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用太阳计时-

古代没有手表和时钟, 同学们交流一下古人是如 何计时的呢?
日 晷
想一想,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计时的?
日晷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 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 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度。日晷主 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度 的晷面组成的,随着太阳在 天空中运行,晷针的投影像 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 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计时为
时间了
仪的让
பைடு நூலகம்
器流人
。逝们
而更
发清
明楚
了地
一般来说,水钟左边显 示的是小时,右边显示的是 分钟。整点时,右边小圈里 的水会流下来,跑到下面的 大圈里,然后最上面中圈的 水就流到了左边的中圈,于 是新的时刻又产生了。
温馨小提示:
1、请注意安全。
2、将日晷放在太阳底下,让太 阳照着“晷针”,影子投在纸板 上,然后划下影子,标上时间, 从日出开始做,每隔半小时记录 一次,并标上时间,直到日落。
视频
只有有太阳的时候才能运用日晷计时, 那么没有太阳时候聪明古代人又是如何来 计时的呢?
沙 漏
沙漏又称“沙钟”,根据 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 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上 面容器中的沙子完全流入下 面的容器中需要半小时,而 后立即将沙漏倒置,接着计 量另外半小时的时间。
另感古 一觉代
水 钟
种到人
3、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你们的 “日晷”。
你们认识下面的计时仪器吗?它又是怎样计时 的呢?课下我们继续研究,来揭开它的秘密吧。
2009年10月
谢谢聆听!
你我同行,共同进步。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太阳与时间)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太阳与时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太阳与时间)(时间:40分钟,总分:100)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一、画龙点睛,要准确哟! (每空1分,共58分)1、太阳是_____中一颗普通的____。
它的年龄大约有____年了,估计它的寿命还有____年。
2、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是____℃,内部温度大约是____℃。
3、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____,大部分气体是____,其次是___。
4、太阳表面经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的直径约为_____万千米,是地球的____倍,体积是地球的_____倍,质量是地球的____倍。
6、____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哺育万物生长。
7、教室内光线充足,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手的影子,这说明产生影子要有__,如果手中拿着硬纸板,就能可到硬纸板的影子,如果是透明玻璃,则看不到玻璃的影子,说明_____的物体才有影子;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物体____光的一面。
晚上,在房间里打开电灯,能在墙壁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关上灯,不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由此可见,产生影子的条件是___和__________。
8、一天中,___影子最短,____和____影子最长。
9、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__,后面是___,左面是___,右面是____。
10、当太阳在南方时,你的影子在__边,当你的影子在身后时,太阳则在的___。
11、古人计时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
12、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工具,叫做____。
13、日晷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14、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__和___两部分。
古人利用圭表度量正午的____来判断_____。
15、天色计时法中的黄昏大约是现代的___点至____点。
16、现代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班级姓名等级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其次是。
2、太阳的表面经常出现、、。
3、晚上,在房间里,打开电灯,能在墙壁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关上电灯,不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说明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和。
4、古人计时的工具有:、、等。
5、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二、当好小法官1、观察太阳表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去观察。
()2、太阳与物体的影子是在同一侧的。
()3、只要在白天,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4、沙漏是测量流沙速度的仪器。
()5、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日晷。
()三、实验探究题。
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方向和长短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四、画一画太阳光与物体影子的关系:(1)、根据太阳的位置,画出物体影子所在的位置。
(2)、根据物体影子的位置,判断太阳的方向,并画出来。
根据上述现象,我知道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是:五、科学探秘。
你知道圭表吗?它是怎样计时的?让我们揭开它的秘密。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一、联系实际填一填1.氢气氦气2.太阳黑子耀斑日珥3.光不透明的物体4.沙漏日晷水钟5.恒星二、当好小法官1. ×2. ×3.√4. ×5.√三、猜想与探究我的猜想: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的不同和长短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影子运动的方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我的方案:把铅笔立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充当太阳的光,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分别在铅笔的左上方、正上方和右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观察铅笔的影子的变化情况并分别画下来。
四、画一画略五、科学探秘答: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与时间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与时间练习题及答
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太阳和影子
一、填一填
影子产生的两个条是:()和()。
2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的变化,还有()的变化。
物体的影子(
)最长,(
)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
)。
3夜晚,你向亮着的路灯走去,影子在身体的(),而且越来越()。
二、小小法官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是相同的。
()
2太阳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
3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
4阳光下任何物体都有影子。
(
)
三、结合本,与同学合作找资料和材料,做一个用太阳计时的工具,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1光;不透明的物体;2、长短;方向;早晚;中午;相反;3、后面;短;
二、小小法官1、×;2、×;3、√;4、×;
三、省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
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1. 太阳和月亮
-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源之一,可以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通过发光传递能量,让地球变得明亮。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没有自己的光源,主要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2. 春夏秋冬的变化
- 春天是四季之一,气温逐渐变暖,植物开始生长。
- 夏天是四季之一,气温最高,阳光最强烈,是游泳和野餐的好时机。
- 秋天是四季之一,气温逐渐变凉,树叶变黄掉落,是丰收的季节。
- 冬天是四季之一,气温最低,天气寒冷,是滑雪和堆雪人的
好时候。
3. 水的变化状态
- 水有三种不同的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 当水温低于0度时,水变成固体,称为冰。
- 当水温介于0度和100度之间时,水处于液体状态。
- 当水温超过100度时,水变成气体,称为水蒸气。
4. 植物的生长
- 植物从种子开始生长,经过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能量和氧气。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
望对您有帮助!。
最新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太阳和影子1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太阳和影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孩子们在操场上,阳光下,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会让他们感受到影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极力去探究,努力做一个成功者!
总的来说,这节课老师并完全没有按编者的意图去设计,而是巧妙灵活的把第一环节设计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猜、画,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对不对之后再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中间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等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太阳和影子1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太阳和影子1(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太阳和影子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等,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交流、讨论,逐步了解不同时段影子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及运用太阳位置、物体影子的特点来判断时间、辨别方向;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一套、透明的物体、三个太阳的图片、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影子作品)。
2.实验准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准备:记录纸,课前观察提示卡片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_用太阳计时1教案_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用太阳计时诸城明城学校:韩炳善一、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a.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
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b.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c.小组请代表汇报d.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初步认识太阳钟a.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映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c.学生回答d.教师小结2.探究日晷原理a.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太阳和时间
单元备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太阳究竟什么样?物体的影子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间的?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对太阳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太阳与时间》单元,旨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制作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收获发明创造的快乐。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在观察与制作中经历古人发现计时方法、发明计时工具的过程。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下列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如尺子)对物体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本单元由《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四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太阳以及如何利用太阳计时间。
本单元与前面的学习从知识上没有密切联系。
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资料又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学习本单元并不会感到困难。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对太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对后面研究光以及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作下铺垫,本单元获得的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能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