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第四组)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5)心脏的血液供应---动 脉
左冠状动脉 升主动脉
分支
前室间支
旋支
左心房、左心
分布 室、室间隔前 2/3和右心室
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关闭
防止血液倒 流至左心室
.
17
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
18
心包
脏层:紧贴于心脏表面
壁层
心包腔:脏层与壁层之 间形成的间隙。在心脏 收缩和舒张时起润滑作 用
感染引起心内膜炎、心 肌炎、心包炎、心包积 液。
.
19
心 心脏的的传导传系导统位系于心统壁内,是心肌细胞特 化而成。能产生兴奋和传递冲动,以维持 心正常的节律性舒缩。心的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
20
心脏的传导系统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 窦房结 之间心外膜深面 心正常节律运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的心内膜深面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
.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21胞
血管
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 ,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因承受的压 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
3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
心脏是中空的动力器官,具有节律地收缩和 舒张作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内不停地循环 流动。心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 ,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 间有室间隔,同侧房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
4
心脏 的位包于位胸腔置纵隔内,外围以心
正中线:2/3位于左侧,1/3 位于右侧
两侧:纵隔胸膜、胸膜腔、 肺
循环系统27021 ppt课件

2020/12/9
do it now
16
四)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房室束分支
终末支
细胞: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束细胞
2020/12/9
do it now
17
二、动脉(artery A.)
一)分类 1、大A:主A、肺A等 2、中A 除大A外,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 3、小A、微A 分布于组织、器官的动脉。
8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0/12/9
do it now
9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本次课讨论心血管系统。
2020/12/9
do it now
10
心血管系统包括:
1、心脏
—动力器官
2、动脉
—输血离心血管
3、毛细血管
37
2020/12/9
do it now
38
2020/12/9
do it now
39
2020/12/9
do it now
40
三、毛细血管(capillary cap.)
一)结构:
1、内皮:单扁
2、基膜:只有基板
3、周细胞(pericyte)
2020/12/9
do it now
41
二)分类:
do it now
34
2020/12/9
do it now
35
2020/12/9
do it now
36
(六)微动脉(arteriole)
生理学课件PPT循环系统

防御保护
促进修复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物质具 有防御保护功能,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和维持机体的免疫力。
当机体受到损伤时,循环系统能够将血液 中的营养物质和修复因子输送到损伤部位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02
心脏生理
心脏结构与功能
心脏位置与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 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等
生理学课件PPT循环 系统
• 循环系统概述 • 心脏生理 • 血管生理 • 血液生理 • 循环调节机制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改变
目录
01
循环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 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细胞的正常 代谢。
当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增大时,血流量增多;反之,血流量减少
。
血流量与血管管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02
当血管管径增大时,血流量显著增多;反之,血流量显著减少
。
血流量与血液的粘滞度成反比
03
当血液的粘滞度增高时,血流量减少;反之,血流量增多。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
微循环的组成
组成及结构
心脏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能力。心脏内部被 分隔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 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循环系统图示课件

蜂胶的作用
蜂胶与高血压 :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连续服用富含黄酮类物质及具 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蜂胶,不仅可以减少过氧化 脂质对血管的危害,防止血管硬化,而且还能有 效地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 善微循环,可以降低过高的血压,防止意外事情 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心脏 病、动脉硬化患者,经常服用蜂胶,对健康长寿 颇有裨益。
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
2、抗氧化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能在大脑,眼球视网膜和心血
管系统中可发挥抗氧化特性。其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 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防止因年龄导致的大脑功能衰落。 银杏叶提取物在大脑中的抗氧化功能特别使人感兴趣。大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易受自由基攻击。自由基导致大脑 损伤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伴随衰老而来的多种疾病的影响因 素,其中甚至包括阿兹海默症。
四、烟酒过度
烟中含有烟碱、焦油、尼古丁等。点燃后还有一氧化碳等有害物 质,一氧化碳可以使血红蛋白带氧功能降低,使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 细胞缺血,导致弹性降低。饮酒增加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促进动脉硬化。
五、代谢综合症
三、循环系统的相关疾病
1、血栓
动脉血栓 血管壁增厚,造成血管腔变狭窄,血液流速变快,使内皮 细胞一直被冲刷,血小板粘连部分显露出来,更容易与血 小板结合,堆积凝结。 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内皮细胞的损伤,暴露了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 和凝血因子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还可与纤 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 称为血小板粘集堆。
内弹性膜
内皮细胞
内膜
中膜
外膜
血管的一般结构
内皮细胞 内弹性膜
内膜 中膜
外弹性膜
外膜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输出淋巴管从淋巴结门出
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淋巴液 2.B细胞、T细胞定居场所 3.参与机体的免疫。免疫活化时 淋巴小结增大增多
血液
外周淋巴器官 全身各组织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右锁骨下干 尖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
膈上淋巴结
略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淋巴结
淋巴结常成群聚集,有浅、深群之 分。位于淋巴循环途中,与淋巴管 相连,全身淋巴结约800多个。
颈外侧深淋巴结
颈部
腋窝
腹股沟
乳突淋巴结 枕淋巴结 颈内静脉 颈外侧浅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脊柱前
肠系膜
锁骨上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淋巴结是大小不等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直径约2~25mm。
左右髂总静脉
略
门脉高压
肝硬化时,门静脉血经脐静 脉、腹腔静脉回流到上腔静脉。 患者脐周围腹壁静脉高度扩张、 弯曲,形成所谓“海蛇头”现象。
略
• 在手背静脉网注射青霉素治疗右肺大叶性 肺炎时,药物需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右肺? • 青霉素依次经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和贵要 静脉、肱静脉、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头 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 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 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右支气管动脉到右肺病灶。
左心房 右心房 右缘 冠状沟 右心室 前室间沟 左缘 左心室 心尖 胸肋面 心尖 膈面 左心室 冠状沟 后室间沟 右心室 左心房 右心房
主动脉 上腔静脉 肺动脉瓣听诊区 主动脉瓣听诊区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三尖瓣
二尖瓣 三尖瓣听诊区 二尖瓣听诊区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公共营养师)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
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
通过体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通过肺循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气则经肺泡入血液。
.1、心血管系统(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 居前正中线的左侧,1/3 居右侧。
心脏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半心,每半心又被房室隔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
故心脏的内腔被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
成人左、右半心之间互不相通,但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通过右房室口相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通过左房室口相通。
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口回流入右心房,经右房室口流人右心室,肺静脉内的动脉血回流入左心房,经左房室口流入左心室。
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
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组成。
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起始部。
心脏静脉血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并由此回到右心房。
(2)血管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大动脉分成若干中动脉,中动脉再分成若干小动脉,最后形成微动脉连于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
毛细血管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特点
管壁最薄、管径最细 (平均直径为6~ 8μm)
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 细胞和基膜组成
毛细血管由1~3个内 皮细胞围成
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 有周细胞 (Pericyte)
毛细血管和周细胞
根据电镜结构,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
1. 连续毛细血管 2. 有孔毛细血管 3. 血窦
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
静脉(Vein)
管径较粗,腔大、壁薄、 形状不规则
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 三层分界不清
内弹性膜不明显,管壁的 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 结缔组织较多
多具有瓣膜
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
大静脉 中静脉 小静脉和微静脉
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 管径2mm~10mm
中动脉(medium-sized artery)
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较厚,有10~40层
环形平滑肌,夹有弹性 纤维和胶原纤维,又称
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 外膜与中膜等厚,多数
中、外膜交界处有外弹 性膜
大动脉(1arge artery)
内膜:
内皮下层:较厚 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
中膜(tunica media)
厚度和成分不同
平滑肌较细,常 有分枝,之间有 中间连接和缝隙 连接
平滑肌细胞产生 胶原纤维、弹性 纤维和基质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疏松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和弹性 纤维螺旋状或纵 向分布
成纤维细胞丰 富,具有修复外 膜的能力
管径大于1mm以 上的血管,其中 膜和外膜内有营 养血管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 内膜(tunica intima)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循环系统解剖示意图

1 2
0
3
4
4期自动 去极化
2.窦房结细胞的AP(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化: Ca2+通道激活开放(阈电位- 40mv) 3期: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k+外流逐渐减少, Ca2+内流逐渐增强。
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动作电位
①动作电位波形分5个期: ②电位幅度高 ③0期去极速度快 ④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 ⑤具有快、慢通道 (以快通道为主) ⑥静息电位大
复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10ms K+快速短暂外流(一过性外向电流Ito通道激活)
2期(平台期 plateau)100~150ms Ca2+缓慢、Na+少量内流,K+外流。 0期去极化达-40mV时慢Ca2+通道已激活,是心室肌AP持
续较长的主要原因,是区别其它细胞AP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100~150ms
自律性高。
3 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衡量标志:兴奋传播速度 (m/s) 心房、心室相当一个功能性合胞体。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过程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窦房结 结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心房 (0.4m/s)
0.06s
房室交界
(结区0.02m/s)
0.1s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4m/s)
1 2
0
3
4
最大舒 张电位
4期自动 去极化
1.浦肯野细胞的AP(快反应自律细胞)
形成:
特点:
0、1、2、3期与心室肌相 似。
4期以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 (If)渐增强,外向K+电流渐 减弱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5)
(二)心腔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内有四腔:后上部为左心房、右心房,二者之间有房 间隔分隔;前下部为左心室、右心室,二者间隔以室间隔。正常情况下,因房、室 间隔的分隔,左半心与右半心不直接交通,但每个心房可经房室口通向同侧心室。 1. 右心房 壁较薄。根据血流方向,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 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冠状窦口为心壁冠状静脉血回心的主要入口。出口即右房 室口,右心房借助其将血输入通向右心室。房间隔后下部的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 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右心房上部向左前突出的部分 称右心耳。 (图1-6) 2.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 瓣(即三尖瓣)。按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隔瓣。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 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出口称肺动脉口,其周缘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 肺动脉瓣。
图(1-8)
(四)心的传导系统
心脏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 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 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 心室壁的许多细支。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 内膜下层,由结缔组织把它们和心肌膜隔开。级成这个系统的心肌纤维聚集 成结和束,受交感、副交感和肽能神经纤维支配,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根 据研究,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类型有以下三型细胞。图(1-8)
(图1-6)
(三)心壁的构造
1.心壁的组织结构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它们分别与血管的3层 膜相对应。 (1)心内膜(endocardium) (1)内皮(endothelium):单层扁平上皮 (2) 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 内层: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 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subendocardial layer), 疏松结缔组织,含心脏传导系 统的分支。 (2)心肌膜(myocardium) 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纵、中环、外斜),肌纤 维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具有利尿、排钠、 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心骨骼(cardiac skeleton):心房肌和心室肌之 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心脏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 其上。心房肌比心室肌薄,左心室最厚。心室肌纤维粗长(直径10~15μm;长1 00μm),横小管多。 心房肌纤维细短(直径6~8 μm;长20 ~30μm),横小 管少。 含心房特殊颗粒(specific atrial granule),但一般以右心房居多,简称心钠素, 颗粒内含心房钠尿肽有很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的作用。 心肌膜排列呈螺旋状,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 心肌纤维之间含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心肌还具有合成心钠素、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内源性洋地黄素、肾素、血管紧 张素等内分泌功能。 (图1-7) (3)心外膜(epicardium): 心包脏层,为浆膜。由间皮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表(1-1)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和营养范围 名称 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起始 升主动脉 升主动脉 行径 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 经右心耳与肺动脉干, 在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 向右后行,一般至房室 交点 分支 前室间支 旋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营养范围 心的左半部及室 间隔前2/3 右心房、左心室 、室间隔后1/3 、部分左心室后 壁
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逐渐升高,首先心室内血液推动房室瓣 关闭,进一步则推开半月瓣而射入动脉,当心室舒张,心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 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使之关闭,当心室内压继续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时,心房中血液推 开房室瓣,快速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加,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又开始收 缩,再把其中少量血液挤入心室。可见在一般情况下,血液进入心室主要不是靠心房收缩所 产生的挤压作用,而是靠心室舒张时心室内压下降所形成的“抽吸”作用。
循环系统
XUN HUAN XI TONG
第一节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脉管系统是人体内执行运输功能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是离心的管道。静脉则把全身各器
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是回心的管道。毛细血管是位于小动脉与小静脉间的微细 管道,管壁薄,有通透性,是进行物质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运回体液入循 环系统,属循环系的辅助部分。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呼吸器官获得的氧气、消化器官获取的 营养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运送到身体各组织细胞,又将身体各组织细 胞代谢产物运送到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循环系统还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 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 动伴随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图1-10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2.心脏的泵血过程
血液在心脏中是按单方向流动,经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射入动脉。在心脏的射血过程中, 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则决 定着血流的方向。心房开始收缩之前,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心房、心室内压力均都比较 低,这时半月瓣(动脉瓣)关闭。由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内压力相对高于心室,房室 瓣处于开的状态,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当心房收缩时,心房容积减小,内压 升高,再将其中的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充盈血量进一步增加。心房收缩持续时间约为00.1 秒,随后进入舒张期。
图(1-8)
(五)心的血管
心脏的血管(冠状血管):(1)左冠状动脉:①前降支:左圆锥支、 斜角支、前室间隔支;②旋支。(2)右冠状动脉(3)心的静脉:心大、 中、小静脉。 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 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右冠状动脉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室间隔后 部,也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左冠状动脉又分为两支,一支为降支,一支 为旋支,它们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室间隔前部,也分布于右心室的 前面。(表1-1)
图 1-11 犬心动周期各时相 中,心脏(左侧)内压力、 容积和瓣膜等的变化
1:心房收缩期 2:等容收 缩期 3:快速射血期 4:减慢 射血期 5:等容舒张期 6:快 速充盈期 7:减慢充盈期
图1-1
LOREM /
图2-2
(一)心脏的位置与外形
一、心脏结构
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
各个部分。 1.心脏的位置:位于横膈之上,纵膈之间,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间而偏左。(图1-3)
(图1-3)
2.心脏的外形
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成年人的拳头相似,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 体,尖向左下前方,底向右上后方。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侧面,左缘、右 缘和下缘(即:一尖,一底,三面和三缘)。心尖:朝向左前下方,位于左侧第 5肋间隙,在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心底:朝右后上方。心的胸肋面(前面) 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室构成。膈面(下面)朝向后下方。心脏的三缘分别 是下缘、左缘和右缘。心的表面有三条沟。(图1-4,图1-5)冠状沟,绕心一 圈,为心脏外面分隔心房与心室的标志。在心室的前面及后(下)面各有一纵行 的浅沟,由冠状沟伸向心尖稍右方,分别称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 界。
(六)心包
心包是包绕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浆膜囊,分壁层和脏层。脏层紧贴于 心肌表面,并在大血管根部反折而移行于壁层,包在心的外面。壁层厚而坚 韧,弹性小。在脏层和壁层之间有一个空隙,叫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有 滑润作用,能减少心脏搏动时的摩擦。(图1-9)
(图1-9)
二、心脏功能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 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 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 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 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 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 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 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 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 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 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组成心脏的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心肌收缩 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 回心脏。所以,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 力器官。
图(1-7)心横切面
内容大纲
2.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interatrial septum介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于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故
房间隔呈斜位,约与正中矢状面成45°角。房间隔的两侧面为心内膜,中间夹有结缔组 织,并含部分肌束。房间隔在卵圆窝处最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房间隔缺损多发生 于此。 室间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也成45°斜位。室间隔可分为肌部和膜部。肌部构成室间 隔的绝大部分,膜部为位于室间隔后上部约1.5-2.0厘米直径的卵圆区,由两层心内膜及 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缺乏肌纤维,厚约1毫米。膜部的右侧面被三尖瓣的隔侧瓣附着 缘分上、下两部。上部分隔右心房和左心室,因此该部又称房室隔。下部分隔左、右心 室。室间隔膜部的成因是由于胚胎时期左、右心室相通,在发育过程中室间隔自下向上 生长,上缘留有室间孔,隆生前室间封闭,形成室间隔膜部,而将左、右心室完全分隔。 如发育受阻,则形成室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