痛灸女婿的脚后跟的“药方”给她治病。
王辑迪以帽子为证,控告李和尚与其老婆有私情,却使得张和尚入狱。
州官奶奶在后堂放火,百姓前来救火,州官不但不赏,反而下令不准百姓点灯。
该剧描绘的是一个是非不分,善恶颠倒的世界,全剧没有一个是正面人物。
孙超把《歌代笑》作为其研究生毕业作品,通过戏剧文学系的学生宋晓雯的改编,初演于上海戏剧学院。
反套路神展开讽刺喜剧

反套路神展开讽刺喜剧大玉:上海这天气已经很难分辨四季了,冬夏很长而春秋短,好似一眨眼就快深秋了。
薇薇:所以才戏说上海现在只有两季嘛。
一一:秋天好啊,虽然深秋一片萧瑟冷飕飕,但是在室内还是很温暖的。
大玉:我知道你肯定是要聊上海接下来要上演的一系列原版音乐剧了,看把你兴奋的。
一一:还是你懂我!人生嘛,好剧和美食、美景一样,都是不可辜负的。
薇薇:说起来从9月开始,演出剧目还真是密集轰炸,光是文化广场就有《修女也疯狂》《金牌制作人》《西区故事》《律政俏佳人》《摇滚莫扎特》这些,几乎是一个月一到两部的节奏。
这还没算别的剧场演出的其他作品。
大玉:所以到过年为止,上海的音乐剧市场都会相当热闹了。
一一:没错,所以我今天要聊的就是11月初即将开演的《金牌制作人》,这可是一部反套路的经典喜剧作品,颇具讽刺意味。
大玉:听着倒是新鲜的,它的“反套路”是指剧情天马行空,导演手法离奇?还是演员的表演打破常规,又或者音乐和歌词非同寻常?薇薇:我猜是剧情不一般,毕竟音乐剧作品通常都是以剧情为主要出发点的,以形式和表现手法出奇制胜的不算多数。
一一:是的,《金牌制作人》中的两位男主角麦克斯和里奥,期望通过推出一部很烂的音乐剧作品,来实现他们揽钱的目的。
大玉:烂作品也能赚钱吗?还真是不走寻常路。
薇薇:不可能吧,没有谁会傻到去看一部很差劲的作品。
一一:其实不是说成品很烂,而是指两位主角的出发点是这样。
麦克斯希望通过新作来重现昔日制作人生涯的辉煌,而里奥则一直梦想着能从一名不得志的小会计变身成百老汇制作人。
他们发现如果设法提高一部剧的制作预算,但演出却惨败的话,中间的巨额经费就能有办法被收入自己囊中,所以一拍即合。
薇薇:不太能理解这个逻辑哎,也许等看了作品才能清楚。
那最后他们成功了吗?一一:从作品角度来说,是成功的,从出发点来说,却是失败的。
他们找了最差的剧本、最不靠谱的导演、最烂的演员,结果这部名为《希特勒的春天》的作品由于演员滑稽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情节等原因,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
喜剧的英语名词解释

喜剧的英语名词解释喜剧是一种广受欢迎并享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
它以幽默和滑稽的元素作为基础,通过戏剧、电影、电视、舞台等媒介来展现。
喜剧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快乐,让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
在英语中,喜剧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和名词,接下来将对一些常见的喜剧名词进行解释。
1. Stand-up comedy(单口喜剧)单口喜剧是一种表演形式,指的是艺人一个人独立上台,通过即兴表演以及提前准备好的笑话来与观众进行互动。
这种形式通常以个人经历、社会观察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滑稽情节为素材,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观众的笑声。
2. Slapstick comedy(闹剧喜剧)闹剧喜剧是一种通过夸张的动作、身体冲突和滑稽搞笑的方式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这种类型的喜剧通常以身体语言为主,角色在情节中扮演滑稽可笑的行为,例如滑倒、摔跤、互相追逐等。
著名的喜剧明星查理·卓别林就是闹剧喜剧的代表。
3. Satire(讽刺喜剧)讽刺喜剧是一种以批评和嘲笑社会现象、政治事件、人性弱点为出发点的喜剧形式。
通过夸张和戏仿,讽刺喜剧以幽默和谐的方式点燃观众的笑声,并在其中传递对现实世界问题的关切和批判。
喜剧电视剧《欢乐一家亲》(Modern Family)和电影《德国医生》(The Great Dictator)都是讽刺喜剧的经典代表。
4. Romantic comedy(浪漫喜剧)浪漫喜剧是一种以浪漫情节和爱情为主题的喜剧形式。
这种类型的喜剧通常涉及两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关系,通过趣味的情节和机智的对话来制造笑料。
浪漫喜剧以诙谐和轻松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和欢乐中,代表作品包括电影《不一样的天空》(It's a Wonderful Life)和电视剧《老友记》(Friends)。
5. Dark comedy(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种以恶搞、冷笑和极端话题为基础的喜剧形式。
它通常涉及社会问题、死亡、愚蠢和人性等黑暗主题,通过夸张和离奇的情节进行构建。
一出简短的讽刺喜剧——《度假的人》赏析

萨 沙说 完这 句 话打 了一 个 哈 欠 , 不 要太 张罗 了。 ”
“ 丽亚 , 瓦 咱俩 在 一 起 真 幸 福 , 真
熟 知 的《 色 龙 》 主人 公 就 仿 佛 变 ,
一
这 时 萨沙 已经 用仇 恨 的 眼光
位 出色 的演 员 , 几 位 “ 角 ” 在 配
乐极 了。月 亮从 云 的隙缝 里用 忧 郁 的 目光瞅 着他 们—— 月 亮 一定 在 忌妒他 们俩 ,也 一定 为 自己孑 然 一身 而万 分沮 丧 。凝 滞 的 空气
度 假 的 人
文/ 契诃 夫 ( 国) 译 / 柏 冬 俄 周
一
对 新婚 不 久 的夫 妇在 市 郊 里充 满 浓郁 的紫 丁香 和 野樱花 的
列车站 台上走 过来 走过 去 ,慢 慢 芳 香 。 在 火 车 道 的 那 边 什 么 地 踱 着 步子 。 丈 夫 搂 着 妻子 的 腰 , 方 , 只长脚 秧鸡 在 呜 叫…… 有
“ 沙 , 美 了, 萨 太 太美 了!” 妻 不 可 思 议 ! ”
子 说 道 , 真像 是 一场 梦 !你 看 , “
【 导言 】
契诃夫(80 94 , 国小说 家、 16 ~10 )俄 戏剧 家。出生于
破 产 商人 家庭 。学生 时代 即开始 写作 诙谐 小品 文和 幽默
短 篇 小说 , 《 个 小 官 员之 死 》 《 色龙 》 。 18 年 如 一 、变 等 86 后 , 思 想剧 变 , 意反 映 人 生 、 摹 世 态 , 作 风 格 日 他 锐 描 创
《文学作品中的喜剧与讽刺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喜剧与讽刺手法》1. 引言:1.1 概述喜剧与讽刺手法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对于塑造故事情节、描绘人物形象以及传递社会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两种手法通过幽默、夸张和讽刺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了欢乐的娱乐体验,并且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喜剧与讽刺手法的运用,以及它们对读者和社会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引言、喜剧手法、讽刺手法、文学作品中喜剧与讽刺手法对于读者和社会的意义以及结论部分。
在“喜剧手法”一节中,将重点探讨角色扮演和夸张、对话和对白的幽默性以及笑话和双关语等喜剧元素的运用。
而在“讽刺手法”一节中,则将聚焦于社会讽刺与颠覆现实规则、人物描写与形象讽刺以及反讽与嘲弄悖论的使用。
进一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喜剧与讽刺手法对于读者和社会的意义”一节,我们将探究喜剧与讽刺手法在娱乐消遣功能、深入思考社会问题以及反思自身与道德背离行为的镜像效应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喜剧与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成就,并展望未来喜剧与讽刺在文学领域中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喜剧与讽刺手法的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意义以及对读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如何利用幽默和讽刺塑造故事情节,揭示人物性格,并引导读者反思社会问题。
同时,本文也将探索喜剧与讽刺在未来文学领域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喜剧与讽刺手法,我们可以增进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拓宽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以及为文学创作提供启示。
2. 喜剧手法:2.1 角色扮演和夸张:角色扮演和夸张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喜剧手法。
角色扮演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行为的夸张,带来欢乐和笑料。
在许多经典喜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或配角以荒谬可笑的方式展示自己,从而引发观众的笑声。
这种手法通常通过夸大人物特征、行为举止以及使用滑稽搞笑的对白等方式来营造出搞笑效果。
马伯乐——讽刺性喜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蕴

第二卷
第二期
马伯乐
讽刺性喜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蕴
王 艳 平
( 南涉 外经济 学院 湖来自湖 南长 沙450 ) 190
独立 自足 性 ,但 是通过他 们 自己和 他们 的 内外两 方面的依存 性, 这种独立 自足性 马上就 被消灭 了。这种假想的虚幻 的独立 自足性之所 以消 灭是 由于 它碰 上了外在的情境 , 与喜剧人物 自 在 分析萧 红的长篇小说《 马伯 乐> 人物形象时 , 我们 不妨将 己假想的 身份 不符合。 ” 】 上产生 一种虚幻的 自足 , 【 心理 2 而行 萧 红 的前 辈所 写 的同样 题材 的小说 拿来 比较 ,即叶 圣 陶于 动上 不得不依存于外在 的现实环境 , 这两者 之间的矛盾导致 了 12 4年所写的< 9 潘先生 在难 中> 。这篇小 说直接取材于 当时的 人性的虚伪 , 弱则可笑 , 强则 可憎 , 是具 有审美内涵的喜剧人 于 军阀混战 , 重社 会背景 的描绘 , 全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注 完 和现 实主 义的人物塑造方法不 同的是 , 萧红笔下 的马伯 乐 物 — — 马 伯 乐 在 文 本 中 产 生 了 。 卑琐平庸 , 弱 自私 , 软 贪生 怕死 , 不学 无术 , 所有这 些人性 更让你感到一种 艺术 的真实 ,马伯 乐这个形象就 是一个 符号 、 中的缺点都 集中在马伯乐身上 , 完全 可以给他贴上 “ 小鬼 、 胆 钱 个隐喻 , 中包含 了作者对于所有 中国人传 统积淀下来 的思 其 迷、 洋奴 ” 等等 之类 的标签 , 但他 又不是一 个 “ 得 彻底 的人 恶” 想沉疴的观察剖析。 马伯 乐也有妻 小 , 也算个读过 书的人 , 但从 物。他 的痛 苦虽然卑琐 , 但却真实 , 的悲哀尽管可笑 , 又让 他 但 社 会角 色来说 , 更是一 个不能 自食其 力 , 他 要靠 父亲养活 的无 人 有点同情 , 他欺侮 老弱 、 到外国入骨头 发软 的品性 则让 而 见 产 者、 穷绅士。 所以他的 心态 时而是 一个无产者的穷人 心态 , 痛 灵与 肉那样斩钉截铁 的 中 恨 一切富人 ; 时而又是 一个绅士的心态 , 鄙视和 欺凌穷苦人 : 同 人感到可厌 。整篇小说没有善与恶 、 突, 叙述 者也决 不站 出来 说 自己的看法 , 而是借叙 述对象 的眼 时还 在对待同胞和外 国人的态度上判若两人 , 中国人的做派 对 睛来描绘看 到的世界 , 这个由小说人物的内外活动构成 的文本 瞧不起 , 外国人则从物质 到精 神什么都是好 的。 以这样说 , 可 他 世界是 一个 自足 的整体 ,它作 为这 样一种 自足整体 的审美形 是一 个进入 了庸常城镇 生活 的绅士型阿 Q。 小说 以马伯乐逃难 式, 因为没有外界评 判的理 性介入 , 而更具有一种 对现实本质 为主要事件 , 在交待 了马伯 乐这个人物 的生活背 景以及他到上 的揭示能力。 于是所有小说人 物的愤怒 、 痛苦 、 悲伤、 乐、 快 得意 海开 书店 失败的惨痛经历后 , 写他的逃难历程 。逃 难对于马 就 都具有 了深刻 的讽 刺意 味 , 具有 了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 的喜 都 伯 乐来说 , 是他的人生主题 。 未逃难 之前 , 的人生是完全失 在 他 剧性。 败 的, 全家要靠 父亲养 活 , 得看 父亲 的脸 色 , 听妻子 的抱怨 , 得 “ 王老先生又说 :我前 天囤了点煤炭 , ‘ 三天就赚 了五分 , 五 在上 海开 书店失败后更 为家人看 不起。 生活中他完全找不到 在 天就是一 毛钱的利 ……俺早晨 起来 , 去打 听打听市价 , 说怎 你 自己的位 置 , 对父亲 、 面 妻子甚至 是 自己的孩 子他都显 出人格 么样? 叫了一个洋 车 , 俺 一开 口就是一角半。 平常是一角 , 现在 上 的孱 弱低微 。 是逃难 这个人生主题把他 从痛 苦的家庭生活 中 是一角半啦 , 俺上去就是一个 耳光子 , 完了再 说…… 马伯乐 打 拯救 出来 , 他在逃难 中显示 出的 中国人式的“ 智慧 ” “ 和 勇气” 使 在旁边叫着 :打得对 , ‘ 他发 国难 财呀。” ’ 他重 新获 得 了对 自己的信心 , 听起来 似乎荒唐 可笑 , 这 但在萧 在这里 两个绅士对 车夫 发“ 国难财 ” 的愤怒与 自己囤积居 红的笔下又合乎情 理。单从人物形 象塑造 的特点上来说 , 萧红 奇 的 得 意 放 在 一 起 造 成 的讽 刺效 果 是极 为鲜 明 的 。 刨作马伯 乐这个人 物是带着些漫画 式意味的 ,简单 的几笔 , 就 狄德罗 曾说过 , 剧写的是 “ 喜 代表 类型的人物”3( 2 3) I】P 6 。 传 神而又突 出地表 现了人物的 心态和 个性 , 这种又具体又 具有 马伯乐并 不只是独独 存在于抗 战这样一 个特定时期 的类型人 普遍意义的人物形 象描 写就是诗意批 判的一种体现。 物, 的许多品性会让我们联 想到 身边 的人甚至 自己。他所具 他 “ 马伯 乐很胆小 , 但他却 机警 异常 , 聪明得 很 , 他 他一看 事 有的普遍性 是在全 民族 之 内的 , 也是在历 史之内的 , 时代变 在 情 不好 了, 他收拾起箱 子来就跑。 他说 :万事总要 留个退步。’ ‘ 迁中人们或许不会想起潘 先生这个在军 阀战乱 中软 弱、 卑琐的 他 之所谓 ‘ 退步 ’ 就是 ‘ 逃步 ’就 凡一件事 , 。 他若一 觉得悲观 , 他 小 知识分子 , 马伯 乐却不会被 遗忘 , 但 因为他作为一种 类型人 就 先逃。 哪儿去 呢? 自己常常也 不知道 。 到 他 但是他是 勇敢的, 物始 终能给 中国人 以某 些启示 , 人觉得似 曾相识 , 让 这和 鲁迅 他 不顾一切 , 好像洪 水猛兽 在后边 追着他 , 使他逃 得 比什 么都 笔 下的阿 Q形象 的意义是一 致的。 只是和阿 Q相比 , 萧红塑造 快 。” 马伯 乐不如鲁迅塑造阿 Q那般凝 练、 集中 , 如果说 阿 Q 的形象 这一段描写让人会 想到耗子的 习性 , 纯粹现实主 义的叙 事 是寥寥 几笔勾勒的写意 , 那马伯 乐的形象就是不厌其烦描 绘的 是不 会如此夸张的。 马伯 乐的形 象具有讽刺性喜剧人物 的审美 工笔 , 他身上所 集中 的隐喻 意义被 多侧面地 加 以表现 , 更带 他 意 味。 萧红通篇都 是用的这样一种 喜剧式叙事 方法来表 现人物 有一股 浓郁的市 民生活气息。 和事 件,让 读者感到一种 内容 和形式之 间值得玩 味 的矛盾 , 比 如 马伯乐的逃实在不能 算勇敢的行为 , 从读者 的 自身经验来 对 【 参考文献 】 内容理 藤 , 逃是 一种 弱者 的聪 明 , 顾一切 的逃只 能算是一种 不 I】 1 萧红文集 : 2卷【 .合肥 : 第 M】 安徽 文艺 出版社 , 9 6 19 . 懦弱 的行 为。而叙述者称 之为“ 他是勇敢 的” 这显然是 矛盾 但 , 【】 2黑格尔 .美学 : 1 M】 第 卷【 .北京 : 商务 印务馆 . 的。在小说 中, 马伯乐对生活 的认 识、 信心 、 心总是无情地被 决 【】 3 朱光 潜 .西 方美 术史 : 卷 【 上 M】 北京 : 民文 学 出版社 , 人 自身 内心 的软 弱和 外在的现实 生活环 境击打得粉碎 。 1 4. 99 他知道他 自己是不 能持 久的 ,于是他就赶 快往楼顶 作 者 简介 : 艳 平 (99 一 )女 , 职 于 湖 南 涉 外 王 17 . 一 , 3 任 上 。 中 等他 冲到楼顶 , 的勇气 果然消散 了。 开 口和太太说 了 他 他 大学本科 , 职称 : 助理政 工师 , 究 研 句很温和 的话 , 而且和他在几 分钟 之前所想要解决 的那件严 经济学院清水湖校 区, 方 向 : 语 言 文 学 汉 惩的事情毫 无关 系 , 向太太说 : 他 “ 天里洗衣裳 , 晴 一会儿就干 了。” …
莫里哀的创作阶段

莫里哀的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用闹剧手法,赞扬
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喜剧名词解释

喜剧名词解释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
它往往通过夸张、幽默和巧妙的讽刺,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得到教益,它的特点是引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又给人以思考。
喜剧的体裁大致有三种:一是以讽刺为主旨的讽刺喜剧;二是表现理想的或幻想的境界的浪漫喜剧;三是批判现实生活的荒诞喜剧。
其中浪漫喜剧最能体现喜剧艺术的特征,因为浪漫主义的本质就是强烈的抒情性。
1、讽刺喜剧:这类喜剧的主人公往往处于被压迫被损害的地位,他们大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是普通人民群众当中的代表者。
喜剧家在创作时首先选择某些对立面的东西加以集中的概括,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然后在构成矛盾冲突中使这些对立面尖锐地对立起来,用笑声表现喜剧性效果。
2、浪漫喜剧:浪漫主义喜剧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容,只描写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和现象。
这种浪漫喜剧多取材于历史或神话传说,主人公往往运用超自然的力量改变现实。
3、荒诞喜剧:喜剧家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们嘲笑上帝、嘲笑王侯将相,嘲笑权威,嘲笑整个人类的愚蠢。
讽刺喜剧与浪漫喜剧不同之处:( 1)讽刺喜剧主题:讽刺丑恶现象,提倡真善美。
( 2)喜剧性结构:矛盾冲突集中,环环相扣,富于戏剧性,而且往往用误会和巧合制造笑料。
从文学史角度讲,喜剧艺术开始于古希腊。
喜剧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悲剧,也叫古典喜剧。
“古典”一词意即“古希腊”,指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三世纪希腊艺术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悲剧和喜剧都达到了完美的高度,并奠定了欧洲戏剧艺术发展的基础。
古希腊喜剧多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喜剧的演出一般都由一些滑稽戏演员扮演角色,在广场、街头或者官邸中进行。
古希腊喜剧家已经懂得把握观众的心理,故意安排一些荒唐的场面或情节,让观众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如阿里斯托芬的《鸟》和《阿卡奈人》中都有许多荒唐的情节和过分夸张的语言,但剧中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原因就在于他的喜剧观点:一切事情都是可笑的,一切事情都有可笑之处,一切都可以引人发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讽刺喜剧《伪君子》和《钦差大臣》之比较摘要:莫里哀的《伪君子》和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是讽刺喜剧中的两部佳作。
这两部喜剧都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来揭露和抨击现实中的一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并以此来解释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劣根性。
虽然同属于讽刺喜剧,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莫里哀;三一律;答尔丢夫;果戈里;“笑”讽刺喜剧常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荒谬与反常。
它即对生活的真实也对人类自身的真实予以揭示,从中发现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普遍存在的弱点和弊端。
这种喜剧的主人公大都是反面角色,品质恶劣,行为乖谬,当他们的面目随着戏剧从图的展开而彻底暴露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笑。
如莫里哀的《伪君子》讽刺那已经丧失任何实在内容的宗教崇拜,又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锋芒所向直指沙皇黑暗统治下的官僚体制。
莫里哀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近三十部喜剧。
他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法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讽刺艺术大师。
《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是其讽刺艺术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
对于两位喜剧讽刺大师,笔者将针对《伪君子》、《钦差大臣》中的讽刺对象、创作手法、戏剧中的“笑”以及人物形象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讽刺的对象的解读上述两部作品虽同为讽刺喜剧,但其讽刺的对象存在很大差异。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通过达尔丢夫这一形象,揭露了社会上虚伪的恶习和附庸风雅的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
把愚昧、鄙陋和庸俗无耻等恶习呈现到大众眼前。
同时,莫里哀也肯定了另一批具有某种高贵品质的人,如桃丽丝,真可谓是褒贬结合。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七世纪的那样一个政府直接干预文学的时代,为了符合古典主义歌颂王权的要求,在戏剧结尾处,由于国王的出现,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奥尔恭咸鱼大翻身,答尔丢夫。
这样的情节处理,让读者感到很牵强,结局缺乏戏剧内在根据和现实依据。
果戈理在谈到《钦差大臣》创作意图时说:“找决定把我当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全部丑恶,把一切非正义的行为聚成一堆,同时嘲笑这一切。
”[1]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直指黑暗的社会现实,将矛头直指农奴制俄国政府。
深刻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罪恶,把官吏的卑鄙灵魂解剖开来,暴露出诌媚阿谈、残暴愚昧、无恶不作的丑恶嘴脸。
政府的腐败以及贵族的堕落让作者痛心,俄国青年一代的现状令作者担忧。
在这部戏剧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对国家的急切忧心及无奈。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莫里哀还是果戈里,他们都是通过反映社会现象来批判现实的,情节看似荒谬但却又大量存在于现实社会。
莫里哀在批判宗教的虚伪外,不忘给封建君主披上“正义”的外衣。
而果戈里,俄国人民的传声筒,他不在乎统治者的压制,只管将批判焦点深向俄国最黑暗的地带,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色彩。
然莫里哀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为了迎合路易十四,争取上演的机会,将矛头指向宗教和和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
作为一个宫廷文人,这是他所不能掩盖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以此而否认莫里哀喜剧那强烈的战斗精神。
为了争取《伪君子》的上演,经历了五年的艰苦斗争,呈递了三分陈情表,才获准公开演出。
除此之外,剧本本身也从最初的三幕改为五幕,由最初的“滑稽闹剧”改为“严肃喜剧”。
二、“三一律”的创作手法“三一律”,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的产物,它是当时法国宫廷中的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而制订出来的,最后总结性地反映在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中。
它规定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
即每剧须围绕整一的剧情进行,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的出现并非偶然。
由于演出的客观条件以及当时那种理性至上的缘故,再加上皇权的干涉,使得遵守“三一律”成为大多数戏剧家都严格奉行的圭臬。
莫里哀在《伪君子》的创作中遵循“三一律”原则,将时间集中在24小时之内,地点也固定在相对集中在奥尔恭府内。
值得指出的是,地点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其空间并非决然封闭。
莫里哀尽其所能在许可范围内创造一些重叠空间。
如在二幕第四场,让达米斯躲藏在一旁偷听与答尔丢夫的谈话。
又如在四幕第五场,让奥尔恭躲在桌子底下偷听答尔丢夫向妻子求欢。
这些重叠空间成了莫里哀揭露伪君子真面目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故事情节上,剧情的整一并不等同于单一,它更多的是指各种不同成份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剧的主要情节是奥尔恭如何认清伪君子的真面目,从最初的受骗到最后的清醒。
与这条情节线紧密相联的事件先是奥尔恭强迫女儿嫁给答尔丢夫、把儿子逐出家中并将家产赠送给答尔丢夫,最后则是奥尔恭看穿伪君子的真面目,经过匣子事件的风波之后将答尔丢夫绳之以法。
整个情节有始有终,十分完整,各项事件均围绕它来展开。
由此可以看出,《伪君子》在创作原则上虽然遵守了行动一致,但并不单一,剧中还存在着其它的一些次要线索,如,玛利雅娜和瓦赖尔之间的小插曲。
两人之间的那种纯爱足以将那贪色的答尔丢夫秒杀。
随着十八世纪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古典主义便现后遭到激烈批判。
尤其是莱辛,他在欧洲第一个指出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是借亚里士多德之名制造的清规戒律,完全没有必要死板遵守。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古典主义同样遭到了批判。
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风格,等等,这些已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
浪漫主义最终冲破了这道顽固藩篱,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
因此,在长期发展的创作道路上,很明显的就能发现,《钦差大臣》并不存在“三一律”的问题。
时间、地点相对自由。
果戈里没有囿于一时一地,而是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更改地点。
从最初的市长家,到旅店,再重回市长家,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上门造访,于是作者将一幅鱼龙混杂的小型社会交际圈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三、“笑”所表现的艺术效果“笑”讽刺喜剧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因此,在对讽刺喜剧进行阐述时,它是必不可很少的一个讨论对象。
《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俄国外省的某个小城官吏们一贯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他们将一个从京城来的因钱财挥霍一空而被迫滞留此地的纨绔子弟当作了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因恐惧劣迹败露,纷纷竞相向其谄媚和行贿。
市长庆幸躲过一劫,并指望借机飞黄腾达。
纨绔子弟胡乱吹嘘后携财开溜,而此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到,众官员吓呆。
作者在此嘲笑着这一切,猛烈地嘲笑着,嘲笑得使官吏地主胆战心惊,无处藏身。
正如赫尔岑说:“他一面嘲笑,一面穿透进这种卑鄙、可恶的灵魂的最隐秘的角落。
”[2]这种嘲笑深得民心、合乎民意,喜剧演出时,当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出尽洋相,狼狈不堪的时候,嘲笑的效果达到高潮,引起观众捧腹大笑。
观众的“笑”已不再单单是一种反应,它俨然已成为剧本的一部分。
作者赋予了它有血有肉的生命力,已成为剧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旁观者,带有嘲讽意味的旁观者。
它是无形的,但又无处不在,相比一个具体的正面人物来说,它更具说服力。
它无情的鞭答官僚集团,使沙皇官吏卑鄙的灵魂在观众的笑声中暴露无遗。
显然,在《伪君子》中,“笑”具有一般讽刺喜剧所包涵的效果。
在这部喜剧中,作者通过夸张、滑稽等一系列的闹剧手法,引观众发笑。
“笑”在这里是观众的一种反应,当然也包含了反思。
它并不需要担当剧中角色。
相对于《钦差大臣》来说,剧中除了反面形象外,还存在着许多正义、勇敢、漂亮、聪明、纯真的人物形象。
如桃丽丝,她对伪君子的面目认识的最清楚,知道他既想得到主人的财产,又垂涎于女主人。
她对儿女婚事的理解却又真知灼见:“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做主的。
”[3]她对主人的顶撞义正词严:“谁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她所厌恶的男子,那么她将来所犯的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
”[4]相比奥尔恭的愚蠢蛮横,达米斯的急躁简单,玛利雅娜的懦弱胆小,她显得格外聪明、善敢作敢为,她成为反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为善的主要任务。
四、扁平人物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扁平人物和叫圆形人物两类,并且断言圆形人物在美学上的成就要高于扁平人物。
因此,理论界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倾向,肯定圆形人物,否定扁平人物,认为一部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有无、数量的多少、以及塑造得是否成功,是评价这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在《伪君子》、《钦差大臣》中,这类倾向似乎就不那么站得住脚。
尽管扁平人物的性格特征肤浅、单调,未能具备比较丰富的性格内涵让人们再思考、再创造。
但扁平人物能使人们轻而易举易举地认出他们,读者容易记住他们,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依然故我。
另外,我们不应把人物抽离出作品,孤立地就其性格的单纯或复杂、静止或发展来评定其价值的高低。
离开了作品和作家创作的整体,单就人物的美学价值进行评定,有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莫里哀所塑造的形象都是单一的,但同时也是高度概括塑造出来的。
在《伪君子》中,对于答尔丢夫,人们只看到他的一种品质,看不到他内心的复杂活动。
他是平面的,缺乏立体感,是漫画,而非雕塑。
但这并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他俨然已成为那个时代“伪善”的代名词,他个性单一却并不单调。
虽然答尔丢夫极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虔诚的教士,但他贪财、好色、冷酷、虚伪的性格,无论是从他的行为,还是言辞都透露无疑,只有像奥尔恭那样的目光短浅、愚笨,只讲求附庸风雅的人才会被蒙蔽。
在《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也塑造了一批扁平人物。
以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和以经赫列斯达科夫为代表的纨绔子弟,用现代人的话语来说,他们就是一群单细胞生物。
在观众看来,他们除了丑恶,别无它样。
作者在此集中的塑造了一批小丑似的人物,他们的性格没有太大差别,不具有典型性。
在笔者看来,他们就是一群寄生虫,靠着吸食劳动人民来过活。
他们的性格虽然都具有单一性,但是不具有典型性,感觉上来说,他们就像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他们的贪婪,别无二样,人物容易被混淆。
而在《伪君子》中,各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如,勇敢的桃丽丝、正义的达米斯、单纯的玛利雅娜、聪明的爱米尔等等。
五、结语莫里哀的《伪君子》和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都是讽刺喜剧,同是也都是以骗子为切入点,看似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两者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笔者在此就其几个方面做了简短的比较,然,他们之间的比较远不如此。
注释:[1]转引自季莫菲耶夫.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简史[J].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第216页[2]转引自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第330页[3][4]莫里哀.伪君子[M].赵少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第30页.第26页参考文献:[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莫里哀.赵少侯译.伪君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3]果戈里.耿济之译.钦差大臣[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3[4]阮航.谈谈扁形人物答杜尔弗[J].河池师专学报.1994.(4)[5]杨宝玉.果戈理讽刺艺术一“含泪的笑”[J].松辽学刊.1988.(3)[6]麻文琦.“莫里哀式喜剧”辨析[J].戏剧文学.2007.(7)[7]宫宝荣.天才与法则——伪君子的结构及“三一律”新探[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