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的方法

合集下载

孩子怎样食疗补脾胃最好的方法

孩子怎样食疗补脾胃最好的方法

孩子怎样食疗补脾胃最好的方法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良好的营养素吸收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十分重要。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在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经常吃一些外食或者过多的垃圾食品,这些食品会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脾胃失调。

针对脾胃失调的问题,食疗调理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介绍一下孩子怎样食疗补脾胃最好的方法。

一、食疗补脾胃最好的食材有哪些?1. 糯米糯米是很好的食疗食材,具有很好的滋阴补脾的功效。

糯米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糯米能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泄泻、食少、呕吐等症状。

常吃糯米可以增强孩子的健康感和体力,有效避免脾胃疾病的发生。

2. 红枣红枣具有很好的健脾效果,常吃能振奋精神,增强体质。

红枣和糯米一起煮成的粥可以补气血,调理脾胃,在孩子身体虚弱的时候非常有帮助。

3. 红薯红薯能够生津润燥、补脾止泻、益气祛湿、解暑降火。

红薯富含淀粉、类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成分,能够保证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红薯食材烹饪方式多样,可以做成红薯粥、炖红薯、烤红薯等,都很适合孩子食用。

4. 山药山药可以补益脾胃、调理肠胃,增强孩子消化道的机能和稳定性。

山药也是非常好的食材,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防止生病。

山药和豆腐一起蒸或烧,也可以和糯米一起打成粥,都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5. 薏米薏米具有很好的补益效果,能够改善肌肤、减肥、美容养颜等。

薏米食材中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多吃可以促进孩子肠胃健康、增强孩子的消化能力。

薏米和糯米一起煮成粥,可以调养脾胃,帮助孩子恢复身体健康。

以上食材有很好的补益效果,对于孩子脾胃失调的症状,食疗方式非常佳,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二、脾胃失调的孩子如何选择正确的饮食补充?1. 不宜食用太过辛辣、油腻的食物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易引起孩子的胃肠不适。

2. 不宜食用食品添加剂多的食物过多的食用添加剂,会造成对孩子肠胃的刺激,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1、补脾经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为身体生化之源,所以要补脾,首先要调脾经。

脾经又称脾经络。

经常按揉,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络止痛、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脾经穴位3-5分钟,以皮肤发红发热为止。

2、补脾经脾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运输等重要器官,因此如果脾出现了问题,身体的营养就会不良,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

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可以多吃健脾的食物,如小米、薏米、芡实、红薯等。

脾虚的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食少腹胀、溏稀、四肢无力、面色萎黄、气短、心悸气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调理脾胃,可以选择健脾食物。

3、食疗脾是身体内脏的后天之本,脾的功效可以说是相当的多的,但是如果脾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护脾胃,可以多食用健脾食物,如茯苓、山药、薏米、红薯、山药等。

食疗是比较有效的,可以选择食用健脾养胃、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大枣等。

食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不能乱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食疗。

4、保温杯泡茶人体的体温在37度左右,而脾的功能是正常运化的,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人体内的热量会过多,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口渴、咽干、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温杯泡茶,可以选择饮用健脾的茶饮,如枸杞茶、菊花茶。

5、补脾益气脾脏的作用非常的大,尤其是脾脏功能出现衰退的时候,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保护脾胃时,要注意补脾益气,可以多吃健脾的补脾益气的食物。

比如大枣、山药、扁豆、薏米、大豆等食物。

食疗是非常有效的,可以选择健脾益气、补脾益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让妈妈的胃口大开,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厌食,厌食的表现。

小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剂大全

小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剂大全

小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剂大全小孩子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往往比成人更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

补脾胃是小孩子养生的重要一环,中药方剂作为天然草药的代表,可以帮助小孩子补脾胃,增强体质。

本文将从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小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方剂大全。

一、健脾益气汤健脾益气汤是传统中医学综合运用理论下的一种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子脾虚气弱,容易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制作方法:黄芪30g、白术30g、党参30g、炙甘草10g、枣仁10g、生姜3片。

将黄芪、白术、党参洗净加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煮30分钟。

加入炙甘草、枣仁、生姜,再次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用量:每次5~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过量,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款常用的中药方剂,以补脾胃、益气为主要功效。

适用于小孩子食欲不振、腹泻、慢性腹泻等症状。

制作方法:白术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

将白术、黄芪、陈皮洗净后,加入合适的水量,然后加入生姜,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

用量:每次5~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过量,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三、小儿健脾散小儿健脾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功效为健脾、和胃、消食。

适用于小孩子脾胃虚弱、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制作方法:白术30克、炙甘草10克、黄芪10克、枸杞10克。

将所有材料洗净后混合,加入适量水煮沸,煮至水量减半即可。

用量:每次3~5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过量,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四、四神丸四神丸是经典的中药方剂之一,它的主要功效是补益气血、健脾益胃。

适用于小孩子气血不足、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情况。

制作方法:人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炮姜3克、甘草3克。

将所有材料混合后研成粉末,然后用水或蜂蜜调成丸状即可。

用量:每次2~5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不宜过量,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五、小儿回阳散小儿回阳散是一种补阳的中药方剂,主要功效是温阳、固表、止汗。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剂量多少克好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剂量多少克好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剂量多少克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身体不适。

因此,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药方子是通过草药的搭配,达到对脾胃的滋养和调理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补脾胃的中药方子剂量多少克好,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写明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

一、中药方子1.四君子汤【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功能】补脾调中、益气生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2剂。

【注意事项】脾虚大便稀溏者忌用。

2.人参健脾汤【组成】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9克。

【功能】补益脾胃、健脾渗湿。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2剂。

【注意事项】胃热者不宜用。

3.大补脾气丸【组成】人参120克、白术120克、茯苓120克、黄精120克、牛膝80克、枸杞40克、巴戟天40克、桂枝40克、龙骨40克、牡蛎40克、麦门冬40克。

【功能】补益脾胃、益气生血、通血脉。

【用法、用量】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脾虚大便稀溏者勿食。

二、食谱与偏方1.米粥【用料】大米10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大米淘洗干净。

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加入大米,用大火煮沸,改用中小火煮至大米变成烂粥为止。

【用法】每天早上空腹吃一小碗米粥,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米粥要煮得烂些,以便容易消化吸收。

2.山药炖排骨【用料】排骨500克,山药500克,枸杞适量,姜片适量,盐适量。

【制作方法】把排骨焯水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山药去皮切块。

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加入排骨、山药、枸杞、姜片,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煮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每天食用1次,早餐或午餐吃都可以。

【注意事项】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调整盐的用量。

三、剂量中药方子的剂量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和需要酌情调整,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补脾食疗偏方

补脾食疗偏方

补脾食疗偏方文章目录*一、补脾食疗偏方*二、补脾的其他方法*三、补脾吃什么药补脾食疗偏方1、补脾食疗偏方:百合粥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2、补脾食疗偏方: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3、补脾食疗偏方: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4、补脾食疗偏方: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牛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即可。

5、补脾食疗偏方: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6、补脾食疗偏方:二冬汤食材:冬菇100克,冬笋150克,姜丝一些调味料:盐、味精、白糖、酱油、水淀粉、料酒、香油做法:冬笋处理干净,洗净后切成两半,开水汆烫,切片;冬菇洗净,温水泡发后切两半备用;锅倒油,烧五成热,放姜丝,闻到姜香味后倒水,加盐、料酒、味精、白糖、酱油;煮5分钟,放冬菇、冬笋,小火慢炖10分钟,加水淀粉,出锅前淋上香油即可。

食疗功效:冬菇具有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的作用,冬菇则具有益气、开胃的作用,将二者结合食用,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清热利水,对脾胃气虚者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7、补脾食疗偏方:薏米老鸭汤食材:薏米100克,老鸭1只,葱、姜适量调味料:鸡粉、料酒、盐、胡椒粉做法:老鸭处理干净,清洗后切块,放开水汆烫,捞出沥干备用,薏米洗净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老鸭、薏米、姜葱,加料酒,大火煮沸,小火煲2小时,然后加盐、鸡粉、胡椒粉即可。

食疗功效: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

补脾的其他方法运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运动是万能的方法!依靠适当的运动来帮助我们的“脾气”活动起来,这样就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知道,脾胃和气血是人体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脾胃负责消化人体的营养物质,而气血则是维持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因此,补脾补胃和补气补血都是很重要的健康养生措施。

本篇文章将就这两个问题,从中药使用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对其中提到的偏方和食谱进行详细的介绍。

同时也会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与之相关的健康建议。

一、补脾胃的中药方子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推荐的食谱:用料:人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

制作方法:1)将以上四种中药选用深蓝色的花瓶浸泡半小时左右,使其能够快速吸收水分。

2)将所有的中药食材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水。

3)炖盅放入锅中加热,烧开后改为小火炖煮约1小时,至各种食材汤色变成较淡的黄色为止。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人。

皓腹无力,食欲不佳等脾胃不好的症状,都可以通过四君子汤进行调理。

2. 黄芪汤黄芪汤推荐的食谱:用料:黄芪(50克),人参(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甘草(10克),生姜(适量),枸杞子(适量)。

制作方法:1)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先用深蓝色花瓶浸泡约30分钟,能使中药快速吸墨水分。

2)用清水将所有的中药和生姜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

3)加入枸杞子,然后用文火慢慢煮,煮约1个小时,至汤色变浅,药材在口中不太有味道,同时能充分挥发出它的香味。

注意事项:黄芪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口干舌燥等情况。

该方子也适于调理气血不足的人群。

二、补气血的中药方子1. 四物汤四物汤推荐的食谱:用料: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适量)。

制作方法:1)将所有的中药用深蓝色花瓶浸泡30分钟,能使中药快速吸墨水分。

2)用清水将所有中药和枸杞子洗净,加入适量水。

3)将混合的中药直接倒入炖盅中,放入水中用文火慢慢煮,煮约2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轻微的红色和药材完全点化。

中医补脾胃补肾的方法

中医补脾胃补肾的方法

中医补脾胃补肾的方法中医养生历史悠久,以补脾胃补肾为核心,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

下面从经验丰富的养生专家的角度,列出6个标题逐一展开分析。

一、补脾脾主运化,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食欲不振、身体疲乏、水肿等症状。

以下是一款补脾的食谱:将若干个香蕉、苹果和梨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蜂蜜,放入烤箱中烤20分钟左右,烤至水分蒸发后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不宜食用过多,以防引起腹泻。

二、补胃胃主受纳,中医认为胃虚会导致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以下是一款补胃的食谱:将若干个红枣、山楂和桂圆肉煮沸,加入适量的冰糖,煮至汤汁浓稠,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不宜食用过多,以防引起口腔溃疡。

三、补肾肾主藏精,中医认为肾虚会导致精力不足、腰酸背痛等症状。

以下是一款补肾的药方:将熟地黄、枸杞子、山药、肉苁蓉、淮山鸡血藤等药材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不宜食用过多,以防引起口干舌燥。

四、黑豆粥黑豆粥是一款补气血的养生食谱。

制作方法:将黑豆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将浸泡好的黑豆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再煮20-30分钟,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不要吃太多,以防影响消化,也不宜长时间食用。

五、山药牛奶山药牛奶是一款补肺的养生饮品。

制作方法:将山药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30分钟,将煮好的山药捣碎,加入适量的牛奶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不要吃太多,以免引起腹泻。

六、砂锅鸡汤砂锅鸡汤是一款补肺养生食谱。

制作方法:将鸡肉、海参、银耳、枸杞子、草果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再用小火炖煮2-3小时即可。

注意事项:不宜多吃油腻食物,建议每周食用1-2次。

三个养生建议:1. 不要吃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2. 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锻炼身体。

3. 睡前可以进行冥想或舒缓运动,帮助身体放松。

儿童怎么补脾胃虚寒最有效果

儿童怎么补脾胃虚寒最有效果

儿童怎么补脾胃虚寒最有效果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脾胃虚寒的状况,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力不足、易感冒等,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成长。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调理脾胃,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级养生师,以下介绍儿童补脾胃虚寒最为有效的食谱及偏方,同时提供相关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的原理及方法在中医看来,脾胃为五脏之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与运输转化。

脾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运化食物。

脾胃的功能不好,食物消化不良,会导致脾虚胃寒的状况出现。

而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这两种途径。

中药治疗方面,常用的几种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脾益气汤”等。

而食疗调理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脾胃虚寒的一种最为经济、实用、自然的方法。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饮食调理是最为实用、自然而又安全、无副作用的调理方法。

二、补脾胃虚寒的食谱及偏方补脾胃虚寒的食物应以易于消化吸收、温补健脾的食材为主。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补脾胃食谱和偏方:1. 八宝粥八宝粥是一种多成分的粥品,可补益脾胃、益气固本、滋阴润燥。

其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糯米、红豆、薏苡仁、花生、桂圆、枸杞、龙眼、山药。

做法:1.糯米、山药切小丁,用清水淘净泡2小时;2.红豆、薏苡仁分别泡发2个小时;3.花生焙熟去皮,桂圆去核;4.加清水煮沸后投入米、山药煮5分钟,再倒入红豆、薏苡仁,加水;5.再次煮沸之后,调至小火隔水蒸煮注意:八宝粥制作时,必须搭配食材中药性质,凭借药食同源的思路,才能发挥其最大补脾胃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建议儿童每天不要过量食用,以免肠胃负担过重,产生不良反应。

2. 荷叶茶荷叶性温有补脾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是一种适合儿童饮用的茶水。

其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新鲜荷叶5-7片,热水适量。

做法:1.荷叶外表洗净,去掉凋黄或带有损伤的部分;2.将荷叶切成小块,加入热水1-2杯;3.浸泡10-20分钟,用茶杯盛开即可饮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脾的方法养生之道网导读:补脾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

今天,养生之道网分享各种补脾的方法,教你如何养脾补脾,呵护脾脏健康。

补脾的方法一、补脾食疗要点1、不忘脾胃是首要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

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

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

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

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

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2、认清自己再进补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

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

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

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辨证施膳是前提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

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4、“混搭、轮换”才平衡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

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

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

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

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

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二、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

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

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

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三、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

《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

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

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

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

《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

有补脾健胃的作用。

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

《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

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

《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止泄泻,暖脾胃。

”《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

”《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

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

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

历代医家多有论说。

《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

《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

《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

”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

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7、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

《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8、西国米又称西谷米,西米。

白净滑糯,营养丰富。

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

《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9、饭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

《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

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

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10、鲫鱼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

《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

《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11、白鲞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

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

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

”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

四、以动助脾中国古今许多养生家都提倡饭后散步缓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这的确是“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

千百年的养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确行之有效,颇多裨益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兼养生家,以自身实践活到101岁。

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

”紧接著又说:“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

”《摄养枕中方》还有介绍:“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也十分注重“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法。

他在《老老恒言》中是这样说的:“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动之。

琅环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动摇其身以消食也。

”由此可见,饭后缓行散步,是古代养生家实践经验的总结。

进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觉,于消化不利。

古代即有“饱食勿便卧”,“食饱不得急行”之说法。

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而食后缓缓活动,则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这就是“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近代很多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从大量老寿星的实践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饭后百步走的良好习惯。

广东梅山县年逾百岁的古二妹,一生“生活规律,早起早睡,饭后散步,常做家务”。

中国“龙行”功夫大师刘志清,生于1885年,年逾百岁,“习惯于饭后百步走”。

革命老人徐特立活到91岁高龄,总结出四句养生之道:“基本吃素,饭后散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著名诗人臧克家,多灾多病,活到91岁,他始终坚持每日三步曲:清晨、午餐后、晚饭后,必去胡同散步,风雨霜雪无阻。

被尊称为“革命老大姐”的百岁老人帅孟奇,一生俭朴,她的养生口诀是:“饭后百步走,吃饭留三口”。

实际上,这一极为宝贵的养生经验,由于极为普通,极为平常,也往往极易被入们忽视去总结它了。

至于有些学者反对饭后散步的说法,笔者真有一种“无稽之谈,不屑一顾”的感觉,几十年来,我每餐后即丢下饭碗,缓缓散步,已成习惯,十分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